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人之贵贱衣帽分古代穷人多穿褐衣褐

人之贵贱衣帽分古代穷人多穿褐衣褐

时间:2023-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历代《耕织图》中也可看出农民的装束特征。南宋《耕织图》中可见下田的农夫穿对襟短衣、背心,裤管高挽至大腿,赤脚挑担;另有一农妇也下田劳动,她裤管低挽,露出赤足,衣袖也短至肘弯之上,类似于今天的短袖衣衫,同贵妇人长袖长裙截然不同。古代服饰古代劳动人民衣着朴素,并非仅仅为了劳作方便,它同时也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法令限制。尽管如此,统治者仍屡屡下诏对平民庶人的服饰提出种种限制。

人之贵贱衣帽分古代穷人多穿褐衣褐

人之贵贱衣帽分

古代穷人多穿褐衣。褐是用粗麻和兽毛混纺织成的布料。这种布料制成的衣服,质地粗糙,厚重但不暖,而且毫无美观可言,与贵族穿的轻暖华丽的狐皮裘衣恰成鲜明对比。古代史料诗歌中,“毛褐”、“短褐”、“被褐”指的都是当时下等人的衣着,代指农夫、平民。

知识链接

释褐

古代新进士及第后授官为“释褐”,所以“释褐”也是古代做官的代名词。意思是说脱去布衣而穿官服,从此也就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官了。《太平广记》中的《崔朴》一文,叹尽仕途曲折、难以升迁之苦,其中有句说:“崔琯及第后,五任不离释褐。”意思是说崔琯中了进士后,五次任命都没有超出刚考中时所授的官,所以心情郁闷,长叹命运多舛。唐朝科举考试制度规定,考中进士者“赐进士及第”,但并不等于得了官位,还必须经过礼部考试。取人的标准有四条:一是身,要生得体貌丰伟;二是言,说话要言辞辨正;三是书,写字要楷法遒美;四是判,要得文理优长。这一关必须通过,进士才有官做,故称“释褐试”,意思是及格后可以换穿官服。

从现存的古代服饰实物及图画上看,平民服饰与贵族服饰有天壤之别,其中著名的宋代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最能说明问题。从图中看,凡是体力劳动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衣短不及膝盖,或者刚刚过膝,头巾也比较随便,甚至有椎髻露顶者,脚下一般穿麻鞋或草鞋。从历代《耕织图》中也可看出农民的装束特征。南宋《耕织图》中可见下田的农夫穿对襟短衣、背心,裤管高挽至大腿,赤脚挑担;另有一农妇也下田劳动,她裤管低挽,露出赤足,衣袖也短至肘弯之上,类似于今天的短袖衣衫,同贵妇人长袖长裙截然不同。清初刻《康熙耕织图》中对农夫的刻画更为详细,或扶犁、或耕田、或施粪、或收割、或挑担、或掌秤,其中服饰衣装已同今日农民下田干活时的衣装区别不大,都是十分朴素的短打扮,以便于劳作。图中农妇虽穿长裙,但绝无花纹图案,头巾也显得简陋。(www.daowen.com)

   

古代服饰

古代劳动人民衣着朴素,并非仅仅为了劳作方便,它同时也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法令限制。宋代因与东北契丹战争失利,为求和妥协,不惜以厚礼巨款进贡。为此,在国内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使得人民日益贫困,明显影响了平民的服饰。男子衣饰已是越来越短,头巾甚至已经无法保持一定式样了。尽管如此,统治者仍屡屡下诏对平民庶人的服饰提出种种限制。比如,时而规定平民只能穿粗白麻布衣,穿黑衣还必须得到特殊的允许;时而规定职务低下的小公务员、平民、商人、杂技艺人都一律只能穿黑白二色,不能穿杂彩丝绸等等。

精美华丽的印花织品在封建社会中几乎都只流行于上层社会。平民一是穿不起,二是不准穿。宋代规定:印花布只许做官服、军服,禁止平民庶人服用。明代平民同元代一样,衣服只许穿暗褐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