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生姿的耳饰
在古代,耳饰的分类很多。
有圆形环状缺口的,直接夹入耳垂,一般以玉质常见,也有用骨、石、玛瑙、象牙等材料制成的,称为玦。商周以后,中原地区及北方地区的居民,也喜欢在耳部佩戴上这种饰物。
有圆柱形喇叭口,撑大耳孔后将其贯入耳孔的,常见的有琉璃材质,称为耳珰,尤其以琉璃耳珰为绝妙。耳珰的造型大同小异,其区别主要反映在两端,一般作平头形,两端直径大小略有不同,佩戴时多半以细端塞入耳垂。除了平头形以外,还有作圆头形者。耳珰中心的穿孔,是为了悬挂坠饰而预备的,通常的做法是先将耳珰穿过耳垂,然后将系有坠饰的细绳从耳珰孔中穿过,缚结于耳垂之下。
(www.daowen.com)
古代压托巾
有金属制的环形耳饰,扣入耳孔的,称为耳环。耳环最初多用于南北各地的少数民族,后传到中原,也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宋代以后,穿耳戴环在汉族妇女中日益盛行,文献中有不少记录,实物也遗存很多。在明清时期,还流行过一种小型耳环,叫丁香耳环。丁香是一种植物,果实甚小,呈椭圆形。丁香耳环即仿照其状制作而成,由于小巧轻便而深受妇女喜爱,不论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喜欢佩戴这种耳环,只是选用的质料有所差异,贵者采用金银宝玉,贫者则以铜锡为之。
还有由耳环演变而来的耳坠,在耳环下悬坠一枚或一组装饰,材质丰富多变。耳坠的上半部分是个耳环,耳环之下悬以坠子,故名“耳坠”。中国先民佩戴耳坠的风习,可一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当然,那时的耳坠形制都比较简单,通常以玉石磨制而成,在坠子的上部,各钻有一个小孔,以绳带穿结佩戴。后来的发展,也包含了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许多约束,在佩戴了灵动的耳坠之后,要求女性仪容端正,要保证耳坠不能移步亦摇,时刻提醒女性自我约束、自我检点。
这种严苛的礼教直到唐朝才有所缓解,为了争取平等自由,许多女性都拒绝穿耳。可是,自由之风没有能够坚持多久。到了宋朝,一切又恢复如昔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