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发现问题的思路
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不仅要培养教的问题意识,还要注重思维方式的运用。
一、要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怀疑是产生研究问题最为简便,最常用的思维策略。怀疑是对事物合理性的重新思考,这样可以在原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重新发现问题。怀疑不仅可以指向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而且可以指向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耳熟能详的、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做法。比如,教师对学生的称呼用“孩子们”,这种称谓是否合理?用在几年级的学生身上比较合适?又比如“差生”的概念,什么样的学生是所谓的差生?差生概念是否对学生产生心理阴影?等等,这些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但是大多数教师却不会对此产生怀疑,也很难想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怀疑是研究的基础,研究中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没有怀疑就没有超越,更没有进步。对问题的怀疑精神也有质量的高低之分。要提高怀疑的质量,还需要学习怀疑的方法,做到有根据有条理地怀疑。首先,在科研实际效果不理想时,应该对现有的做法和理论进行怀疑;其次,当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发现新的事实与既有认识和理论发生冲突时,或者不一致时,可以怀疑既有的认识和理论,从而做到有根据地怀疑。怀疑同时还要有条理性,怀疑证据既要有见识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也要有合乎逻辑的推断。逻辑是检验理论合理性的工具,当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发现某种理论、观点不符合逻辑时,就可以对此展开怀疑。
二、转换角度看问题
一个窗口有一个窗口的视角,也就有一个窗口的风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形成不同的问题。(www.daowen.com)
变化角度是改变原来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发现新的探索天地,它不以否定原有结论为前提,但它需要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式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如“评课谁说了算”这样一个讨论。大多数人会从“谁”去研究问题。但是如果抓住“算”这个字,可能就是另一种角度,也就打开了研究课堂教学的另一扇窗户。这就是一种变换角度的方式。
变换角度采用的思维方式为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具有不定向性,其思维策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其思维结果也往往具有多样性。以发散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发现研究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三、学会接力思考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人类的研究也好,人类的发展也好,总体上是接力的,或者说是以接力的方式发展的。教育科研也需要一种接力的方式。就像剥洋葱一样,你剥完了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若没有剥过,你又怎么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教育科研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感觉的层面,而是要接下去再深入研究,同样可以获得值得研究的问题。
接力思考不仅仅限于对表层问题的深入挖掘,还可以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牛顿曾经说过:“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研究中,教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对给我们提供“肩膀”的巨人、前人、他人表示敬意和谢意。更重要的是,我们又要学会担当起比巨人、前人、他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