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缝纫机械的产生和发展,手缝工艺越来越多地被机械所代替。现代服装生产中,机缝工艺已经成为整个缝制工艺中的主要部分。在服装缝制前应做好根据不同面料的厚薄程度来选配机针、选择针距、调底面线等准备工作。
我们在表现服装缝制工艺时,总体而言应当做到线迹整齐均匀、平整美观。
一、缝型
衣服是由不同的机缝法将衣片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从工艺上来讲主要有平缝、搭接缝、坐缉缝、压缉缝、贴边缝、闷缝、别落缝、漏落缝、来去缝、包缝(明包缝、暗包缝)等多种缝制手法,但就外观上来看,都非常相似,具有等距、平直、顺滑等特点。在绘制时应注意针迹线条粗细、长短、间隔距离的一致,线迹要流畅,可借助尺子、曲线板进行绘制,务必做到直线挺直、弧线圆顺。此外还应当注意线迹与布边的间距应符合实际缝制时的间隔比例(图5-1—图5-3)。
二、滚边
滚边也称滚条,“滚”同“绲”,它是处理服装衣片边缘的一种方法。滚边按宽窄程度和形状大小分,有细香滚、窄滚、宽滚、单滚、双滚等;按滚条所用的材料及颜色分,可有本色本料滚、本色异料滚、镶色滚等;按缉缝层数分,有二层滚、三层滚、四层滚等。
具体操作时,用45°的斜向布条沿着衣服的边缘包住后缝合,以达到美观牢固的效果。在我国传统服装中常用于领、襟、袖、叉等部位,这些部位能把服装的整体线条充分地凸显出来,体现出中式服装的古典韵味。
图5-1 机缝线迹(1)
图5-2 机缝线迹(2)
绘制时注意滚边宽窄一致,滚边线条与衣片边缘线平行,尤其是表现凸弧形滚条时,更要注意滚边线条与衣片弧形边缘的平行一致,以及滚边宽度应符合实际缝制时的宽度比例。此外,在表现较厚的一类滚边时(如双层双面滚光式),可适当运用线条与光影表现其立体效果(如图5-4)。
三、镶嵌
1.嵌条
嵌条也称镶嵌线,是将相同或不同颜色、质地的面料剪成斜条,折合后缝制在衣片断开的边缘或口袋部位,如领、袖口与裤子侧缝等,以达到装饰的效果。嵌条可分明缝和暗缝两种制作方法,就外观效果看,明缝比暗缝在两层夹住嵌条的衣片表面多平缝一道0.1cm的宽明线,压住嵌条。为了使嵌条具有立体感,往往会在嵌条中间穿上如芯线,所以,我们在绘制时除了要真实地表现明缝和暗缝的不同效果以外,也需细致地画出嵌线于服装衣片夹缝中的立体装饰效果 (图5-5)。(www.daowen.com)
图5-3 机缝线迹(3)
图5-4 滚边右上图,旗袍领与袖滚边;右下图,旗袍前襟滚边
图5-5 装饰嵌条左上图,女马甲上的装饰嵌条;左下图,男夹克衫上的装饰嵌条
2. 镶边
镶边是用另一种颜色或质地的面料镶缝在衣片的边缘,使服装款式变得精致而醒目,外观与滚边相似。镶边的宽度一般在5cm左右,具体可视其部位的不同而定。制作时将镶边布与衣片正面相对,按净印线相互对准拼缝,缉线两端打回针,然后分烫缝头。由于外观效果与滚边相似,因此绘制时方法也基本相同,但要注意镶边的宽度较滚边宽。如果镶边所使用的面料与服装面料不同,在绘制时则需注意把两种面料区分开(图5-6)。
图5-6 装饰嵌条左上图,旗袍上的镶边装饰;左下图,西装马甲上的镶边装饰
四、省道
人体体形的特殊性决定了二维的面料无法完全贴合在三维的人体上,导致很多部位会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省道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它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在纸样上通常表现为V形及上下V形,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省的可分布部位很多,根据分布部位的不同,常见的省有:前肩省(Front shoulder dart)、前腰省(Front waist dart)、胸省(Chest dart, breast dart)、领省(Neck dart)、领口省(Neckline dart, gorge dart)、驳头省(Lapel dart)、肋省(Underarm dart, side dart)、横省(Side dart)、袖窿省(Armhole dart)、肘省(Elbow dart)、肚省(Stomach dart)、曲线省(French dart)、鱼型省(Fish dart)等。
绘制时注意省道的长短和在服装上的位置应符合实际,避免出现脱离实际或无法实现的省道。此外,服装上的省道一般都为对称分布,描绘时注意左右省道的对称一致(图5-7)。
图5-7 省道左上图, 女式小西装上的省道;左下图,西装裙上的腰省;中下图,女西装上的胸腰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