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拾伍 宣纸:纸寿千年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 许振福
独特的原材料与手工艺使宣纸达到造纸术的极致,成为书画艺术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古籍印制的首选,享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万载存真”的美誉,但也正是对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的高要求成为宣纸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需求的增长、收藏热潮的持续导致宣纸的品牌效应表现为名牌宣纸价格的飙升,占有90%市场份额的宣纸第一品牌红星牌宣纸曾在一年之间涨价3倍以上,令人感叹“存钱不如存纸”。
一、宣纸品牌的内涵
1.历史内涵
宣纸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纸,源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因生产及集散地均属宣城,故名宣纸。宣纸代表了中国造纸术的最高水平。宣纸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宣纸很快就成为皇家贡品。《旧唐书》记载,唐朝天宝二年(743年),各地进贡产纸,宣城之纸尤为精美,号称宣城贡纸。稍后,南唐后主李煜亲自监制的澄心堂纸中就包括宣纸珍品,有“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之誉。宋末元初,曹氏家族迁至安徽泾县小岭一带,在继承前人造纸技术的基础上遂步改进,终于造出洁白纯净的好纸。明清两代,小岭曹氏宣纸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日趋精湛,生产规模和对外影响达到鼎盛。明代以后,宣纸进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生产已颇具规模,工艺精益求精,品种规格众多。
2.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崇尚写意,追求神韵,讲究含蓄,宣纸正是书画艺术表现的最佳载体。宣纸质地绵韧、洁白稠密、纹理纯洁,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形成良好的润墨性,一笔落成,墨分五色,焦、浓、枯、淡、湿,墨韵清晰,变化丰富,最能体现书画的生动气韵。书画家控制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达到“水晕墨章”的艺术效果。宣纸为历代书画家所青睐,由宋及清几乎占据了书画的全部舞台。晚清画家松年《颐园论画》称赞宣纸“纸性纯熟细腻,水墨落纸如雨入沙”,国画大师刘海粟也赞誉宣纸“纸寿千年,墨韵万变”,安徽省美协主席张松说:“用过宣纸的书画家,都不习惯再用其他纸张了,一笔落纸,‘五色墨彩’跃然而显,无论是泼墨、破墨、积墨,水晕和墨迹都能体现出独特的纸张墨色韵味来,宣纸可以说是书画史沿革中的独门利器。”
宣纸不但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表现不可替代的最佳载体,而且还是印制古代典籍、保存文书档案的最佳用纸。鲁迅先生说:“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我国保存至今的大量纸质古籍绝大多数采用宣纸印刷,有的历经千年依然完好如初。
二、宣纸产业的发展
传统产业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历史悠久,在传统时代市场需求旺盛,社会影响广泛。进入现代社会,市场需求减少,很多传统产业逐渐衰落,不少企业生存困难。2007年,中国品牌研究院以国家商务部2006年首批认定的430个中华老字号为对象发布《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中国宣纸集团的红星牌宣纸以1.65亿元排名第八十九位,是唯一进入百强榜的传统技艺产业。
1.宣纸产业的发展瓶颈
宣纸已于2002年获得原产地产品保护,宣纸产业可以相应地定义为安徽泾县宣纸产业。总体而言,泾县宣纸产业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处于“大品牌、小企业”的尴尬境地,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仍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宣纸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宣纸对原材料要求很高,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宣纸生产企业普遍面临吃不饱难题。落后的生产方式也是影响宣纸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传统宣纸制作工序细致,在保持特色的同时,也因工序复杂、周期冗长导致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难以达到规模效益。(www.daowen.com)
2.宣纸产业的行业规划
安徽近代学者胡朴安在《宣纸说》一文中指出:“泾县古属宣州,产纸甲于全国,世谓之宣纸。”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宣纸国家标准》规定:“宣纸为产自安徽泾县、采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与高秆沙田稻草(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及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产出的艺术用纸”,与之不符的,只能称为“书画纸”。宣纸产业是泾县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宣纸产业,泾县为宣纸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3.名牌宣纸的品牌建设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于1992年,2008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目前是我国宣纸产业也是文房四宝行业最大的生产企业,是中国手工造纸的领袖企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在泾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内涵,使宣纸第一品牌的地位含金量越来越高。
(1)稳定品牌质量。宣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内涵,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作为宣纸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自觉地承担了宣纸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责任。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从立足于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入手,从宣纸原料培育至宣纸制作加工的每一道工序,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严格各项规章程序,以确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世袭相沿,代代相传。
(2)丰富品牌内涵。在维护传承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还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瞄准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开发优质产品,为品牌注入时代元素,让传统品牌转化为现代名牌。为满足国内外文化市场的需求,中国宣纸集团公司适时研制开发出各种精作特制的红星牌纪念宣纸,精选原料、精心制作、精致包装,满足了艺术创作和社会收藏的要求,形成了一股艺术市场收藏热潮,有效地推动了宣纸产业的稳固发展、宣纸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宣纸文化的弘扬。
(3)加强品牌宣传。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坚持多渠道、多层次进行品牌宣传,连续抓住重大机遇,使品牌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惊艳亮相,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现场展示,在各种重大纪念日推出精心研制的特种纪念宣纸,结合科技创新推出宣纸邮票,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功。此外,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展会,利用展会的宣传效应宣传品牌。
(4)规范品牌营销。宣纸销售集中在本地,造成一些地区很多书画家买不到宣纸。一些经销商挂着红星的牌子,实际上却是在推销自己小厂的宣纸和书画纸。这对于宣纸的市场和品牌,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规范红星宣纸销售渠道,建立全面、统一、有序的全国红星宣纸销售市场,2011年1月1日起,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以市场为导向,推行区域总代理销售模式。以“区域代理、层级经销、统一零售、优质服务”为手段,整合国内销售渠道。对各区域市场,供应专供产品,印制专供标识。通过这样的层级经销,让所有喜爱宣纸的书画家都能买到红星宣纸。
(5)重视品牌保护。宣纸还面临国内外假冒产品或同类产品的围攻,在宣纸和书画纸巨大的差异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情况下,宣纸市场受到一定冲击,经济效益受到影响。红星牌宣纸作为宣纸第一品牌更是首当其冲,备受冲击。为了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应有权益,2010年9月,中国宣纸集团应广大客户要求发布《“红星牌”宣纸产品防伪公告》,对红星牌宣纸防伪标识进行了升级改版,增加了产品信息查询通道,延长了信息查询期限。同时,泾县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依法打击当地宣纸行业假冒品牌宣纸的违法侵权行为,保护品牌宣纸的市场竞争优势。
(6)推进品牌延伸。近年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以“建设基地、稳定产量、提升品质、增长效益、集团发展”发展战略为纲领,勾画了“三年练内功,三年扩产业,三年做大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在发展宣纸主业的同时,积极发挥红星品牌优势,探索产业延伸途径,重拳拓展宣纸产业集群,拓展文房四宝、文化旅游、宣纸印刷、书画交易、艺术品等相关文化产业,向文化产业综合企业转型。
2007年10月,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建成开放,总投资约2 500万元,占地近40 000平方米,由宣纸古作坊、宣纸古籍印刷、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陈列馆、中国纸博物馆、书画长廊(含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江南民俗园八部分组成。来中国宣纸文化园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了解纸、墨、笔、砚、扇、纸帘等制作工艺,而且可以亲身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中国宣纸文化园充分展示了传统手工宣纸的制作技艺,再现了“国宝宣纸、人类遗产”的历史风貌,成为中国宣纸之乡旅游观光及亲身体验、感悟宣纸文化的新兴亮点,目前已成为安徽省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之一。截至2011年9月底,宣纸文化园接待人数达2.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