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只有目标体系正确,才能为选择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确立正确的方向,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效。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缺失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或目标定位不正确,那么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盲目性。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中尚存在缺位、错位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不太明了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没有发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括以前称之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即“两课”教育)目标的相关规定。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提法倒较普遍,例如,“社会主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4]又如“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模式是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5]学界有人认为,“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意识形态的手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必须和国家目标保持一致,是围绕国家任务、国家目标而设立的。就狭义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中与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相并行、相联系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立,必须和学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性。”“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可能在国家目标、学校教育目标之外再设立一个独立目标。”[6]把高校育人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标或根本目标毫无疑义是正确的,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还有自己的直接目标或具体目标。如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是把高校育人目标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或根本目标,而不去研究和思考自己直接的、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动权,要有针对性、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是不可能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因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两者在目标上有高度一致性。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宽泛,就教育对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大学生(主要是大学生),还应该包括广大教师和职工;从教育途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课程教育途径,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它哲学社会课程等,又有非课程教育途径即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等。我们大家知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际上就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的,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途径不能取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其它途径。
高校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既有统一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育人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统一性在于对教育对象现实表现和未来期望的同一性,在于推动人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一致性。高校育人目标高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并且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必须围绕和服从、服务于高校育人目标。而两者之间的差异则是多方面的。在时间上,高校育人目标是一贯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大学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则不然,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空间上,高校育人目标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具有普遍意义,这也是高校育人目标能以法定的形式确定的基本条件。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相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可见,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取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肯定是不确切、不完全科学的。
(二)目标定位过分抽象化,缺乏层次性
由于把高校育人目标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过分抽象化。就拿“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定位来说,它处于我国教育方针里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标地位,是对整个党和国家教育的方向、性质、目的和任务提出的总要求,这样宏观层面的要求往往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但由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抽象的概念,我们对其内容没有做充分具体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化实际化的规格,而且没有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相联系,没有体现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评价标准,这样的目标定位不够具体和系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有具体的目标定位,不仅要在理论上体现现实性和前瞻性,更要能付诸实践进行实际操作。
人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层次的青年学生需求的目标和内容是不同的。思想道德目标也是有层次的,对不同层次的人应有不同的思想道德标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按目标的层次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不仅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结构关系,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各自又包含有不同的层次及其结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对思想道德标准盲目拔高,思想道德目标也是盲目拔高,要求人人成为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这是不现实的。(www.daowen.com)
(三)目标定位过分社会化,甚至存在错位现象
无论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定位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定位,都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要以适应外在的社会发展即社会需要为宗旨,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毫无疑问,高校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坚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必须满足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所在,但是这种目标定位往往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自身的内在需要,目标定位的有些内容甚至只能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在目标定位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教育对象个人的发展即个体需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独立人格,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内化为青年学生个体的内在要求,从而使目标定位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命力。
以往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存在注重政治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或者把大量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工作提到政治高度上,把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混同于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当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涵盖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审美、法纪等内容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主体教育,其目标定位应充分考虑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果孤立地突出政治素质要求,忽略其它素质要求,就会导致结构上的比例失调,造成人的畸形发展,给社会带来后患。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错位最突出的现象是把高校稳定当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目标,甚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标。维护高校稳定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任务,而且在某些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情况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维护高校稳定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但必须指出,维护高校稳定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更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目标。
(四)目标定位缺乏时代性,没能体现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代表党中央发出的铿锵之言。创新精神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然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中很难体现出这种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时,要改变过去仅仅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而要进一步明确培养青年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总结起来,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清晰,过于笼统、抽象,过分社会化,缺乏时代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