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教师成长与科研合作:助力教师间交流!

教师成长与科研合作:助力教师间交流!

时间:2024-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综合性学科的开设及对学科间内在联系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这种学科教学故步自封的局面,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只有以组为载体,以“研”为中心,才能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成长与科研合作:助力教师间交流!

第二节 教师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教研活动是教师走上教学科研的摇篮,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通过实际操作获得解决问题途径的重要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枪匹马或只靠少数人是难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

一、教师缺乏合作交流习惯的原因

但调查显示,很多教师都缺乏这种合作交流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职业特点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上,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个体性特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通常是在独立状态下完成,客观上难以形成合作关系,造成了教师合作交流精神缺乏和团队意识淡薄。另外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以年级和学科为单位对教师进行评价、考核,更加剧了教师间的竞争关系,影响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2.工作负担过重

工作负担过重是导致教师间合作交流缺乏的又一个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社会对成绩深切关注,各种评比从不间断,教师承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对学生成绩不敢掉以轻心,常常是通过“精讲、细讲”和大运动量的解题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可以说天天忙得晕头转向,筋疲力尽。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使教师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被用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没有工夫进行教师间的合作交流。

3.传统观念束缚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许多教师看来,只要自己认真备课,就自然能上好课,依靠个人的力量完全能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至于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则退居其次,甚至认为根本就是不重要。这在传统意义下可能行得通,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没有生存空间。

二、教师间合作的方向

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没有合作交流是很难成功的。树立良好的协作意识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与其他科研人员配合与协调,既要讲分工又要讲合作,既能当主角又能当配角,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襟怀,克服个人主义,排除私心杂念,主动协调好内外部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搞好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兄弟学校和老师的教改经验,交流学习心得,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热点问题等。

2.备课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要求和思考题基本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个人教学的风格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编写好教案,上好课。

3.开展说课制度。通过同一教材、教师之间的互相说课活动,把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最佳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课堂提问,寻找最佳的答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互相听课、评课。参加听课活动,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情况,并对执教者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力达到资源共享。

三、教师科研的具体合作交流途径

具体到教师科研中,教师的交流合作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具体展开:

1.以自我反思为前提,在同伴互助中进行合作与交流

同伴互助中合作与交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www.daowen.com)

(1)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参与活动之前要进行深刻的反思,理清思路,以便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尽可能详尽的说明和阐述,并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尊重他人的意见,正确看待观点的碰撞和交锋。努力将自己的感受、体验与别人的感受和体验进行融合,如难以兼容,则可保留不同意见,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3)当个别成员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融入群体时,同伴有责任帮助其尽快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

(4)遇到困难时,要加强合作,互相帮助,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

(5)善于发现同伴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的能力,不孤芳自赏,以利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伴互助中交流与合作的基本形式:

(1)学科或学年组内的交流。这是使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并提升每位教师交流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学科或学年组内的合作。这里的合作主要指合作备课,共享课程资源。合作备课可充分发挥教师们的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使之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发展。由于每个人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各有不同,所以针对某一节课大家会从不同视角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研讨,将大家的智慧整合起来,形成一篇教学设计。由组内教师轮流试教,组内评议之后修改教学设计,再试教,再评议,再修改……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合作研究,就会呈现出一篇篇生动、精彩、充满时代气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优秀教学设计。积极营造出一种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打破学科界限的交流与合作。以往的单科教学中,教师可谓是“个体工作者”,由于学科的独立性,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几乎没有业务上的往来,缺少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机会。而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关注综合性学科的开设及对学科间内在联系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打破这种学科教学故步自封的局面,进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2.以同伴互助为基础,在校际互动中进行合作与交流

校际互动是整合和共享学科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资源、教师资源,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切入点。学校可带着课题进行专题性联合教研活动,校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合力,协同攻关。同时,校际互动还应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和名师的引领作用。

3.以新的理念为支撑,在专业引领中进行合作与交流

教师教研虽然是“以校为本”,但参与研究的人员决不能局限于本校教师和邻近互助学校的教师。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引领也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研究人员主要指各级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他们介入校本教研会为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理论支持。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福建沙县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师科研的交流合作做得比较好。虽然是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但其经验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一、教研组是教师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

教研组作为学校教研的基层组织,对教师的培养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还在于教研组的建设。只有以组为载体,以“研”为中心,才能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我们改变以往的一人讲座的教研模式实施教研轮值制,将教研内容交给全体教师,由教研组、年段、班组、课题组自拟题目,找出共性问题,作为研讨的内容,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使教师的角色由“接受者”转为“互动者”用互动对话的方式,相互提问题、谈见解,遇到难题,主持者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局域网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资料,解决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每位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和个性。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他们需要一个能施展才华、发挥能力的平台和宽松的交流合作的氛围。因此,我们鼓励由骨干、老教师在教研组、课题组中作为专业引领者,将自己的经验之谈和大家分享;新教师做到分层管理,分步培养,积极参与年段、班组的教研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思路,锻炼主持能力与同事积极地互动合作,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二、“一课三研”是教师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课三研”是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的研讨活动,是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新教师上岗课,青年教师成果汇报课,骨干教师经验展示课等都与此有关。它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与同事交流合作,汲取他人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厚积薄发,从理论和教学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的一个过程。“一课三研”是研究学习的有效载体,是教师交流合作的有效途径。每一次的课例分析,教研组长要以一个问题作为教研的中心议题和可能达到的目标,要体现的新教学理念和新课改精神都必须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才会得到落实,才会发挥效益。交流合作在“一课三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执教人和指导教师之间,听课教师与执教人之间,听课教师与听课教师之间需要交流合作;组长与教师之间总结得失需要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评课环节十分重要。每一次课例评析,活动目标要更加清晰,每个环节、内容及材料都要根据每一轮的活动目标有不同的调整,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针对活动方案中的目标和重点及环节的细节问题进行研讨,步步深入。通过主持人发言,执教人说课、反思,指导教师补充,听课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析,教师之间交流意见,最后组长总结,形成经验。可见,教师的交流合作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教研的效率。

三、交流合作是课题研究的中心所在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教育科研的龙头,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的问题繁杂琐屑。所以,课题研究一般避免单干,要求教师以集体为单位参与并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提升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因此,交流合作通常被视为课题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怎样利用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呢?首先,组织成立课题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分工,课题组收集一线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筛选后确立主课题,再围绕主课题确定若干子课题。课题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并有前瞻性。其次,课题组长组织教研组长、年段长研究子课题,开展相关课题的理论学习,如课题研究着力表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以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年段长组织教师在开展中教研,把子课题带入教学工作中进行实地研究,开展一系列听课评课等活动。在这个环节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个人实践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个人反思与交流研讨相结合,个人体会与专题成果相结合。这样做,教师之间才能不断进行双边合作,交流所得,达成共识。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课题组长可以从教师参与度,专题研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专题研究成果等具体情况对组员进行自评互评式的检查和考核,以保证专题研究按时有序地开展。最后,通过相关制度对参与研究的教研组进行考评和奖励。评出优秀教研组和主要研究人员,既突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又表彰了优秀的研究个人。通过开展专题研究,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增多了,教师在教研中学到的东西也多了。在教研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组员间团结互助,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体就形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