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张大千移居巴西八德园建设

张大千移居巴西八德园建设

时间:2024-10-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返回阿根廷时,中途转道巴西看望朋友,朋友名叫蔡昌鸾,是张大千在澳门举办画展时认识的。得知这块地方正待出售,张大千便决定移居巴西。他先去巴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巴西移民政策,得知当地欢迎移民。张大千在八德园网师园在巴西,张大千购买了270多亩土地,并亲手绘制了“八德园”建筑图稿。

张大千移居巴西八德园建设

第四节 巴西建园

八德园张大千手写菜谱

张大千和徐雯波

1954年3月,张大千第二次去美国。返回阿根廷时,中途转道巴西看望朋友,朋友名叫蔡昌鸾,是张大千在澳门举办画展时认识的。蔡昌鸾,四川人,毕业于金陵大学,是一位农学博士和药用植物学专家,后从澳门定居巴西。在蔡昌鸾陪同下,张大千游览了巴西风光,经过圣保罗市附近,面对一片树木丛生的开阔之地,张大千忽然兴奋起来,“这地方很像我的家乡呀”。得知这块地方正待出售,张大千便决定移居巴西。这次移居,张大千慎重起来,阿根廷的教训使他意识到外国人如何在当地生存。他先去巴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巴西移民政策,得知当地欢迎移民。50年代,巴西民风朴实,对华侨友好,张大千下定决心来巴西定居。

在美国游览期间,张大千去了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他穿上雨衣,在靠近瀑布下方的地方,观看瀑布从天而降的壮观情景。迁居巴西后,根据回忆,张大千创作了一幅《纳嘉纳福大瀑布》。

张大千在八德园

网师园

在巴西,张大千购买了270多亩土地,并亲手绘制了“八德园”建筑图稿。此时的张大千饱尝居无定所之苦,年逾半百,他似乎意识到该是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他对八德园的建设煞费苦心,对建筑的每个细节都仔细考虑,并大兴土木,前后耗去资金二百多万美元。此时的张大千仿佛找到自己最终的归宿,他将买下的园子取名“八德园”。张大千解释说:“因为我那个园子原先是别人农场,有一千多株柿林,我是以此命名。古人称:‘柿子有七德’就是说柿子有七种好处,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赏、六可娱嘉宾、七落叶肥大可习字。后来我知道柿子的叶子泡水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所以称‘八德园’。”

建造家园,人人向求,自古皆然。《诗经》就有“囿”的记载。张大千一生颠簸,早在大陆,就四处奔忙,为了闯荡天下,他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稳定住处,现在,年过半百的他对“建造家园”投入极高热情,这一热情保持了后半生,即使后来一度条件不好,地方狭窄的美国“可以居”他也是用心打造。从八德园的建筑风格来看,张大千追寻的是具有中国风尚的园林建筑,中国园林张大千并不陌生,早在1932年,居住苏州“网师园”其间,他对园中构造已是熟之又熟,山水楼台、门廊壁照、庭园格局尽在心里,网师园也是中国山水园林的经典建筑之一。颐和园听鹂馆,身处皇家园林,在“溪涧幽邈无声,云岗默伏未动”的静谧安闲里,张大千读书画画,感受园林世界特有惬意。大概从那时起,张大千便寻思有朝一日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园子。八德园成为张大千“园林”情结的归宿。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意境为最终目标,以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境界。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画家王维、清代集文学艺术与造园理论和工艺于一身的李渔,都曾借园林追求文学意境。张大千也不例外,他对中国园林建筑情有独钟,多年浸泡在中国传统绘画里,对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他要建造一座最为纯正的、最富中国古典精神的园林建筑。(www.daowen.com)

《八德园全景》

八德园入门处有两行绿竹夹路。穿过竹荫曲径,便是苍松高耸长廊。行走在绿树掩映的松树长廊,松树清香阵阵扑来,氤氲鼻息,随之心旷神怡。穿过松径,便是一座楼房。飞檐高耸,碧树环绕,秀美庄重。楼上是一间大画室。从画室向窗外望去,几十株辛荑和数株紫薇扑面而来,一片花海撞入眼帘,紫白相间,异常美丽。张大千说:“欣赏树木花卉,最宜从高处向下观看,能够全方位地看到它的生态,认识它的自然生态以后,下笔便能自然得其神韵。”

张大千在八德园

八德园全家福

在八德园里,张大千开凿了33亩大小的人工湖。养鱼种荷,亭榭小桥,五座亭子环绕湖畔,又称五亭湖。湖岸蜿蜒起伏,小山盘桓,小山都是湖里挖出的泥堆积而成。园中还有笔冢、竹林、梅林、松林、荷塘、映鱼石、下棋石……张大千还养了好多小动物,黑白猿、波斯猫、藏獒、孔雀等。八德园弟子孙家勤说:“八德园实在是张老师一生,所做的花园里头最能够让他施展的一个花园。所以他在里头又堆山又挖土,又挖出个池塘来,都是人工做的。”张大千已经56岁,他希望安闲下来,在踏实的住所静心创作。安闲是文人内心向求的生活,就像李敖所言:“科学是忙出来的,艺术是闲出来的。”而所谓“闲”并不是无所事事,“闲中”做事,更能激发创造灵感,投身于艺术创作本身。张大千要建一座“闲处”,好专心写诗画画。

建造八德园期间,张大千不停画事,仍如从前,四处游历,不断举办画展,去亚洲、走北美,频繁活动于欧洲各国。回到八德园,便深居简出,埋头作画。随着时间推移,思乡心切,他就在园子里和家人改说四川话。

八德园逐渐成形,园中苍松翠柏,花木丛生,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中国式建筑吸引了周边许多人的眼球,家里开始宾客盈门。圣保罗各界华侨成为张大千家中的座上宾。张大千热情相迎,每以美食招待。张大千是美食家,对饮食很讲究。有时,朋友们聚在一起,他也会露两手,做一两样拿手好菜。张大千喜欢吃,对于食物很挑剔,哪怕煮面,他也讲究,锅里水多水少,一次下面多少,他都有自己喜欢的标准。张心廉说:“我叔伯几个,都不能吃,中午吃多了,下午就再不吃了,就八叔,下午还能吃。”可见张大千的食量和对吃的贪恋。美国有一个著名中餐馆,其中一个秘制菜谱,叫“大千菜谱”。餐馆的老板就是八德园曾为张大千掌勺的师傅娄海云,因为办餐馆,娄海云在美国成为富翁。张大千少时不喜肉食,以素为主,随着四处游历漂泊,各种不同风味的食物都能接受。在八德园,张大千对饮食的追求,可谓登峰造极。大千鱼、大千鸡、成都狮子头等自创的菜谱竟被后来巴西的许多中餐馆学去。而干烧鲤翅、葱烧乌参和湖南风味的“相邀”(张大千自取的菜名)已成专利,秘不外传。每次宴请宾客,张大千都亲自书写菜谱,书写过的“菜谱”,竟让好多客人索取珍藏。

生活的惬意和稳定,使得张大千有了良好的心绪,创作量不断增多,这期间,他又两次赴日办展,一次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一次是“张大千近作展”。同时,也一路奔波于欧洲、美国、新加坡、曼谷及台湾地区等地举办相关画展。张大千说过:“我要将中国的绘画带向世界,影响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