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心理学的密码:团队合作,不要一个人承担

心理学的密码:团队合作,不要一个人承担

时间:2024-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应激激发的对抗逃避反应,根据感受到的威胁程度不同有进攻行为到逃避行为的不同反应,见于从高血压到酗酒多种情况。而雌性对付抑郁的一个广泛的特征是“照料和友好”。被物质化了的生活需要一个出口来平衡人们日益紧张的心理。

心理学的密码:团队合作,不要一个人承担

一、加强与人沟通

平时要积极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同事及下属的沟通,要切记,压力过大时要寻求主管的协助,不要试图一个人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同时在压力到来时,还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1.抑郁女人应该怎么办

夫妻过日子避免不了小矛盾,谁唠叨几句都正常,但是有的家庭就在这种无休止的唠叨和挑剔中解体了。心理专家建议,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婚姻生活,都是需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的。找朋友聊天,或者找心理医生咨询,就会及时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差。

“我不就是说说嘛,你值得发这么大的火吗?”常常有女性朋友在和丈夫“谈崩了”以后,这样抱怨道。的确如此,两口子过日子避免不了小矛盾,谁唠叨几句都正常,但是有的家庭就在这种无休止的唠叨和挑剔中解体了。女人的郁闷该怎样倾诉呢?陶乐丝·卡耐基是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的夫人,她对婚姻家庭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她在《写给你》一书中提到:对于男人来说,一个女人爱唠叨和挑剔比奢侈浪费更为不幸。她在书中还引用了这些资料:美国一位心理专家通过对1500对夫妇进行婚后生活调查,发现被丈夫们认作妻子最严重的缺点是唠叨和挑剔。詹森性情分析是美国一家著名科研机构,其研究证实,唠叨和挑剔比其他恶癖给家庭生活带来的伤害多。女人的唠叨和挑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女性朋友必须好好地正视它。

有心理咨询师分析说,无论是唠叨,还是挑剔,都与女人的自卑、懦弱和焦虑有关。她们试图通过这两种方式加强和丈夫的沟通,提高家庭地位和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常常有女性在和心理医生交流的时候说,自己唠叨完了顿感轻松、思维清晰,挑剔完了感觉挺痛快的。这说明唠叨和挑剔积极的一面就是为自己减压,但是相比之下,她们却没有注意到更严重的负面影响。男人开始还与爱唠叨和挑剔的妻子理论,但日久天长,他们很可能就变得很有手段,要么冷战,要么拿出事业心强、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等诸多理由来“延长”工作时间,由此导致在家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到只把家当成一个寄宿的地方。本来以沟通为出发点的唠叨和挑剔,往往导致把精神垃圾传递给丈夫,妻子这种不明智的做法常常导致伤害丈夫的感情和自尊心,破坏了家庭的和谐环境

如果和朝夕相处的丈夫探讨一些单位不愉快的事情,以及抱怨丈夫家的亲戚,丈夫无奈之下只得给出这样两个建议:要想工作不烦不躁,你最好辞职;要想彻底消除和大家族的矛盾,只有离婚。所以,常常丈夫说出这两个“底线”的时候,也是他最无奈的时候,唠叨和挑剔就开始变成一次次吵架的导火索。那么,女性朋友怎样来倾诉呢?如何换一种思路来和丈夫进行积极的沟通呢?医生建议,可以换一种思路,既把压力打发掉,又能不妨碍和丈夫的交流。而加强夫妻沟通的积极办法则是找信任的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其实,无论对于事业,还是婚姻生活,都是需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找朋友聊天,或者找心理医生咨询,就会及时矫正自己的思维偏差。只有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多找生活的快乐,赶走威胁婚姻家庭的“老虎”。

2.抑郁女性应更多寻求社会接触

以前长期认为抑郁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多出现“对抗逃避”行为,最近的研究认为抑郁女性更多寻求与社会的接触。

应激激发的对抗逃避反应,根据感受到的威胁程度不同有进攻行为到逃避行为的不同反应,见于从高血压到酗酒多种情况。而雌性对付抑郁的一个广泛的特征是“照料和友好”。

许多雌性动物包括女人对应激的反应是保护和养育后代、寻求社会接触和他人支持,尤其是其他女人的支持。友好方式包括与亲友的电话交谈到迷路时问路的简单的社会接触。

如同对应激的对抗逃避反应有生物学变化的基础,这种“照料和友好”模式也有生物基础,与垂体后叶催产素有关。后叶催产素与肾上腺素一样应激时男性和女性体内都产生,但是女性激素提高它的作用,而男性激素与之拮抗。体内后叶催产素水平高的人和动物更平静、放松、更多社会性而较少焦虑。

典型的父亲反应在工作压力过大时,回到家后,他对应激的反应是希望独自一人,享受远离工作的平静。如果工作的应激过强,他的典型反应是粗暴地与妻子或孩子产生一些冲突。典型的母亲反应则是将注意力放在教养孩子上。

男性和女性对应激的不同反应能帮助研究者理解为什么应激对男性更容易造成不良健康后果。女性的“照料和友好”调节系统在应激时保护女性,这使得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7年半。

二、学会倾诉

1.六城市调查:向谁倾诉

六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

为什么迪厅每天都充满了忘情舞蹈呈癫狂状的人?为什么沙滩上总有孤独思索的背影?为什么卡拉OK里不停地传出声嘶力竭的“歌声”?为什么已经直奔40而去的某个歌星还在吼叫“给我一点空间”,并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什么已经开始有专业的“发泄公司”提供各种发泄的方式和场所……

对物质的极端追求挤压了人们的精神空间。被物质化了的生活需要一个出口来平衡人们日益紧张的心理。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我们也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社会学家们一致呼吁:“给自己一点释放的空间。”那么,你,有多少释放的空间?

所有的事情自己扛

非语,男,26岁,编辑。

自认为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内心可能在千变万化,但在表面上很少有人能感觉到我有什么起伏。上司开玩笑说我情绪波动在5%以内,基本如此。当然,这样做人是很累的,所以必须有释放空间可以把积压在内心的垃圾慢慢处理掉。在面对很多问题时,我都选择自己承担,虽然压力很大,但是最后我都会想明白。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是我不想把隐私暴露,因为需要排解的问题大多属于隐私;另一个原因是不想搞得人家很累。

每个人排解压力的方式可能和经历有关。对我而言,初中毕业那次事情可能对我的影响最大。记得那时候,作为农村的孩子,上中专还是高中是个重大选择,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说上中专算了,能有个“铁饭碗”,上高中的结果谁能预料。我却想上高中,然后上大学。班主任也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我哭了,最终还是选择了高中。经过这一次,以后面对选择的压力时,我都不再找人出主意了。像文理分科,同样是大家劝我选理科,我却读了文科;第一次辞职,还没找好下家,朋友同事都阻止我,我还是把辞职报告交给了那个处处给我小鞋穿的顶头上司。

朋友是会在艰难的时候来安慰你的。可我觉得更多时候只能自己承担,向别人倾诉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永远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人帮得了你,我一直持这样的观点。这并不是说我不重视与别人的沟通交流,相反,我同样很在乎家人、朋友、爱人,并在自己似乎无法支撑下去的某些时刻,从他们那里获得些许慰藉,但是最根本的问题都必须自己亲手解决。

一个人行走

Kity,女,24岁,翻译。

我的本职工作是翻译,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当我在工作上受到老板的批评时,我不会立刻发火,我会先自我检查,如果真是我的错我会吃一堑、长一智,如果不是我的错我会据理力争,未果的话就找同事诉说一番,或干脆到卫生间做做体操,释放身体和心灵的不愉快。当我写作不顺时,我就逛街买零食或好玩的东西,这时候我是个彻底的购物狂。当男朋友忽视我时,我就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在房间里听狂躁的音乐,接着我的坏情绪就慢慢释放了。有时天气不好,我也会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这种坏情绪无药可救,只能熬过去。

每个人释放情绪的方式都不一样,我的一个朋友就习惯在街道上放声高歌,结果遭到路人的哄笑,我不喜欢他这种做法,一个人情绪不好时不应该只顾自己发泄而影响到别人。记得有次在逛街的时候接了一个很让我生气的电话,我就不顾一切地狂奔,在奔跑中我的气渐渐消了,回到家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舒服极了。这之后只要在行走状态中有不好情绪时我就狂奔,屡试不爽。

当我心情不好想向人倾诉时,我会首选女性朋友,绝不会找男性朋友,尤其是男朋友。因为只有女性朋友才有耐心听我唠叨,况且我倾诉的内容多半与感情有关,还是不找异性朋友的好。假如与工作有关,找男朋友倾诉一番也未尝不可,但要记得不可太过任性。

我觉得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时,不应该借助外界所谓的“发泄场所”来释放,而应该学会独处,学会把持自己,毕竟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是人会用头脑控制自己。

我自认为自己还算是个良好的被释放对象,因为首先我是个有耐心的倾听者,再有我善于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开解他人,所以朋友们有了什么感情问题都愿意找我倾诉,次数多了也就练出来了。

最讨厌成为别人的感情垃圾桶

狗狗,男,16岁,高中学生。

学生最闷不就是被老师或者家长骂嘛,说失恋是有点夸张了。我最好的发泄方法是去外滩狂吼,找个人不多的地方,大叫大喊一阵赶紧闪人,否则会有警察找麻烦的,交去学校就惨了。

现在学习压力特别大,在人多的地方就经常特别想大叫,一定特过瘾。去心理治疗?绝对不去。

碰见人找我倾诉我赶紧躲开,最讨厌成为别人的感情垃圾桶。

还是向兄弟释放最保险

沈先生,男,28岁,公司客户经理。

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不遇到心烦的事,我们无权选择事情本身,但我们可以选择舒解它的方法。我释放不好情绪的方法通常都是静态的,看看书、听听音乐,在平静的状态下我的坏情绪来得快、去得更快,瞬间便烟消云散了。我很反感那种在公共场合宣泄内心不愉快的做法,我觉得那样做既干扰了他人又于事无补,何必呢。

当我心情不好想向朋友倾诉时,我会选择同性好友,一方面我的好友中异性很少,另一方面向异性倾诉不方便,还是向兄弟倾诉保险。对于某些人借助外力消除坏情绪的做法,我不赞同,因为找到坏情绪产生的原因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再说人的心态还是平和些好,这样才不容易被某些东西左右。

当我遇到自己无法平复的坏心情时我会去找心理医生,因为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以前我是朋友们的倾诉对象,因为我会帮他们分析,后来我发现当朋友的主观成见很严重时我说什么也没有用,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如何释放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同朋友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

李女士,自由职业。

工作和生活一般不会让我太头痛,因为我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那些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有死穴,我的死穴就是情感,也许越在乎的东西就越不懂得如何面对。除此以外,有时我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愉快,可能是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谷期吧。

当我情绪不好时我会给朋友打电话,这是我最常用的方式,毕竟不会有时间、地点、金钱的限制,最直接也最快速。有时也会去旅游,但那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激烈的活动都不会去做,主要是我从不喜欢太过激烈的活动。SHOPING也是排解烦闷的方式之一,买到漂亮的衣服,就很开心了。偶尔我也会一个人喝酒。

当我想倾诉时我会选择朋友或陌生人。朋友最理解我,陌生人最安全,当然只会选网络上的陌生人,不是随便碰着一个就说,也是要看对方与你互动的感受如何。有时我也会选择异性,因为异性的思维方式与同性不一样,我很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但我不会去看心理医生,因为需要释放不等于不懂得某些道理,也许我自己说出来的道理比心理医生还强,再说现在国内的心理医生水平有限,释放只是需要换一种心态,不是需要某人说大道理。但是如果我觉得自己严重到有忧郁症的倾向时,我会寻求医生的帮助。

当朋友向我倾诉时,我会倾听,然后表示足够的理解,如果对方需要,再进行某些恰如其分的分析。我应该是一个释放的好对象吧,因为我善解人意嘛。

喝酒、唱歌、跳大戏

张先生,男,33岁,自由设计师。

我做自由设计师3年,烟瘾越来越大。很多时候做一个设计要熬上一个星期,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觉。发泄?当你累得不行,对方还不停地催,不发泄怎么可能。年轻的时候会骂人,摔东西,甚至把稿纸撕了。

现在年纪大了,不能说想开了,而是知道了,不管怎么发泄或者倾诉,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男人嘛,总不能像女人一样哭哭啼啼,逢人就说,见人就讲。我要释放情绪的时候大都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我觉得只要我的工作没问题,感情、生活都会跟着顺利。所以,也就是一帮朋友唱唱歌,喝喝酒。但这样的机会也不多,太忙了,忙到除了烦连想着去发泄一下的想法也没了。

我不知道有什么发泄场所或者心理诊所,有时候深夜工作到腻烦,我会听听收音机,听听电台里年轻人的情感发泄,我会觉得很可笑。我不喜欢以人为倾诉对象,不管是谁,我没有权利浪费别人的时间和经历听我唠叨,所以,我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网络上的心情日记

毛毛,女,31岁,会计(www.daowen.com)

我的性格很内向,在单位,除了工作上的事,很少讲话。我先生的工作是软件编程,他也是沉默的人。刚结婚的时候,每天回到家,听着他噼里啪啦敲键盘的声音简直想发疯。

以前我不懂,所以,只是一个人待着跟自己较劲。后来有一次听晚间节目,很多人打电话向主持人倾诉,一个30多岁的女人说自己发泄的途径就是写日记,贴在BBS上,有很多网友和她分享共同的心情,这让她觉得很快乐。那是3年前了,我还不知道BBS是什么东西。后来,我把自己的不愉快发到网络上,没想到有很多人把他们的感受也贴在我的帖子下面。其实内容无非是一个怨妇的一些唠叨,但对我来说,这比任何东西都能缓解我的情绪。

想想世界上有这些陌生人,在分担着我生活的烦恼,这让我很开心。我不喜欢跟朋友倾诉。可能是我悲观,我认为人是最不可靠的,我需要倾诉,但不想被人看穿。

生活的不如意总是会有的,普通人的生活也不会过分到看心理医生或非发泄不可的地步,不过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心情,今天有,明天无。堆积久了会崩溃,以我的性格,更喜欢当垃圾桶,在别人的不如意里检讨和安慰自己。

建议大家去“发泄场”

亚先生,男,31岁,在某电台主持倾诉节目。

每晚10点,我主持的倾诉节目与听众准时相约。在这1个小时内,我要接进5~6个电话,每个电话聊10~15分钟。有的听众甚至在节目之外的时段还打电话“骚扰”我。他们的年龄层分布很广,从15岁的学生到81岁的老太太,问题也五花八门,学习的、工作的、生活的、情感的。我很清楚,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知道自己只能在“共情”的基础上,给对方以补网的渔,而不授之以鱼。但很多时候,人就不受控制地参与了进去。

记得有一次,一个大一学生参加节目,因为家境贫困,出来打工,很辛苦,但下学期眼看就到了,几千元的学费仍是没着落,低沉的声音让人觉得他的前途茫茫,可他还那么年轻。聊了快20分钟,我突然觉得这个主持了6年的节目实际很苍白,自己根本帮不了他。回去之后,我还放不下,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跟爱人一起讨论。她却并不理解我,言语中带有责备,她认为我应该摆正工作跟倾诉对象之间的关系,点醒我说我根本不是什么救世主。那天情绪莫名其妙的差,后来我们吵了架。这种情况在最近一年时有发生,我觉得很累,仔细想想,根源就在于我的工作。

去年6月,我联合了另外6个心理咨询师组成一个“共同成长的团体”,我们每两周聚一次,相互说、听、分析,它并不是什么工作室,只是大家一种随意而松散的组合,一种相互的共同默认的需要。跟我的那些倾诉对象一样,我也会打电话或发E-mail给我的老师——一位华裔心理咨询师,多数情况下是关于工作的问题。从他那儿我有时会得到解答。另外,我还主持一档文学节目,两个节目相互转换、补充,同时也相互释放。

我当然同意开设一个“发泄场”。我去不去得看“发泄场”建成之后具体的情况。不过我乐意大家去,那样我不再是超负荷的“垃圾桶”。必须承认,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释放的良好对象,而事实上我已经是。

找到一个出口释放自己

Alice,女,27岁,自由职业。

毕业后我工作了一年就结婚了。因为他的收入丰厚,认为不需要我去上班,于是我辞了职。刚闲下来的时间,觉得很自由,也很快乐,别人上班的时候我却大可再睡上一觉。后来我们有了孩子,慢慢也有了争吵。

一次在5周年同学会上遇到同寝室的姐妹,有在读书的,有在开公司的,有在外企做白领丽人的,个个眉飞色舞,都能讲述一段自己的独特经历。只有我像个傻瓜呆坐着,被嘲笑为一个标准的“家庭主妇”,每天跟老公、孩子和家庭琐事打交道。

我觉得憋闷、心慌、失眠。那时不知怎么的,我就想到要去读书,考研。结果被我老公三番五次地打击,我们开始频繁地吵架。他总是说真搞不懂为什么结了婚还会想着往学校跑。

我的反抗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相反,吵架是一次比一次厉害。有天晚上我打电话给某电台,跟主持人聊了15分钟。主持人的一句话就点破了我:其实我自己都没明白为什么要去读书,我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跟我老公抗争。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跟人交流,不接触外界,我性格上存在很大的弱点,我缺乏沟通,需要找到一个出口,让我释放自己的世界。

疯狂地瞎玩一气

小茹,女,25岁,保险公司文员。

我烦的时候多着呢!社会多现实,25岁又是个不上不下的年龄,工作上,和男朋友相处上,哪样不烦?一般我觉得憋气的时候,就疯狂地玩,逛街、购物、唱卡拉OK,泡酒吧……反正就是瞎玩一气。

有时候心情不好,和朋友在一起,但我什么都不会说,谁也看不出来我有心事,就使劲玩。我觉得那种喝醉酒拉着人哭、像祥林嫂一样倾诉的女孩特别傻,自毁形象。有时候我也自己一个人待着,比方疯狂购物,做头发什么的,有时候我到最好的女朋友家里住一晚,两个人像大学时代那样头碰头说一晚上的话,虽然不见得要聊到自己的伤心事,但是说说话心情总要好很多。

父母我是绝对不会去说什么的,老年人想法不一样,告诉他们了只能更麻烦,他们担心不说,还要唠叨;男朋友?目前还没遇上可以谈婚嫁的,说什么啊,人家跟你又不是一家人;至于那种在大街上狂喊一声的做法,在我身上也绝对不会发生,毕竟工作已经培养了我端庄理性的作风,这样太没形象了。至于看心理医生,我想我也不会去花这个钱,还不如去买几件衣服实惠呢!女人首先要善待自己,哪怕郁闷,也要选择可以带来好处的发泄,绝对不要摔东西什么的,否则发泄完了只能更郁闷。

秘诀就是做家务

林女士,女,33岁,大学教师。

对我来说,外界的压力不是很大,不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有升学率的担心。我所承受的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因为我给自己的定位比较高,所以很在乎学生是否喜欢听我的课,所以就不断地想提高自己、提高授课质量。当这种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去释放。

我选择的释放方式是看书、看杂志,躺在床上一边听音乐一边翻《读者》,看看里面的一些轻松文章,当注意力被转移的时候,压力就不知不觉地被释放了。我还有一招释放压力的秘诀,就是做家务,可能是我个人的特点吧,我觉得做家务的时候整个人特别轻松,家务做完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成果会觉得什么压力都没了。我很少向朋友倾诉,有也只是找远方的几个异性朋友说说,因为觉得异性的思维角度应该不一样,所以想听一听他们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心理专家,我教的就是心理学,所以自己一有什么压力就会及时地释放。有很多学生还有家长都会来咨询我,向我征求释放的方式,其实在和他们谈话的过程中,我就会努力地帮他们解脱,通常谈话结束的时候,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现代人很少选择倾诉的方式减压。事实上,倾诉是专家认为的最好的减压方式,下面是一位都市人的真情倾诉,相信当他结束倾诉的时候,心中肯定有莫名的轻松快感。

孤独中,我学会倾诉。深夜了,一个人倚窗独坐。

寂静的房间里,听着张国荣的《无心睡眠》,面对摊在桌上的乱七八糟的备考资料,思绪却已然飘向无边的远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点开始喜欢这种凌乱与无序,似乎是为了逃避什么吧。我知道,如果没有这些书的点缀,如果没有每天晚上的备考复习,我将显得更为落寞。我不怕一个人的独处,但我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喜欢寂寞,特别是当这种寂寞的惆怅持续了太长时间后,就已经衍生成为一种孤独。

于是,我试着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将草稿纸散乱在桌子上,并把音乐开得更响……可是,有用吗?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我早已经习惯了。唉,算了!我还是一个人的我,只是,我已经喜欢上了这种孤独的感觉。每当夜色悄悄地向我袭来,每当周围变得冷寂,我知道,孤独正在慢慢地侵袭我的身心,使我在经历意志上的磨炼之后,还要经历心灵上的冲击。

回想起来,在我当初决定备考MBA的时候,就注定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孤独的道路。每天公司、家两点一线的生活,让自己觉得生活顿然失去了诸多的乐趣。有时候,我会莫名觉得自己好寂寞,满腹的辛酸和苦恼,好想找人倾诉,然而到头来,还是得自己默默地承受,独自洗涤我那心酸的心灵。也只有这时,我方才悟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在欢声笑语的时候才会显得亲热,除此之外,没有谁会真正分担自己心灵上的哀愁。也许,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吧。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满足于自己面前已经走过的所谓漫漫长路,又对今后孤身一人行路的状态表现出强烈的恐惧与震撼。可是,这又有何用呢?我应该学会自己安慰自己,当我想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会缓缓注视周围的人走路的姿态和方向,也会深深体味他们性格上的特点,可每每最终都是一无所得。人啊!实在是寂寞得可以,世界冷暖只能自知。这种孤独,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波浪,吞没了夜色,吞没了寂静,也吞没了自己。

从来没有人,会陪在我的身旁,耐心地听我内心的倾诉。不知道是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还是我自身选择了封闭,其结果就是,那些从我心底发出的声音,被一道防火墙轻易地挡在外面,与世隔绝。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时我很想冲破这囚笼,奔向绚丽的外面世界。可是,我的追求又是什么呢?至少我知道,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的,我应该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我只求在我的生命中能保留我这一份真,即使被整个世界遗弃,我也要在不知不觉中洒脱地行路,让爱与被爱的乐声环绕着我,使我升腾!

终于,在考完最后一门的那天晚上,我抛弃了这令我又爱又恨的书本,一个人坐在月光下,细细体味那考试过后独特的情境。真的是难得心净啊!这一刻,我不用再去想工作,不用再去想复习,更不用再去想孤独的自我。因为在此刻,我并不孤独,至少有日月星辰来为我做伴,将我哀伤的心绪,缓缓地引向天空,淹没在浩瀚的银河中。回想起我的人生路,在懵懂中降生,在独立中成长,在痛苦中励志,在欢乐中哭泣,举手投足,言语之间,依稀可以参透眼中的迷惘与困惑。我不禁低下头来问自己,我又奈何?我怎奈何?只能企盼幽幽之上,能独得一份湖水一般的清净,生出一朵洁白的雪莲,伴随着淡雅的香气,印上蓝的天,白的云,还有那旭日的朝阳!

在此刻,我突然发现,原来孤独竟也是一种美。一个人静静地独处,居然也是一种久违的浪漫。或许你无法想象孤独,也从未品尝过孤独的滋味。让我来告诉你吧!它就像是一杯苦咖啡,初尝的时候,感觉好苦,可是细细品味起来,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意犹未尽。这,或许就是孤独的魅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被孤独深深地征服,深得不留任何痕迹,没有挣扎,没有反抗。但是我知道,我并不属于孤独,因为在这道独特的风景背后,我学会了倾诉自己,来寻找那本来属于我自己的温暖。我不会再让房间禁锢住那蔚蓝的天空,也不要让现实束缚了自己幻想的翅膀。看,那遥远的银河不是正在凝视着我吗?那闪烁的繁星不是正在听我诉说吗?还有你,正在读我这篇文章的人,不是正在聆听我的心曲吗?有你们陪在我的身边,足矣!

孤独中的我,别有一番风情。我是一个寂寞的行人,在孤独的火焰中穿行,任凭它燎着了我的发,我的衣。我没有刻意地去体味,只想静静地独自听歌,去感受歌中的情怀。我不会去在乎世俗的偏见与常人的思维,我只想好好地做我自己。曾经无数次在心里和自己说,考完后,我一定要奔向阳光与未来。只是,这条学习之路我不愿意看到尽头,因为每一次阶段性的胜利,总是在提醒着我向更高峰迈进。这是因为我不知足吗?如果是的话,我宁愿永不知足。因为处于孤独之中的我,总是在倾诉自己的过后,会迸发出一种永远向上的顽强意志,它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去超越新的高峰!

孤独只影天涯客,夜深独饮心茫然。坐看海上,千帆过尽,哪一只会为我停泊?

2.弱势群体减压从学会倾诉开始

1)学会倾诉有利解困。很多特困人员有了困难,不知怎样求助,向谁求助。对此有专家指出,求助实际是发出一个信号,给他人帮助自己的机会。社会支持系统是生活的缓冲垫,其中各级政府的救助系统都是可以信赖的资源。社会支持系统也是自己的资源。包括家庭成员、亲友、单位及同事、非正式盟友。还要学会利用专业支持系统,如心理诊所等专业咨询机构。

其实身临困难和逆境并不可怕,怕的是过分放大困难不能自拔。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可有9大减压技巧。这就是:学会倾诉、学会行动、学会宽容、学会独处、学会超脱、学会求助、学会等待、学会妥协、学会闲情。

2)倾倒心理垃圾,可为心理减压。针对许多社会弱势成员不肯轻言内心痛苦,专家指出要学会倾诉,倾诉实际上是倾倒你的心理垃圾,为心灵减压。鼓励大家不要沉溺于自己的苦难,而要做自己心灵的清洁师;心理垃圾在心里积存太久,就会毒化你的心灵,令心灵失去光泽,对前景失去信心。只要有勇气敞开心扉,并选择一位令你感到安全的听友,如你的家人、朋友或者心理专家,倾诉会使你受益良多。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越困越懒,越懒越困。怎样走出这一怪圈?那就是赶快行动!行动是化解焦虑的良药。过分紧张焦虑,会削弱行为能力;而缺乏有效的行为,又会加重紧张焦虑。紧张不安的时候,你可以列一张表,在目前的情势之下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按轻重缓急将它们排一个顺序。总是立足一个最主要的目标,会令你轻松。这个目标可以是完成日常事务、与外界交流、自主创业等。

3)较低的期待,总能得到较多的快乐。一些社会弱势成员总是认为自己命运不好,或者埋怨某个人或某一次失误。人要学会宽容。对别人宽容也对自己宽容。不要苛求别人,也不为难自己。一般而言,一个人对别人的好不会超过对他自己。这就是人性,超越它是伟大的,遵从它也不该受到责难。不要期望一个继父或继母对自己的爱超过对他或她自己的孩子,尽管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较低的期待几乎总是能得到较多的快乐,这是快乐生活的另一要诀。

一些特困人员原来可能是事业的成功者,经历过某次挫折或商业失败而到了今天的处境。有的人真是不知道如何面对以前处在成功位置的社交圈。在有些情况下,独处也是一种选择,独处是心理创伤的自我修复所需要的环境。不仅需要与别人交流对话,也需要与自己交流、与自己对话。独处使你有机会对压力做自我消化,对创伤做自我修复。

3.男人要学会倾诉痛苦

生活中,男女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但女性似乎天生比男性更容易化解压力。比如,当女性内心压抑和苦闷时,她可能会找朋友倾诉,以求得理解和帮助,当痛苦难忍时,她甚至会大哭一场,使情绪得以暂时缓解。男性则不同,他们重视事业或向往成功,不懂得给自己减压。为了排解压力,一些男性常会养成暴饮暴食、过量酗酒和抽烟等不良习惯,但这些行为非但对缓解压力无助,反而对健康会造成伤害。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4065岁的男性,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较女性多出3倍,一方面除了与女性有荷尔蒙激素保护有关外,另一方面则与男性承受压力较女性为高,平时又没有好好地疏解出来有关。当压力到了极限,最终会积郁成疾。不但导致心理疾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更不幸的是,男人有病不愿及时就医,自恃身体强壮,忽略了疾病引致的严重后果。分析家认为,男性开车时精神较不集中,较容易处于愤怒、焦虑、烦闷状态中,这也与平时心理压力太大有关。

所以,男性要学会疏解痛苦,当觉得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应当找人倾诉,不要深藏心里。若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或不愿向家人、配偶说的事情,不妨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压力的释放。这样不仅有助于减轻挫折和压力感,而且还能预防疾病。

传统价值观赋予男性的一些“行为准则”,是否使得男性的健康更易出现问题?比如,传统上认为男性应较女性更为坚强、独立,常使得一些男性在面临挫折与压力时,抱着“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心理默默承受,但在目前生活形态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男性因此承受过多压力,不但情绪受到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出现状况。

伊丽莎白医药中心心理医生杨新发说,比较上,男性较注重事业,较不懂得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些男人会为了排解压力,养成暴饮暴食、酗酒、抽烟等习惯,但这些坏习惯不但无法缓解压力,反而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杨新发医生说,65岁以下的男性,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较女性多出3倍,一方面固然因为女性有荷尔蒙保护的原故,另一方面则因为男性承受的压力较女性为高,但又没有好好缓解出来,而当身体出现状况如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脏问题时,又往往被忽略。

现代人的压力可以来自工作、家庭,也可来自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细节。压力到了极限,最终会积郁成疾,不但导致心理疾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男性一般不懂得倾诉痛苦,如果觉得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应当找人倾诉,不要深藏心里。

因此,男人们学会向亲友倾诉痛苦非常重要,若遇到不易解决的问题,或不愿向家人、配偶说的事情,不妨主动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压力的释放。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