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流标准、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
一、物流标准与物流标准化的内涵
(一)物流标准的概念
我国国家标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须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关于对物流标准概念的界定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物流标准一般是指在物流领域内为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对物流活动或其结果所做的统一规定。由于物流本身是一个大系统,所涉及的要素极其广泛,例如,从活动范围来看,既有区域性物流,又有全国性物流以及国际物流;从物流环节和功能来看,有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等各个功能环节;从物流作业活动运作过程来看,完成物流活动,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和器具等等,所以物流标准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范围也极其广泛。
(二)物流标准的要素
物流标准是物流活动的基本依据,是物流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获得最佳物流秩序与效益的重要条件。要制订、贯彻执行物流标准,必须正确理解物流标准的要素。物流标准的要素是构成物流标准内容的必要因素,它能完全体现物流标准的本质。根据物流标准的定义,构成物流标准的要素主要有:
1.适用范围
任何物流标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出适用范围,物流标准的效力就不存在。它是物流标准存在的空间要求。
2.有效时间
它是物流标准存在的时间要素,表明物流标准在什么时间开始生效,什么时候终止。任何一个物流标准都不可能是永远适用的,都有终止时间。有效时间又称做有效期或标龄。
3.规定内容
它是物流标准规定的具体内容,规定了应该如何、不允许如何等,体现了物流标准的约束性,物流标准的效力也是通过此要素发挥作用的。
4.确认形式
它是标准区别于其他规范的特有的要素。物流标准生效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有关部门的批准和发布。
物流标准的要素不仅有助于对物流标准结构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而且,对物流标准的制订有着积极的意义。要使物流标准很好地实施,必须在物流标准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其要素。
(三)物流标准与物流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提到物流标准,人们就会想到物流制度,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一是物流标准有明确的目标值,有量、质、期的要求,而物流制度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值,只提定性、定向的要求;二是物流标准是物流活动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并有严密的审批颁布程序,而物流制度不一定具有强制性;三是物流标准有具体考核的条件和办法,有实践性和约束性,语言简练、准确,而物流制度一般没有很具体的考核内容和办法。总之,物流标准是在物流制度基础上形成的,是物流制度的升华和发展,物流制度是物流标准的初级形式。
(四)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活动过程。标准化是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它对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建立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提高社会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订、发布和实施有关物流标准,并按有关物流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标准的活动过程。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性
与一般的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更为复杂,包含了机电、建筑、工具、作业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这些种类的标准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给标准的统一和相互配合带来困难。
2.起点高
由于物流管理思想与物流诞生较晚,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在没有归入物流大系统之前,就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必须在各个分系统标准化基础上从适应及协调的角度来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
3.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科学性是指物流标准化能体现现代科技的综合成果,能与物流现代化相适应,能与物流大系统相适应。
民主性是指物流标准的制定,采用协商的办法,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使各个分系统都能采纳接受,从而使标准更具权威性,更便于贯彻执行。
经济性是决定物流标准生命力的关键因素。由于物流过程必须大量投入消耗,如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过分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就可能会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4.国际性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大幅度地增加,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因此,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的一致,否则,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增加国际贸易的成本。可见,国际性是物流标准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5.安全性、可靠性
物流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如交通事故的伤害;货物对人的碰撞伤害;危险品的爆炸、腐蚀、毒害的伤害;物流机械设备由于本身的机械能作用,可能产生倾倒、跌落、砸伤、夹挤、剪切、缠绕、坠落、触电等伤害。所以,在物流标准化活动中,非常重视制定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物流标准,以保证物流安全和质量。
二、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
物质资料从生产厂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经市场流通到消费环节,再到回收再生,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由于分工日益细化,要求实现物流系统的高度社会化。只有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订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如过去同一物品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名称和计算方法互不统一,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的发布,使全国物品名称及其标志代码有了统一依据和标准,有利于建立全国性的经济联系,为物流系统的信息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可见,物流标准化为物流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管理目标,建立起了规范化的物流管理程序,并保证了物流系统各环节的技术衔接和协调,实现了整个物流大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所以,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二)物流标准化是保证物流质量的重要手段(www.daowen.com)
物流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将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保质保量并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标准化对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配送等各个子系统都制订了相应标准,形成了物流质量保证体系,只要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对物流活动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全过程控制,就能将合格的物资送到用户手中。
(三)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际标准作为协调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技术纽带,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进行技术经济交流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各国或地区标准不一是重要的技术贸易壁垒,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因此,要使国际贸易更快发展,必须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才能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开拓国际物流市场,促进物流技术合作。
(四)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手段
物流标准化可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加快物流过程中运输、装卸、搬运的速度,降低储存费用,减少中间损失,提高设备、设施以及器具的效率,因而可降低物流成本,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否则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我国铁路与公路在使用集装箱统一标准之前,运输转换时要“倒箱”,为此每吨货物要增加1元的费用,全国“倒箱”数量很高,损失巨大。可见,物流标准化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五)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人身健康和货物的安全
在制订物流标准时,大都涉及合理利用资源、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问题。大量环保标准、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制订发布,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障人身健康和货物安全具有重大的作用。
(六)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标准化有利于在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仓储等方面采取国际标准,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便于与国外的物流设施、设备、机具配合运用,使运输、装卸搬运、仓储等物流运作实现一体化,从而有利于我国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提高我国物流技术水平。
三、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是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物流标准化工作也是在不同行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相关物流部门都建有相应的物流标准化研究机构,在相应的领域进行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如交通部完成了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研究;交通部科学技术司及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共同出版了《交通行业标准体系表》。在集装箱标准化方面,我国早在1978年8月就制定了我国第一个集装箱规格尺寸的国家标准。随后,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了标准化工作,规定了适于我国国内和国际联运的集装箱外部尺寸和重要系列,统一了我国集装箱的规格尺寸。在包装标准化方面,我国于1985年成立了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成立了包装试验方法、包装尺寸、包装袋等分技术委员会,从事各方面包装标准化的研究,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及标准化的学术活动等。目前,我国的包装标准体系已逐步得到完善,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基础标准、包装专业技术标准、产品包装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的必备手段。许多国际组织都致力于物流标准化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已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志、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许多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制定了与国际标准相兼容的系列标准。如美国标准化协会于1996年制定了装运单元和运输包装的标签标准。通过标签来传递各种信息,实现了EDI报文的传递,做到了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为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物流标准。特别是在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物流领域第一个基础性的标准。它的出台对于规范当前我国物流的基本概念、促进物流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将起到重要作用。
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标准化工作仍不能完全适应物流系统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如在物流系统的建立方面,有关业务流程数据和规则的不统一,造成了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速度减慢,流通费用增加,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制约着我国物流体系的建立,严重影响着我国现代商业流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我国物流标准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归口管理单位,部门分割问题严重
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表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多个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非常大,更不便于统一管理。
2.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标准化工作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另外,尚未制定物流标准化总体规范,物流设备、物流作业以及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市场如何管理等尚没有规范化,非标准化的物流装备、设施、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仍然相当普遍。此外,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集装箱的尺寸、集装箱中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的货架尺寸等无法配套。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澳大利亚标准,也有采用日本标准的,还有少量是自己定义的,这些不仅会导致物流成本的上升和服务质量的降低,影响到与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接轨,而且还会严重阻碍我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3.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在物流管理中,统一的商品信息对供应链成员信息的交换和共享非常重要。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4.物流标准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够
在实际操作中,有物流标准而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和贯彻执行的现象时有存在,严重影响着物流标准的效力。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储运单元条码》国家标准可以起到对货物储运过程中物流条码的规范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标志货运单元的功能,是物流条码标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标准,可它目前的应用正确率不足15%。
(二)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物流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为了规范物流市场和企业,有效地管理和引导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物流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从以下方面加快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1.设立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
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保证物流系统各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应尽快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委员会,以统筹安排我国物流的标准化工作,制订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强各物流系统、物流环节之间标准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标准化管理监督工作。
2.尽快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有特色的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标准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标准体系,使物流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据可依、实现效率最高化。为此,我国应研究和编制完整、合理和科学的物流标准体系表,有计划、积极稳妥地制定物流系统全套标准,加强对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物流各分系统作业标准、物流标志系统标准、物流设施标准规范以及物流管理标准的制订,完善物流配套标准,逐步形成齐全配套的物流标准体系。
3.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在物流的整个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极其重要的,畅通的信息传递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因此,应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为整个物流系统中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来源,保证物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实现物流标准化,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物流标准的实施。我国已经制订了许多与物流相关的标准,但宣传贯彻工作做得不够。所以,应不断加强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鼓励企业积极采用物流国家标准,并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以推动企业物流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同时,物流标准的具体条款是要通过我国国内物流行业的具体运作和实践进行检验的,因此,企业应积极配合物流标准的制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国内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5.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协调统一
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IEC)所制订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中收录的其他组织制订的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性组织制订的标准以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制订的标准。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国际化。物流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在制订物流标准时,必须考虑物流标准的国际通用性。因此,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大力推行IS09000族标准的质量体系认证,加速与国际惯例和潮流的接轨,提高我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