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的饲养管理
图6 母羊在舔羔羊身上的黏液
保温防寒 初生羔羊从母体温暖的环境到外界变化的环境,加之羔羊调节体温能力差,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必须做好冬羔和早春羔的保温防寒工作。羔羊出生后,尽快让母羊舔净羔羊身上的黏液(如图6)。如果出现母羊母性差,不舔羔羊身上的黏液的情况,接羔人员应用布子或稻草给羔羊擦干,以防羔羊感冒。
图7 初生羔羊尽早吃初乳
尽早吃到初乳 羔羊出生后,一定要尽快让羔羊吃到初乳。初乳是什么呢?初乳是母羊产羔后,3~5天所分泌的乳汁。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动物的肌肉、毛发等的主要成分)、脂肪(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矿物质(如镁、铁)等营养物质和抗体,对增强羔羊体质、抵抗疾病和排出胎粪具有重要的作用。羔羊出生后让羔羊尽早吃到初乳(如图7所示)。初乳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初生羔羊不吃初乳将导致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死亡羔羊数增加。
在羔羊1月龄内,要确保双羔和弱羔能吃到母乳。
羔羊寄养 对初生孤羔、缺奶羔羊和多胎羔羊,在保证吃到初乳的基础上,应找保姆羊寄养或人工哺乳,可用牛奶、山羊奶、绵羊奶、奶粉和代乳品等。人工哺乳必须保持奶瓶或饮奶槽的清洁卫生,而且要定期消毒,否则,羔羊易患消化道疾病。给羔羊喂奶一定要做到定时(开始时每天5~6次,随着羔羊的增长和消化能力的增强,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定量(按羔羊体重的1/5给量)、定人(专人饲喂)和定温(35℃~39℃)。
图8 训练羔羊尽早吃草料
及早补料 羔羊10日龄就可以开始训练吃草料(如图8所示),以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尤其是羔羊瘤胃功能的早期形成,促进心和肺功能的健全。
羔羊1月龄后,逐渐转变为以采食为主,除哺乳、放牧采食外,可补给一定量的草料。
及早断奶 羔羊3~4月龄断奶,一般不超过4月龄。羔羊断奶后,有利于母羊恢复体况,准备配种,也能锻炼羔羊的独立生活能力。羔羊断奶多采用一次性断奶方法,即将母仔分开后,不再合群。生产中最好是将母羊拉走,羔羊仍留在原来的圈舍内。母仔隔离4~5天,断奶成功。羔羊断奶后按性别、体质强弱分群饲养。
羔羊的编号 目前我国羔羊生产中,羔羊编号用耳标法。耳标是固定在羊耳上的标牌。制作耳标的材料有铝片和塑料。根据耳标的形状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种。习惯编号的方法是第一字母表示出生年号,其后为个体号,公羔编单号,母羔编双号。在耳标背面编品种号,如中国美利奴羊用“M”代表,“Mx”代表中国美利奴羊与新疆细毛羊杂交的杂种羊。至于代表几代,可在后加1、2、3,分别代表一代、二代、三代。但如何让编号更便于科学饲养和管理,由各单位自定。图9为羔羊编号以及所戴的耳标。
断尾 断尾的目的:肉羊尾巴瘦、细长,容易沾污粪便污染羊毛;肥尾羊尾巴硕大,不但影响配种,也造成行动不便,因此,最好对羔羊实施断尾。
断尾时间:在羔羊出生后2~3周龄时进行。断尾时应选择在晴天的早晨。
图9 羔羊编号(www.daowen.com)
断尾的部位:断尾处大约离尾根4厘米左右,约在第三节至第四节尾椎之间,母羔以盖住外阴部为宜。
断尾的方法:目前养羊生产中,各养殖户多采用结扎法。结扎法是在离羔羊尾根4厘米左右的地方,用橡皮筋牢牢的扎紧,阻断尾部血液循环。一般在10天左右,下部的尾巴便自动脱落。断尾方法如图10所示。断尾后的羔羊如图11所示。
图10 羔羊断尾(结扎法)
图11 断尾后的羔羊
注意事项:断尾时尾椎留的太少,会导致羔羊脱肛。如果发生感染,可用5%的碘酊涂擦,也可用抗生素软膏处理。
去势 去势的目的:在养羊生产中,不打算留做种公羊的羊只,都要进行去势。羔羊去势后既便于饲养管理,且去势后的羊只,肉质品质较好。
去势的时间:在产后2~3周龄时进行。去势时间也要选择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
去势的方法:去势的方法有两种:手术法(如图12所示)和结扎法(如图13所示)。
手术法是由一人固定住羔羊的四肢,并使羔羊的腹部向外,另一人将阴囊上的毛剪掉,再在阴囊下1/3处涂上碘酒消毒,然后用消过毒的手术刀将阴囊下部切除一段,将睾丸挤出,慢慢拉断血管和精索,伤口处涂上消毒药物即可。
结扎法是将睾丸和精索挤到阴囊下部,然后将阴囊上部用橡皮筋牢牢的扎紧,阻断阴囊部的血液循环。一般在10天左右,睾丸和精索会萎缩并自动脱落。
小提示
断尾、去势1~3天后应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化脓、流血等情况要进行及时处理,以防进一步感染,造成羊只损失。
图12 羔羊去势(刀切法或手术法)
图13 羔羊去势(结扎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