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教师成长与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

教师成长与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4-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研实践经验的概括,是有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这是衡量一项教育科研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最重要标准。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同样应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使科研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

教师成长与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原则是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映和教育科研实践经验的概括,是有效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保证。这些原则要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体现于每一环节之中:

一、教育性原则

1.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内容要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应具有教育意义,不能进行任何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教育科研当中不能提出与国家教育要求相矛盾的要求、作业,不能用创造情境诱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比如不能为研究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而创设条件让学生接触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

2.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不能为研究的需要随便增加学生负担,加大家长支出,耽误学生学习,影响学生成绩。一些调查资料如果与被调查者的切身利益有关,则应注意保密。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要注意尽可能不影响教育过程的正常进行。每次实施研究过程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力。

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教育性原则贯彻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二、客观性原则

1.必须全面、真实、系统地占有材料。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占有材料、揭示本质、发现规律的过程,没有足够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科研。因此,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就是尽可能全面地占有反映研究问题情况的材料,为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和充足的依据。教育科研的实践证明,所搜集的材料越全面、越真实、越系统,就越有代表性,越能反映问题的本质。零碎的、片面的材料是不能够进行科学的推断的。

2.研究者要坚持客观的态度,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要客观。教育科研工作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搜集材料要全面、系统,绝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想当然地对材料进行有选择的收集。在整理分析材料时,也不能根据预先的假设,不顾客观事实,任意对材料进行删减甚至修改事实与数据。如果为了使实验假设成立而故意编造实验数据,在调查研究时对于不符合自己主观想法、不符合领导口味的资料和数据采取修改、回避的态度和做法都是违背客观性原则的表现。对于研究成果,更要强调实事求是,无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也不论对自己原先的假设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应如实反映,绝不应以个人的利害得失而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事物的发展规律,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的事实中引申出来。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只有严格的客观态度,忠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的必然联系,才有可能获得科学的结论。

三、系统性原则(www.daowen.com)

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中小学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的子系统,更是教育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以研究中小学教育时,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更要和其他层次的教育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要考虑到社会、其他层次的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研究中小学教育。另外,在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外教育等,彼此都是相互联系的,构成统一整体。研究其中某一部分,也应把它放在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之中去研究。

我们还应当看到中小学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探索活动。因而,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周密的组织,合理的程序和步骤,构成一个规范的科学的探索活动系统。

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又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一切科学研究的结论都建立在广泛的严格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主要存在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它的研究结果也多是为教育实践服务。但忽视理论指导、理论分析也是不行的。缺乏理论指导,往往流于皮毛,流于形式,不深入,层次不高。研究过程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取得成效,研究的结果必须经过理性分析,上升到理论上才有普遍指导意义。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特别要注意学习教育理论,进行理论分析,不要把研究局限在狭小的实用范围内。反之,不重视实践,没有规范的教育实验,则容易停留在宣传、解释、注释教育方针、政策上,难深入具体,难以形成有说服力的科研成果。

五、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指的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有新意,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出别人没有实践过的富有创意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措施等,也就是说要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造。这主要体现在对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得较少以及对前人已有研究但从深化或相悖的方向来展开的研究上。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创新不仅是研究成果的创新,也包含研究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技术的创新。教育科研中的新发现、新思想、新观点常常来源于研究设计、方法的创新。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只要围绕自己教学、管理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来展开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就是创新。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躺在别人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上来搞一些诠释、注解,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当然也谈不上创新。教育科研不是为了重复已有的理论和认识,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特点、发现新规律,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宝库。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实际上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没有创新,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科研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这是衡量一项教育科研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最重要标准。

六、定性研究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均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同样应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使科研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一切笼统和大概的东西都是没有地位的,对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应有定性的分析,而且应有定量的分析。定性常常是定量的前提,定量则是定性的精确化。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要深入实际,细致观察,了解事物的真相,掌握进行理论分析的丰富而生动的事实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及归纳与演绎等方法,运用理论分析和逻辑分析,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要善于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透过现象,分析主要矛盾,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终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定性分析。同时,要在了解事物的本质时,注意事物的数量,包括事物的大小、多少、规模、时间、空间、强度、变化程度和发展速度等,依据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和简缩,找出其分布特征(如集中趋势、离中趋势、相关程度等),计算出一些具有概括性的统计数据(如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借助这些概括性的数据,使人们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以便对不同的样本进行比较,作出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