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谁牵中国抽象艺术的鼻子在走

谁牵中国抽象艺术的鼻子在走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市规模的有上海明圆艺术中心举办的《上海抽象艺术大展》和上海美术馆主办的《形而上抽象艺术展》。这是中国今年来抽象艺术理论的重大活动。但是中国抽象艺术到目前为止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式。说起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就是跟西方学的,中国抽象艺术永远是西方的学生。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中国抽象艺术现状的定位和价值判断。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抽象艺术的“血缘问题”和“户口问题”。

谁牵中国抽象艺术的鼻子在走

今天非常开心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一个“纯抽象艺术”的理论研讨。上海抽象艺术活动一直是比较频繁,各种抽象艺术展览很多。全市规模的有上海明圆艺术中心举办的《上海抽象艺术大展》和上海美术馆主办的《形而上抽象艺术展》。去年我们还编辑出版了专业的抽象艺术杂志《中国抽象艺术》,已经出版了两期。这本杂志是专业的抽象艺术杂志,只宣传、介绍中国抽象艺术家创作实践、最新作品、抽象艺术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和展览活动等。

尽管上海看似很活跃、很繁忙,两个职业画家里面可能有一个就在画抽象画。但是实际上比较正式的场合探讨抽象艺术理论确实非常少。大家只埋头创作,对理论的研究和推广都不够重视,也缺少对抽象艺术发展道路的梳理。所以,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我非常兴奋。这是中国今年来抽象艺术理论的重大活动。我本人是抽象画家,也搞一些抽象艺术理论研究,做一些文字写作。刚才非常巧,在会场碰到了西川,我们是二十多年神交的诗友。因为我是一个诗人出身,现在转行变成了艺术家。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考虑:

第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西方美术史,我们还能不能、要不要搞抽象艺术?我们现在所有的有关抽象艺术的理论和讨论似乎都被西方美术史牵着鼻子走。那么是不是因为有了西方美术史才有抽象艺术?事实证明,没有西方美术史我们依然有抽象艺术。中国从彩陶时代开始,就有本民族的“抽象艺术”。但是中国抽象艺术到目前为止没有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方式。说起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就是跟西方学的,中国抽象艺术永远是西方的学生。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中国抽象艺术现状的定位和价值判断。尽管,中国油画、现代绘画观念、波普艺术、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它们似乎更容易被中国文化兼容。因为意识形态的冲突世界各国都大同小异,让我们感同身受,具象的东方故事让我们忘却了油画材料和技法的“西来”而获得文化的共鸣。而无意识、非具象的形式艺术——抽象艺术,当被认为是西方的“舶来品”时,中国文化接受它的进程来得格外缓慢。因为抽象思维是国际思维,抽象绘画的形式语汇:色彩、点线面、构成、肌理也是世界语汇,西方人先入为主,剥夺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我在《中国抽象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研究》一文中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梳理这样的一些问题:中国艺术历史有没有抽象艺术?中国人的祖先有没有抽象审美意识?我们的民族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抽象文化基因?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抽象艺术的“血缘问题”和“户口问题”。抽象艺术和油画不同的是,油画只是一种绘画技法,中国人的历史上没有这个技术,由西方引进是历史事实。而抽象艺术是人类的审美艺术,是生命方式。审美是人的天赋,人的天赋怎么由西方引进?西方人认为的抽象艺术的历史是二十世纪初开始的,那只是在架上绘画的历史意义上,而非人类审美的历史意义上。如果把抽象艺术放到人类审美的坐标上,那么即便没有西方架上抽象艺术,人类的抽象审美依旧是成立的。反推,没有西方抽象艺术历史,我们依然可以研究和讨论“抽象艺术”,寻找和研究中国人自己的抽象艺术。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撇开“西方美术史”谈“抽象艺术”。撇开美术史,我们谈抽象艺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呢?只有从人类的生命方式中找到。人的生命方式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理性的生命方式所针对的是社会的、历史的、经验的、逻辑的、文化的、道德的、政治的生命方式,用逻辑思维来解读艺术,艺术和人的理性生命方式结合就是理性艺术。主题艺术一般都是理性艺术。那么“非理性生命”方式,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身体本能:感觉、直觉、天赋,七情六欲。艺术就是非主题的音乐和抽象绘画等抽象艺术。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是享受生命的主干。而理性的生命方式是“打工仔”,为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抽象生命方式”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抽象艺术和抽象审美的话,可以不要西方美术史,就可以把中国抽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中国血缘”,分辨得十分透彻并且“自圆其说”。

第二个问题,“抽象艺术的解读”。就是怎样解决抽象艺术的审美价值标准。这是一大难题,一直悬在中国老百姓的头上,他们中大部分人至今依然不懂抽象画。其实,很多画了多年的抽象画家,也未必真正弄懂了这个问题。

我做过抽象艺术市场,八年前我在上海开了中国第一家抽象画廊——角度抽象画廊。北京在2006年出现了两家专门经营抽象画的画廊。当初办抽象画廊的理由是,为上海消费一个抽象画廊。我觉得中国需要抽象文化,老百姓需要抽象艺术。我的画廊的实际性质是一个小型的抽象画展览馆,起到宣传抽象艺术的作用。办画廊这么多年,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抽象画的解读问题,这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市场问题。解决好了抽象艺术的解读也等于解决了抽象艺术的学术和未来市场。怎样读懂抽象艺术?怎样和一幅抽象作品交流?抽象艺术说明了什么?如果我们对抽象艺术的解读成为一个难题,交流就成为一个难题。我们怎么解读抽象艺术?西方美术史事实上没有完成解读抽象艺术这么一个任务,似乎抽象艺术是“天书”,无法解读。你专业人员不能够解读,你让老百姓怎么理解和接受抽象艺术?这个难题必须要解决。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一个逻辑方式,一个形式解读途径,让专业的、非专业的抽象从业人员,更有可能接近抽象艺术的形式真谛。

我觉得路是有的,必须从形式研究入手,必须撇开意识形态而进入形式形态,撇开主观想象的评论方式,而进入形式结构实证解读,不同的形式层次解读。无论就抽象艺术的本体特征和它与人的非理性生命方式的关系,形式实证解读是唯一的解决抽象艺术“问题”的途径。

对于“形式解读”,我做了这方面的的探索。抽象艺术解读问题也就是审美价值标准问题。在《中国抽象艺术》杂志创刊号上,我的文章《中国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就专门研究和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抽象艺术形式解读可以从六个方面切入:(www.daowen.com)

第一,原创性。抽象艺术的原创范围包括图式(风格、语言)、符号、材料、技法、题目、观念等。原创性是抽象艺术的“道”,是抽象艺术的生命。

第二,审美性。审美性的主要精神是唯美。色彩、构成、点线面、肌理、细节、空间设计的关系都要符合基本的审美规律。

第三,精致性,也就是艺术的技巧性。讲究技巧、技巧难度、绝技。无可复制和神来之笔。当今抽象艺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在技艺上体现出来。

第四,中国文化元素。对中国抽象艺术来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可以让抽象艺术更加具有本民族的亲和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五,中国人文精神。抽象艺术在体现中国人文观念和精神气质上,应该有所突破。

第六,艺术家本身素养和资历。这是个越来越让人重视的艺术相关条件。

原创、审美、技巧、中国符号、人文精神和艺术家资历是一个六维坐标,有了这个坐标,对抽象艺术的解读就有了路径清晰的途径。评价一幅抽象画的价值,评价抽象艺术现象,才可能相对比较有说服力。时间有限,我带了《中国抽象艺术》杂志的第一期和第二期,我的主要观点都在里面,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来拿,谢谢大家。(2008年在北京“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8.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