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通过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洞悉,教师的成长与专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
教师在职前职后缺乏问题意识的教育培训、传统校园的缺乏问题意识的环境、“师道尊严”的心理等是造成教师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中要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学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问题意识氛围;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努力,通过撰写教育教学日记、经常性反思、加强理论学习等途径增强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名言:“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教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实际上是将引导学生学习获得生存的本领、生活智慧的认识运用于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实践杜威所说的“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用教学照亮学生生命的前程。
那么,教师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理想,必然要经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不是真的适合学生?其中是不是存在问题?课堂上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
像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遇到。过去,在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课堂上,这个问题并不突出。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时间就增多了。由此就有了新的问题:低年级的同学急于表现、表达而缺乏倾听的习惯,教室里经常闹哄哄的;高年级的同学发言的少,倒是不闹了,但发言的在发言,其他同学都在各干各的,也没有倾听。像这样的问题就属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都是教师科研过程中需要挖掘的问题。教师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教师有这种问题意识。那么到底何谓“问题意识”呢?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把问题作为课堂的中心显得越来越重要,平时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而忽视了对教师自身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的形成的研究。而教师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恰恰是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从哪些方面去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呢?
一、从备课过程中发现问题(www.daowen.com)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每天都要做的一门功课。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先进理念的进一步内化和外显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通过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对相关课程资源的挖掘与整合,通过对学生认知等前提条件的观察与体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困惑存在,假如有意识地对此加以归纳、梳理、提炼,就能形成有价值的基于解决“真”问题的“课题”。而这些源于实践的课题的研究和解决,恰好能真正起到课题研究的作用,实现其价值。
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是问题发生的地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投入程度、合作的深度与效果、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训练与反馈,等等,每一个学习细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可能有问题存在。如,小组讨论时任务是否合理,要求是否明确,问题设置是否妥当,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恰当,讨论是否深入,有无“沉默者”;课堂的训练目标是否科学,训练题目的设计是否关注了难度、梯度和有效度,反馈是否及时,反馈的方式是否合理,评价是否到位妥帖,等等,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发现,就是教师对课堂观察和思考的结果的展示,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对先进教学和课程理念内化与外显的过程,就能促发我们对课堂教学诸多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三、从同事身上发现自身问题
同事就像一面镜子,是衡量自身的一个标尺。从同事身上,可以发现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明确前进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坚持“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听他人的课,改自己的课”。可以借助课堂观察,与优质课、名师的课、同事的课作对比,反思自己在上这节课时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不同,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如他好,为什么,怎么改进更好,等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完善和改进自己,在比较中提高自己。
四、在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即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无论是对教师的“教”与“育”,还是对学生的“学”与“习”,很多问题的发现和归纳就来源于我们的观察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就不会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没有反思,就不会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没有反思,就不会发现理念与实践的差距;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新理念的融入和行为的跟进。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化对“教”的反思,发现和解决“教”的问题,更要关注“学”的反思,要研究学的行为、学的习惯、学的品质、学的方法、学的环节、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加速问题汇集的进程,促使一线教师在梳理问题、提炼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要发愁问题从哪里来,教育教学中,问题无处不在,关键是有没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有没有研究的欲望。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自己的困惑,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当然这也需要积累经验、不断探索,锻炼自己发现问题的独特视角,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提炼。可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寻找研究课题,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遇到的突出的问题中选题,也可以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新的问题,以及从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择问题。有了问题,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研究能力,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
只有教师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促使教师自主地、自觉地、更加有效地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并进而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