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国抽象艺术一直没有成为主流艺术

为什么中国抽象艺术一直没有成为主流艺术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一百年前的西方架上抽象艺术的崛起,才真正使得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成为西方的主流艺术。中外抽象艺术历史上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人提出或回答这个问题。模糊性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特征,也是艺术审美的本质。

为什么中国抽象艺术一直没有成为主流艺术

问:如果按照你说的抽象艺术古已有之,为什么五千年以来,无论是东方和西方,抽象艺术始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而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艺术?直到一百年前的西方架上抽象艺术的崛起,才真正使得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成为西方的主流艺术。

答: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中外抽象艺术历史上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人提出或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来挑战这个世界难题。

如果接受人的非理性思维即抽象思维是古已有之,那么抽象艺术也必然是古已有之。为什么漫漫五千年人类历史,能够进入世界美术史的往往都是具象艺术,世界抽象艺术的始年只是一百年前的1910年,如何来理解这个现象?

首先,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历代统治者都是“好大喜功”的,都是希望艺术为政治、政权服务,这使得只为生命审美与享受服务的形式艺术、抽象艺术,不能为“歌功颂德”所用,因此只能处于主流艺术的边缘而遭受排挤。在三十多年前,抽象艺术在中国也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毒草,连唯美都被贬低为“封、资、修”而遭到严厉批判。而唯美恰巧是人类生命审美的本质。

其次,尽管抽象艺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对这门艺术在理论上的论证和知识普及,少有开拓,有些研究都是近代才开展起来的。因此,哲学美学心理学对抽象艺术形式的阐释长期都处在“混沌”期,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属于抽象艺术的理论。这状态和第一个原因也有关系,因为艺术理论的建立往往是和主流艺术形式的地位有关,不管是主流还是反主流,人类社会始终都处在理性认知和制度统治下,艺术总是以理性为核心,艺术研究也是围绕着理性的主轴展开的。而抽象艺术是人类的非理性生命方式的艺术结晶,是直接为人的生命审美、生命精神和生命能量所服务的,不仅仅是人的社会精神,而是人的生命性的、神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超越社会与观念的,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与“禅”,“静观”与“顿悟”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www.daowen.com)

在中国,尽管意象思维已经存在千年,但是中国的传统哲学、美学、心理学特征是“非标化”的、似是而非讲究模糊性的,不像西方文化那样讲究逻辑性、精确性。模糊性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特征,也是艺术审美的本质。抽象艺术是体现模糊性审美的最佳艺术形式,模糊性审美并非没有脉络,只是这个脉络不是逻辑的、理性的,而是非理性的、形式的,是通过对形式的、色彩、构成、点线面、细节、肌理的变化、创新,图式风格的异样与差距,激发人的审美激情,提升人的审美意境,强化人的神性天赋。

不过直至今日,全世界对抽象艺术文化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对抽象艺术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没有专职的研究人员队伍,没有学科建设也没有师资力量,没有教育也没有知识普及。只有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的评论家对抽象艺术个性化解读,更多的时候是审美解读,主要是观念审美,就是将一种社会思想观念或生命观念赋予抽象艺术,加以意义阐释,而对抽象艺术的形式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因此,解读都是具有片面性,有点像盲人摸象。

事实上,西方从康德开始的形式主义理论对“抽象艺术”都做过精确的定义,但是,这些定义往往是在哲学、美学、心理学、音乐范畴中产生的,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属于抽象艺术自己的系统理论。西方架上抽象艺术的创始人康定斯基是世界最早的抽象艺术理论家之一,他的专著《艺术中的精神》、《点线面》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不多的抽象艺术专著中最权威的专著。《艺术中的精神》谈的是基本理论,理论的核心是“抽象艺术的精神是音乐的”,音乐性是抽象艺术的内在本质。他认为“音乐在数个世纪里,都是一门以音响的方式表现艺术家的心灵,而不是复制自然现象的艺术……一个画家如果不满意于再现,而渴望表达内心生活的话,也不会不羡慕在今天的艺术里最无物质性的音乐……他自然要将音乐的方法用于自己的艺术。结果便产生了绘画的旋律数学的抽象结构、色彩的复调……的现代愿望。”

《点线面》谈的是创作理论,就是抽象绘画中点线面与构成的视觉关系。康定斯基只完成了部分抽象艺术创作与审美理论,基本理论也不完整,更缺少抽象艺术的价值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