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抽象艺术的愚昧与无知

中国抽象艺术的愚昧与无知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个时代,把“形式美”当作了“精神污染”,可见那个时代的愚昧与无知。他们不懂得如何欣赏抽象艺术,既看不到抽象艺术中的形式美,更看不到抽象艺术中的精神,对抽象艺术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偏见。有没有必要出现“中国抽象”?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我在《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中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自认为自圆其说。中国抽象艺术形不成文化,只有几个不成型的草窝,大家在窝里自孵其蛋。

中国抽象艺术的愚昧与无知

八十年代讨论的形式美的“美”和“真善美”的美是不完全相同的。形式美是抽象的,是非功利、非理性的纯粹形式美,这种“美”可以单纯审美,也可以丰富审美,单纯审美是直觉、直观、条件反射来感受美。丰富审美是通过形式解构、解读来联想和阐释。“真善美”的“美”往往过多包含道德和社会性的内容,因此不如形式美纯粹。

那个时代,把“形式美”当作了“精神污染”,可见那个时代的愚昧与无知。如今,这种“愚昧无知”依然在延续。因为,直至今日,无论是体制内的主流文化还是体制外的市场文化,依然把这种“形式美”当作无足轻重的“风花雪月”,或当作现代艺术的“拾人牙慧”。据我无数次调查测试,如今社会上接触、了解、理解抽象艺术的人,不到百分之一(可能只有千分之一)。他们不懂得如何欣赏抽象艺术,既看不到抽象艺术中的形式美,更看不到抽象艺术中的精神,对抽象艺术存在很大的误解和偏见。在一个没有抽象艺术文化背景的现实中,如今中国,绝大部分人还不具有八十年代讨论“抽象美”“形式美”时的基础和水平。在人群中,抽象艺术的概念的普及度甚至还不如那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讨论有点全社会讨论的架势,很多非艺术类报刊都介入了这场大讨论,如上海的文汇报就有不少讨论文章出现。而今,抽象艺术只限在艺术圈,而且是抽象艺术圈。极少有理论家专门研究,大多是客串的批评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发一通言论,没有系统理论也缺少评判标准。大多属于“盲人摸象”,让我们看到的只是“抽象”的局部。

在一个“抽象”还如此闭塞,全民“愚昧”的背景下,我们来谈告别“抽象”,是否有点操之过急?这恐怕要涉及到好几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艺术是否需要“抽象”是什么叫“抽象”?有没有必要出现“中国抽象”?“中国抽象”是模仿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抽象为自己的纲领,还是必须走出西方抽象的藩篱,寻找属于自己的“模式”?这些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我在《中国抽象艺术学》一书中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自认为自圆其说。但是,学术无围墙,人人都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不必强求统一。问题在于,观点各异者,彼此互不认账,都自持“老子天下第一”。除了偶然隔空打打“口水”仗 ,并无实质性的学术讨论和交锋。中国抽象艺术形不成文化,只有几个不成型的草窝,大家在窝里自孵其蛋。因为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大学、研究机构、文化单位能够搭建抽象艺术的学术平台,供大家认真讨论研究“抽象”学术问题。前两年高名潞先生在北京做过“抽象”活动,很好。但是,学术面还很窄,基本上还是属于自创流派摆龙门阵。但是,即便这样,也难得一求。(www.daowen.com)

现在关键问题,是必须把“抽象”当作文化来对待,形成研究、师资、教学、宣传、普及系统,体制内外都有这样的文化机构和专职研究人员,对“抽象”在中外历史中的表现形式、发生根源、和人生命方式的关系、和艺术的关系,都有更加清晰的梳理和认识。可以观点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不必强求统一。但是必须相互尊重,因为,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研究,都可以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仅不能告别抽象艺术,还必须亲近“抽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