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会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以学习为本,认真学习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天职。更何况,大学里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增长学识,提高能力。所以,学会有效的学习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事实可能不尽如此,但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无疑会使自己在学习中事半功倍。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指以一种积极的、认真的、进取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如果我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交代的作业、论文不去完成,学习上稍稍吃点苦就怨天尤人,受点挫折就自暴自弃,考试时想着“六十分万岁”,甚至作弊抄袭,这样的态度在大学里是无法学到知识的,毕业时只能是一无所获还浪费了大好青春。
1.适应学校的学习氛围
在入学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大学新生们都要一点一点地去熟悉新的生活,包括新的老师,来自各地的同学等,除此之外还要尽快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室的分布、图书馆、计算机中心、院系办公室、实验室等,只有尽快适应了大环境,才能更好的融入。
大学里的考试,一般都不会公布分数,只有自己才可能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这并不是说大学里没有了学业上的竞争,而是这种竞争更加深入和广泛。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面对学业,每一位同学都在试图超越昨日的旧我,丰富今日的自我,憧憬明日的新我。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并在适应中找到自己应该走的路。
大学的学习氛围中有很多的竞争因素。在学生会或社团干部负责人竞选活动中,每学年的奖学金评定中,每学期的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中,即使是在一般的演讲或歌舞比赛活动中,都可以感觉到这种竞争的存在。但是这种竞争是友好的,在学校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竞争较之社会是微不足道的。在这种包容的竞争环境之中,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最重要的标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更被强调。所以,做好自己,积极面对新事物,就能很快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不辜负这四年美好的时光。
2.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书山问径,学海泛舟,除了勤为径,苦作舟之外,治学之道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学习方法本身就有许多值得钻研的地方。把高中的学习方法提升为大学里的学习方法,是每一位大学新生都必须注重的事情,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就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对大学里的学习特点有个透彻的了解。进入大学之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相对于中学时候,我们学习的依赖性少了,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我们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了解所学专业最新的前沿动态和技术发展状况,部分课程还有大量的作业和课外实践。所以,大学里的大部分时间是留给我们自己的,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制定学习计划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方法和逻辑特征,兼之大学老师一般更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一门课程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这个计划要全面,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也要通盘考虑课程的难易程度。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可以是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甚至是整个大学四年的计划。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预计完成的日期写在计划中,然后逐月逐周地落实。什么时候学什么内容,什么时候休息,都安排好。吃饭、睡觉、上网、逛街等活动时间也要兼顾,不要把生活规律打乱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时间的弹性,为自己预想不到的事情预留一些空余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生活、学习都能安排的井井有条。计划制定以后就要坚决去执行,这样制定的计划才有其意义。不过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遇到某些情况要适时作出调整。
2)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效率是每个学生从小到大都要面对的事情,高的学习效率无疑会让你如虎添翼,帮助你在学业上踏上新的高度。大学里的学习方式和氛围不同于中学,那么提高学习效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
首先,想要好好利用课堂,就要勤于预习。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利用时间很关键,因为大学里老师授课的进度都很快,如果对上课内容一点都不了解,很难跟上上课节奏。其次,要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并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样才能够理解的更加深刻。第三,要勤于提问。这是大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应该培养的另一重要习惯。学问学问,有学就要问,有时候会问比会学更重要。问是善于思考的结果,当学习上有问题时,主动向老师,向周围同学请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自然就提高了效率。在学习中,还要勤于创新。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大学生还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在求学的过程当中不畏艰辛,努力寻找最有效的方式。
3)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每天背着书包往返于教室、食堂、图书馆之间,这样的生活会让大学新生觉得很充实,时间久了,却会感到烦躁、无聊和压抑。本以为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现在却是一片灰暗。事实上这是你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节奏,如果每天都泡在教室和图书馆里,单调枯燥的生活自然没有什么乐趣。所以,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节奏的变化不但可以放松紧张的情绪,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懂生活、会学习、有情趣的人,这样你就不会感到以前的那些消极情绪了。
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要合理安排学习的强度和内容。每天学习的内容要有所不同,而且要定时变换正在学习的科目,长时间面对同样的内容,人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理解力也会下降。所以这个小时看英语,下个小时就可以改改口味,研读一下专业课或是看点课外书籍、听听音乐等。这就是所谓节奏的变化。而且,在这样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发现自己在什么时间适合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精力最旺盛,效率最高,就把这一段时间用来学习最重要、难度最大的课程;什么时间比较困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把这段时间用来娱乐放松一下。最终,你会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平时的学习计划和安排也更加趋于合理,学习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喜欢向学习好的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方法这个事情是因人而异的,别人用来可能得心应手,自己用来说不定事倍功半。学习方法是一种习惯,只能慢慢改变,既没有捷径,也不可能出现今天找到一种方法,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学习效率大幅提高的奇迹。任何急于求成的方法都是揠苗助长,只有自己归纳总结后的方法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其他人的意见都只是参考。所以,更深入地理解学习的特点,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3.永远别为考试而学习
从小到大,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在我们的眼中,考试总是不那么令人愉快。因为考前需要紧张万分地备考,更煎熬的是考完之后的分数在很多人眼里成为能力的象征,老师以此来评判学生的好坏,家长也以成绩作为奖罚我们的标准。如此一来,有人畏惧考试,有人反感考试,也有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到处奔忙。这些其实都是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无论大考小考、中考高考,都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否则如何知道大家的学习进度,进而安排教学计划呢?如何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选择更加优秀有资格的去接受高等教育呢?也就是说,考试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目的,充其量就是检验一个人的学习效果的途径而已。我们完全可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根本不必太过于在意,更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
升入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老师的耳提面命,考试就更不能成为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大学里的考试更加侧重于对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时多为开放式问题,只要你有所感悟,成绩都还不错。因此,大学里的学习相对而言比较轻松。但是,在大学校园里,临阵磨枪仍十分常见,有些考生在考前的几个晚上不睡觉来恶补,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前面说过,考试只是一种检验,通过考试并不是学习的终点。那些临阵磨枪的同学,显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在他们眼中,通过考试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具体学没学到知识都不重要,只要通过了考试,就万事大吉,平时大可逍遥快活。殊不知,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得他们毕业后,身无一技傍身,蹉跎时日,一事无成。
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从来不会拒绝考试的,因为在这些人的认识里,考试并不可怕,他们正好可以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果,对他们来说,考试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辩证地来看,考试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所有能力,很多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在踏入社会之后并不出色,而一些考试成绩一般的人却在事业上大展身手。读书的时候,学习知识是我们的天职,但并不是我们的全部事情,我们还要着力于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对待专业
我们高考后填高考志愿之时,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很清晰的了解,不知道自己要学的专业到底学些什么东西,更加不知道这个专业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更遑论喜欢或是不喜欢了。到大学之后,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就会把我们所学专业介绍一下,具体学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去学等等。一般来说,每学期会开三到五门的专业课,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也有的专业是第一学年学基础知识,到第二学年才会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大学里,首先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这个专业,既然选择了,而且努力之后仍然没有改变的可能性,那么就一定要努力学好。这不仅仅关系到大学里能不能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更关系到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
大学里学好专业课,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准确定位。我们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的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相比较而言才更具有优势。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学习了四年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课程,毕业之后如果能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我们既没有浪费自己四年的学习,以后的工作也会更好驾驭。
1.转专业
填志愿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没仔细研究也不具备条件来研究专业特点和需求,相当一部分的志愿是由老师和父母决定的。这样一来,你可能在入学之后发现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完全满意。又或者是相对于这个专业,你对另一个专业更感兴趣。一般来说,学校会考虑学生的这种需求,很多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再次选择的机会。
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学校一般都会制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的相关实施办法。
有关转专业的相关办法:
(一)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
(二)学生有下列情况的,可以提出校内转专业的申请。
1)学生确有特长,转专业更能发挥其特长的;
2)学生入学后因患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含隐瞒既往病史者),经学校制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校医院核准,确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
3)学生确有特殊困难,续转专业才能正常学习的。
(三)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在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和职教师资等不同科类之间跨类的;
3)在重点本科、一般本科、应用技术本科等不同招生批次之间跨层次的;
4)在不同校区之间跨校区的;
5)属于保送生、定向生、委培生、国防生、预科生本科、专升本等特殊类别的;
6)基本修读年限的最后一学年及其到最长修读年限内的;
7)在校期间受过纪律处分处于影响期的;
8)学生条件不符合申请转入专业特殊要求的;
9)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10)应作退学处理的;
11)其他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转专业的。
所以,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更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兴趣,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你可以试着转专业,从而使自己将来能够从事热爱的行业。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从个人方面来说,一般只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入学满一学年;
第二,没受过学校的任何处分;
第三,在已经学过的课程中,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全部合格,成绩优秀更佳;
第四,身体和生理方面满足所转专业的需要。
从学校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看,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拟选择的专业,教学资源充足,接纳转入的学生;
第二,所在院系同意转出,拟转入院系同意录取,教务处审批通过;
第三,在共同申请转专业的竞争者当中须名列前茅;
第四,通过拟转入专业两门基础课考试,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需要转专业的同学重视的是:转专业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和处理很多方面的东西。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得失:其一,转专业之时,对原专业已经轻车熟路,如果转到新的专业,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其二,转专业的时候,自己和原专业的老师、同学都非常熟悉,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如果转到新的专业,很难可能无法融入他们已经形成格局的群体;其三,转入新的专业之后,因为要重头开始,学习压力会骤然增大。其次,每个专业接收的人数都是有限制的,如果选择的是热门专业,竞争会很激烈,失败的可能性很大。(www.daowen.com)
因此,既然选择了转专业这条路,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勇敢前行,不要有任何的抱怨。可能我们无法把握结果,但至少我们能从眼前的事一点一滴做起,为实现转专业不懈努力。
2.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这句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话确自有它的一番道理。在校大学生不必为自己上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而沾沾自喜,更不必为读的是普通院校和冷门专业而感到低人一等。更不能随意批评自己的学校。
的确,不同的院校有着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文化氛围,这种区别最终会体现在学生身上。人们的普遍观念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定会比普通院校出来的学生更加优秀,更加具有竞争力。但是,这一切都是从整体而不是从个体来说的,它想表达的是一种概率,而不是绝对化的公式。也就是说,人们通常认为的北大清华的毕业生比某些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优秀,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至于学生个体,则需要区别对待。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是具体的、个别的。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是你的专业的水平。如果你个人素质过硬,别人只会肯定你一个人;如果你不行,别人也只会对你失望,而不会认为你们学校或专业没有一个人才。所以,请不要以为自己的学校很有名气或是专业很热门就洋洋自得,自觉高人一等,也不要因为自己学校不好或是专业冷门就心灰意冷。
更何况,专业的冷热并非是绝对的,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在如今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人才市场的供需几乎年年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冷热专业重新洗牌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入学时无人问津的偏僻冷门专业有可能在四年以后变得炙手可热,而入学时的抢手专业有可能在四年以后,因为市场饱和而无人问津。所以说,大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究竟会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并不取决于他就读的学校是否知名他所学的专业是否热门,而是取决于他在专业学习之中是否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做到了这一点的大学生而言,专业的冷门和热门其实已经毫无意义了。
至于争论学校的排名先后,更是没有多少意义。考入重点大学确实要比考入一般本科或是专科院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重点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能够享受的教育和就业方面的资源也确实会比较丰富。可是,这种区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事实上,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学校里若是没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走上社会之后又自以为是,找工作时漫天要价,到岗以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团队,稍有不顺就辞职走人……这样一来,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和青睐。所以,如果你的母校声名显赫,你就应该更充分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自己具备与学校实力相匹配的个人素质,这样的话,学校的优势才会转化为你的优势。如果你的母校籍籍无名,你就应该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能够与毕业于名牌院校的大学生一较长短。
3.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现如今这个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这是摆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共同的问题。事实上,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每一个职工都被精细的社会分工定格在非常有限的工作领域内:做产品的往往没有机会接触市场,做市场的则很难知道产品的策划和推广,做技术的对技术以外的工作更是毫不涉及……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当中,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他能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学了一堆东西,但是没有一个是拿的出手的,平时的工作更是做得乱七八糟,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能够支撑未来的事业和生活的专攻方向。但是,只专一业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自己的专业之外,如果能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不但可以在关键时刻解决一些问题,更可以提供另外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某些棘手的问题。
三、学习中的变奏曲
1.逃课
大学生应不应该逃课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话题,因为不管结论如何,逃课都是大学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相信每一位大学生都会有逃课的经历。是否逃课也不再是衡量一位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为了什么而逃课?逃掉哪些课?怎么逃课?这样逃课是否值得?这些才是现在的大学生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1)为何逃课
有些事情,做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一下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倘若仅仅是为了逃课而逃课,那么还不如呆在教室里好好地听老师讲课。为何而翘,这是我们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
烦,忙不过来,时间冲突是同学们逃课最常用的借口。必须承认的是,确实有部分同学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舍鱼而取熊掌。但更多的其实还是拿忙做借口,不想去上这门课。讨厌上课的理由有很多,或是课程设置不对口味,或是时间安排不合理,或是老师讲课过于乏味,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烦这门课。这个时候,翘课的同学就要在心里问自己一句:烦这门课到底是自己的原因还是课的原因。上课这个东西就像吃东西,最好不要挑食。有些课内容精彩丰富,老师旁征博引,上课的确是一种享受;有些课内容枯燥干瘪,过程痛苦纠结,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致。但是,美味的食物不一定营养丰富,看似寡淡的吃食却大大有利于身心健康。很多时候,逃课的同学讨厌这门课并不是因为这门课不好,而是自己太懒或是太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严肃地劝诫一些同学:一寸光阴一寸金,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很多老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自己是绝对的中心,同学们在台下记笔记,授课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某些课程的设置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上这些课只能说是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精力。
2)怎么逃课
逃课是一门技术活,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代价却是巨大的,运气好一些的还能混个及格,运气不好的要么被老师取消考试资格,要么就是给你一个不及格。这样一来,很可能导致奖学金、专项奖学金、入党、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保送资格全都一票否决。所以,如何逃课也是一个值得仔细思量的事情。
逃哪一位老师的课。授课老师的素质其实是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虽说现在学术和商业之间的藩篱几近于无,很多老师不再满足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老师都是负责任的,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也有着深刻的见解。这些老师的课,即使你觉得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也应该规规矩矩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听讲。因为在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提高你的境界,拓宽你的视野,开发你的潜能,如果不去,那就只能是你的损失。也有可能你会遇到老师中的极品,学识不过关,上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一份讲义可能用了很多年都没有任何更新,更糟糕的是,人品也不过关,对自己教授的课程毫无责任心,一点为人师表的样子都没有。上这种课还不如去图书馆看看书,不逃他的课逃谁的课呢?
如何将逃课的成本降至最低,做到既逃了课又可以拿高分是很多同学努力的目标。以下是收集来的一些小窍门,或许可以派上用场。
第一,尽可能在不逃课的时候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前面说过,大学里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很大一部分,如果能够在平时上课时给老师留下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印象,无疑会很有优势。想要给老师留下积极印象的最佳办法就是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并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发言有深度或是有亮点,让老师觉得你是一个爱学习有思想的学生。这样的话,即使你偶尔不去上课,老师也不会太过于责怪。
第二,总结出老师的点名规律。大学里很多非专业的课程都是大班授课,有时一个教室能有一两百人同时上课,老师每次点名不可能全部点完,只能抽查一小部分,而且是按行政班级来,有章可循。所以,如果你能够摸清老师点名的规律,完全可以在他点名的时候溜进教室或是点完名之后溜之大吉。还有的老师,点名的时候根本不看讲台下方,只要有人应答就算过,这样的话,你拜托同学在老师点名的时候多答次到就行了。
第三,跟老师尽可能多接触。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课间时间跟老师聊一聊,或是请教一下问题,或天南海北的闲聊都可以。平时在校园内遇见,就热情礼貌地跟老师打声招呼。顺路的话就多聊两句,话题不拘于学习或是校园,能够聊聊家常也很不错。混得脸熟之后,考试时老师难免会照顾一二。
3)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学生逃课并非不可饶恕的罪过,因为大学的课堂是相对开放的,老师也是相对包容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师的课你确实上不下去,与其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闲书……不如抓紧时间去做一些值得的、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可以逃课,但是我们心里要清楚的知道,我们逃课了之后要去做什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否值得我们为之逃课。如果你是逃课去上网打游戏、睡觉、聊天、看电影、逛街、见男(女)朋友,那么你逃课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同学在逃课之前就规划好了自己要做的事,比如去听一场名师的讲座,或是为自己的专业课程去图书馆查询资料,又或是参加一场群英荟萃的辩论赛等。比起正常的课堂教学,这些更能让自己得到提升,那么这样做就是有意义的。
有人说,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大学中的某些课程看似没有实际的意义,比如《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诗词鉴赏》等等,类似的课程总是提不起大家上课的兴致。但是这样的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却大有帮助。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是必须的,在你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这些你在大学里慢慢积累下来的东西都会成为你的底蕴,帮助你更好的得到别人的认可。至于法律常识,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遵纪守法,那么前提就是,我们首先得懂法。换言之,在学校里学的这些,短时期内并不会带给我们什么,但是这些都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储备,逃掉这些课,我们以后很可能再没有这样的机会系统地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无论什么样的知识,能够多了解一些总是好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的上。我们了解这一个行业或是专业的相关知识,尽管我们将来可能不会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但是我们却比别人多了一种优势或是一种技能,而这些说不定就是我们脱颖而出的筹码。至于一些确实没有实在意义,已经完全与社会脱轨,与时代脱离的知识,不学也罢。
鉴于此,同学们在逃课之前,心里一定要有计较,弄清楚自己逃课的目的是什么,并确保自己的行为有所收获,自己没有白逃课。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够理直气壮的回答,那么,想逃课就逃吧。
2.补考、缓考与作弊
1)补考
高等院校对于补考,一般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定。通常情况下,对必修课及指定选修课,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准予补考;有的学校也会规定,低于40分者,该门课程应该重修。补考时间一般在下一学期开学之初,补考成绩只记“及格”和“不及格”,不记实际分数,并在成绩单上注明“补考”字样。如补考不及格,需要申请该门课程的重修或是毕业之前参加该门课程的第二次补考。
补考是每一位同学都不愿意遇到的事情,因为既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更会觉得大丢面子和尊严。一般而言,补考有这几大危害:第一,浪费时间。补考一般都安排在下一个学期的开始,你不但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抽出时间来复习备考。第二,浪费金钱。大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而补考是需要交补考费的,如果问父母要,又害怕父母失望责怪,只能从生活费里挤出来或是问要好的同学借。第三,没有面子。大学里没面子是一件很让人伤心的事情,而补考难免会在自己心里留下阴影,觉得别人都用鄙夷的眼神看自己,好像自己是坏学生的典型一样。因此,补考确实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作为一位大学生,平时应该努力学习,尽量远离补考。
但是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补考在所难免,那么就不要懊恼,接受这一现实并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将补考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复习,填补自己在学习上落下的不足。
2)缓考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期末考试、重考,应在考试前办理缓考手续,凡因住院或考研属于正常缓考,其它属于非正常缓考,正常缓考不收费,非正常缓考按重修选课费的一半收取。办理缓考由学生到学院领取缓考申请表(一式两份),如实填写后交学院,学院核实后签署意见,交教务处审核,审核同意后登记,并将其中一份交教务处留底,另一份带回通知学生并备案。缓考与重考同时进行,如因特殊原因仍不能参加缓考的,应再次办理缓考手续。
3)作弊
高校当中,考试作弊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甚至考试时监考老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同学们将考场舞弊进行到底。但是,普遍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更不意味着这种行为是值得提倡的。作为学生,我们理应遵守考场规则,保证大学考核的严肃性及公正性。因为,作弊首先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其他用心付出的考生的不公平。更何况,作弊可能一时得到利益,但绝不是长久之计,这个社会可能会被投机取巧者找到缝隙和机会,但却不会让他们永远地占用别人的劳动成果,总有一天,这些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3.大学外语学习
1)大学英语四、六级
大学英语考试,简称CET,又称为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根据教育部2005年公布的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英语四、六级考试由四部分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从2005年6月考试(试点)起,四、六级考试成绩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告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报告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2007年1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2007年6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是每一位大学生学习外语中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能否顺利通过英语四级的考试,是能否取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先决条件。
正因如此,如何学好英语成为同学们苦恼的话题,其实,学习本无定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英语如同我们的母语一样,是一种凝练复杂的语言,起源于我们的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语言的魅力正在于生活。想要学好一门语言,在生活中主动运用、锻炼十分重要,简言之,就是要会学会用,在一点点的积累之中英语自然而然就学好了。
在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当中,我们同时要避免另外一个极端。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通过考试。我们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很有必要,但是不能把追求四、六级的高分作为学习英语的全部目标。毋庸置疑,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英语都是一种必备的工具,也是我们走出校门必备的技能,这正是国家设置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的英语只能用来考试,而不能听说读写用,这就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2)学习第二外语
大学里一般会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学习除英语之外的另一门外语,一般称之为“二外”。如果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目前大学一般开设的第二外语有:德语、法语、日语、俄语等。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外语教学师资及实力决定开设的课程门数以及接受学生选修人数。
选读“二外”,首先要考虑自身条件。“二外”是学校里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但选修这门课一般需要你的第一外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并且对学习“二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二外”,同时要注意实用性,毕竟是否学习和专研某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以它在实际工作实践中能否发挥作用作为评判标准。所以,我们在选择第二外语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等信息,慎重选择。
在选读“二外”时,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将英语作为“二外”。比如,学习俄语的同学要学计算机,或是查询专业资料,俄语的计算机软件和文本资料都不多,此时,势必要开设英语“二外”。
3)TOEFL、IELTS、和GRE、TSE、MELAB、GMAT
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多么新鲜的事情,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在校学生报考TOEFL、IELTS、和GRE。
TOEFL是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一般翻译为“托福”。TOEFL考试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提供,主要测验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的英语熟练程度,在我国每年举办四次。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常以TOEFL成绩作为录取外国留学生入学的标准之一。
IELTS是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的简称,一般译为“雅思”。雅思考试是由英国文化协会(The British Council,即英国驻华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CESOL)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 Australia)共同举办的国际英语水平测试。此项考试是为申请赴英语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留学、移民的非英语国家学生而设,用来评定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在很多英联邦国家对申请本国技术移民的人士也采用这项考试,作为申请人英语能力达标的认证。雅思考试考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4个部分。学术类和普通类两种模式在听力和口语部分采用同一试卷,阅读和写作采用不同的试卷,学术类试题比普通类试题的难度高。一般来说,申请学习正规课程者应该参加学术类考试,申请非正规课程以及申请移民者,只需参加普通类培训。
GRE,全称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中文名称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适用于除法律与商业外的各专业。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主办,GRE是美国、加拿大的大学各类研究生院(除管理类学院,法学院)要求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也是教授对申请者是否授予奖学金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标准。GRE考试分为一般考试和专业考试两种。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只要求一般考试,有的学校有的专业则要求两项皆参加。参加GRE考试应当事前了解对方的要求,再决定参加何种考试。
TSE(Test of Spoken English,英语口语测试)是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为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提供的英语口语水平考试。该考试主要是测试考生的口语能力。TSE考试分为TSE(A)和TSE(B)两种。凡是打算申请美国、加拿大大学助学金的申请者都应参加TSE(A)考试,申请其它类型奖学金者可以参加TSE(B)考试。TSE考试时间总计60分钟,实际考试时间20分钟,考生答题录在磁带上。
MELAB(Michigan 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Battery,密执安英语语言评估测试)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英语学院(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University of Michigan)主办提供的英语水平考试。其测试对象为赴美国或加拿大等国学习的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该考试也是联合国开发项目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为在我国选拔出国留学人员及对其颁发奖学金的英语水平考试。目前世界上共有120多个国家承办该项英语水平考试。美国、加拿大等国有300多所大学都承认MELAB成绩作为大学生、研究生入学的英语成绩,与T0FFL成绩具有同等效力。在美国,尤其是在加拿大,有些院校甚至专门需要密执安考试成绩。MELAB考试分集体考试(Group test)和个别考试(Individual Test)两种。在我国,主要以集体考试为主,临时性的个别考试一般为应提供奖学金的国际组织紧急要求而安排。各考试中心定期举办的集体考试时间为每年四月、六月和十二月的中旬三次。
GMAT是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它是一种标准化考试,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做工商管理硕士的入学考试,是当前最为可靠的测试考生是否具备顺利完成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学习能力的考试项目,专门帮助各商学院或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在工商管理方面继续深造学习的资格。因为GMAT的主办方GMAC,其成员包括世界各地许多知名的商学院,所以GMAT成绩获得全球各大商学院的普遍认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申请攻读MBA时最被普遍要求申请者所提供的一个考试成绩。
4.计算机等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设四个等级。它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考核内容不是按照学校要求设定,而是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为人员择业、人才流动提供其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证明。考试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四级考试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技术合作,追踪世界先进水平,按国际规范设计考试。
在普通高校学习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自愿向所在学校报名参加某一等级的考试,考试须缴纳一定的报名费和考务费用。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者,凡考试合格,将获得统一的合格证书,考试成绩优秀者,在合格证书上注明“优秀”字样。合格证书可在就业时作为用人单位录用时的参考依据。
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个部分(一级只有上机,没有笔试),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别进行。笔试时间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为120分钟,四级为120分钟。上机考试时间一级、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为60分钟,四级三个科目暂不考上机。第一次笔试合格但上机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或者上机合格笔试不合格的,可以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考试中免试已经合格的部分。考生在下次考试报名时,可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其他手续不变。考试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予以核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