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抽象艺术刚进入中国时,遇到了本土艺术文化的强烈阻击。阻击来自两方面,一方是长期以来写实绘画的“独裁”意识,无法接受与之观念背道而驰的抽象绘画。“看不懂”抽象画成为普遍心态。另一方来自体制内意识形态,认为抽象艺术代表着西方文化矛盾,代表精神自由与道德叛逆,有违中国国情。
写实艺术强调主题,一幅画必须有题材、有人物、有故事、有逻辑思想。而抽象画非具象,只有颜色、构成、色彩形式。习惯了逻辑审美、主题审美的人们面对非逻辑、非主题的形式审美往往找不到门,只能“看不懂”。抽象艺术是如同音乐般的形式艺术,能够欣赏音乐必须有音乐的耳朵(此为马克思语),同理,能够看抽象画必须有识别抽象的眼睛。中国缺少抽象艺术文化教育,直至今日,虽然抽象绘画进入中国已经三十多年,但是抽象艺术的受众面依然十分窄,大多数中国人依然“看不懂”抽象艺术。
怎样“看懂”抽象画成为普及抽象艺术文化的关键。
毕加索曾经对一个“看不懂”他画的观众说:你听过鸟叫吗?观众说:听过。毕加索问:鸟叫好听吗?观众说:好听。毕加索问:你听懂鸟说什么吗?观众说:听不懂。毕加索说:你觉得好听就行了,懂不懂有什么关系呢?(www.daowen.com)
这个例子说明,抽象艺术不是用“懂不懂”来审美的。因为“懂”是一个理性概念,是对熟悉事物的认知或已有经验的反馈,是逻辑推理与分析的过程。抽象艺术是非理性、非具象的形式艺术,用经验和逻辑是无法读“懂”的。对于抽象绘画审美,简单说,只要觉得“好看”和“喜欢”就可以了。“好看”、“喜欢”成为抽象画审美的关键词。
当然,审美判断不是价值判断。就是“好看”的艺术品未必是有价值的。价值判断要比审美“好看”复杂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