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反社会人格青少年:挑战社会安定的心理学密码

反社会人格青少年:挑战社会安定的心理学密码

时间:2024-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现象,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所以应把青少年犯罪看做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

反社会人格青少年:挑战社会安定的心理学密码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通常有犯罪行为,但此处所谓犯罪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它是根据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面而言的。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越来越普遍和严重的现象,青少年犯罪者严重偏离了文化和社会的准则,所以应把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看做是对社会安定的严重挑战。

一、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轨迹

青少年期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青春期的悄然而至,此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渐渐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将由一个依赖于成人抚养教育,主要按照成人和社会所制定的规范生活的孩子,逐渐转变为能够独立生活,自主从事各种活动的成年人。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跃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普遍提前,在人格发展方面,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伴随着生理的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内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握更多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青年人更多地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开始关注人生、思考人生、投身人生,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学会了与谋生有关的本领,发展和养成了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同一性,其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关键时期得以形成。

青少年随着生活环境的扩大,知识技能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心理水平的提升,在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需要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在物质需要方面,开始讲究服饰,对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的需求增多,层次提高。在精神需要方面,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渴望,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朋友的支持,期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创造的欲望和冲动。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断明确,大多数学生仍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当成自己学习的动力。他们的成就动机与交往动机逐渐增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了一定的倾向性,兴趣逐渐趋于稳定,爱好逐渐广泛而深入。在理想方面,青少年初期刻意模仿理想中的榜样和楷模,到了晚期逐渐走向现实和定型。就理想的内容而言,青少年的理想往往充满浪漫色彩,大多是一种朦胧、美好的憧憬与向往;青少年的理想由于是一个雏形,所以不太稳定,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也为实施教育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青少年是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一般能力已发展到了顶峰,特殊能力也基本暴露出来,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创造能力,青少年时期是气质定型的关键时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他们的气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班级地位的改变,重大的人生不幸或机遇的不期而至,家庭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社会制度和风气的反复等会使青少年的气质有所改变。青少年已经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了行动的自觉性和一定的目的性,基本掌握一些行为规范和处事标准,他们的行动已带有鲜明的、独特的个人色彩,其性格特征和表现已趋于稳定和定型。

关于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及其动力机制问题,中国心理学工作者大多是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加以考察的,概括起来说,先天遗传素质是人格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只能是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可能性,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格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格的发展又是通过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依赖一定的前提,儿童和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反映和适应客观要求而产生了新的需要,这一新的需要与其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便产生了矛盾,对这一矛盾的处理与解决,推进了他们人格的发展。随着新的矛盾又产生出来,这样便伴随着矛盾的不断产生与合理解决,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就会在此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我们知道,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混混沌沌,人我不分,物我不分,大约一岁半到两岁,儿童出现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直呼自己。到学前期,3~4岁的幼儿自我评价开始发生,4岁左右有了自我体验,4~5岁幼儿自我控制已经出现,其独立性、目的性、自觉性得以发展。到了学龄初期,儿童出现道德评价能力,能从道德原则、主观动机等方面证明自己行为的好坏。到10岁左右,他们的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判性获得发展。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产生质变,他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外部特征,而且还能反映和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少年开始关心自己,注意自己,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产生了了解自己特点与人格的愿望。步入青年初期,自我意识接近成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他们能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省,以及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教育自我,有意识地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消除不良的人格特点。到了青年晚期,自我意识已经成熟,他们努力实现“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有机统一,他们能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改造自我,塑造自我,健全自我,能极为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评价和看待自我,能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自己的人格倾向性与人格心理特征。由于自我水平的提高,自我体验程度的加深,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青年人的人格随之趋于成熟和稳定。

三、青少年人格的特点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又作为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独特而鲜明的特点,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狂飙激进,行为偏激

法国启蒙运动的猛将卢梭曾经说过:“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自青年期始,青少年的身体虽已发育成熟,然而在智慧、认识、情绪调控、社会经验等诸方面,仍延续儿童不成熟的水准。由于生理方面的加速发展,使得他们的个人需要、人生理想、生活信念和对自己、对社会、对别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应付环境的行为方式与心理体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国学者沙莲香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心理能力方面的发展(如记忆、判断、推理及学业成绩),并不与身体的发展相等。一个身体成熟的青年,其在心理方面未必达到成熟的程度,因为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注意力分散。儿童进入青春期,常呈一种不安静的状态,因为在不久以前,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却因身体的变化,有些兴趣已改变了方向,但他们未能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却无一件事情能使他们真正满意。②在功课方面并无显著的进步。与小学生相比,他们在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和功课内容及深度等方面没有很大变化。③对事物的评判不合逻辑。大多数青少年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以及过去许多错误的见解和信仰,他们往往是有成见与不客观的思考者,对任何事物常常与人做不成熟的辩论。④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常做不成熟的批判。青少年由于涉世尚浅,故对各种抽象的原则,如公平、正义、忠心、勇敢、牺牲、相爱等,常做出不成熟的批评或判断,有时会将谬误当做真理。⑤耽于幻想。青少年心比天高,但不能脚踏实地,他们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但不肯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所以对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教育和批评,常有抵触甚或反对和敌视,经常在白日梦中想象或补偿其实际的成功。

表现在情绪体验方面:青少年较任何一个时期都为紊乱,他们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刺激,常有各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而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由于内在的紧张而造成的情绪反应因人而异,有的冷淡抑郁,有的则暴跳如雷,有的沮丧沉闷,有的烦乱焦躁,青少年由某种内分泌腺的变化,致使他们情绪紧张,使他们每天都可体验到强烈的惧怕愤怒或爱的憧憬,伴随着强烈的情绪色彩。在行动的自我调控方面,青少年虽然比小学生在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心理和经验以及意志品质方面的不成熟,仍表现出见异思迁,有始无终,恐惧困难,心无定性等不足。在社会行为方面:青少年已不满足于狭小的家庭圈子,感到家庭生活单调乏味,与父母的交流沟通逐渐减少,亲子关系渐趋松懈和紧张。他们喜欢加入些小团体,如果择友不慎,就会招致危险和麻烦。多数青少年对异性开始发生兴趣,渴望畅游爱河,但实际而繁重的课业与浪漫温馨的情爱很容易产生冲突,有时会因年幼无知而早尝苦果。

2.变化躁动,爱走极端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己、对人、对事的认识、评价和感悟不深刻、不全面、不透彻,往往我行我素,飘忽不定,以偏概全。青少年自我调控能力欠缺,情绪具有冲动性、爆发性和两极性,变化不定,好走极端。(www.daowen.com)

贺林渥斯曾形象地将青春期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即所谓心理上的摆脱父母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这使得青少年获得了完全的解放,从而能够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如同第一次生理上的“断乳”,对儿童而言是一次危机一样,青少年心理上的“断乳”,也是一种危机,这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不安,使之经历情绪上的骚动与混乱。

著名心理学家彪勒根据心理发展的倾向,把青年期分为两个时期,即青年初期(也叫思春期)和青年后期。所谓的青年初期的心理倾向特点主要是否定,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不愉快、烦躁不安、反抗、执拗、粗暴、见异思迁、懒惰等,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感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对什么都怀疑,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总有一种胡闹的欲望,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之为否定期,或者反抗期。随着青年人日趋成熟,这种否定情绪会逐渐被肯定情绪所替代,他们会变得渐渐稳定、自信、有所节制。

德国学者舒里安在《青少年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许多人来说,青少年首先是给成年人制造麻烦,成为社会负担的一个群体。在成年人看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各种摩擦爆发出来,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顶撞父母和教师,甚至进行抗议,有时起来反抗大人给他们定下的种种限制。大人的要求、期望于是落空,大孩子的过分举动,越出雷池行为愈发变得频繁。青少年的“危机”意识显然被看做是起来反抗的行为或受压抑的情绪,被看做由于寻求同一性而产生的危机,或者被看做因摆脱父母而产生的危机。在青少年时期,正常变得不正常,连续变为断续,稳定转为不稳,内心出现矛盾,客观世界处处使他们感到紧张,需要平衡他们的焦躁与惶恐。青少年渴望出头露面,张扬自己,常出现越轨、迷向或偏离行为等。青少年由于自控水平差,辨别是非能力低,为了寻求刺激,甚至为了满足好奇心,便会无端动武、大喊大叫、喧哗、损坏公物、打架斗殴、情绪失控,有时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心灰意懒,冷漠无情,破罐子破摔,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让人捉摸不透,迷惑不已。3.

闭锁文饰,“神秘莫测”青少

年有着自己独有的心理要求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青年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闭锁性”。青年人的情感不太外露,开始带有文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一般来说,少年儿童极为单纯、天真、率直,而青年的内心世界要复杂一些,他们不大乐意吐露真情,即使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是一样。他们的心里话或悄悄话有时会对知心的朋友说,但不愿和父母或老师讲。青年人渴望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在思想上与成人的距离要比儿童大得多,因此成年人要想了解青年人的心理比较困难。②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由于身体迅速地成熟,儿童进了青春期后,从外表上看,一下子似乎由一个儿童变成了成人,他们好像突然地意识到自己是个大人了。随着成人感的产生,他们一方面更加自觉地希望参加成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成年人对待,让自己享有成年人同样的权利,这时,如果家长和老师仍把他们当做孩子对待,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以为是家长和老师故意看不起自己,是在对自己加以束缚和监视。父母的关爱呵护被视为唠叨、啰唆和刁难;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被看成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他们向往独立自主,自由自在,天马行空,常常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他们需要人们的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更多的信任,更多的理解。他们希望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家长和老师能放开手脚,让他们独立去做自己的事,试试自己的能力和本事。③青少年有了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认可自己。他们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接纳,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表扬。到了青春初期,他们对自己的人格品质有了新的认识,自我评价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此时,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因为作为比较稳固的心理特点的自尊心就比较巩固地形成了。他们想出类拔萃,高人一等,无论对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习成绩,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还是自己的仪表长相、言谈举止,他们都十分关注,“斤斤计较”、“求全责备”,要求更高、更强、更好,如果家长或老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不适当地进行责罚、讽刺、挖苦、嘲弄、打击甚至体罚,都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和勇气,有时还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走向绝路。

四、把脉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由幼年的依赖心理变得相对独立、成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心理的出现,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熏染,加上教育方式失当,青少年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二是由单差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逃学,发展成违法犯罪行为;三是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违法犯罪;四是从娇生惯养到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五是从被人歧视、虐待到行凶报复或被遗弃而流落街头,被坏人教唆而犯罪;六是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模仿影视黑势力和色情镜头,从好奇到偷尝禁果而违法犯罪等。

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一个过程,在他们接触到某些语言、人物、景物使感官受到刺激而形成犯罪心理,遇到适当的时机和条件即发生犯罪行为。在现实表现上,孩子如有以下不良言行出现,如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或大把花钱,或谈情说爱、看淫秽录像,或接触毒品等违禁物品,家长和老师都应高度重视。

五、如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尽管青少年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缺憾,但成人应用发展、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对待他们,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认为他们多么不可救药,多么难以对待。

1)当代青少年中常有一些不良行为或问题行为,应该看到这毕竟是青少年群落中少数人的问题,大多数青少年还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的,对青少年问题行为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应该防微杜渐,积极引导,必要时还得严厉惩处;对大多数青少年,理应适时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尽快跨越这一危机期、困难期,走向成才路。

2)要懂得青少年的特点,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应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多一分关爱,多一分体贴。争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护士”。要用正确、诚恳的态度,争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老师要真心放下架子,走进他们的心灵,加强沟通,增进交流。要多发现它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要抓住他们的一点小过失或小毛病紧紧不放,横加指责。要尊重他们的理解和选择,当他们的看法确有问题时,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要珍视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独到见解,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应有的权利,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以权压人。

3)要懂得及时进行疏导。疏导是一项很富有科学性和细致的工作。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要从心理角度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要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用专业知识对“问题”青少年进行引导和心理矫正。老师和家长还应鼓励孩子采用“情绪转移法”或“精神暗示法”,在情绪或心理出现波动的时候学会转移不良情绪和暗示自己要克制、镇定,从而达到疏导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