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科研对教师的影响
上海有一家著名的报刊曾经刊登评论员文章,把科学、艺术和教育三大领域的顶尖人物分别称为“科学专家,艺术名家,教育行家”。细细品来,这三者是有高低之分的。首先是“科学专家”,“科学”殿堂神圣不可侵犯,又是“专家”,更是令人肃然起敬;其次是“艺术名家”,不仅“艺术”而且“名家”,总让人与大把的票子以及“风流倜傥”联系在一起;第三是“教育行家”,行家者,“能工巧匠”、“行家里手”也,如铁匠里的好铁匠,裁缝里的好裁缝,厨师里的好厨师,教书匠里技艺高超的教书匠之谓也。
缘何出现这种社会刻板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研领域缺乏一线教师自己的声音。正是由于广大的一线中小学教师研究意识淡薄,研究能力不强,研究成果缺乏,导致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从而使社会无意中轻慢了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尽管他们也曾经为“科学专家”和“艺术名家”的成长付出过艰辛的劳动。
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养的“焦点”和“新增长点”。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科研势在必行。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策略和必由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把教师置于学习共同体中,把教师当做需要成长、正在成长的动态对象加以关注,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教师的工作。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指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指显性之下的隐性发展。如教师人格的完善,教师个性的张扬,教学风格的树立,教育境界的提升。
当代中学教师的角色由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向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资源的组织者监控者、学生情感的疏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科研型、专家型”转变。转变与定位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实践表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从事教育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把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的趋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同时科研也将不断增进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满足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生价值。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对四个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影响作用。
一、教育科研有助提高思想境界(www.daowen.com)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澄清对开展教育科研存在的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提高对教育科研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树立并坚定搞好教育科研的信心与决心。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师中,对开展教育科研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如中学教师只需要教学,无须科研;中学教师搞科研,再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科研只是高等院校和教育专家的事情,中学教师只要上好课,管好学生,提高升学率就行了;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搞科研影响教学质量,经验即科研。在教育中凭经验办事,凭经验管理,凭感觉教学;重视经验,轻视理论,强调仿效移植,忽视科学规律的探索,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严重地禁锢着广大中学教师的思想,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进取,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澄清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当前,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创造者。丰富的教育实践为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教育科研有助提高理论素养
从教育研究的角度看,有利于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研究一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放研究、行动研究。基础研究:纯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目的是发现普遍规律,形成或发展教育理论;应用研究:运用基础研究得出的一般原理,针对某个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检验和发展教育理论;开放研究:把基础教育应用研究得到的结果转换成可操作教育产品的研究;行动研究:非正规的教育研究,解决学校、班级和教育方案中提出的即时问题,旨在立竿见影地应用,而不考虑发展理论和广泛的概括。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的广大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有着科研工作者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其优势在应用研究、开放研究和行动研究方面。事实上,学校教育本身是教育科学的“实验室”,教师整日操劳其间,一方面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方面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并力求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其优势是科研工作者无法比拟的。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富有实践经验,为其搞科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所以说中学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天地广阔。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造就一支有较强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教师群体队伍,这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广加快了基础教育改革和科研的步伐。
三、教育科研有助提高价值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职业价值。现代社会向传统教育提出挑战,也向教师职业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师工作是单调重复,创造性低的传授知识的活动。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传统的单纯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发展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专修知识、心理健康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多方面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教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教育能力也应包括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方面。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创造出理想的教育效果。
从教师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来看,多年来,我们只重视寻求通过权威性的宣传,提高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从而提高教师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然而却忽视了教师的社会观问题,即教师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创造自身价值。开展教科研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劳动创造性,使教师由“教书匠”式的简单重复性职业劳动转变为创造性教育活动的“教育专家”,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职业价值。
四、教育科研有助提高教育能力
首先,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通过教育科研为办学注入新的活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而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探究,投身于教改事业,必须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利用优秀科研成果去优化教学工作,拓宽思维空间,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提高分析解决教育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这显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声誉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围绕素质教育的轨道,依靠教改实验,从低起点,小坡度开始实行“小题大做”,通过多活动、快反馈、分类指导、逐步达标、多次的教改总结,定能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为教学注入了活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展示个人才华,挖掘自身潜能,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有益于个性发展。潜心于教育科研,从中可领略到创造的意境,各具特色的学生个体可能因教育实验的操作变得更鲜明,素质更为全面,这无疑有益于教师独特教育风格的形成。通过科研成果的展示,教师又可获得成功的喜说和创造的乐趣。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发表论文,它不仅体现学术价值,如成果被他人引用借鉴或付诸实践,而且能体现出社会价值,如提高在同行中及社会上的知名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