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渝东南的丘陵山区地形赋予了秀山花灯独特的艺术风格

渝东南的丘陵山区地形赋予了秀山花灯独特的艺术风格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渝东南的山区丘陵地形使得秀山花灯形成了小型小场的表演特点。表演场地的狭小,促使秀山花灯的表演舞台向高处发展。舞姿的单边动律和花子的矮桩步伐是丘陵山地生产劳动肢体语言的艺术再现。在舞姿变化中均有旦丑擦身互让的单边动律特点。

渝东南的丘陵山区地形赋予了秀山花灯独特的艺术风格

渝东南的山区丘陵地形使得秀山花灯形成了小型小场的表演特点。山区丘陵少有平地,农民受地形限制,居住十分分散,多以家户院落为单位,靠近田土而居,农家房舍三三两两散布于田野之间。在盆地的坪坝地区往往人口稠密,土地利用率达到极致,人均占有耕地不到一亩。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找到平整大型的场地,限制了大型舞队和大场表演的发展,促使民间歌舞的表演向小型化发展,各种舞蹈形式趋于单独活动。因此,秀山花灯基本为“一旦一丑”的两人表演,至多也就4~6人。在年节庆花灯表演的旺季时,各家各户每每争相邀请,灯班舞队应接不暇。

表演场地的狭小,促使秀山花灯的表演舞台向高处发展。传统的秀山花灯的表演舞台就是在农家的堂屋或者院坝中展开一张农家吃饭的方桌,旦丑两人在桌上表演,还有一些在叠放的几层的方桌上表演,称为“跳宝塔”。小型高台表演既扩大了表演空间,吸引更多的观众观赏,又展示了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巧,是艺术发展适应环境的典型表现。(www.daowen.com)

舞姿的单边动律和花子的矮桩步伐是丘陵山地生产劳动肢体语言的艺术再现。花灯舞蹈中幺妹子以“欲摆提胯后迈步,两脚并立回正身”为基本动律特点。这种典型的单边动律特征是丘陵地区人们挑担在田坎和坡坎上行走的典型体态;花子“矮桩屈伸带韧性,下脚谨慎移重心[1]1的动作特点也是山区负重前必须下骑马矮桩方能挑担起肩的必然体态。狭窄高台表演的场地(方桌)需要和这些典型丘陵山区生产生活动作特征的艺术化形成了秀山花灯丑角矮步围着旦角转的“门斗转”的特点,男的围着女的转、丑的围着美的转、矮的围着高的转,突出了旦角的秀丽端庄。在舞姿变化中均有旦丑擦身互让的单边动律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