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来研究抽象艺术,推广抽象艺术,很多人都以为只是推广一种审美知识,这种知识能够起到陶冶人的情操,增加人的修养的作用。其实这些只是这门课最小的价值,她的真正的意义是传播一种生命文化和生命价值理念。
抽象艺术是一种文化,抽象文化。抽象文化对应的生命是非理性的生命。非理性生命在强势的理性社会是被忽略的。其实,理性社会只是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命享受的手段,而非理性的生命才是生命的本体意义。这个推断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是,作为一种学说,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的。“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正是基于“唤醒人性”这样的目的,给绝对理性的社会和人提个醒,别忘记了我们生命真正的目的。对这个目的的了解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质量。
因此,我是将抽象艺术当作文化来推广的。而抽象文化和“非理性生命”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文化方式和生命方式,被现代社会忽略,乃至误解,造成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都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理性生命才是正常的、积极的生命,而非理性往往被理解为不理性或者是反理性的。按照荣格的说法,非理性不是理性的对立面,是独立于理性而存在生命方式,是生命的另一半。
我是带着改变中国现有“文化思维”与“生命思维”的理念来推广这个学科的。我竭力想创建一个新的艺术学科——抽象艺术学,一是因为这个学科对人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是人类的元学科,而恰巧又被“人类”所忽视。二是因为这个学科是复旦首创,目前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没有这个学科。三是我对这个学科的建设已经有了完整的思考和计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在理论上,抽象文化——抽象艺术学——抽象美学——抽象心理学——中外抽象艺术历史——抽象人类学——抽象生命学——抽象教育学等等,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和当下理性文化体系具有同等价值与意义的学科体系。更严重的是,这个学科体系,当下在中国却没有一个研究所和一个专职研究人员。而我的《中国抽象艺术学》成了中国第一本抽象艺术学专著,我开设的“抽象艺术审美与创造”也是中国大学中第一个抽象艺术文化课程。由于这个创新课程在现有的中国文化体制内没有先例,因此也缺少评估机构和专家,无人能够“做主”,这使得先吃这个螃蟹的我只能耐心等待社会的觉悟与成熟。
作为纯文化研究,抽象文化与抽象艺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文化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至少应该在大学中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现在整个中国没有一个抽象文化、抽象艺术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这样的反差是惊人的!
你会发现身边几乎所有的人,不管是博士还是教授,对抽象文化、抽象艺术几乎都是“文盲”。这个问题就严重了。中国文化中缺少这一块,人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扇窗,这无疑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缺陷。问题非常严重,我就自觉将对社会的启蒙作为义务承担下来。在2004年就开始举办免费讲座,让市民来听,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就编杂志、写博文、出专著、开课程来宣传抽象文化与抽象艺术。我的专著完成后,首版三千本,现在已经卖完了,作为学术专著,可见是受到市场欢迎的。
回复旦教学是我的推广抽象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因为现在学术已经市场化了,纯粹文化理念已经不被重视,而教学效果却是大学所关心的。为了证明我的抽象文化理念的实效性,我想通过教学来收集学生反馈,来实证学生从中获得的收益。经过两个学期,一百多个学生的教学跟踪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证明,这个学科是非常重要的。抽象文化——抽象艺术和与之相对应的人的非理性思维与非理性生命方式的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其实是中国所有人)中几乎是空白,他们接受了这抽象艺术文化的启蒙与教育后,发现了另外一种生命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仅具有了抽象艺术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还具有了以前所没有的非理性思维,这对他们观察生命与社会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增添了一种价值观念的对比与选择,这无疑是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与增添了他们的生命理解。经过复旦学院无记名网络调查,80%以上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是非常满意与满意的。不满意的几乎没有。教学调查已经证明这门学科的价值。
我在“抽象艺术与大学之道”的文章中写道:(www.daowen.com)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国最早的大学宗旨中,就将“德”“亲”“善”放在了首位。当今“真、善、美、爱”的人生价值观念中,“真与善”是和它一脉相承的。真是求真,是科技创新,是改造自然,创造财富。善是道德,是和谐之本,是革新社会,创新民生。美是审美,是生命之本,是享受生命,快乐人生。爱和美在生命境界上是一致的,因美而爱,因爱而美。在人的社会性层面,爱是善的升华,是最高的善。
在生命价值体系中,“真与善”是生命的手段,科技与生产力,社会与财富都是人类实现完美生活的手段。而“美和爱”是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审美与纯情、艺术与爱就是完美生活本身。
因此,大学之道,除了传授“明德”、“亲民”、“至善”的生命手段之外,还应该将生命的目的,“审美”、“唯美”与“至爱”教会学生。不仅授之于“渔”,还必须授之于“烹鱼”。因为,会“渔”而不会“烹鱼”,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只讲“生产”,不问“市场”,常常产销不对路,造成积压和浪费。对个人来说,只拉车,不问路;只求财,不省命;把手段当成目的,造成生命境界不高、生命质量低下。在生命的意义上,“自由与美”是真理的最高阶段。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既具有“德、智”学术精英意识与文化,也懂得“美、爱”生命本体价值的杰出人才,能够整体把握生命理念,热爱生命、追求真理、善于思想、勇于创新,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人生价值的坐标系,做一个对得起生命、理想与未来的当代人。既能挥斥方遒,担当天下,也能从容淡定,关爱人生。
我就是本着这个理念来开这门课程,来推广这个学科的。两个学期下来,一百多位学生的反应也给我最大的安慰和信心,我觉得在大学推广这个课程和理念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课程应该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他曾经有过将美育作为宗教的设想,让全民接受美育教育。但是,蔡元培时代对美的理解还比较狭隘,还没有抽象艺术,抽象文化的概念。而在一个极度理性的社会,作为美的载体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理性思想支配的,是受社会政治道德影响的,因此,这种艺术氛围下表现出来的美不是纯粹的美,而是异化的“美”,尤其是在“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时代,“美育”和“政治课”几乎等同,这种状态下的“美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美”只有在纯粹的、无功利心的、唯美的前提下,才显示出“美”的“道德”的无私与大度,才能够真正让人领略到美的真谛,那种阳光、空气般的无私与慷慨、温暖与清新、舒适与享受。美是生命的本质需求,美只有在非理性、纯粹的形式美时,才是真正的生命的最高的目的和本质需求。因此,抽象艺术所代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符合“美育”需求的美,才是能够唤醒人的生命真谛的美。传递这样的“美”的理念和价值的学科,才是符合“美的宗教”的学科。
如何创新学科,如何使得大学高等教育有新的热点,我相信也是大学研究所需要的。我打算在复旦发起成立一个抽象文化——抽象艺术研究中心,将这个系统学科研究能够在复旦落地,并开展学术研究。我相信在全国做抽象文化——抽象艺术学科推广速度就会快很多。让全国所有大学都开设这门课,从当下中国的大学生开始,接受抽象文化——抽象艺术的启蒙,让现有中国文化思维有质的改变与突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具有非理性意识与思想,有抽象艺术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样的结局是我们都乐于看到的。
20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