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低碳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4-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中国根据国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自主行动,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短期内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而是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

低碳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基本要求中还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所有内政外交的焦点表面上是能源环境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这也进一步说明,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根据国情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的自主行动,也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把握好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抓住低碳发展的历史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和确保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场以低碳技术为中心的科技竞争已悄然展开。从中国当前的国情来看已经具备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一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的较大空间。全国能源效率利用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二是中国能源结构主要是“以煤为主”,蕴藏量丰富的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优化能源结构的潜力。三是产业结构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偏大,具有较大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潜力。四是森林覆盖率较低,林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五是随着中国科技投入的总体增加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在减排和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具有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潜力。六是居民生活所消耗的能源比重偏大,具有较大的改进消费方式的潜力。根据国情特点大力构建低碳技术体系,有重点、有层次地统筹各项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有利于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纵观上述情况分析,发展低碳经济无疑会给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一场“革命”。(www.daowen.com)

第一,发展低碳技术是关键。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石化等传统部门,也涉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等众多新领域。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改变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术,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高效、清洁、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和氢能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第二,发挥政策作用是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一要靠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提高清洁能源比例;二要靠节约使用能源资源,改变消费行为,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根据中国的国情,能源需求和消费将继续增加,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延续。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短期内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而是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这就需要政策的介入和导向。通过规划等手段,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专项规划,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和能源开发的区域合理布局,提高中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综合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坚决取缔需要淘汰的落后企业、产能和技术,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引进和增长;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是基础。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挖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广大社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