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抛弃旧观念,解读心理学!

抛弃旧观念,解读心理学!

时间:2024-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你发现在小的时候你曾接受过很多批评。在你进一步做出声明的时候,你会发现香烟不再吸引你了,你生活中的人也不再批评你。你需要慢慢坚持并且愿意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观察自己的变化,这样你就会得到答案。如果你相信那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或信念,那么你所选择的信念最终会在你身上变为现实。你能够抛弃那些旧思想。

抛弃旧观念,解读心理学!

一、改变自己

“我轻松愉快地走过了那座桥。”

我喜欢问“怎么做”。世界上有很多思想和理念,如果我们不去应用它们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们就毫无意义。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际的人,我总是想知道如何去做。

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原则是:培育丢弃消极信念的愿望,控制自己的头脑,学习如何宽恕自己、宽恕他人,给自己自由。有时当我们丢弃旧的自我时,我们的生活可能会乱上一阵子。这不是一件坏事。这是我们的环境开始改变的信号。我们的宣言开始生效,我们需要继续向前走。

我们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富裕,但是我们丢了钱包。

我们正在努力增进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和某个人打了一架。

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健康水平,可是我们感冒了。

我们正在努力表现我们的创造天赋和活力,可是我们被解雇了。

有时问题从各个方面向我们汇集,这时我们会看到更多,理解更多。比如说,假设你正在戒烟,你说:“我愿意放弃我对香烟的‘需要’。”在你坚持这样做的时候,你发现你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不要失望,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开始取得成效了。

你可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愿意放弃糟糕的人际关系吗?是不是香烟的烟幕使我无法看清这些关系是多么糟糕?我为什么要创建出这样的人际关系?”

你会注意到吸烟只是症状而不是原因。现在你了解到内在因素,理解到这一点才能使自己得到自由。

你开始说:“我愿意放弃对糟糕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然后你注意到你对人际关系感到不适的原因是:其他人好像总是在批评你。

请注意,我们自己在创造我们的经验,你现在开始说:“我愿意放弃被批评的需要。”

然后你开始思考“批评”。你发现在小的时候你曾接受过很多批评。只有当你受到批评时,你内心中的小孩子才会感觉“在家里”。为了隐藏这一点你又创造了“烟幕”。

也许你能看出你的下一步是声明:“我愿意放弃……”

在你进一步做出声明的时候,你会发现香烟不再吸引你了,你生活中的人也不再批评你。然后你知道你放弃了那些需要。

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达到这种结果。你需要慢慢坚持并且愿意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观察自己的变化,这样你就会得到答案。这个星球是天赋所创造的,而你自己就具有同样的天赋。你内在的心灵会指引你得到你需要知道的答案。

1.练习:放弃需求

如果你来我的工作室,和一位伙伴做这个练习。你自己同样可以用一面镜子完成这个练习——如果可能的话使用一面尽可能大的镜子。

想想你生活中需要改变的东西。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的眼睛大声说:“我现在认识到是我创造了环境,现在我愿意丢弃造成自己目前状况的思维模式。”带着感情多读几遍。

如果你有一个伙伴,你的伙伴会告诉你,他是否真的认为你是这样想的。我想让你使你的伙伴信服。

问问自己,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话。如果镜子中的自己能够使自己信服,那么你就已经准备好从过去的羁绊中走出来了。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感到害怕,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放弃。在得到所有答案之前,他们害怕把自己交给自己。这是一种抵触方式。我们要跨越这种障碍

好在我们并不一定要知道如何来做。我们所需要的全部东西就是“愿意”。自然的灵感,或者你的潜意识都会告诉你如何做。你所想的和你所说的都会得到回应,此时此刻就是力量的源泉。你现在所想的,和你现在所说的,将造就你的未来。

2.你的头脑是一个工具

你拥有你的头脑。你可能会想你的思维是一部电影放映机。但是这只是因为你训练了你的大脑,让它以这种方式思考。对于你自己的这个工具,你可以选择不训练或者重新训练。

你的大脑是一个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随意使用的工具。你现在使用大脑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而任何习惯,如果你想要改变的话都能改变。即使我们只知道它有改变的可能,只要我们努力,最终它都会改变。

让你的头脑安静一会儿,真正思考一下这个观念:你的大脑是一个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随意使用的工具。

你所“选择”思考的思想造就了你的经历。如果你相信那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或信念,那么你所选择的信念最终会在你身上变为现实。如果你愿意选择相信“对我来说改变很容易”,那么你的这种选择最终会在你身上实现。

控制头脑你的内心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天赋,它们经常会对你所想和所说的做出反应。如果你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思想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你就与自身的力量结成了联盟。

你是否认为自己的头脑是被控制的?你能控制你的头脑。你能使用你的头脑。你能够抛弃那些旧思想。

当你的旧思想试图回来并对你说:“改变实在是太困难了!”你应该控制住头脑,对自己说:“我现在选择相信‘改变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你可能要好几次与自己的心灵进行这样的对话,然后你会认识到你可以控制你的头脑,你的头脑已经不再说以前的话了。

3.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你的旧思想离你而去,除了脱离那些由它们造就的经历之外,你不必再去考虑它们。你现在的思想,此时此刻你所想的,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保健模式也由过去的医药依赖型转变为自助型——自我保健。所谓自我保健,就是对自己的健康和幸福,从依赖医生和迷信药物,转变为依赖家庭和自己。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初级卫生保健和自我保健,这是现代全球卫生保健发展的大趋势,有利于“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不能苛求别人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造物主在造物时给每一样东西都留下了缺陷,不然今天的世界怎会呈现这般的生动。人人都有缺点,如果你想找一个十分完美的人做朋友,恐怕等到头发白了也没有希望。假使真的有这样的人,说不定人家还因为你有不少的缺点而不愿意与你做朋友呢。“桃园三结义”一向为世人所称道,但刘、关、张谁没有缺点呢?刘备身为男子汉,却动不动就哭鼻子;关羽刚愎自用,傲气十足;张飞太粗鲁,经常喝酒误事。

如果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看人,说不定很多缺点恰恰是优点。一个固执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信念坚定的人”;一个吝啬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节约的人”;一个城府深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一个自大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自信心强的人”;一个喜欢发脾气的人,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感情丰富的人”;等等。

宋朝的袁采说:“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对朋友若是太苛求,实际上等于还没理解“朋友”二字的含义。

我们需要朋友,但不能完全依赖朋友,不能对朋友有过高的期望。如果一个人太依赖友情,那他从友情中得到的往往不是快乐,而是苦恼。如果把快乐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很危险的,不管这个人是你多么亲近的人,父母也好,爱人也好,子女也好,寄托的结果往往是失望。倘若我们对别人没有太多的奢望,就会减少很多患得患失的烦恼。

三、学会自我保健

自我保健的内容,根据美国资料,主要是采取4项基本自我保健行动——不吸烟、饮酒适量、坚持锻炼、注意饮食的质和量。在我国要发扬中国的特色和优势来开展群众性的自我保健活动。

(一)心理保健:塑造良好的心理个性

良好的心理个性,即心理上的稳定,可抑制不必要的紧张心态,抵御或排除忧愁、烦恼、恐惧等不良影响,从而可以避免引起内分泌激素的副作用,以保持血液质量、脏器功能及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以上3项,就是进行自我保健所要采取的首要措施和内容,也就是健康与长寿3个关键因素。

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维持心理平衡。人们普遍认为保持心理健康应从下列4方面进行锻炼:内心应始终处于比较平衡与满足的状态;善于保持积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影响;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理健康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那么容易定出公认的标准。因此就有多种意见和标准,主要的介绍如下: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的4种特点: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恰当地认同他人;

3)面对和接受现实;

4)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采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的心理健康10条标准:

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2)是否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3)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能否切合实际;

4)能否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5)能否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6)能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心理专家许淑莲教授对心理健康概括为如下5点:

1)热爱生活和工作;

2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强;

4)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5)人际关系适应性强。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姜德珍综合并归纳了国内外的研究,提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4项特点:

1)热爱生活,喜欢活动。他们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有力的精神支柱,在有限的日子里生活得有意义。喜欢聚会,在活动中乐于奉献、发挥聪明才智,并从中获得满足与激励,体验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心情愉快,能够控制情绪。他们胸怀博大、潇洒、保持愉快、满足等积极情绪。顺境时不狂喜,逆境与不幸时不悲观失望,对什么都能泰然处之,对死也视做彻底的安息。

3)面对现实,善于适应。这一特点是最难理平的心理状态。要有自知之明,做到乐天知命,知足常乐,以科学、乐观的态度理解与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顺应自然。既不埋怨对己不公,也不抱怨自己没有机遇,尽可能地去适应社会中的各种变化。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只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需要。

4)人际关系协调、家庭和谐。心理健康的人感情真挚,平易近人,宽大为怀,富于幽默感,对人对己能恰当评价,既能理解人,也能被人理解,以信任、谅解、尊敬的心理与人相处,重“予”不重“取”。家庭中夫妻和睦,与儿女关系则是父慈子孝,对子辈既有爱心,又严格要求。

与心理健康标准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区分人的心理年龄与社会心理年龄。

我们通常指的年龄是指从出生时起至今为止累计的实际年限数,又称“时序年龄”。医学上还使用一种“生理年龄”,用以表示随着年龄时限的推移,机体结构和功能的衰老程度。“时序年龄”和“生理年龄”往往并不同步。如某人的“时序年龄”已是70岁了,可是他手的握力强度,仍如他40岁时,那么,这位70岁的老汉,肌肉活动的生理年龄实际上只有40岁。当然,全面估计一个人的“生理年龄”大小,要根据多项生理指标来进行综合判断。

作为心理发展指标的“心理年龄”,是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的“常模”,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即用它来表示人的心理发展的绝对水平。以儿童为例,有的可能“时序年龄”小于“心理年龄”,表示其智力水平较高,反之,“时序年龄”大于“心理年龄”者,则表明该儿童的智力水平较低。“社会心理年龄”者,即主观感受年龄,用以表示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人的“时序年龄”增加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现象,与人的主观愿望和行为无关。“生理年龄”的增加却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培养乐观性格、注意生理与心理卫生等加以推迟。至于说到人的“心理年龄”,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高,要想对“社会心理年龄”做控制,那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加个人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充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的信心,并争取去实现。

所以有人说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的衰老。年纪大其实并不是衰老的标志。下面有一个包括14项内容的对照材料,你可以用来自测一下自己的心理衰老程度。①记忆力日渐减退,尤其记不住最近的事情;②遇有急事总感到心情焦灼不安;③凡事以我为主,关心自己为重;④总爱说过去的事情;⑤对以往的生活总感到后悔;⑥愿意独自生活,不愿旁人介入;⑦很难接受新事物;⑧对社会的变化诚惶诚恐,爱发牢骚;⑨不爱接触陌生人;瑏瑠对噪声十分烦恼;瑏瑡过于关心自己的健康;瑏瑢喜欢夸耀过去的本领和功劳;瑏瑣固执己见;瑏瑤喜欢收集不实用的东西。

以上现象有13~14条者为极高的心理衰老;有10~12条者为很衰老;有7~9条者为比较衰老;有4~6条者为有些衰老;有3条以下者为基本无衰老,但需加以注意。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保证。所谓情绪,广义讲即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常常伴随个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而转移。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每天都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都要接触无数的信息。其个人也将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或者是愉快或不愉快,或者是处于没什么反应的平静状态。

愉快的情绪,会带来欢乐、高兴、喜悦,而且能舒畅胸怀,驱散疲劳和烦恼,并活跃神经机能和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免疫力,有利于防治和战胜各种疾病;不愉快的情绪,会带来烦闷、悲伤、胆怯、焦虑,使人抑郁、忧愁、悲观、失望,或是生气、发怒、愤懑、暴躁、不能自我克制等。

无论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况,都是因受外来刺激才产生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良性的刺激,后者是恶性的刺激,皆影响身心的健康,故最好是控制在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内,或者是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为宜。否则,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以及脏器的生理活动,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喜乐过度,血压容易升高,不利于心血管的保护,甚至乐极生悲,发生脑血管意外;情绪过于忧郁、伤感,容易形成抑郁病和精神失常症,还往往导致旧病复发,加重病情的恶化程度。正如我国中医所言:“喜过之伤心,怒过之伤肝,忧过之伤脾,悲过之伤肺,恐过之伤肾。”“经常情绪不佳,会使气滞血淤。”

世界著名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因此,许多人越来越重视对心理的养护,以保持心理健康。

比如,随着现代城市的繁华,市中心建筑林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有的气势恢宏,玻璃幕墙高耸;有的庄重威严,白色墙体矗立;有的富丽堂皇,铝合金、不锈钢材料装修。殊不知这豪华气派却带来了被称为“噪光”的新污染。这些污染首先通过视觉进入脑海继而影响心理健康。

当今国际上流行一种“绿视率”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人感觉最为舒适。据统计,世界上长寿地区的“绿视率”均在15%以上,不难看出,绿视率与人的寿命是何等密切相关。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生态概念问题,即“视觉生态”问题。

居住在闹市区的人们,喜欢离开城市去蓝色的海边,绿色的草原;工厂的机器设备,总是设计成“苹果绿色”,以调节工人的视觉;热餐厅内的橙线色,能使就餐者增加食欲;冷餐厅的绿色是冷色调,能给就餐者带来凉爽。与此相反,单调而又有害的“视觉”会对心理健康带来程度不同的危害。从单调视觉来看,人若长时间置身于大红、橙红和橘红的色彩中,就会烦躁不安,甚至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但若置身于白色、浅黄色、浅蓝色和绿色中,人的心情就随之愉悦起来。尤其是绿色和浅绿色更为人们所喜爱,怪不得健康专家经常提醒人们:春来踏青郊游,夏至海滨休闲,秋天登高览胜,冬天享受日照之趣。钟情山水之间,养旷达之风,存浩然之气,留一份清新快乐给自己,健康你的心理,美丽你的容颜,蓝天绿水宜健康。

生理学家指出:人的情绪过分激动会使血球和红细胞数目急剧增加,血液比正常状态下凝结得要快;同时,因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在体内产生突然的应激作用,释放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因而,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活性增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物质分泌增多,血液中胆固醇增高,颜面潮红,脉搏突然加快,血压急速上升,严重时,会出现心悸、肌肉颤抖等不良现象。这样,会使人产生许多疾病,或者是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

我国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

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以及神经、器官的敏感性和体质的差异,因情绪波动或恶化所产生的反应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有的人情绪激动只持续一会儿,但有的人很久不能平静下来;有的人可能会血压升高或诱发冠心病;有的人是食欲减退引起胃肠病或结肠炎;有的人可能导致神经官能症或失眠、支气管哮喘等。因此,对任何人而言,在各种场合下,都要理智地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或者是,在情绪变坏以后,迅速自我消除之,使身心所遭受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一般地说,为了防治不良情绪的产生,可通过心理卫生以及改变饮食的方式和内容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已经出现不良情绪以后,可依靠“情绪锻炼”来转变或消除之。至于因疾病引起的情绪失常——精神病,则要找医生、服药治疗了。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身心和谐的象征。但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特别是当环境变迁或遭遇不佳时,不是所有的人经常都能办到的。

所谓情绪锻炼,就是在各种情况或遭遇下,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发展,运用不良情绪的排遣法和转变法。必要时,针对自己可能产生的恶劣情绪,立下一至几条戒律或座右铭。当然,并非所有人皆应如此照办,而应由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当地进行自我的情绪锻炼。

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为了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可以参照以下做法:

1)激怒时,要疏导、平静;愤懑时,要克制,遵循“遇事不怒”古训,对任何事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先理出头绪来,再慢慢解决之。

2)怨恨时,要宽大为怀,“天下没有不可了结的事”;过喜时,要收敛,以防“乐极生悲”。

3)忧愁时,宜释放、自解,善于自我排遣,还要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与事无益,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

4)悲伤时,要转移,自找娱乐,使心胸开阔些,尽量做到乐观、豁达。

5)孤独时,要交朋友。在人际交往中,不必过分沉默,也不要谈得过分。

6)惊慌时,要镇定、沉着。遇事不慌,安然处之,学会在“逆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

7)恐惧时,寻求支持、帮助。要善于接触他人,以增强勇气及生活的信心。

8)思虑时,应分散、消遣之。性情固执的人,要改变自以为是的思想方法,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

9)疲劳时,学会休息,松弛精神,做到劳逸结合,遇事量力而行。各人随压力的大小不同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

10)空虚时,要找些事做,如书法、绘画、对弈、养花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以寄托精神,充实生活。

不良情绪的排遣和转变法。当不良的情绪经过调整和控制,还不能消除时,则可运用以下方法:

1)能量排选法。让不良情绪的破坏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量。这时,可去做自己喜爱的任何工作或事情,因为工作(或劳动)是防治各种情绪病的良药,甚至是特效药。

2)自我鼓励法。任何人在痛苦、受打击或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就会感到有力量而振奋起来。故在遭受挫折时,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或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

3)转移法。将不佳的心境向宽慰和欢乐的情绪转移。例如,可同小孩一起玩玩。因小孩天真烂漫的孺子之心最纯洁,和他们在一起,会被他们的童心所感染,暂时忘掉忧愁。或者是散步、听轻松欢快的音乐,等等。

4)自我语言暗示法。语言对人的情绪是具有很大的暗示和调整作用的。例如,精彩的相声,使人捧腹大笑;污言秽语,使人不快与愤怒;精辟而中肯的论述,使人拍案叫绝;而平庸冗长的报告,则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当不高兴时,可以连续默念“喜笑颜开”等使人高兴的词句,而且,想象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情景;在惊恐时,心里默念“要镇静,不用怕”;遇到令人愤怒的刺激时,心里默念“不要发火,要息怒,怒则失智”;在感到紧张时,心中默念“不要慌张,急则失误”;在有难处时,要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不良的情绪和心情,便会逐渐变好。

5)对比解忧法。对老年人来说,“对比”得当,可以解忧。例如,年纪大了可能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和别人相比,却有很多的时间来慢慢处理;对许多事情已力不从心,但外来要求和应负责任比别人少些、轻些;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但休养和保健条件比以前好些;交际往来不如以往热闹了,但时间、精力比以往节省了等,也就是说,能够恰当地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许多事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没有什么严重的,不值得时时放在心上作茧自缚。

6)自我解脱法。在发怒或不乐时,可去照镜子,会发现自己满脸愁云或满面怒火,板着脸,难看得很。不如笑笑,苦中作乐,如此这般几次,心中的怨或恨、怒或愁都会消散了。

在遭到钱、财、物的损失,觉察到自身的物质利益损失的同时,就立刻想到:一切乃身外之物,丢就丢了。这样,就可使自己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7)暂时回避法。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皆可有意避开。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非原则性的问题),不必计较,也不用认真对待,可以不了了之。

8)环境调解法。在不惬意时,到公园或结伴郊游、踏青去,或参观书展、画展、美展,使不良情绪得到转变。

9)请人疏导法。有苦楚时,要外露,可向亲朋好友倾诉衷情,让泪水流出来。在烦闷或遇事想不通时,同知己者交换意见,让思想疙瘩解开,并获得同情及精神上的安慰和援助。

10)超脱法。当遇到矛盾时,可以避开,也就是无视矛盾;听其自然,对什么事都可看得出,想得通;对猝然来临的打击,泰然处之,或者是坚决把它丢开。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万事如意是不可能的。在精神生活中,喜、怒、哀、乐、悲、伤、恐七情的交替变化,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而,有时情绪波动或精神、心境不佳,也是常事。在此情况下,适当地运用上述的某种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运动带你走出情绪的阴影。我们通常说的情绪阴影包括:

1)无助感。感到缺乏能力,无法支配自己的生活。

2)悲伤感。经常哭泣,感到毫无希望,觉得非常孤独,也不愉快。

3)丧失兴趣。对曾经喜欢的活动不再感兴趣。

4)自我评价丧失或负疚感。感到无法正确行事,对自己失望,因拒绝他人而产生负疚感。

5)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夜里常常醒来而无法继续入睡或早醒。也可能表现为睡眠过多或早上难以醒来。

6)坐立不安易激怒。始终感到不满意,易激怒。对他人的评价或评论极其敏感。

7)有自杀或想死的念头。有时对一切很失望。你会说:“我这么痛苦,已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8)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甚至简单的工作任务也似乎变难了。

9)饮食障碍。食欲不振导致体重减轻,或进食过度导致体重增加。

10)恰当的治疗无法缓解慢性疼痛。出现持续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胸闷,而且容易患躯体疾病,如着凉、感冒。

11)悲观失望。对任何事物失去信心,因为你觉得它们从来都帮不了你。(www.daowen.com)

12)饮酒过量或药物用量增大。通过饮酒或服药来逃避现实。

其实有以上症状并不可怕,通过运动进行心理调适和心理治疗,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还需要自己有信心有耐力。

适当的体育运动或锻炼,包括医疗、体育及有氧活动等,可以增强呼吸机能和肠胃消化的功能,活跃大脑、神经以及全身微循环系统,并能起到调节情绪,增强体质,健身祛病,抵御衰老的效用。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正如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一样,在从事适当的运动(或锻炼)中,安排好休息或静养也是必要的。

亲爱的朋友,你正在被失眠、无望所困扰吗?你感到精力疲惫反应迟钝吗?你感到情绪沮丧无法振作吗?请跟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可以帮助你,改善自我形象,增加自信。锻炼还有助于缓解紧张,使人有一种轻松感,情绪高涨。锻炼时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内啡肽,这是体内自身合成的止痛剂,它可以影响到大脑中对疼痛、情绪以及感觉等信息加工的部位。因此,制订一个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你将获益匪浅。

愉快的情绪使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能承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有的人处于贫困之中,仍不乏其乐,有的人处于富裕环境,却忧愁寡欢。这就是环境不能决定快乐的有无,对环境的认识与态度才能决定我们的情绪。

不良心态使人衰老。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这既带来了发展,也给人增加了生存的压力,使人们的身心负荷大大加重。紧张、忧郁、焦躁、疲乏等常见疾病,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我国近10年来心理疾病的发现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患心理障碍性疾病的人数上升趋势更加明显。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由不良情绪造成的占74%,不少医学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不良心态和癌症的关系。许多调查的结论:“不良情绪是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催化剂。”

现代医学已证实,忧郁、紧张等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病变,影响人们的健康和长寿。巴西老年病专家爱德华多·戈麦斯指出:“忧郁是加速衰老的最大原因。”如有些人在遇到重大精神创伤后,一段时间内就像老了10岁。这是因为长期处于精神忧郁状态,个体会产生许多肾上腺和皮质类固醇,它不但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还会加速单胺化醇加快衰老过程。美国科学家帕斯基认为:忧郁使免疫排斥恶性细胞的功能减弱,从而增加死亡的可能性。帕斯基等研究人员对2000多位男性做了一项心理测试,发现忧郁分较高的人中,癌症死亡率增加。帕斯基认为,忧郁与癌症死亡率的关系要比忧郁与癌症发生率关系更大。忧郁可以促进癌症的发展。

生活中要充满笑声、欢乐,让不快、忧郁统统撇在一旁,让生活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自寻快乐。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得到他人的承认,从客观上证实快乐是自我时产生的。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找乐的活动。

1)读书为乐。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明白事理;读书让老人年轻,富有活力;读书可调节人的情绪;读书能保持观察事物的敏锐能力,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好处极多,难怪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今人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书画为乐。有人研究发现,人在写字时,心跳有规律,呼吸深而长,出现增强思维和创造的脑电波。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难怪书画家都长寿,齐白石97岁,喻育之104岁,孙墨佛、苏局仙都寿逾百岁。

3)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的人,容易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与朋友共享喜悦,欢乐增倍,可以向朋友宣泄内心痛苦,扫除忧伤。有了知心朋友,就有了心理保健医生。帮助、关心他人疾苦,能起到解脱自己的作用,可以使你得到他人的支持和援助,在困难时帮你闯过难关,助人是极好地排除消极情绪的良方。

4)知足常乐。这句话是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一句成语,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的宝贵教益。知足使人变得实际、感到幸福。知足就没有抱怨,凡事满足,这样才无忧、无怨快乐地过日子。

5)苦中求乐。俗话说“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虽然说的是对人成长有好处,但老年人遇到困难,能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还勇于接受,并克服了困难,取得了成就,这时就会感到一种幸福,且还获得了欢乐。

善待生活中的压力。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同时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环境中。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有竞争就有压力。在人生旅途上,固然有采撷不完的甜蜜之果,但更多的是要面对艰辛,品尝苦涩。事业不顺、学业受阻、爱情失意、疾病缠身、偶遇不测等,哪一件不令人揪心,哪一件不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只要人活着,就不可能不承受压力。正如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压力”权威汉斯·塞利博士所说的那样,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人生在世,不可能生活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里。常人说:“人生之难,胜过逆水行舟。”因为生活经常事与愿违,不如意事常八九,理想与现实经常困扰着生命。因此,苏东坡发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慨叹。

在压力面前,并非人人都能善待。有人在压力面前失掉了勇气,满脑子的忧愁和退缩,任凭命运的摆布。这只能说明他生命力量的懦弱。忧愁永远摆脱不了压力的困境,而只能消磨你的意志和自信,只能使你失去对生活的信念,拒绝生活的享受。

生活告诉我们,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世界上没有未经过艰苦磨难而成大业者。战胜压力,才能获得胜利的喜悦。实践经验已证明,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较少被激发出来,只有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一个人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潜能和力量。

生活中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期待远程,人生豪迈,遇到挫折,从头再来。

“境由心造”,需要我们选择快乐的心境。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难免的,应该明智地看待这一切。生活中难免磕磕绊绊,但人是生活的主人,生活的色彩靠自己点染,生活的格调靠自己把握,生活的质量靠自己提高。如果你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无比苦涩的日子,那么这些日子也必将充满明媚的阳光。

“境由心造”,需要我们心平如镜。人贵有自知之明,喜悦源于满足,私心常添愁怀。不卑不亢,不趋小利,才能静静地用心体会世界上各种美好的东西。

“境由心造”,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人的富有是开心,开心是健康长寿之源。

“境由心造”,我们应该好好地把握它。

时代变革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刺激。人迫切需要心理平衡。唯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才有真正的心理平衡。

积极健康的心态,就是自信意识,成功心理,能够有意识地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生价值。反之,心态不健康的人,总有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即使百般寻求平衡,也如梦幻浮云,不能如愿。

1.宽容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常有一些所谓厄运,只是因为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进路上自设的一块绊脚石罢了;而一些所谓的幸运,也是因为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而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使别人心田的冰雪变成潺潺细流。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大概也会苍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不忽视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河流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在太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曾有人把人比喻为“会思想的芦苇”,因为弱小易变,因而情绪的波动,随时都在改变对事物的正确了解。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有一失之时,我们何以不能宽容自己和别人的失误?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广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广显得大度而感人。犹如水一样,以自己的无形而包容了一切的有形。孔子说:“智者乐水。”因为水的品质该是宽容之极致了。一个智者是不会拒绝宽容的。

2.幽默是精神生活的“松弛剂”

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尴尬时,可以使用幽默化险为夷,或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通过幽默表达不便明说的潜在意图,处理好某些问题。一天,幽默大师萧伯纳在街上散步时,一辆自行车冲来,双方躲闪不及都跌倒了。萧伯纳笑着对骑车人说:“先生,你比我更不幸,要是你再加点劲,就可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史册了!”两人微笑着握手道别,没有丝毫的难堪。可见幽默是人们一种高尚的心理自卫行为。

人格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恰如其分的幽默,把一些原来很困难的场面转变过来。学会幽默可减轻心理上的挫折感,求得内心的安宁,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法。从医学观点来看,掌握心理自卫原则,对心理治疗的施行特别有帮助。

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欢乐活跃的气氛。幽默将文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幽默能使对方不愉快或愤怒的情绪一扫而光;

2)当妻子盛怒时,丈夫的幽默可使一场争执化为乌有;

3)以轻松、俏皮的幽默语言与异性接触交谈,能使双方很快打破隔阂;

4)幽默的语言好比和风细雨,能扫除双方的尴尬和沉闷的空气。

所以,列宁曾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幽默就如一种活性物质或轻松剂。学点幽默好,它将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解除心理危机。

3.寻求积极的自我意识

“认识你自己”这个镌刻在古希腊戴菲尔城那座神庙上的碑铭,犹如一支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今天,紧张的生活节奏、复杂的人际关系,多变的工作环境和感情世界,要求人们以积极心态描绘自我形象,面对现实生活,驾驭好自己。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都是从小事上起步的,都是自信加奋斗才能踏平坎坷成大事的。

“远看风景天地宽。”它告诉我们要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看人生、看社会。不要只盯在一针一线的得失、一时一事的挫折上。要知道人生是一个既有阴雨更有阳光、既有挫折更有成功、既有损失更有创造的美的综合体。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人生,则会导致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失调,使得自己的生活频率难融于社会生活的频率中,个人的节拍难以融合到社会洪流中去。

寻求积极健康的心态,要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明确的价值观念,松弛的自我状况。在生活中,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做到自得其乐。通过与其他人的比较,就能得到心理平衡,知足常乐。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之中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不急躁,不悲观,保持乐观情绪。这样,有利于身心健康,还可以延年益寿。

从导致亚健康的病因来看,对大多数亚健康患者来说,充分调动机体的调节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可能比养成良好的生理习惯收效更明显,这些心理习惯包括:

1)从坏处想起的心理准备。即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的高压力和高竞争,对一切坏情况都做好足够准备,这样才不为压力和逆境所困。

2)自我期望适当。不要有太多奢望,心里应明白这样一个成功标准:只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就已是人间不易,其他事先让位于这两条标准。

3)有劳有逸。要善于忙时偷闲,放松身心,尤其要注意与家人的沟通。事实证明: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的人,压力再大,往往也能有充沛的体力。

4)自我疏解。遇到冲突、挫折和突发事件时,要善于自我疏解,转移注意力,通过别的方面的活动来达到心理平衡。

古代医学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讲述:“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喜动于心则心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惟心所使也。”它阐明了酿成病的原因是怒、喜、思、忧、恐的事物能够动于心,但“若能善养此心而居处安静,无所惧惧,无所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俱安,邪亦安从奈我哉!”表明如果能“善养此心”,就可安然无恙。

在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心理不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像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身体肯定不会好。有些人易发怒,那也容易得病。我们已明白:人,特别是成年人从体内发生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思想、情绪、饮食、起居等处理不当造成的。

“健康是福,无病是乐。”我们应该努力养成健康的心理习惯,以使身心健康快乐。

回顾一下50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劳动情况,再看看现在,今非昔比,前后变化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居家有空调,保证室内气温冬暖夏凉;上下楼有电梯,出门坐汽车,省得你肌肉酸痛;还有做饭有微波炉,洗碗有洗碗机、洗衣有洗衣机……举不胜举,现代文明使人类解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人类生活受益匪浅。然而,文明的进步并没有百分之百地给人类带来幸福。与此同时,从另一方面它也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危机。

(二)运动保健:强健体魄

“生命在于运动”是句至理名言,人若不动,也就不能生存,不能成为有思维、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但是运动必须合乎科学,按照科学规律去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一个人如果不按科学规律去运动,盲目地做一些不适合于自己身心的运动,那就不仅得不到健身之效,反而会损害健康。

坚持科学的健身锻炼。科学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延长寿命、增强体质的最佳方案。

应寓健身锻炼于日常生活中,即使每天抽出15分钟慢跑或20分钟步行,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身体特点及其影响健康的因素。一个人的年龄或衰老程度,主要由三方面决定:首先是按日历计算的年龄,其次是按生理状况计算的年龄,最后是以具有机能作用来计算的年龄。

1.生理方面的特征及变化

1)新陈代谢。著名生理学家阿斯特朗德指出:平均70岁的老年人,在静态时的新陈代谢率及平均每日需要的能量,比30岁的年轻人低,而体重和体脂却较年轻人高。由于新陈代谢偏低,肌肉萎缩的情况较常见。另一方面身体的总水分也因此而减少,可能会使体温调节功能等方面失调。

2)肌力、肌耐力和肌肉的控制。肌肉的质量、爆发力、肌力、肌耐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身体能产生最大的肌力应是30~50岁。一个70岁老人的肌力将减至年轻时候的六成左右。一个人到60岁以后,肌力减退特别明显,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和较少用力有关。此外,肌力或肌耐力的减退,也会影响肌肉与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协调。例如手部握力降低,可导致手部肌肉失去协调性。因为神经系统的老化,也会使人反应能力减慢。

3)柔韧性。不少人出现关节炎或关节功能失调,这是因为他们关节的柔韧度减退所致,因此经常运动,维持身体各主要关节的活动幅度,有助柔韧性的提高。如每天做20分钟伸展运动,不但可以消除肌肉疲劳和增加关节的韧度,亦可舒缓神经紧张。

4)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现象女性较男性严重。随着年龄增长及生理上的变化,骨骼中的矿物质逐渐流失而造成骨质疏松症。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骨折现象。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平均从35岁开始,每年身体的总骨质量约有1%的损失,多做运动及加上适量的营养补充可预防这种症状,其中尤以针对腰背部、颈部及四肢的运动为主。

5)心肺机能系统。以一般计算运动强度的公式来看,一个人的最高心率为220/分。那么一位20岁的青年,其最高心率应为200/分;但是一位70岁的老人,则只为150/分。证明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远远比不上青年人。

常见的冠心病,大部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成因是心脏冠状动脉的内壁积存太多脂肪和低密度胆固醇,以致阻碍血液输送到心脏四周的肌肉,而导致心绞痛或胸口不适,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中风或死亡。引起冠心病的因素很多,其中以高血压、体重过高及吸烟为主要原因,其次是年龄、性别、遗传或缺乏适当运动等。

6)视觉及听觉。视力及听力也因年龄增长而衰退。老年人的部分眼肌开始松弛,控制光线进入角膜的调节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需要在光线充足时才能看清物体。通常老年人的眼睛易患青光眼和白内障。大约有30%65~75岁的老人听力下降,男性多于女性。由于听觉障碍,与朋友沟通的圈子变窄,因此常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状态。

2.影响健康的生理因素

(1)缺乏适量运动。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其死亡率比同龄不参加运动的人低,美国学者巴芬勃格尔,研究有关参与运动和死亡危机率的关系,结论是:时常做适量运动的人其死亡危机率,在男性比没有参加运动的人低30%;女性低50%,可见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营养不良。饮食问题多为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其原因是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往往随便凑合吃一餐,尤以独居独身为甚。

(3)吸烟。根据全美癌病研究会公布,因吸烟患肺癌而死亡者占全部患者的83%,占全部癌症死亡者的30%。据他们评估,在6个死亡的病案中,有一人是直接或间接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非吸烟者的短5~8年,烟草中的焦油物质会积聚于肺部,严重影响心肺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抵抗力减弱,易受细菌感染。

“运动是健身的法宝”,这是古往今来仁人智士、养生者、长寿者已取得的共识。因此,很早以前,体育运动就被作为健身延年、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运动受益最大的器官是心肺机能系统,其锻炼项目应为持久的、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例如走路、骑车、登山、慢游泳等。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最理想的强度是最大运动能力的60%80%

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肺机能,加强心肌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血液回流心脏,减少胆固醇等有害物质聚集在血管中。如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预防心肺功能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事实上多运动可以使身体产生大量高密度胆固醇,它能清除血管内的凝聚物,使血管通畅无阻,使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

体育锻炼还可增强和巩固骨骼系统,防止骨内矿物质的流失,减少出现骨骼疏松现象。

运动还可以增强人体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协调的能力,并保持关节较好的柔韧性,减少关节炎的发生,其中尤以腰膝部为重。

运动可预防疾病,因为,适宜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心肺机能增强,不致出现超重或肥胖;另一方面,运动亦可增强肌肉、骨骼,减少骨质疏松的机会。此外,对一般所谓的疾病也会产生一些预防作用,诸如糖尿病、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其病因或许是与遗传、性别、生活方式有关,但运动锻炼在某种程度上也有预防的功效,即体魄强的人,患伤风感冒的机会大大少于体质弱的同龄人。

现代医学科学也已证实,运动带给人体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有:

1)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肌收缩有力,心脏搏血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血管弹性增加,从而使全身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2)运动对肌肉来说,可以增加肌力。因为运动实则是肌肉的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与张弛,可使肌肉中毛细血管充分开放,从而使肌肉得到充足的物质供应而变得粗壮有力。

3)运动对于呼吸器官而言,又是呼吸的促进器,可使呼吸肌强壮有力,肺活量增大,使肺内气体交换充分,血液中含氧量增加,从而大大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4)运动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5)运动通过外力对骨骼的刺激,又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促进骨质强化,加强关节的灵活性和韧性,防止骨质增生和韧带退化。

6)运动还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从而提高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

总之,经常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使身体各器官充满活力,从而维护健康和推迟或减缓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运动锻炼须知:

1)安全方面的锻炼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在未参与锻炼前应做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肺血管系统是否正常;

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锻炼,不宜过量;

③最理想的是找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锻炼,增加锻炼气氛;

④穿着适当的运动服装,尽量使用标准器材;

⑤参加一些活动组织,因为这些组织具有较完善的锻炼环境和丰富的经验指导;

⑥注意温度变化,在夏天必须有充足的水分补充,避免在中午的阳光下曝晒;

⑦要有均衡的饮食,确保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

2)训练计划。每种训练方法都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针对肌肉的锻炼,就应该先确定锻炼的目标,并计划好锻炼的内容、时间、强度和所需器材等,以下列举出一套用健身器材来锻炼肌力的方案。

①选定所需锻炼的肌肉,如腰背肌;

②确定锻炼重量,以千克计算;

③确定周锻炼次数、每次持续时间,一般以每周3~4次为宜;

④锻炼时注意循序渐进;

⑤要熟识使用的器材;

⑥注意训练方法,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⑦要有足够的准备活动,特别应注意做好伸展运动,锻炼后应做好整理、恢复运动。

3)体适能的测试。一般来说,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包括有良好的心肺能力、肌力及肌耐力,适量的脂肪及柔韧度,并有良好的平衡能力、敏捷和协调性等。这些体适能指标应当在训练的最初,测出各项原始水平的数据,定出标准,然后定期作出同样的测试,以做比较,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

4)适宜的锻炼活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最适宜的活动,诸如游泳、慢跑、登高、太极、骑车等都是非常有益的锻炼。每星期3~4次,而每次做半小时左右,可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球类活动应以个人项目最为适合,例如羽毛球及网球等,运动量方面可以自由调整。若单打练习较为吃力,也可以双打形式进行,更能互相发挥合作精神,结交更多的朋友。

总之,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减慢因衰老而影响的生理变化,并可预防及保护身体免受细菌或疾病感染。运动的益处有增加心肺耐力功能;降低身体多余的脂肪;减少低密度胆固醇积聚于血管壁上;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增强骨骼及防止骨骼中的矿物质流失;防止关节退化等。缺乏运动只会造成体弱多病,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最重要的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会给我们带来一个舒适而快乐的人生。

不锻炼的借口。医学家认为,尽管中青年身体各方面已发育成熟,但相比之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各种疾病发作的机会比不锻炼者低60%,特别是体内脂肪堆积较多的中青年通过锻炼,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可以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然而,最近一项城市调查表明,健康运动中,中青年健身者的身影寥若晨星,在锻炼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仅为8.9%。这些中青年面对锻炼时,常找这些不锻炼的借口:

1)借口之一:自己还年轻。无论从精神、心理和生理机能上来说,年轻似乎是健康的代名词,干工作得心应手,做家务身体力行,外出游玩轻松悠闲,日常生活愉快洒脱,至于跑步健身,运动锻炼,那是老了以后的事,但是别忘了,身体锻炼是“零存整取”,年轻时不锻炼(不“零存”),到了老年何以享用?

2)借口之二:哪有时间啊。早上为了孩子忙,白天为了工作忙,到晚上还要忙家务(应酬),礼拜天、节假日探望老人,走亲访友(甚至睡个懒觉),哪有时间去跑步健身?

但是别忘了,啥好都不如有个好身体,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又能干些什么呢?什么都可以先搁下,唯有健身不能忘。

3)借口之三:缺少健身场地。没有好的场地,没有一定的设施,没有足够的健身器械是很多朋友拒绝健身的借口。是啊,如果在自己家居环境较为宽敞、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一个健身房,添置一些健身器材不但有利于个人的身体锻炼,对于整个家庭而言也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别忘了,显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眼下这还是奢望。但我们还可以轻而易举地做许多健身的事情,如健身操、慢跑、游泳、跳舞、骑车等运动,甚至早上到公园或绿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能弥补“没有健身房”所带来的缺憾。

“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美和激情都是运动的衍生物。”实际上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比体育运动更加完美的了。运动是人的本能,体育运动,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既有力量美,又有韵律美,它简直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特殊礼物,我们感激上帝赐予的运动本能。

现代人的大脑在大量“透支”,而四肢的肌肉和五脏六腑都在大量储存“懒惰”。

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生活使人们习惯了只有用脑就易得到一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仿佛成了一个金丝笼,把大自然与人类隔得很远。现代人正成为一部部上满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同时一些“文明病”也随之而来。在体质上已比不上农村人了,因为缺乏运动,远离自然,这是一种悲哀。近来全球性的健身休闲运动从一个个现代家庭做起,现代人醒悟了,去满足你的运动饥渴。运动起来,从中找回自我,发现人类美。勇气、力量、活力、自信和激情都属于运动者。让我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远离落后,这就是现代人的追求。

当我们在田径场上像羚羊般矫健有力地奔跑,像袋鼠般轻盈美妙地跳跃,我们会松弛身心,发达四肢,储存健康,展现人类美。

我们有“健康的身份证”。我们热爱家庭。让我们的每个家庭都享受运动的乐趣。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又易行的健身运动。其运动量虽不大,但健身效果却很明显,而且不受年龄、体质、性别、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人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练不如一走”,足以说明散步在保健中的地位。

古今中外的一些长寿老人,也把散步作为延年益寿的手段。史书记载,东汉末年的鲁女生,就以“善走”活到百岁,而且直至死前不久,还能“健步如飞”。高龄的革命老前辈朱德同志,在暮年每天散步3次,每次3里路,这对朱老的“老而强壮”起了很大的作用。革命老人徐特立,年近九旬时,仍坚持日行500步。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原来身体并不好,可后来却健康地活到80岁,他的秘诀之一就是散步,无论什么样的天气,他每天早上7时准时外出散步,30年如一日。

现在,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已成为“文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散步正是消耗体内过多的能量、消除肥胖的奇妙处方。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每两天散步1小时,1个月可减轻体重0.65千克,1年可减轻体重8千克;每天散步1小时,1个月大约减轻1.3千克,1年可减轻16千克左右。

俗话说:“多走路,健心脏。”散步时,心脏必须加强收缩,心跳加快,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这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据测定,按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散步,脉搏每分钟增至100次;按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脉搏可达110次左右。一位64岁的长期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从适应性散步开始,每两天进行一次为时1小时的、距离3~5千米的散步,6周以后,每天走4千米,结果降低了血压。事实证明,散步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降低心血管疾患的发生率。

在祖国医学中,饭前饭后散步还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现代医学证实,散步能提高机体代谢率,以每小时3千米的速度散步一个半小时,代谢率增加50%;散步速度快1倍时,新陈代谢速度增加4倍,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血糖可降低60毫克。对易失眠的人来说,睡前轻松的散步是一种镇静剂。有人观察到,散步15分钟,胜过服用400毫克的眠尔通。服眠尔通在半小时后起作用,1小时后达到高潮,而散步却会立即见效,而且维持时间长,并无副作用。

散步之所以健身,是由于不拘形式、从容悠闲的散步,通过四肢、躯干的协调动作,可使全身肌肉、关节、筋骨都得到适度的运动,加之轻松愉快的情绪,使人周身气血畅达,给人以轻松愉快、悠闲自得的感觉,有助于缓和神经系统的紧张,减缓白天紧张学习或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同时,饭后散步,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要使散步达到保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散步时应全身自然放松、步伐从容和缓,不宜匆忙。同时,应心绪平静,不应让琐事充满头脑。这样才有助于使步伐协调自如,心中轻松愉快,从而使身心在适度运动中得到放松。

2)散步要根据体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精不倦。

3)散步形式不必拘泥,单纯走路,未免枯燥,可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以提高兴趣。如:结伴散步、漫步观花、逛花园、游览名胜等,既锻炼身体,又饱眼福,还可舒怀,寓锻炼于娱乐之中,岂不一举多得。

4)散步的速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或以且走且停、且快且慢的逍遥步而行,这种方法多用于体弱多病之人;或以每分钟60步左右的慢步而行,多适用于饭后运动;也可以每分钟120步左右的快步而行。

5)散步时间,以清晨、食后、睡前为宜。因为早晨空气新鲜,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神清气爽、振奋精神;食后散步有助于消化;睡前散步,有助于心神宁静,尽快入眠。

总之,散步健身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能否持之以恒。那种认为三五天或七八天就能收效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然而,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散步又确实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良法。尤其是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肥胖之人来说,更是如此。

报纸上曾报道说,年近古稀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每天坚持走5000步。这位艺术家活跃舞台几十年,功成名就,德高望重,辽宁省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这位艺术家的健身秘诀——步行,使他获得了强健的身体,持之以恒的步行运动帮助他储蓄健康。诗坛泰斗臧克家把锻炼放在首位。臧老曾经是一个视“药物为救星”的人。我们就像习惯上班一样习惯地享受运动,无论任何方法,无论效果如何好,若半途而废仍是无效。唯有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