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孤僻症统计:男孩患病多、华盛顿州案例揭示高离婚率

孤僻症统计:男孩患病多、华盛顿州案例揭示高离婚率

时间:2024-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美国孤僻症协会的调查,每500个孩子中有一个患有孤僻症。孤僻症的比例中男孩多于女孩。在华盛顿州“国王”地区约有6000个孩子有孤僻症。95%以上有孤僻症孩子的夫妇会离婚。其实,这些孩子是得了“高楼孤独症”,这是一种新的儿童心理疾病。

孤僻症统计:男孩患病多、华盛顿州案例揭示高离婚率

根据美国孤僻症协会的调查,每500个孩子中有一个患有孤僻症。其他的数据上比例更高。大家一致表示:患孤僻症孩子的比例在增加。孤僻症的比例中男孩多于女孩。在华盛顿州“国王”地区约有6000个孩子有孤僻症。95%以上有孤僻症孩子的夫妇会离婚。

一、警惕儿童性格孤僻症

如果你发现孩子性格孤僻,怕见人,总是不开心,对一切事情都冷漠,或是动不动就要发脾气,做事情不专心,坚持性差,就要注意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太在意。其实,这些孩子是得了“高楼孤独症”,这是一种新的儿童心理疾病。

也有些患“高楼孤独症”的孩子厌食,总是感到疲倦,脸色总是苍白无光,爱生病。对这些表现,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差,想尽了办法让孩子增强体质,可是,效果总不太好。

现在,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可是房子却越来越大,不少人家住进了高层。这样家庭的孩子们很难享受在门前屋后奔跑的乐趣,与小朋友做游戏的快乐,也很少有与阳光、花草、土地、昆虫接触的机会。

住在高楼里的孩子,特别是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多是一整天都跟着保姆或是家里的老人索然无味地在空旷的大房子里玩儿各种“益智玩具”,久而久之心理便出现了变化,有了“高楼孤独症”的表现。儿童心理专家说,这种心理上的疾病同时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为了避免孩子得这种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多和小伙伴在自然界玩耍,多和性格开朗的人交往。

让孩子每天都有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家长不要把孩子一个人放在一堆玩具里就不管了。

有的家长因为室内装修得漂亮,就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让碰,那也不让摸。可是,孩子往往会对家里的一些摆设、用品发生兴趣,这种兴趣要远远超过对玩具的兴趣。大人的呵斥也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家长应该尽量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些比较安全的东西可以让孩子玩儿,不能玩儿的也不要用恐吓、训斥的态度去制止。孩子生活的空间也不要有太多的障碍物,要让孩子在家里能充分地活动。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孩子的活力,使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二、性格孤僻和自我封闭是病态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通达街82号院内,一名33岁的男子因“爱犬”被车轧死一时想不开,竟从自家6楼纵身跳下,不治身亡。据了解,男青年从小性格就孤僻,自我封闭心理严重,不愿意和人接触。5年前,家人为他买了一条小狗,此后,这条狗就成了他唯一的朋友。自我封闭,缺乏与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才会导致他随爱犬而去。

自我封闭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是指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自我封闭心理有如下特点:

1.普遍性

即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性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等。

2.非沟通性

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随爱犬而去的男青年就属于这类心理障碍者。

3.逃避性

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和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自我封闭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

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如果他没有掌握一些技能,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从中年人来讲,如果他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常常表现出不与他人来往。从老年人来讲,丧偶或丧子的打击,儿孙们远离自己,很易使老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总而言之,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三、自卑感常是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

自卑感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而且是在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老师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心目中的权威。因此,父母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贬抑性的评价:如“太笨”、“脑瓜不开窍”、“饭桶”、“蠢驴”等,都可能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她)产生自卑感。渐渐地蔓延、扩散,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定式,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而正确地治疗,可能会危害终身。

帮助孩子们消除自卑感,父母和教师要注意不要轻率地随意贬低他们的能力或品质,以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要多给予褒扬和鼓励。孩子自己也要有“我能行”的信念,恰到好处地自我暗示,就是在自己的心田上播种自信。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目标不可定得太大、太高,不然就易于受挫。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于打胜仗,而每次成功都对自己是一种激励,这有利于提高自信心。要以宽容、豁达的态度来对待挫折,并进行恰当的“挫折归因”,即造成挫折的原因要分析得正确,然后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长期沉浸于孤独的心理状态将影响人正常发展

自卑犹如孤独的孪生姐妹,有自卑的存在,就摆脱不了孤独的阴霾。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孤独并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缺乏了解,对所处环境及周围的人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一个人长期沉浸于孤独的心理状态,将对智力发展、情绪、语言交流等方面产生障碍。

如果有自我封闭心理现象,应该及时去医院看心理门诊,找医生好好聊一聊,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1)学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2)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3)不妨试一试精神转移法,即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

4)学习交往技巧,真诚坦率地对待他人。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

5)要正确看待交往挫折,不要因为交往中的一两次失败,而否定了世上的所有人,其实大多数人还是十分友好、坦诚的。

四、性格孤僻≠孤独症

提起儿童孤独症,不少人往往误认为是因为性格孤僻引起的,其实不然。那么,到底什么是儿童孤独症?孤独症与性格孤僻有无关系?怎样尽早发现?应注意些什么?……为此,借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成立之际,我采访了协会会长、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杨晓玲教授。

杨晓玲教授说:“性格孤独、孤僻的孩子与患孤独症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思维、情感、智能及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患儿的父母如果仔细观察,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可以发现异常。例如:孩子不愿与父母亲热,也没有眼神情感交流,更不愿接受父母的拥抱、抚爱;当父母或与他很亲近的人离去时,他没有依恋的要求,更没有让人抱的要求,表现得很冷漠;不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只喜欢独自活动,症状较轻的孩子也只会看着别的孩子玩,不会参与;当别人呼唤他的时候,他漠然不应,无动于衷。多数患儿的语言发育迟缓,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也不会用语言去与人对话,不会描述所见到的事物或表达自己的要求。还有患儿虽然会说话,但却很少说,甚至终生缄默。也有的患儿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而无人与之对话时,却自言自语说个不停,而且说的话题与周围的情景毫无关系。还有孩子可以认识很多字,但却不会运用,只是对字的结构感兴趣。少数患儿具有计算或者机械记忆(例如记年、月、日)等某一方面的超常功能,而语言、社交及自理能力等方面却表现出严重的智能低下。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兴趣非常狭窄,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些刻板重复的活动,如反复拍手、尖叫等,甚至迷恋一些不是玩具的东西。他们的行为刻板,一旦其固定的生活格式或环境受到破坏和干扰,不仅难以适应,而且会感到极大的不安和烦躁。

那么,导致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是什么?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患病的孩子呢?杨晓玲教授说,据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1‰~2‰,我国约有数十万孤独症儿童。虽然目前病因尚不清楚,但如果早期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改善孩子的刻板行为、情绪障碍等,同时进行特殊教育、行为矫治,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杨晓玲教授说,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措施,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同时还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具有个别化和高度结构化的特点,对此,做父母的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所谓个别化和高度结构化,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训练矫治前,首先应请专家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训练方案,要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训练,切莫操之过急。例如:你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不能注意别人的目光,那么,最初的训练就是与他对视目光,这种训练也许三五天可以见效,也许需要十天半个月;在情感交流上应采取相应的刺激,可采取拥抱、身体接触等,让他在感觉上有所体验。对于孩子的刻板行为,要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引导克服。在矫治过程中,要注意多表扬,少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兴趣,有利于改变其不良的行为。同时,杨教授还建议患儿的父母:应该做一个训练的详细记录,这样既掌握了训练的进度,也增强了父母的信心。总之,对待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矫治,只要做父母的尽职尽责,付出了心血,孩子的情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尽管性格孤僻的孩子与孤独症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但是,杨晓玲教授还是提醒广大父母们:如果孩子从小性格孤僻,很容易影响他们今后各种能力及智力的健康发展。因为儿童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尤其离不开与小伙伴们的交往,当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候,也正是他学习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的时候。然而,当前的一些客观因素,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是很不利的,应引起广大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1)现在的家庭模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家中人口较少,孩子缺少玩伴。(www.daowen.com)

2)现在的住房条件趋向于单元化住房,比起过去住平房、大杂院、筒子楼时,孩子的活动天地减少了,与邻居小朋友的交往也大大地减少了。

3)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邻里之间、成人们之间交往比较少,双职工劳累了一天后,不大欢迎别人干扰,因此也不大欢迎孩子的小伙伴们到自己家来玩,怕把屋子弄乱了,甚至怕自己的孩子被带坏了、被传染上疾病等。这些观念上的变化也使孩子们之间的接触机会减少了。

4)从孩子的玩具来看,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昂贵的、时髦的多了,孩子完全可以独自娱乐,不像过去的玩具必须几个孩子一起玩。另外,孩子的学习负担重,回家后只有一点点时间玩,自己家里的玩具已足够他玩的了,也就没有什么要找小朋友一起玩的要求了。

5学校这个大环境也不太注意组织孩子们参加集体活动,偶尔一些活动还要挑学习好、守纪律的学生参加。代之以各种各样的班:书法班、绘画班、外语班、钢琴班……孩子们很少一起去大自然中自由地跑跑跳跳,采集标本……再加上一些家长从安全方面考虑,怕孩子跑出去被人欺负,怕丢失等。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使今天的孩子们与外界的接触大大地减少了,一些孩子不太愿意与人交往,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喜欢独自一人玩;有的孩子甚至一个月也不下一趟楼,不爱活动,一些跑、跳等运动项目不喜欢,甚至上学后体育不及格;还有的孩子胆小、羞怯、敏感、性格孤僻。

为此,杨晓玲教授告诫广大的父母们:应积极主动地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多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多参加各种运动,在和小朋友们一起跑跳、玩耍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

五、案例:孤僻的女孩

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王英转学到另一座城市,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在新学校,王英觉得很不习惯,她听不太懂当地孩子的方言,也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们交流。往往是一群女生在跳橡皮筋,她却远远地看着,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久而久之,王英成了班里的独行侠。一些比她晚来的女孩都已经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她还没跟别人说过几句话。本来就性格内向的王英变得孤僻,她上课不敢举手,遇到问题也不敢问,心情变得格外忧郁。一个学期下来,本来成绩不错的她有好几门功课开了“红灯”。

友谊是女孩不可欠缺的营养液。对于把情感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质量作为自我意识标杆的女孩来说,失去友谊和沟通,就像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植物被放逐到沙漠里。女孩的很多负面情绪都由此而来:自我怀疑、抑郁、消极、懦弱……很难描述女孩失去感情支持和倾诉的渠道会变得怎样,很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更糟糕。

如果说集体生活是男孩的爱好,对女孩来说,它意味着更多。艾里姆夫妇把女孩的成长形象地比喻为“编制一幅既大又复杂的挂毯”,他们认为,“女性人格就是在这样的关系和联络中得到自我确定,”也就是说,女孩“随着与他人关系网的扩大,在不断的复杂的关系中发展自我。”对女孩来说,被同伴排斥或不能融入集体不仅仅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它还意味着女孩将在孤独和寂寞中迷失发展的方向。

因此,家长们应该保持与女孩的沟通和交流,应该花些时间跟女孩在一起,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看电视。但是,对于那些陷入“孤僻症”的女孩来说,她们更善于和喜欢隐藏自己的感觉,而不是沟通。不过这只是开始。如果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女孩会逐渐找回沟通所带来的美好感觉,她们会逐渐学会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出口,回到健康、正常的轨道上来。

培养女孩的自信和兴趣也是摆脱孤僻的良方。前者我们已经有所论述——一个有自信的女孩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她们会在人群中显得生机勃勃,因此也更受关注。而兴趣的力量也是神奇的:它可以让女孩摆脱人际困扰所带来的恶劣情绪,找到心灵的寄托,也可以成为女孩发展友谊的渠道。

鼓励女孩走出封闭的心境是最直接的措施。“第一步,你只需要微笑。”心理老师对前来咨询的王英说。第二天,王英鼓起勇气对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微笑——虽然那笑容还是羞涩的。王英看到了同学们惊讶而友善的表情。“我们一起擦吧!”下课了,王英主动去擦黑板的时候,同桌拿起另一块板擦对她说。

六、警惕网络孤僻症:痴迷游戏不愿交往

“网络孤僻症”不可小视,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江华瑶族自治县罗先生反映:他年仅14岁的儿子因为痴迷网络游戏,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跟人说话,做父亲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总想逃避集体生活

心急如焚的罗先生透露,他的儿子小泉从2002年开始就迷恋上网,平时就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传奇》、《星际》等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泉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甚至还向罗先生提出“请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学校的集体生活。

有一次,小泉独自一人从在广东工作的妈妈那里回江华。罗先生一直未见到其到家,打他的手机也打不通。就在罗先生心急如焚、准备向派出所报案的时候,小泉终于回来了。原来,小泉从广州乘火车回到江华,但到江华后他没有回家,径直“泡”进了街头的一家网吧,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再没钱上网了才想到回家。而此时,小泉在网吧里已经连续“奋斗”了32夜。此后,小泉就不大愿意与人交流,甚至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显得十分暴躁。

罗先生说,由于自己从事客运工作,平时比较忙,加上妻子也在外地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泉本来就沉默寡言,现在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其性格更加孤僻,“有时一天都难说上一句话”。对此,罗先生一脸的苦恼。

专家:这是“网络孤僻症”

心理学专家认为,小泉目前的情况是典型的“网络孤僻症”的表现。网络孤僻症是指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淡化了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以至与家人、朋友疏远,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主要特征为,社会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现障碍、出现异常动作以及复杂多样化的行为。

据专家介绍,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人际关系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网络世界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网络中到处都是新鲜事物。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

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专家认为,迷恋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产生的精神上瘾就如同吸毒、赌博一样危害性极大,而且难以根治。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青少年容易把网络作为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对网络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聊天、游戏得心应手,对现实世界里的事物和人际交往却毫不关心。不少“网虫”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做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老师、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通过讲述一些事例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虚拟性与危害性,从而达到理性使用网络的目的。

七、如何克服孤僻心理

孤僻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在中学生群体中占5%~8%

孤僻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因此,孤僻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孤僻的人缺乏同学、朋友之间的欢乐与友谊,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很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容易消沉、颓废、不合群,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忧心忡忡,易出现恐怖心理。这种消极情绪长期困扰,也会损伤身体。

克服孤僻有以下方法:

1.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孤僻的危害,敞开闭锁的心扉,追求人生的乐趣,摆脱孤僻的缠绕;另一方面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孤僻者一般都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自恃比别人强,总想着自己的优点、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命不凡,认为不值得和别人交往;有的倾向于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人,交往中怕被别人讥讽、嘲笑、拒绝,从而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保护着脆弱的自尊心。这两种人都需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和自己,多与别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享受朋友间的友谊与温暖。

2.学习交往技巧,优化性格

可看一些有关交往的书,学习交往技巧。同时多参加正当、良好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任何人成为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知识经验,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便会重树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交往,喜欢结群,变得随和了。可以从先结交一个性格开朗、志趣高雅的朋友开始,处处跟着他学,并请他多多提携。

3.吃鱼肉能治孤僻症

孤僻儿童缺乏脂肪酸,虽然导致儿童孤僻症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有科学家认为其中存在基因因素,也有可能是某些条件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英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乏脂肪酸可能引发儿童孤僻症。

一个苏格兰研究小组认为,在患有孤僻症的儿童中,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活动与其他正常孩子不同。英国科学办公室正式为这一小组拨款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将测量50名孤僻症儿童血液中的脂肪酸量,并将数据与健康儿童相对比。

鲭鱼和鲑鱼的肉中富含脂肪酸,另外也可通过各种保健品加以补充。但是研究人员称,他们也不能确定服务保健品是否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孤僻症。斯特灵大学的戈登·贝尔博士是研究的负责人,他指出:“脂肪酸是大脑和眼睛等细胞和组织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所必需的物质,而且还有助于预防感染。我们的研究显示,一种控制脂肪酸代谢的酶在孤僻症儿童的体内含量较高,因此他们代谢脂肪酸的速度更快。”

科学家们还声称,过去10年间全球孤僻症儿童的数量呈现上升势头,希望新的研究结果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