百科知识 亨利珀塞尔是英国音乐文化最卓越的代表

亨利珀塞尔是英国音乐文化最卓越的代表

更新时间:2025-01-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亨利·珀塞尔1659年生在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1682)、弟丹尼尔、其子爱德华和孙爱德华·亨利·珀塞尔都是英国著名的歌唱家、管风琴家、作曲家。他力求歌剧音乐朴实而富于表情,不炫人耳目,并将英国民间音乐运用到歌剧中,使剧中人物都具有个性的音乐刻画。珀塞尔是英国音乐文化最卓越的代表,为英国在西方音乐史中赢得重要的地位。亨德尔亦是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而被邀请到伦敦主持皇家歌剧院的演出的。

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年生在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1695年11月21日卒于伦敦,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父亲亨利(?~1664)、兄托马斯(?~1682)、弟丹尼尔(1663~1717)、其子爱德华(1689~1740)和孙爱德华·亨利·珀塞尔(1716~1765)都是英国著名的歌唱家、管风琴家、作曲家。他一生处在王朝复辟到君主立宪建立的动荡时期,1668年9岁起进入皇家圣堂唱诗班当歌手,一直为英国皇家工作。他任过皇家侍从乐队小提琴作曲师、威斯敏斯特教堂和皇家圣堂管风琴师,1683年兼任国王的乐器管理员,负责监制风琴。从詹姆士二世(1685)、威廉三世(1689)的加冕到玛丽皇后(1694)的逝世,英国旧教与新教的激烈冲突都没有影响他为皇家各种礼仪和宗教活动作曲、演奏。除宗教音乐作品外,他写有9首康塔塔、12首三声部奏鸣曲(1683)、10首四声部奏鸣曲(1697)、14首室内乐性的幻想曲、两部键盘乐曲集《音乐女侍》(Musick’s Hand-Maid,1689)和《演习曲选粹》(A Choice Collection of Lessons,1696)、100多首圣歌和世俗歌曲以及二至四声部重唱等。

他30岁(1689)时创作第一部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Dido and Aeneas),取材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篇,由剧作家内厄姆·塔特(Nahum Tate,1652~1715)撰写脚本。全剧三幕,着重描写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与腓尼基女王狄朵的爱情悲剧,狄朵为情人所弃而自杀。这部歌剧在伦敦一所寄宿学校由一些年轻的女学生演出,观众是她们的父母和朋友。演出仅需一小时左右,剧中每一个角色都用寥寥数语就生动地表现出来,狄朵临终前唱一首哀歌咏叹调“当我被埋在地下时”(When I am laid in earth)采用变奏性的夏空舞曲(Chaconne)形式,最后以合唱终结,形成全剧高潮,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感染力。剧中的合唱与舞蹈富于戏剧性,歌剧音乐始终持续不断,使观众能联想维吉尔原作中的细节描写,其抒情性特点非常突出。

珀塞尔还写了带对白的歌剧《迪奥克莱西安》(Dioclesian,又名:女预言家,1690)、有序幕和尾声的五幕戏剧性歌剧《阿瑟王》(King Arthur,1691)、带对白的假面歌剧《仙后》(The Fairy Queen,取材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1692)、歌剧《印度女王》(The lndian Queen,1695)和《暴风雨》(The Tempest,取材于莎士比亚同名剧,1695)以及40多部戏剧配乐。他力求歌剧音乐朴实而富于表情,不炫人耳目,并将英国民间音乐运用到歌剧中,使剧中人物都具有个性的音乐刻画。(www.daowen.com)

珀塞尔是英国音乐文化最卓越的代表,为英国在西方音乐史中赢得重要的地位。然而,他逝世后,英国上流社会热衷于时髦的意大利歌剧,其创立的英国歌剧传统没有得到继承和发展。乔瓦尼·博农契尼(Giovanni Bononcini,1670~1747)及其弟安托尼奥·马里亚(Antonio Maria Bononcini,1674~1726)、德国作曲家约翰·阿道夫·哈塞(Johann Adolph Hasse,1699~1783)等的那不勒斯风格的意大利歌剧,在英国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亨德尔亦是以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而被邀请到伦敦主持皇家歌剧院的演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