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科研素质:有效搜集材料

科研素质:有效搜集材料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文献可考虑到有关地区的政府网站,研究所网站,学校网站找;统计数据可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各种统计报表。科学研究和搜集资料必须一切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反映事实。

第三节 科研素质之搜集材料

教育科研资料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还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启发研究者的思维及激发灵感。

一、教师科研资料搜集的渠道

教师科研过程中搜集资料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

1.通过图书馆搜集资料

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料,研究者要能熟练地使用工具书,包括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性工具书。

有关教育方面的检索性工具书主要有:(1)书目:即将各种图书按内容或学科分类所编的目录。书目的种类较多,有图书馆的目录卡片、各大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全国图书目录、各出版社图书目录、各年份出版图书目录等。(2)文摘:即论文、文章的摘要。它除题录外,还概括地介绍了原文的主要内容,例如《新华文摘》、《国内外教育文摘》、《教育文摘报》、《教育信息报》等。(3)索引:即将书籍或报刊中的内容或题目摘录下来,分门别类地编成简括的条目,并注明该书籍、报刊的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然后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供人查检。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内容资料索引》、《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教育论文索引》等。

有关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主要有:(1)教育字典与教育辞典:《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教育学辞典》(北京出版社)、《简明教育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教育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英俄日汉教育词典》(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教育百科全书:《中国改革全书》(教育改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等。(3)年鉴和手册:《中国教育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中国教育大事典》、《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等。

2.通过网络搜集文献资料

理论型文献是指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的文章,主要表现为各种专著,发表于教育期刊、杂志和报纸的论文。科研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查阅已有相关的教育理论文献,这既可批判地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又可开阔自己的思路。那么,该怎样搜索教育科研需要的理论文献呢?第一,确定文献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去搜索资料。比如根据主题从资料的来源和形成时间上加以限制,集中精力在限定的范围内搜集有价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资料。第二,细致查阅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书籍、文章。一般可利用图书馆网站来检索。同时也可利用文献信息网来查找。比如中国学术期刊网就有大量的教育文献资料。

如何搜集文件档案型文献和事实型文献?文件档案型文献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教育的法规、政策、规划及各种统计资料,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这些文献可考虑到有关地区的政府网站,研究所网站,学校网站找;统计数据可查找各级各类统计年鉴或各种统计报表。教育的事实型文献是指以记载教育活动、人物、事件为主要内容的文献。其主要有学校及班级的工作日志、工作报告、会议记录、节假日活动的录像、录音与摄影;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小结;学生的作业、日记、成绩册等。这些文献可以考虑到有关学校的网上信息中心查找。

3.问卷调查法获取资料

在教育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查”是不够的,比如,学生的实际喜好、教师教学的感受,等等。这就可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方式是研究者为了了解某种情况事实或意见,向研究对象分发问卷请其填写答案,或者在网上进行问卷调查。由于问卷是将调查的对象分成若干个变量,然后再编成具体的问题,制成标准化表格。这样就可以获取多因素资料,针对性强、准确性高。尤其是封闭式的问卷更是便于进行科学统计以做定量分析。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增加了资料的全面性。此外,问卷方式可以减少回答者的心理压力,凡在谈话时不能直接提问的,均可在问卷上得到回答。有利于搜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

4.通过个别交流来搜集资料

交谈是人与人交往最平常不过的形式,又是信息交流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教育活动还是主观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主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研究对象“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需要些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真心相待的、轻松平等的交谈才有可能了解到。比如当课题研究中需要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需要调查对象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需要征询调查对象意见;需要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以及更为细节和个人的情况和事实时就可以通过交谈来获得。有证据表明,交谈这种手段对于研究儿童的个性,探索其表现的根源,了解儿童的思维过程或思想状况,发现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了解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态度,了解教师备课方法以及工作的经验体会;了解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了解个人的经历、抱负、兴趣、爱好和信仰,等等内心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www.daowen.com)

在教科研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同本专业的学者、专家、同行进行个别交流,能较快地获得文献资料中难以得到的情报,而且比查找散见于成千上万种报刊的论文容易得多,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5.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来搜集资料

在学术会议上同本专业的专家交流和倾听他们的讨论发言,能了解目前的研究动态,发现自己的缺陷,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搜集资料中要遵守的原则

教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这是搜集科研资料的首要原则。有些同志在进行科研时,往往是从已有的观念或假设出发,再去寻找材料,或任意裁剪客观材料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假设。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科学研究和搜集资料必须一切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研究者只有客观地搜集教育科研资料,如实地反映教育事实,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所有的结论与规律都来自对客观、充分材料的分析。总之,在搜集资料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避免主观偏见或错误的联想对搜集资料产生影响。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获取可靠的科学事实。

2.真实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搜集的资料而言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对错是非共同构成的。教育研究过程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教育的本质或规律往往都隐藏在现象或假象背后,因此搜集资料时就必须特别注意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不要被活动的假象或表象欺骗了。

3.全面性原则

研究者必须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所搜集的资料要广泛、丰富,而且能反映课题的各个侧面。研究者必须搜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各种规定和各种表现形态在不同条件下的状况。只有对研究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才可能谈去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有些研究者会以偏概全,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就妄加论断,得出所谓的“规律”或结论。这种“规律”或结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任何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不能凭主观臆想,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事例或现象来搪塞,而是要根据实际,全面了解情况,再进行归纳与总结。

4.针对性原则

研究者所面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都是潜在的教育科研资料。对于教育者自身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都是需要关注的。但教育科研是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它与一般的了解教育情况不同,因此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也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就某一课题而言,应搜集的资料是有范围的。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地搜集资料,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