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养精蓄锐
杨宛君(左下)和张心瑞(左上)及友人合影
《青城山十景》
《宋人觅句图》(局部)
从戈壁荒漠返回青城山,张大千一边作画,一边马不停蹄地往返于成都、重庆等地。随着一股“敦煌热”的悄然兴起,国人也因张大千三年敦煌面壁,一睹到中国千年艺术的瑰丽和风采。一些后来成为敦煌文化学者的人,因为看到张大千临摹敦煌的画展,才去敦煌工作的。段文杰,这位敦煌艺术研究所第二任所长,就是在重庆念艺专的时候,看了张大千的画展,才萌生了去敦煌的念头。段文杰说:“看到张大千先生的临摹的作品后,我着了魔,所以我到了敦煌。”
张大千依旧住青城山上清宫,并在上清宫周围栽种了自己喜爱的梅花,放养了十余只红爪玉嘴鸦,这是他特意从甘肃天水带回来的。从敦煌返回途经天水,张大千观览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并进行了考察。此时的张大千,在青城山一边读书一边作画,游览青城山周边风景,整理敦煌未完成的画稿,同时创作了一批题材不同的画作,如《青城山十景》《宋人觅句图》《仕女图》等。所作绘画,风格开始有所变化,就像傅申先生所言:“他把学习前人的笔法,再跟自然融合,再一契合,所以那一段时期的作品,从19世纪40年代初期一直到后期,是他作品精致的一个时期,而且对古人,宋元的古画研究比较透彻的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张大千诸像》(叶浅予)
“张大千这段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他潜心整理自己的画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也是人到中年,精力最旺盛的一个时期。”魏学峰说。
一个艺术家的内心被某种丰沛的激情所触摸时,创作的路径便会随着内心最为激烈的情绪所导引,以直接本然的生命状态投入画中。张大千热爱青城山,喜欢青城山的风光万物,随着不断对青城山写生浏览,张大千被青城山周边景致风光深深吸引,情绪激荡,愉悦的心绪逐渐和中国青绿山水、云山画派、敦煌佛教艺术汇合。他似乎意识到什么,因为他发现,在他眼睛里,青城山的山水更加的青,更加的绿,他要表达真实的内心感动。感动来得那样沉厚,像汇合了各种矿物的岩浆不断搅拌,渐渐喷发光芒。世界并不是单一守恒的物态,而是无时不在地充满了精彩和奥妙。这一时期,张大千把注意力集中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开始主攻山水画,所画的作品更加浓郁厚重。而这一体验,也给晚年他所创的泼墨泼彩打下了伏笔。(www.daowen.com)
张大千勤奋作画,家人为其掌灯磨墨,打理家务。张大千的三位太太难得聚在一起,孩子们也围在身边。这些年,张大千全身扑在绘画上,东奔西走,照顾孩子便成为三个夫人的义务。张大千在敦煌期间,夫人和孩子曾转移邳县乡下,在简陋的乡下小屋,烧火做饭,供养孩子温饱。杨宛君在外找些事做,来挣钱生活。杨宛君没有生孩子,从北平逃出,她带着张保罗辗转香港最后回到四川。说到杨宛君,张保罗说:“我们叫她姨,第三位就是姨,不能称母了。是我的生母给主办的,我小的时候,就是杨三姨带着我,我弟弟她也带过,所以相处得很好。”关于这段苦日子,张心庆等几个孩子都有回忆,在此不赘述了。
《镜心》
《蜀道秋云图》
《闲吟策杖倚天》
1944年3月15日,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术协会内开幕。这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协会主办,共展出张大千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作品计170 余件,其中有巨然、苏东坡、赵子昂、黄公望、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陈老莲、八大山人、石涛等名家的作品。展览共进行了6 天,观众如云。所展作品之精令收藏界、美术界人士惊叹。举办这些藏画展不仅为了展示古代名家艺术风采,同时也是为了出售。张大千隐身敦煌洞窟近三年,和外界联系不多,画也没法卖,生活困难。龙国屏先生说:“此次展览之后,为了偿还敦煌之行欠下的巨债,张大千不得不忍痛卖掉了部分珍藏品。”张大千有一方印刻有“别时容易”4个字。
3 月25 日,全国美术节,张大千在四川省美术协会举行的庆祝首届美术节纪念大会上发言,呼吁美术界同仁在抗战期间,一起为促进新中国的文艺复兴而努力,同一天,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美术会第七届年会”上,张大千与徐悲鸿、吴作人、黄君璧、高剑父、林风眠、傅抱石等31 人当选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
1944年,张大千在重庆、成都相继办展,再游峨眉。1月,由张大千题签的《新艺》月刊在成都创刊,郭沫若、徐悲鸿、张大千、朱光潜、宗白华等70人被聘为该刊特约撰稿人。1945年初夏,正在成都家中的张大千,突然迎来一位“不速之客”,来人正是张大千的好友叶浅予,叶浅予和夫人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刚从印度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后回到重庆,之后来到成都。叶浅予和张大千相识于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叶浅予在《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担任编辑,并创作著名连环漫画《王先生》风靡华夏,张大千非常喜欢《王先生》漫画,每次报纸出来,就派人买回欣赏。后来二人相识往来更加亲密。老友相见分外开心,叶浅予几乎天天陪张大千作画,聊天漫谈。这一天,张大千在成都昭觉寺以四张丈二大纸,用了一天时间画了一幅荷塘通景大屏。叶浅予暗自吃惊,“此气派,见此神速”,于是他也用自己的漫画笔法画了一幅漫画,题为《丈二通景》,记录当时的情景。后来又连续画了《大画案》《唐美人》《起稿》《胡子画胡子》《聚精会神》等一共6幅赠给张大千。漫画以夸张手法,极生动地刻画了张大千平日的艺术生活,可谓“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张大千非常喜爱,题名“游戏神通”。1948 年交由荣宝斋复印成套。谢稚柳曾在《丈二通景》上题道:“伏地写莲花丈二通景屏,其左持水盂者,为其女子子拾得,右鞠躬捧砚者,其男子子罗罗,袖手旁观者昭觉寺方丈定慧,张目决眥、两手插裤袋则制图者叶浅予也。”张大千对叶浅予用中国笔墨画的印度人物也很感兴趣,并以两幅印度舞姿为蓝本,用自己笔法,仿制了两幅。之后,叶浅予和夫人戴爱莲去西康游览,带回多幅西康写生。受此感染,张大千也于1948年去西康一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