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新节俭主义的成果

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新节俭主义的成果

时间:2024-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际公认的奢侈品主要包括高档服装、珠宝首饰、高档化妆品、豪华汽车和游艇等。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节约主义已经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奢侈品与必需品开始有了新的含义。

低碳经济与幸福指数:新节俭主义的成果

第四节 新节俭主义

在中国,“奢侈”的含义似乎略带感情色彩,更加突出了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国语》中便有“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的说法。在现代汉语中,奢侈一般是指花费大量的钱财以追求过分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

一、必需品与奢侈品

奢侈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奢侈的含义究竟为何?研究“奢侈”一词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奢侈(Luxury)来源于拉丁文,原本是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被法文所移植,被冠以充裕、富足、精细和精致之意,这也是现代奢侈所具有的内涵。德国社会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指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另一位德国人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而“奢侈”的含义从古至今也在不断演变。在古典时代奢侈总是与道德政治相联系,而当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趋于形成时,奢侈就渐渐脱离了政治和道德,更多地与经济联系在一起。人们逐渐认识到奢侈并不是可耻的,而只是在具备了财富能力之后一种更加舒适、更加讲究的生活选择。奢侈逐渐被给予积极的评价,奢侈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奢侈也是在转化的,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普通产品,其转化的速度,恰恰体现了社会技术进步和经济水平提高的速度。

社会消费品可以大体上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给出了生活必需品的定义,然后将所有不属于必需品的物品归为奢侈品。

目前,国际公认的奢侈品主要包括高档服装珠宝首饰、高档化妆品、豪华汽车游艇等。生活必需品是指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基本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商品。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必需品是金字塔底端,最初级、最基本的需求,即基本生存需求,与人类的存亡有一定的关系。

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奢侈品的物质形式会发生转变,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节约主义已经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奢侈品与必需品开始有了新的含义。相对于传统的奢侈品,如今的奢侈品并不一定是生活非必需品,那些曾经是普通的、平常的、人人都有的东西,如宁静的空间、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不靠施化肥长出来的食物、自然健康长大的动物身上的肉以及没有污染的水里的鱼都已经成了稀罕物,它们现在被叫做“奢侈品”。这些本应都是我们生活中普普通通而且可以轻易获得的必需品,却由于过度浪费、环境污染变成了现在有钱都买不到的真正的“奢侈品”。也许我们应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间隙停下来反思一下。倘若对无节制的资源浪费再不进行适度控制的话,很多今天的必需品将成为明天的奢侈品。

二、中国新富的奢侈品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拥有大量个人财富的人群。截至2010年末,中国可投资资产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财富人群达50万人左右,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20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人群组成方面来看,中国高财富人群多在50岁以下,且以男性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占大多数,是依靠自身创业起家的企业主;第二类是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及各种专业人士;第三类是专业投资人,他们依靠在资本市场的运作积累了大量财富;第四类则包括全职太太、退休人士、体育及演艺明星等,其中以30~49岁的全职太太居多。高财富人群在拥有了时间和经济上的自由以后,不但享受物质带来的愉悦,而且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中约有30%的高财富人群以“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为财富目标,他们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体。

伴随这样一个新兴群体的出现,中国奢侈品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具有市场增长率高、市场容量大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从长远来看,中国市场还有很强的奢侈品消费的潜在能力。从计划经济完成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后,中国市场各方面条件渐趋成熟,内部政治环境宽松,政府鼓励创业和消费,财富在富裕阶层迅速集中,加上港澳台对内地的影响,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年消费额大幅提高,成为全球高级时装、名表箱包、珠宝饰品和其他奢侈品的第三大消费国,其上升幅度为全球之首。

但是,我们在迎来新富群体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奢侈文化和理念的崛起。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有很深厚的轻商思想。再加上商人往往给世人展示出一副盘剥过甚或者喜好投机不顾公益的形象。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一些新富人群的“第一桶金”来得并不光彩,本土富豪遭遇“原罪”指责,使得中国的商人阶层难以获得社会认同,被打上暴发暴富户的标签。中国富豪动辄挥金如土,购买顶级奢侈品让外国人连连咂舌,使得当下中国的奢侈文化和奢侈品消费被打上强烈的暗示符号,几乎等同于贪欲、挥霍和浪费。

这样的社会心理表现在中国新富群体身上,就体现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主要以“显摆”为主,消费者属于“商品驱动型消费”类型。富裕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动机无非是炫耀和身份象征、从众和社交。他们当初渴望成功,认为成功就是金钱,所以成功后就急切需要一些东西来证明、炫耀成功,标榜自己的上层人士身份,于是,奢侈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和象征符号。

中国的新富阶层,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一方面他们需要选择一些“富贵的标志”来标榜自己的成功和富有。另一方面,这些新成功人士还需要用奢侈品作为“身份认证”尽快得到富裕群体的认同,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从目前看来,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顶级保健品等都已经开始受到中国买家们的关注。此外,旅游等体验式奢侈品所占比例也逐渐提高,中国正在逐渐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众所周知,英国劳斯莱斯轿车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一名北京房地产商买走了一辆价值高达1700万元人民币的劳斯莱斯轿车,据说是劳斯莱斯历史上最昂贵的。这并非个案,劳斯莱斯在中国销量的年增长率是50%,而且有望成为劳斯莱斯轿车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中国真的已经进入奢侈消费时代了吗?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才4000美元,只有日本的1/10。刚刚迈进“下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行列,目前还有大量贫困人口。从很多经济指标来看,并不是一个有条件奢侈消费的国家。之所以会提早呈现出奢侈消费的征兆,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6,超过了0.4的警戒线,我国已经成为亚洲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

看来奢侈在中国除了标榜物欲而变味以外,还是贫富差距悬殊等诸多问题的附生品。这为我们理解奢侈提供了一个视角,即奢侈消费虽然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过度奢侈消费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更多伤害,所以中国不能沉醉于奢侈消费带来的临时快感中。(www.daowen.com)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新富群体确实绝大多数还在第一代,过短时间拥有了过多财富,不像国外很多家族已经经历“富三代”、“富四代”的漫长积淀,烫手的财富早已经变成了“老钱”。所以,中国新富群体需要引导,引导他们一方面要感受到完成自我实现的价值,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向成熟消费心理转变。

中国新富阶级的真正崛起,必须经历仅仅从财富数量的激增,到消费精神和个人品位的提升,与之相伴的将是整个社会形态和消费观念的成熟。

三、新节俭主义回归本真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肆意消费、物欲横流,“节约”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似乎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节约的重视,狂热的消费理念渐渐退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对是否时尚的要求减低,却更加看重品质本身。

(一)新节俭主义

所谓“新节俭主义”,不再是过去的节约一度电、一分钱、一件衣服,不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付物质贫乏的口号,而是对过度奢华、过度复杂的摒弃,是尝试为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减负的方式,其本身的意义就是简单生活。

新节俭主义崇尚简单,认为简单就是享受。但它也不以牺牲生活质量、减少生活内容和降低生活情趣为代价,而是砍掉了多余的枝叶,活出了生活的本真,这是“新节俭主义”的精髓所在。这种从物质到精神领域的简单,与传统意义上的节俭已完全不同,由窘困产生的节俭正在被一种崭新的行为和观念所代替,我们定义它为“新节俭主义”!

“新节俭主义”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公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可以做到节俭的情况人人可为,可以节约之处俯首即是。其实,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放弃粗放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寻求更合理、更节约、更和谐,也更符合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式。“新节俭主义”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和幸福,繁杂家居耗费了过多精力,我们需要拾回丢失的好传统,过高品质俭朴的生活。

“新节俭主义”意味着环保、归真、简约、精致。奉行“新节俭主义”的人主张在不压抑自身必要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摒弃无谓的铺张浪费,扔掉多余、烦琐的部分,过精致、纯粹而简单的生活。他们宣称:不拒绝消费但拒绝浪费,不勒紧腰带省钱而用头脑选择更好的方式花钱。

(二)返璞归真

李大钊曾经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说,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役过度,既成社会之弊,又会滋生罪恶。比尔·盖茨也曾说过:“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苦咸难咽。”看来,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形势下,“新节俭主义”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回归本真,“新节俭主义”必将成为一种时尚,让我们尽量减少和避免在喧哗和浮躁中浪费时间和金钱,让“新节俭主义”引领我们过一种本真的品质生活。

“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而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省钱而不省品质,省钱而不省品位,省钱而不省时尚,省钱而不省体面”,“新节俭主义”的理念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导向并不矛盾。用理性的态度享受生活,以务实的态度面对人生。作为一种良好风尚,“新节俭主义”正在渗透生活的细节,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

新节俭主义还与国际流行的“乐活族”生活理念十分接近。“乐活”意为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乐活族”认为:健康,不只对自己,也对旁人。永续,不只对自己,也对地球。所以我们吃得健康、穿得简单、关心世人、热爱自然、追求身心成长、减少浪费及污染。我们相信,若能启发更多人过乐活生活,社区会变得更融洽,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各种新型的节俭生活方式的出现,表明新节俭主义已经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新节俭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它必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条准则,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新节俭主义=理性务实+智慧规划+一点不怕麻烦

     =幸福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