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高校教师:思政课创新主体力量

高校教师:思政课创新主体力量

时间:2024-1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组织者与实践者,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角色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代言人,是一定社会主导价值的传播者,所以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高校教师:思政课创新主体力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主体力量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的具体执行者,是学校内部各项教育教学措施的贯彻者、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者。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组织者与实践者,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主体。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这四个要素中,应当说教师是第一要素。虽然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都会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但对教育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是教师。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主要是由教师来指导、引导的,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列宁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1]邓小平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榜样、组织、激励、沟通等方面。

(1)对教育对象的引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发展,学生自己并不十分清楚,即使是大学生也是如此,这是学生不成熟的必然。教师在教学中就承担起为学生辨别方向,指引道路,扶其上马的职责,使学生的学习迈好第一步。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角色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代言人,是一定社会主导价值的传播者,所以对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方向具有导向作用。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施的向度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是处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组织者、发出者、信息源的地位,所以,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发展往往具有导向作用。

(2)对教育对象的榜样作用。“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3]教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等等,都说的是这个道理。身教的意义就在于发挥教学主导中的榜样作用。教师是成人的楷模,教学中,教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成人的做法和思维方式,学生比照教师的做法去学习,去思考,去取舍,在无形中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是社会的形象代表,他首先是一个社会人,承载着社会文化的伦理道德观和经济价值观,反映着社会的意志和愿望。学生是以教师为模仿对象来接受社会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缩小社会要求高和个体发展水平低的差距,慢慢成为受欢迎的社会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作用,就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东西。由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认知能力,懂得“行胜于言”的道理,他们对于主体的情感认同要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决定,这就要求教育主体必须做到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对自己倡导的东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增强教育的威权性和说服力,对学生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之前必须先教育自己,树立言行一致的人格形象,凡是要求学生信仰的,自己必须首先信仰;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到。只有当教育者得到学生信任与爱戴,成为学生表率时,学生才能以积极、愉悦的心态接受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也才能取得实效。

(3)对教育对象的激励作用。学生在学习间接性知识时,遇到困难在所难免,且又因个性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教师面临这些情况时,其教学主导作用表现在发挥激励功能,给学生以期望,注意学生的心理调适,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全面进步。教师的期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等做过的“教室中的皮格马列翁”心理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无形影响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远超过语言的效果。善于教学的教师,往往通过体态语言把态度、情感等多角度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励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期望效应,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自尊心,使教学主导真正变为学生认识的自觉行动。

教师注意学生的心理调适,也是激励功能之一。学生由于家庭、生理、社会等原因,导致心理上的异常和不健康,如焦虑、自信心不足、孤僻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当心理医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鼓励他们战胜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www.daowen.com)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效,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当然,我们在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时,并不意味着否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有受动的一方面,也有主动的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学习知识需要有人传授,发展智力需要有人提供机会和条件,形成品德也需要有人塑造和培养,因此,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塑性和模仿性,客观上要求教师给予帮助和培养,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客观性表现。同时,大学生身心发展又是在自身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获得和实现的,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离开了大学生的主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失去它的主要内涵,失去它的对象和归宿。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4]

(二)高素质的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决定其应成为教育创新的主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主体。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思想、创新观念的创造者和设计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导下的教学检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前提。自古以来,各国教育的发展,绝不乏教学过程的检讨者。中国的《礼记·学记》、捷克的《大学记》、德国的《普通教育学》等,无不是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反省、检讨而产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精华。这些总结是谁进行的?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同样离不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检讨、反思,而后把检讨结果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实践。实践证明,许多创新的思想观念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某些教育创新的构思,就是在总结教师意见、思想观念基础上设计并实施的。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具体工作都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完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是成功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更新观念,调整目标,确定教育改革方向。但是,教育创新只有通过教育教学的实施与推广,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无论是从教育创新目标的实现,还是到课程教学创新措施的落实,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若不参与教学改革,便会成为教育创新的阻力。因此,只有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觉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才能获得真正成功。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创新观念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师是社会关系的中介,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获得教师支持并努力实现的教育创新,易于通过教师作用,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教师通过做家长的工作,通过与社会广泛深入的联系,宣传教育创新的意义和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帮助家长和社会人士克服教育创新的“心理障碍”,消除或转化消极因素,培植和争取积极因素,为教育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同样也离不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去传播教育创新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创新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