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
霾在史书中是用来表示有风沙的天气的,有“风而雨土为霾”之说。在气象学中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烟霞),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
字典释义
基本解释:
2012年1月 全国多个省份出现雾霾天气霾(Haze)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霾。乱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古同“埋”,埋葬。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雨,貍(lí)声。(www.daowen.com)
本义:风夹着尘土
同本义,即落黄沙。终风且霾。——《诗·邶风·终风》;又如:霾晦(大风扬起尘土,天色晦暗);霾曀(隐晦不明的样子)
通“埋”。陷在地里(bury)。霾两轮兮絷四马。——屈原《九歌·国殇》
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霾天气定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