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壹 台湾珐琅:大众化的奢侈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 杨晓华
康、雍、乾时期的珐琅彩因其物以稀为贵,都是“庶民弗得一见”的珍品。由于珐琅彩瓷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把玩之瓷,一直秘藏宫中,加之传世品的数量极为稀少,所以珐琅彩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如今,随着珐琅工艺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台湾企业对珐琅工艺的大胆尝试及创新宣传,加上现存康、雍、乾时期的珐琅瓷绝大多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以台湾珐琅工艺品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号召力。
一、珐琅彩瓷传说:珐琅彩现,必见天价
在收藏界中,珐琅彩瓷器一直是一大传奇,甚至有“珐琅彩现,必见天价”的说法。2006年,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卖公司拍卖,约以1.51亿港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世界纪录。2007年,一件“御制珐琅彩庭园题诗灯笼尊”,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8 40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当时中国瓷器在中国大陆的最高成交价。
2011年,一件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估价1.8亿港元,于拍卖后以私人洽购形式以2亿港元售出(见图21-1),这件珐琅彩作品又创造了珐琅彩拍卖史上的新纪录。
表21-1 2010—2011年珐琅彩拍卖成交个案(部分)
图21-1 清乾隆珐琅彩胆瓶
续表21-1
二、珐琅彩瓷概说: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一)起源:一见倾心
“珐琅”为外来语音译名,是“洋为中用”的产物。近代珐琅技法15世纪中叶起源于法国,到17世纪初,法国工匠发明了画珐琅的新方法,其中以法国中西部里摩居的画珐琅工艺品最为著名。即在一种较软的玻璃料内加上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并用油调和便成为珐琅料。以这种珐琅料装饰器物,能取得如油画般的色泽和立体效果。17世纪晚期,画珐琅工艺品由法国等国的使节或传教士带到中国进入宫廷。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细腻逼真的画面、雍容的风采,让康熙皇帝在第一眼见到画珐琅时,就立即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于是立即下令宫中烧制珐琅彩,并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创烧成功,《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记录画珐琅有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金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即指珐琅彩瓷器。西方人所采用的是铜胎、玻璃胎来画的珐琅,而康熙皇帝令人在瓷胎上进行了实验并取得成功。瓷胎画珐琅使珐琅的表现力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颠覆了我国瓷器的表现方式与感受,展现了西方人用同样的材料不同展现的一种艺术,也打开了我国珐琅彩瓷器前世的辉煌之门。
(二)发展:二见倾情
1721年,雍正皇帝继位。在康熙皇帝的启蒙和影响之下,雍正皇帝也酷爱珐琅彩瓷器,还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甚至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瓷器的样式、高矮尺寸等都要一一过问。宫中档案有不少关于雍正皇帝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雍正在亲自过问的情况下,又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怡亲王允祥是康熙诸子中少数几个没有政治野心而醉心于艺术的皇子。在允祥的直接领导下,造办处珐琅的生产达到鼎盛期。为了改变珐琅料只能依赖进口的现状,利用西方传教士带来的配方,雍正下令宫中的匠人一次次比对研制,终于在雍正六年研制成功,除了有9种与西洋料相同颜色外,还增加9种新颜料,共达18种之多,这是一个划朝代的创举。
雍正珐琅彩瓷的造型有盘、碗、杯、碟、茶壶、瓶等,仍然以小型器物为主。纹饰早期沿袭康熙珐琅彩的特点,如色地上绘花卉的技法。后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鸟做装饰题材,大量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这种白瓷胎体轻薄,胎质细密,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过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
(三)鼎盛:三见倾城又倾国
乾隆皇帝自幼儒雅好古,深受康熙和雍正的影响,对于康熙、雍正时期遗留宫内的珐琅彩瓷更视为珍宝。除承前制继续在宫中烧制珐琅瓷器外,并为每件器物配制楠木匣钵,专门储藏于乾清宫珐琅彩瓷的专库内。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康、雍两朝,器型更加丰富,包括仿古青铜器、仿康雍二朝的器皿等。还出现了大型器,许多插屏、挂屏、熏炉、画缸、大瓶等都是用于宫殿内的重要陈设品。这些器物不仅形制高大,而且制造十分精致,与高大的建筑交相辉映,更显得气势恢弘。
乾隆时期珐琅作坊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有专画花鸟鱼虫的画家余省、画人物楼景的画家张廷彦、画人物花卉的画家金廷标等达17人之多,是参与画珐琅瓷器制作人员最多的时期。乾隆时期画珐琅的画匠大多来自广东省、江西省和宫廷,乾隆皇帝还从江西省调会画瓷器、会吹釉水兼炼料烧造瓷器匠役胡信侯入内廷造办处。形成乾隆珐琅彩瓷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的艺术特色。乾隆时烧珐琅彩瓷的地点除了延续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外,在圆明园造办处亦有烧造。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合绘的现象,同时多使用轧道工艺表现器物的立体效果。
三、台湾珐琅破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有关史料记载,原清宫旧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主要集中在乾清宫东端凝殿左右屋内,共有400余件。后来,其中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40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在收藏珐琅彩瓷最多的,当属海峡两岸的两个故宫,此外,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也收藏了少量的珐琅彩瓷。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的珐琅彩瓷,多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现在在市场上流通的珐琅彩瓷,基本上都是清末流散出宫的,数量非常少,因此,“珐琅彩现,必有天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随着珐琅工艺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台湾企业对珐琅工艺的大胆尝试及宣传,加上现存康、雍、乾时期的珐琅瓷绝大多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所以台湾珐琅工艺品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运用现代化的机器与工技,融合艺术家创作的心灵,制造出各种精美绝伦的台湾珐琅饰品(例如手机吊饰、首饰)、工艺品(珠宝盒、花瓶)与器具(厨房用具、时钟、文具组)等。使得这种具有古雅之意的传统工艺品,不但与现代生活结合、点缀并丰富了生活的内容,而且使得传统的技艺薪火延续并发扬光大。举例如下。(www.daowen.com)
(一)铸铁珐琅锅
铸铁珐琅锅具重而时尚,绚丽的高级釉面将铸铁珐琅锅具带上餐桌:锅身和锅盖上的彩色瓷釉,色彩绚丽、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不老化,无毒、环保、无副作用;会“呼吸”的釉表面有无数个细微的孔隙,能吸收油脂,长期使用,烹饪效果更佳;锅内长时间储存食物,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光滑的瓷面锅底,对灶台及餐桌不会产生磨损,可直接端上餐桌;容易清洗,保养方法简单;正确使用,不会褪色,不会磨损,更不会脱落。
MAJALICA是BRICO公司生产的高档铸铁珐琅锅具品牌。该公司于1974年成立于台湾,生产铸铁珐琅锅历史有三十多年,工艺成熟。以做锅具、灶具为主,提供外销业务,曾为双立人、菲仕乐、宜家、IITTALA等多个国际大品牌做代工,产品质量上乘、口碑良好,广受业内好评。
目前,市场上的铸铁珐琅锅有很多品牌,来自国外如法国的STAUB和德国的双立人等品牌市场售价很高,通常单品售价3 000元以上,非普通民众所能消费。台湾企业生产的铸铁珐琅锅市场平均售价几百元人民币,而其质量与国外品牌又相差无几,所以真正让珐琅这种御用工艺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二)台湾珐琅工艺品
在阿里巴巴输入“台湾珐琅工艺品”进行查询,可以找到近200家此类产品供应商,可见珐琅工艺在台湾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这些企业基本上继承了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工艺,汲取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工艺流程与风格,运用现代釉彩工艺技术,在瓷胎、铜胎甚至紫砂等绘制中国画之山水、人物和花鸟等,将诗、书、画与器形纹饰相融合,形神兼备,相得益彰。虽然这些造型精美、画面优雅的珐琅工艺品生产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但由于台湾企业普遍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因而产品的市场售价并不高,通常小件台湾珐琅工艺品的市场售价为几十到几百人民币不等,还是相当亲民的。
虽然台湾珐琅制品经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通过科技手段和工业化生产等形式,大量生产和复制珐琅工艺产品,把珐琅文化变成大家喜爱并消费得起的文化产品,但是要想产生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还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珐琅文化与珐琅产品的关系
文化品牌的发展一定要遵循文化是核心,其次才是产品,所以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宣传,都必须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如果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要把台湾珐琅文化品牌做好做大,是不可能的。
2.缺乏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及产品品牌
领军人物对台湾珐琅文化品牌的发展非常重要,其艺术成就与其热爱艺术的人格魅力完美结合直接给世人、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湾珐琅文化会因这些鲜明的领军人物而更广为流传,也更为世人所认同和接受。
四、启 示
珐琅彩从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到近几年拍卖市场的屡创天价,再到我们身边看得见买得起的各式珐琅产品,这一切离不开台湾企业对台湾珐琅文化产业化的经营思想和努力,也为其他文化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提供有有益的启示。
1.文化品牌产品,只有打破门规壁垒,才能产生大发展
其实深入细致研究过珐琅工艺的人都会觉得,台湾珐琅的提法并非没有争议,因为无论从艺术风格、工艺流程还是附着产品等方面,台湾珐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标准。当然,多数人也同意,这也正是台湾珐琅异军突起的原因。只有不拘一格,才有大发展。
2.其次,文化品牌产品的实用化,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来自于皇帝御用技术的珐琅工艺,在台湾被重新赋予了实用价值,从神坛之上走入民间,成为新时期普通大众点缀生活唾手可得的东西,这是台湾珐琅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3.文化品牌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任何一个文化品牌产品,如果曲高和寡,就不可能产业化;如果没有高层次产品作为代表,就不会产生巨大影响;如果没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需求,就不可能产业化。台湾珐琅,恰恰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既有特级大师的传世之作,也有只供外行看热闹的平庸之作,更有符合中产阶层消费水平的大量产品。这种涵盖各个层次的特点,是文化品牌产品中最缺少的,也是很多文化品牌产品不能产业化的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