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打响“婚姻 保卫战”
被誉为“中国言情剧第一导演”的赵宝刚,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过把瘾》开始,便将镜头的焦点对准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别了,温哥华》,直至近年来注入赵宝刚对爱情和婚姻理性思考的“话题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无不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议和反思。不仅如此,他的作品充满时代特色和时尚元素,也由此捧红了一大批青春偶像,如王志文、孙红雷、徐静蕾、周迅、袁莉、陆毅、陈坤、赵琳、于娜、王珞丹、李小冉、文章……数不胜数。
一位工人出身、没上过电影学院的导演,能执中国言情剧之牛耳;一位年届五旬的中年人,能使自己的作品为众多80后、90后们欣赏和追捧,不能不被看成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在《婚姻保卫战》中,赵宝刚欲传达给当代人哪些崭新的婚姻理念和保鲜秘笈呢?在与老杜的私下交谈和节目录制过程中,赵宝刚不时妙语连珠,给老杜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在男人和女人的战争中,谁也不要企图改变对方,改变对方不如先改变自己。
与冯小刚联袂打造幽默喜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东三环一个大车店式的院落里,催生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三位新锐导演:冯小刚、赵宝刚和尤小刚。其中最奇的是冯小刚和赵宝刚,前者是个貌不出众甚至有些邋遢的美工师,后者则出身于北京钢厂一名翻砂工。冯小刚读了王朔的小说,即口出狂言:“这样的小说,咱哥们儿也能写!”而赵宝刚刚刚担任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首部室内剧《渴望》的导播,正欲打造一部情景喜剧,二人一拍即合,编导了《编辑部的故事》,葛优、吕丽萍、侯耀华等也从这个戏中脱颖而出,一夜成名。剧中大量夸张变形和近乎荒诞的情节,以及人物幽默、调侃、自嘲的语言,最初曾使一些观众感到不适,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对此,赵宝刚特别强调:“喜剧,需要一种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观赏心态。”但《编辑部的故事》却开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此后的《我爱我家》在艺术上更趋成熟,除了近年的《武林外传》之外,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了。对此,赵宝刚认为:喜剧很难搞,每七八年才能出一部佳作,这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
《过把瘾》是赵宝刚的转型之作,从这部电视剧开始,他似乎走上了言情剧的“不归路”。《过把瘾》播出期间,赵宝刚和主演王志文来津见观众时,因场面火爆一时失控,赵宝刚不慎撞破头部,缠着纱布出席晚宴,王志文则心疼得眼圈发红。当记者告诉王志文,在观赏《过把瘾》时,经常从他身上看到赵宝刚的影子时,王志文马上转忧为喜:很高兴听到这种反映,他是我哥,身上有他的影子,我真的很开心!”
《过把瘾》
《编辑部的故事》
电视将从作秀进入话题时代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像雾像雨又像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别了,温哥华》……纵观赵宝刚的作品,诗情画意的剧名,空灵唯美的画面,幽默诙谐的语言,时尚靓丽的人物,无不弥漫着文艺片的优雅气质,也彰显了导演一贯的艺术追求和文化素养。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思想和艺术的不断成熟,赵宝刚的创作理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和通俗的艺术,讲好故事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能将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编导的理解和思考渗透其中,无疑会加重作品的思想感染力,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所以近年来,赵宝刚将打造“话题剧”这一概念,不断运用到创作实践中。
“话题作秀比明星作秀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赵宝刚说,“如果我的作品过了三五年,还有人在讨论和思考,就说明它所引发的社会话题是有生命力的,对社会进步是有推动作用的。”
袁莉、黄磊在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中
赵宝刚认为,近年来名目繁多的选秀节目火了荧屏,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冲击了传统的审美观,但这个作秀的时代快要结束了,取而代之的便是“话题时代”,例如《士兵突击》、《奋斗》和《蜗居》所引发的社会思考。
《奋斗》里有佟大为和马伊俐,到了《婚姻保卫战》里还有佟大为和马伊俐,可不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续集呢?赵宝刚说,“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因为最初,他曾想将《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拍成一部百集长剧,三部剧的主题和情节一脉相承:先是自己做主青春,与恋人产生爱情,最后顺理成章地结婚。只因《北京青年》未拍成,才上了《婚姻保卫战》,让佟大为和马伊俐从爱情转向婚姻的战争,誓将‘话题’进行到底。”
《婚姻保卫战》倡导新型家庭文化
《婚姻保卫战》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www.daowen.com)
“《婚姻保卫战》,有男的,有女的,有小的,没老的,主要人物都是80后;俩人结婚了,婚后生了孩子,生了孩子过日子,过日子有矛盾怎么办?打架呗!这些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青年,结了婚,父母还在工作,生了孩子没人管,得自己带。这些新型文化结构的家庭,独生子女的家庭,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力求在这里讲一些男人是怎么回事,女人是怎么回事,男女在一起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以及婚姻保鲜的秘笈等。”
对于男女之间的战争,赵宝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且认为古已有之——原始社会,男女分工明确:男人外出打猎种田,女人在家织布做饭。而当今时代,女人也可外出打猎种田了,就要求男人担负一部分在家织布做饭的职能。你是男人能甘心吗?你有这种心态和胸怀吗?恐怕够呛。过去是大男子主义,男人在外打拼,驰骋天下,顾不上家庭;现在变成了大女子主义,不愿待在家里干家务,也想驰骋天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凭什么你能享受事业的成功,我不能享受?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赵宝刚说,《婚姻保卫战》在拍摄过程中,他的心情特别复杂,看到那些打架打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的场面心里特别亢奋:“我常讲一个理论:其实家庭中不怕吵架,关键是看心态,比如今天你很生气,有气不能憋着,一定要释放出来,于是能打多大就打多大,打完了,筋疲力尽了,气也消了,这才叫生活呀!然后你主动向老婆道歉,老婆说,我要跟你离婚!你就一句话:就不离,打死也不离!”
《奋斗》
怎样化解家庭矛盾?《婚姻保卫战》中提出一个阶段式妥协的理论,即在某一阶段,在维持家庭现状的情况下,看男女双方谁的事业更有发展,就让谁到社会上闯荡,对方就要做些必要的牺牲和妥协。毕竟,一对男女结合在一起,基因不同,血缘不同,性格不同,只靠一种缘分走到一起,而这种缘分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对待今天家庭发生的新型矛盾和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本片中所要表达的:怎样经营一种新型家庭文化。提出‘家庭文化’,是希望所有生活在婚姻家庭中的人们,能够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诠释现在的家庭状态,用一种新的心态去对待当今的家庭生活。”
现身说法:改变对方不如改变自己
《婚姻保卫战》中,有没有赵宝刚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呢?
赵宝刚坦承:“当然有。我今年55岁,结婚已经25年,我对婚姻的体验是:既有幸福感,也有伤痛和寂寞时。”
赵宝刚与爱人丁芯属于一见钟情的类型,两人相恋四个月即结婚,用现在人的眼光看就是“闪婚”。当主持人追问二人恋爱是否浪漫时,赵宝刚回答,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先看对方的“硬件”,有多少钱,有没有房子汽车,“硬件”不过关,其他免谈。“我们那个时代,男女交往比较自然,彼此有好感,就多接触。想请对方吃饭,打个电话就来了。来了说明对方愿意;不来就找个借口推掉。所以是两厢情愿,水到渠成……”
“你们夫妻也打架吗?”
“打,不但打,而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打小闹;第二阶段,大打大闹;第三阶段,不打不闹。其实打架的过程都是企图改变对方的过程。比如赚了一笔钱,你认为要花掉,她认为要存下来留给下一代,可能还没有下一代时就开始这样想。这就是观念意识上的分歧。双方都想改变对方,但最后你会发现,与其改变对方,不如先改变自己。我还有一个理论:在家庭中不能讲理。与同事有理可讲,与领导有理可讲,与朋友有理可讲,你非要与老婆讲理,那是讲不通的。其实我们这个戏讲的,就是你懂不懂太太,或你懂不懂女人?懂了,日子就过得好;不懂,日子就过不好,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对《婚姻保卫战》,赵宝刚和各位主演均自信满满,在认为它非常好看的同时,赵宝刚也做了一点预测:“大部分男人看了会说,哟,太准了,我老婆就这样!而女人看了也许会有某种程度的反感。总之,我们把婚姻拍成战争,不是让大家惧怕婚姻,而是希望抓住问题的症结,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解决它。”
于娜、刘金山在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中
《我的青春谁做主》
中国视坛实力派导演、得奖专业户高希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