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概述
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形势下又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才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会是无的放矢,就可能流于形式主义,失去本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以明确、科学的目标为导向来展开,明确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对于我们现阶段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究竟是什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有着何等重要作用,应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有目的性是人的活动特点之一,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人的本质特征。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价值、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发展,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从而为社会发展服务。既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那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首要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目标,是人们对自身需要的一种理解,是在客观环境条件和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人们行为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学把目标称为“诱因”。古往今来,目标曾引起多少人的沉思和求索,又曾驱使多少人为之奋斗和献身!然而,“人各有志”,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也不尽相同。目标的大与小,志向的高与低,构成了人们思想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正是根据人的这一特点,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要注重目标法。目标法就是运用对人们思想行为具有激励性的目标因素(即“诱因”)作为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一种工作方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什么?从总体上说,是指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年学生成才的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青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审美等方面所要达到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首要的核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定位体现着国家、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反映着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追求,预示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向及其结果,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内涵,是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要求确立的,它体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历史实践的需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阶级性。综观古今中外阶级社会的历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从理论上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的体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条件为基础的,总是为一定的政治集团、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即便是口口声声不讲政治、回避政治的西方国家也莫不如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阶级性具体表现为它的政治性。所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政治性,就是为政治服务,也就是围绕事关国家社会大局的问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政治分为阶级斗争方面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政治,这两方面都是事关大局的。[2]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两方面中哪一个更为突出,是不断变化的。就我国现阶段而言,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政治的侧重点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在我们国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与发展方向,反映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中心任务的需要,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政策服务,因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时代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社会的变动极为敏感,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最直接的体现政治要求、政治意图和完成政治意图的手段,同时它也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决定并为之服务的。所以,只要政治发生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必须立即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它的目标、任务、内容等方面。从教育对象看,生活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使教育对象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该随着教育对象的差异、变化而灵活变化。社会适应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保证,如果不适应社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根本无法开展。社会适应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阶段也就是必须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反映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反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来设计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www.daowen.com)
(3)整体性。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分层目标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目标是由总目标到具体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层次复杂的系统,下一级目标往往是实现上一级目标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从目标体系结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是由纵向和横向两种结构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系统是由每个子目标集合而成的,每个目标都有其质的规定性,又各有其特殊的功能。例如,纵向结构由远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局部目标和个体目标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整体与部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目标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整体。可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总目标及其从中分化出来的相互联系着的各级各类具体目标的集合。
(4)层次性。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社会多样性的存在,客观上决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多层次、多规格的;由于教育者认识水平、思想境界、情绪状态、利益要求、思想觉悟、接受能力的差异,也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应该有所不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总目标、远期目标在目标体系内处于最高层次。近期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远期目标按层次与阶段分成无数个近期目标,再把近期目标一个个联结起来,形成目标链,再按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次序一个个的加以实现,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后完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总目标。长远目标给人以方向,近期目标在于具体,容易树立达到目标的信心。总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根据现状分层次设立的。
(5)可行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所揭示的理想性,适度的超前性,尽管美好而超远,能刺激人们在高瞻远瞩的期望下,作持久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但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毕竟不是现实,它只是一种可能性的东西,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要建立在现实条件基础上,应该是一种经过努力完全可能达到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行的实践性,它不仅是可测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这才算得上是个科学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作用
确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它始终发挥着启动、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3]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具有启动作用。所谓启动作用,就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对人的行动具有“引火线”的作用。人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行动,都是从一定的需要出发,这种需要又推动着人的行动,而它的前提条件是自觉目标的确立,正是这种自觉目标,促使人产生行为动机。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标而产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根据这种作用促使对象确立目标,使对象形成有实际效果的行动。
(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所谓导向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能把教育活动引向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并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在人们进行活动的全过程中,目标通过对活动的各方面的控制和调节,使活动维持其稳定方向和完整的内容,目标为某个具体的行动导向,也为人的一生导向。目标导向中的这种控制、调节作用是全面的。认识活动、意识活动,以及情绪反应,都受目标制约,服从目标的要求。目标的导向性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教育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正确轨道,取得预期的效果。
(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具有凝聚作用。所谓凝聚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能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地为实现目标而一致努力行动。这是由目标的凝聚力决定的。就人的行动的直接形式,既有个体的单独行动,也有群体的共同行动,将各个个体联结,聚合起来从事共同活动的因素无疑很多,但最根本的,则是他们各自的目标。只要各个体的目标相同,就有聚合起来从事共同活动的根本条件;各个个体之所以能够集合在一起从事共同活动,也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这就是目标的聚合功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确定之后,它能够将分散的个体的力量聚集起来,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任务而一致行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很好地利用目标的这种作用,加速目标的实现。
(4)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具有激励作用。所谓激励作用,是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能够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献身精神,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能够把人们内在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去战胜困难、克服障碍,达到预定的目的。人的积极性不只决定于需要、动机的动力状态,也决定于人对目标的期望,在人的期望程度极低的时期,即使需要很迫切、动机很强烈,也难有真正的努力行动,只是在“有盼头”的时候,人才会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