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持摆手舞为土家族自身特有的原始民族舞蹈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摆手舞是土家祖先原始社会劳动生活的现实情况在艺术上的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土家生产生活范围的变化得以丰富和发展。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八百年州府所在地”,是摆手舞流行和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年轻土家族人对一些传统文化日益淡漠,以往常年举行的大型的祭祀性活动逐渐走向消亡,摆手舞渐渐淡出了民众的生活,至今摆手舞的部分内容已经失传。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1.摆手舞的起源

关于摆手舞的起源,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所以没有记载,但摆手舞的源头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唐梁载言《十道志》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

摆手舞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土家历史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流派。一种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古代巴人军前歌舞“巴渝舞”;另一种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土家先民原始社会劳动生活,是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而巴人是喜爱歌舞的民族,这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李善注引张载曰:“何晏曰:巴子讴歌,相引牵连手而跳歌也”,而土家族摆手舞,男女老少齐聚摆手堂,摆手起舞,且歌且舞,极具古巴渝舞的艺术特征。有学者认为,古巴渝舞形成的“以鼓为节,踏地而歌”的舞蹈形式一直保持下来,到明清时期,这种踏地舞被称为“摆手舞”(土家语称:舍巴日或舍巴,意为摆手)。

持摆手舞为土家族自身特有的原始民族舞蹈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摆手舞是土家祖先原始社会劳动生活的现实情况在艺术上的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土家生产生活范围的变化得以丰富和发展。如摆手舞中的渔猎舞动作是土家原始渔猎世代劳动生活的缩影;农事舞动作是土家进入农业社会后,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活动的现实再现等,这都说明摆手舞作为土家先民原始部落舞蹈遗存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不断丰富发展并逐步演化为土家族的民间舞蹈形式。

2.酉阳摆手舞的历史发展情况

重庆酉阳早在西汉时就已建县,属武陵郡。宋时置酉阳州,清乾隆元年统辖秀山、黔江彭水三县,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土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民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延续着渊源久远的民俗民风。重庆酉阳摆手舞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上古时代的早期巴人活动时期;州府时代的摆手舞发展和兴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保护和传承时期。(www.daowen.com)

2007年4月,考古专家在重庆酉阳县大溪乡境内酉水河岸的深土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萌芽阶段的文化遗迹。大溪文化的遗存,距今五六千年,证明酉阳在上古时代就有巴人活动。《摆手歌》中有“卦子莫忘记,路上一路神要敬。王龙也尺莫忘记,路上舍巴要做哩。”“茅草三年六个月割了,舍巴三年六个月做了。”的唱词(土家语称“摆手舞”为“舍巴日”)。在舍巴日上表演的极具人类早期原始生活生产形态的“茅古斯”舞,说明摆手舞产生于上古时代的巴人活动时期。

《湖南省志·地理志》载,酉阳县在永顺县南部猛洞河与酉水河汇合处的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古人称北为阳),酉阳在湖南省境内辖有永顺、古丈、龙山三县;南北朝改属沅陵郡,宋时置酉阳州,清乾隆元年统辖秀山、黔江、彭水三县。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八百年州府所在地”,是摆手舞流行和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

酉水是古代连接渝、鄂、湘的重要通道。清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地舆志·山川》载:“三峿山,在州东一百六十里后溪河上(即酉水河),三峰并峙,苍翠逼人,为大江里彭、白、田三姓祖山。土人言三姓之祖始入川时,各踞峰下以居……”土家族强宗大姓彭、白、田三姓之祖在洞庭湖地区多次经历战争,被迫逆流而上到达酉水河中游,在酉阳的后溪、大溪、可大等沿河乡镇繁衍生息,传播了这一祭祀土王和先祖的文化形式。因生活环境的相对安定,表现日常生产生活场面的舞蹈内容尤为丰富。《酉阳直隶州总志》中有“土人面对篝火歌舞膜拜以祀神”的记载。曾经遍布酉阳全境的各种“三抚庙”“土王庙”“爵主宫”是土家人“摆手祭祖”的主要场所,可大乡各寨村和秀山县宋农乡现仍有摆手堂遗址。秀山学者刘济平、王世金称幼年时观看过摆手活动中的茅古斯表演。酉阳长潭村的“爵主宫”是今渝东南地区现存的唯一的土王庙与宗祠一体的土家“摆手堂”。摆手舞于明清时期在土家族居住地区盛行,这一时期的很多地方文献、诗人诗词歌赋皆有记载和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土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交通便利程度的提高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加上“十年浩劫”以及“破四旧”的影响,原生态摆手舞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以前跳摆手舞的摆手堂逐渐消失,渐成废墟。年轻土家族人对一些传统文化日益淡漠,以往常年举行的大型的祭祀性活动逐渐走向消亡,摆手舞渐渐淡出了民众的生活,至今摆手舞的部分内容已经失传。

为了抢救摆手舞,酉阳县文化主管部门及业务部门从1982年开始对摆手舞进行了全面普查,将挖掘、整理摆手舞列入县文化发展战略议程。1994年,创编广场摆手舞,当地文化局组织摆手舞培训班,已辅导的摆手舞骨干达全县总人口的15%左右。2001年,政府划拨专款1 400万元,修建了占地上万平方米可容纳数千人的桃花源摆手舞广场,并从2005年起,每年拨专款2万元扶持、保护土家摆手舞。2007年,重庆酉阳摆手舞入选重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正式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