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文学蕴藏丰富,十分多彩。经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大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等等民间文学,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意志和审美观念。民间文学由于来自人民群众,具有质朴、浑厚、简练、幽默等特点。众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因为它具有这些特点,而被人民群众喜爱,并一代又一代地经人们口头流传下来。
笔者在研究关羽这个历史人物而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每到一地,都能听到有关他的神话、传说、故事……这足以说明,关羽在正史、小说、戏曲等等之外,还在民间文学这个海洋中,据有重要的地位,被平民百姓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寒夜灯下作为谈说的话题,评论的英雄。
关羽在民间文学中,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就是说,从他出生,征战到逝世,直至身后,每一个时期都有流传下来的或神话、或传说、或故事,十分丰富多彩地表现着关羽人生历程中的方方面面。我辑录了一部分在这里。
(一)青龙下凡
清代康熙年间刊印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中,有一幅“乌龙生圣”图,并附有文字解释说:
汉桓帝延熹三年庚子(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有乌龙见于村,旋绕于道远公之居,遂生圣帝。瑐瑨民间传说:关羽就是青龙下凡托生的。
青龙原在天界,是玉皇大帝驾前的一尊神。因为解县地面百姓受妖魔蛊惑而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便下令要在解县地面大旱三年,并要施放天火三天,烧掉解县地面生灵。这个决定是相当残酷的。青龙体察百姓疾苦,劝说玉皇大帝收回成命,玉皇大帝没有答应。青龙便私下凡间,变作一个老翁,想法救助百姓免此劫难。他在河东盐池边的一条路上,碰见一位青年妇女带着两个孩子,那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手里拖着一个小孩子;小孩子走不动,一路哇哇直哭,妇人也不理,只是抱着大的走。这种反常情况,使青龙甚为不解,便上前去搭讪,问其情由。那妇人说:“我怀里抱的不是我的亲生儿子,是我家兄嫂双亡后留下的一滴骨血;小的是我的亲生儿子;对这个侄儿,我看得比亲生还重,要好好将他养大成人……”这一番话,使青龙十分感动。他觉得解县人很善良,玉皇大帝惩罚解县人的做法太过分。于是,青龙决心救助这一位善良妇女。他告诉那妇人,这里将要遭遇天火,要她在正月十五日到十七日的三天晚上,在自己家院里点起大火,可以避除天灾。青龙还私下里去请求东海龙王为解县地面布雨除旱。
那位妇女心地极为善良。她听了青龙的话便牢记心上,到了正月里,她不愿只顾自己一家免灾,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于是,很快传遍了城乡。因为大家都得到了这个消息,到了正月十五晚上,解县城乡家家点火,户户生烟,一连三个晚上,大火燃烧,烟云冲天;玉皇大帝还以为是施放了天火,惩罚了解县百姓。
青龙请东海龙王布雨除旱,又让下界施放烟火,一时瞒过了玉皇大帝,救助了一方百姓。但是,后来,玉皇大帝还是知道了真情。他十分恼怒,本该严惩青龙,只是念他眷顾下界群生才犯了天条,所以,从轻发落,让他投生到解县一处人家。关羽出生的时候,有青龙出现,就是这个缘由。
从那个时候起,解县百姓每年到正月十五日,就要连续三天晚上施放烟火,久而久之,就成了这里群众的一种民俗。这民俗,也是对救助他们的青龙的一种怀念。
(二)捉蛇得剑
关羽小时候家里很穷,靠父亲卖豆腐过日子。他也时常帮父亲做豆腐,学会了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
关羽父母本来无力让他上学,只是他聪明好学,老人家不忍心误了他,便省吃俭用,送他去解县城里念书。
关羽每天上学,从来不和别的孩子同行,总是独来独往,抄小路,走近道。原来,关羽人小心事大,他不只是一心学文,他还想习武;除了上学堂念书外,他还拜了一位老人为师学习武功。
每天放学后,他都要赶到中条山下的一个山坡上跟老人练习武功。由于他勤学苦练,力气一天天大起来,武功也一天天强起来。
有一天,关羽放学后,又放开大步去找老人练武。当他经过一个叫五里堆的地方时,忽然发现路当中盘着一条大蛇。关羽早先就听人说过,这里有一条毒蛇出没,经常伤人家畜。关羽心想,这必定是那条毒蛇了。他要除去这条毒蛇,使这里的百姓不再遭祸殃。关羽人小胆大,他大喝一声,便赤手空拳向毒蛇扑去。那条大蛇见了关羽,便有些害怕,一展身,便哧溜溜地顺着草丛跑了。关羽紧追不舍。追呀,追呀……眼看关羽就要追上了,忽然,前边出现了一口水井,那大蛇情急,便一头往井里插下去。关羽赶到井边时,正好大蛇的尾巴还露在井外,他伸手抓住大蛇的尾巴,使劲往上一拽,便把大蛇拽了上来。眨眼工夫,关羽愣了,他手里拽的那条大蛇竟然变成了一把带鞘的宝剑。
关羽得了一把宝剑,心里好生高兴!他试着想把剑从剑鞘里拔出来,但是,不管他用多大的劲,使多大的巧,那剑就是从鞘里拔不出来。关羽心里觉得十分奇怪,便把剑举到眼前细细地验看了一番,发现剑鞘上刻着一行字:遇济民之时,剑出。
关羽这时才明白,这剑不是一把寻常的宝剑,它是轻易不出鞘的,要到需要的时候,它才会自己出来。可是,它什么时候才会出来呢?
关羽得了这个宝剑,十分喜爱,便把它带回家中,挂在自己卧室的墙上,每天早晚,关羽都要取下剑来,把玩一番;只是那剑总是不出鞘,关羽也没奈何!
后来,突然有一天,那剑却自动从鞘里跳出来了,关羽惊喜万分!他举起宝剑,只见剑锋锐利,寒光四射。他知道,宝剑自动出鞘,是必然要他有所作为了。
(三)杀熊出逃
《关圣帝君圣迹图志》里,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圣帝止旅舍,闻邻人哭甚哀。叩之,乃韩守义也。遭郡豪吕熊荼毒。吕党连七姓,黠猾事珰,蔑职纪。圣帝眦裂发竖,命守义导至七所,悉斩刈之。瑩原来,关羽那天回到家里,看见挂在墙上的宝剑自动出鞘,心里一动,便佩了宝剑,去到解县城。当时,天下大乱,汉王朝摇摇欲坠。他想见郡守,陈述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图报效汉王朝。可是,郡守因为他是无名之辈,拒不接见。当晚,他住在旅舍里,便听到了韩守义的哭泣声。询问之后,关羽才知道韩守义的女儿被解县城里的一个恶霸吕熊强占蹂躏。
吕熊是个员外,家里很有钱。因为他勾结京宦官,又连接当地七姓富豪,无恶不作,所以,人称“凶虎”员外。这个吕熊所做的坏事很多。别的不说,单就他霸占奸淫妇女的丑行来说,就令人切齿。解县城由于靠近运城盐池,地下水是咸的,人畜不能食用;仅有几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处,供人畜食用。吕熊是个色狼,为了满足他的淫欲,霸人妻女的目的,他叫手下的人将城里各处的甜水井都填塞了,仅剩下他自家院里一口甜水井。因此,城里人要吃水,都得到他家院里来挑。吕熊便规定了一条:凡是来他家院里挑水的人家,有女人,不准男人来挑水;有青年妇女、妙龄姑娘,不准老妇老婆来挑水。年轻女子去吕熊家挑水,不是被调戏,就是被强行扣留奸宿。吕熊糟蹋的妇女不知有多少。因为他勾结官府,又连接七姓,有权有势,群众十分愤恨,也奈何他不得。
韩守义的女儿就是进吕家挑水,被吕熊霸占了,不让出来。
关羽正是血气方刚的年华,他听了韩守义的哭诉,了解了吕熊的罪恶,便怒火中烧,眦裂发竖。关羽让韩守义连夜带路,指认出吕熊的家门,他便仗剑闯进吕家,杀了吕熊和他一家人,解救了韩守义的女儿和其他被霸占的妇女。关羽杀了吕熊一家还不解恨,想到与吕熊勾结七姓恶霸不除,终究是百姓的祸害。于是,他又让韩守义带路,一一闯进这些恶霸之家,挥剑劈杀,斩草除根。关羽这次宝剑出鞘,开了杀戒,一下子就杀了吕熊和七姓恶霸一百零八口人,给解州老百姓除了大祸害。
关羽杀了这么多人,他知道这可是闯了大祸,非同小可;若是让官府抓住,那准是没命的了。他也不敢回家,便出了解县城西门,连夜逃往他乡去了。
(四)指关为姓
关羽连夜逃出解县城,一路向黄河岸边的风陵渡方向奔去。
吕熊七姓恶霸一下子就被杀了那么多人,自然惊动了官府,县官便派出大批吏卒,四处搜捕关羽;有一路人马就尾随着关羽追捕而来。
关羽跑着,跑着,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东方发亮,天色大明;忽然听到身后马蹄声声,喊声阵阵;他心里一惊;不好了,一定是官府追兵到了。他情急生智,便慌忙躲到路边的一座小桥下。到了桥下,关羽才发现有个老太婆正在桥下的小河里洗衣服。老太婆见他手提宝剑,浑身上下沾有血迹,面色又十分惊慌,便问道:“客官,你这是怎么了?”
关羽是个诚实人,便不隐瞒,将在解县城里杀人的事一一说了,便道:“眼看后边追兵到了,求老母救我!”
老太婆听了,只是一笑,便叫关羽脱下身上的衣服,在河水里漂了几下,拽了出来,抖了几抖,衣服就干了,血迹也没有了,又让他穿上。老太婆又挥掌朝他鼻子上拍了一下,登时打出许多鼻血来,顺势抓了一把,在他脸上抹了抹;还扯下了他几缕头发,粘在了他的嘴唇上,关羽顿时变成了红脸长髯汉子。
这时,追捕关羽的官兵已经来到桥上,他们看见一个老太婆和一个红脸长髯汉子在桥下,便没生疑心,只是问:“可曾见一个白面青年小伙子从这里过去?”
老太婆回答说:“过去多时了。”
官兵听了,喊了一声:“快追!”便急忙向前追去。
关羽眼看着官兵去远了,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便回转身来,要叩谢那位搭救他脱险的老太婆。哪知道,洗衣老太婆已经无影无踪,不知啥时节去了。
原来,老太婆是观音大士化变的,特地来到这里,救他脱险。
关羽望空拜谢后,便上了路。没有几个时辰,他便来到了黄河边的风陵渡口。他搭船过了黄河,就到了潼关。潼关是个紧要的关隘,追捕他的官兵早已来到这里,一方面在关口张挂他的画像,让人辨识;一方面严密盘查行人,以防他混过关去。关羽看看自己的模样,已经不同于画像上的形影了,便壮着胆子走到关前。守关的兵卒仔细地将他打量了一番,又和那在关口上张挂的画像再三对照,便问:“姓什么?”
关羽心里想:这可不能照实说给他。于是,便伸手一指关隘,脱口而出道:“我姓关!”守关的兵卒又盘问了多时,问不出什么名堂,挑不出什么破绽;又看他模样和画像上要捉拿的人不同,就挥一挥手说:“走吧!”
关羽暗暗舒了一口气,好不喜欢。他迈开双腿,大步流星地走过了潼关。
关羽原本不姓关,他到底姓什么?有人说他姓张,有人说他姓冯,又有人说他姓佗,还有人说他姓夏。他原本姓什么,这都无关紧要了,自他在潼关关前指关为姓后,他就一直以“关”为姓,扬名四海了。
关羽闯过了潼关,他想追兵不会赶来了,就来到黄河岸边,用手掬了河水洗脸上的血迹。洗呀,洗呀,黄河水本来是清清亮亮的,关羽洗来洗去,直把黄河水都洗得发浑了,他脸上的血迹都没有洗净,连嘴唇上粘的哪些头发,也扯不下来了。从此,关羽就成了红脸长髯汉子。黄河的水也就从此浑浑的,再也没有变清过。
关羽在解县城里杀吕熊七姓,为民除害,时间是在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年),这年,关羽19岁。
(五)七级塔墓
关羽杀死吕熊七姓一百零八口之后,就逃往他乡。
关羽在解县城里闯下大祸的消息,传到他的家乡宝池里下冯村以后,他的父母知道这事非同小可,官府不但要追捕关羽,而且要株连他的家庭。老两口不愿被官府捉去受凌辱,就双双跳到祖居院里的一口水井里自溺身亡。关羽的妻子胡玥带着儿子关平也逃走了。关羽的同族人也纷纷外逃到现今运城市北边的西古村去避难。
由于关羽出亡,同族人外逃,所以,关羽父母葬身水井后,就无人打捞尸骸掩葬。过了许多年以后,村里人才在井上修了一座塔,塔有七级,被人称为七级塔墓。
在常平关帝庙里有一通石碑,碑文记载着关于七级塔墓修建的经过:
关圣于灵帝光和二年已未(179年),愤世嫉邪,杀豪伯而出奔。圣父母显忠遂良,赴金井而身殁。至中平元年甲子(184年),里人为帝有扶汉兴刘之举,遂建塔井上。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又有本社工兴,重加弘竣。凡往来过客,知建其塔,不知其塔为墓者十有八九。
关羽父母的尸骸从民间传说和这段碑文记叙,很可能还在井里。关羽杀人逃亡外乡后,就再没有回过故乡。在他父母双亡后,没有尽到“孝道”,未能将父母遗骨妥善安葬,致使一直沉溺井中,所以,后世有人评价说:
世之称圣者,曰仁,曰义,曰忠,曰信,曰智,曰勇,莫有称其孝者。自古以来,忠孝难得两全。关羽从解县城杀人出逃后,在涿郡结识了刘备、张飞,从此,一片忠心扶保刘备,南征北战,对他的父母也就不能恪尽孝道了。后世之人,不说关羽是孝子,就是这个缘故。
(六)桃园结义
关羽在故乡解县城杀人出逃,在各地流浪了数年,后来,来到了涿郡。
刘备和张飞都是涿郡人。刘备的出生地叫大树楼桑,张飞的出生地叫桃庄,也叫张飞店。
关羽那时节靠贩粮食糊口。有一天,他推着一小车绿豆,在路过张飞的村子桃庄时,看到张飞家门口的一个井上压着一块大石头,上边还写有一行字:“单手举此石,猪肉你白吃。”
原来,张飞是个屠夫,靠杀猪卖肉为生。如果当天的肉卖不完,他就将剩下的肉吊在井里保存,井口用一块千斤重的大石块压着。在张飞的眼里,那千斤重的大石块是没有人能单手举得起的,谁想白吃他的猪肉,那是白日做梦。所以,他才敢写那么几个字,招惹人。
关羽虽然流落在外,是个亡命之人,却也年轻气盛,好斗要强。他看了那一行字,便去到井边,伸出右手,用力一抓,就把那一块千斤重石举了起来,扔到了一边。随后,他就从井里吊起一扇猪肉,放到他推的小车上,进了涿郡城,去了水门沟粮食市场。
张飞从外边回来,听说了这事,便赶进涿郡城,在水门沟找到了关羽。张飞上前去抓关羽车上的绿豆,抓一把,碾碎一把,他是找茬闹事。后来,俩人就争吵起来,接着又打斗起来;俩人在水门沟斗了个翻天覆地。正巧,碰着刘备也来到了水门沟,他出面将关羽和张飞排解开来,人们说这是:一龙分二虎。
关羽和张飞干仗,刘备插了一手,这三个人就相识了。刘备就请他们二人去街旁的一个小酒店喝酒,边喝边谈,越谈越对劲,三个人意气相投,就商量着要结为异姓兄弟。正好,小酒店后边有一个桃园,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里焚香叩头,结拜为兄弟。
结拜的时候,三个人都想当大哥。怎么办?当然应该按年龄大小排,谁知道,三个人报的年岁相同,生日也相同,没法子挑出个大小来,便只得按出生时辰分。张飞说他是天刚亮时出生的,关羽说他是公鸡叫头遍时出生的;刘备却说是鼓打三更时出生的;这样,刘备应该是老大,关羽老二,张飞老三。张飞和关羽不服,便说要比赛上树,以高低区分大小。谁上的最高谁就当老大,张飞最麻利,手脚并用,三下两下就攀上了树梢,喜的他在高处眉开眼笑。关羽只爬到了树的半截,就再也上不去了。而刘备却坐在树根下,纹丝不动。三个人一计较,张飞就嚷嚷着要当老大。刘备却不紧不慢地说:“树是从根部往上长的,先有根才会有梢,我在根部,就应该为老大。”关羽和张飞一听就傻眼了。刘备说的在理。
但是,张飞还是不服气,提出赛力气,谁的力气大,谁就当老大哥。张飞认为自己力气大,赛力气他准能赢。刘备说:“怎么个赛法?”张飞说:“就赛扔鸡毛上房!”
张飞拣起一根鸡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只扔了一人来高,怎么也扔不上房。关羽比张飞聪明,捏了几根鸡毛做一束往房上扔,也没有扔上去,只是扔得比张飞高那么一些。轮到刘备了,他抓了一只鸡,没费多大劲,就扔了上房顶。关羽和张飞不服气,说刘备扔的是鸡,不是鸡毛。刘备却哈哈大笑说:“鸡都上房了,鸡毛能没上房?”俩人一听,就又傻眼了。刘备说的还在理。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个人斗心眼儿,斗来斗去,关羽和张飞就是斗不过刘备,总是让刘备占着先,他们就只好让刘备当老大。关羽呢,每次比斗的结果,都是不前不后,不上不下,就排了个老二。张飞只好做小兄弟,当老三。倒是这么挑定了兄弟位置以后,三个人就再也没有计较过,关羽和张飞始终敬待着他们的兄长刘备。
(七)青龙宝刀
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涿郡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他们商量着要去投军,干一番事业。
三个人都会武功,投军去总要带一件趁手的兵器。张飞就请了铁匠来给他们打造兵器。
刘备喜欢使剑,就打了一把双股剑。
张飞喜欢用矛,就造了一支丈八点钢矛。
轮到关羽了,他却不说打造什么兵器,只用一根马尾,系了一个钥匙,用手抡了三百六十五圈,猛然间一松手,“嗖——”地一声,钥匙就飞向了半天空,直插云霄。霎时间,只见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一条青龙冉冉从天而降,缓缓地落到了地上。眨眼间,青龙不见了,地上却是一把锃亮耀眼的弯月大刀,刀面上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青龙。这把刀就是青龙偃月刀。据说,这刀重的很,有一千多斤。
从此,关羽就带着这把青龙偃月刀走南闯北,驰骋沙场。由于青龙偃月刀很重,关羽就挑了两个关西大汉抬着,后来,大力士周仓归服他以后,就由周仓专门扛刀了。
关羽有一对丹凤眼,平时总是眯缝着,不全张开;只要他眼睛睁开,就意味着要杀人。周仓很机灵,每看到关羽睁眼,就立即将刀递给他。关羽使起青龙偃月刀来,既稳又狠,从不虚脱。
(八)马中赤兔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是当时一个人杰,赤兔马是当时征战沙场中的难得的一匹宝马。
这匹赤兔马浑身上下,火炭一般赤红,没有半根杂毛;从头到尾,长有一丈;从蹄到顶,高达八尺;嘶鸣咆哮,有腾空入海之势。赤兔马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涉水登山,如履平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有一首诗专为赞美赤兔马:
奔走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赤兔马原本是董卓的坐骑。董卓是陇西凉州的豪强,当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并州牧。汉灵帝去世后,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召进都城,得以掌握朝中大权。董卓这个人很残忍、霸道,他主张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遭到荆州刺史丁原的坚决反对,俩人发生了争执。董卓当时就想杀丁原,因为看见丁原身后站着一个器宇轩昂,威风凛凛的青年武将,他才没敢下手。
后来,董卓打听到丁原身后站的那个人名叫吕布,是丁原的义子。第二天,丁原和董卓交战,吕布冲锋陷阵,击败了董卓。这个吕布,虽然长得一表人才,能征善战,是一员骁将;但是,却勇而无谋,而且是一个见利忘义之徒。董卓与丁原交战失败后,便差了虎贲中郎将李肃带了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和赤兔马去收买吕布。那吕布见了这么多财物,果然动心,便杀了义父丁原,投靠了董卓,并认董卓为义父,为他卖命征杀。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曾在虎牢关前和吕布狠斗过一场,吕布一人敌不过这桃园结义三兄弟,方败下阵来。
吕布跟着董卓没少为他出力。后来,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用了一个美女貂蝉,挑引得吕布反目杀了董卓,除了一害。
自此以后,吕布就仗着兵势,横行无忌。但是,没有多久,他和老谋深算的曹操交兵,被他手下的一个部将侯成盗去赤兔马献给曹操;他自己也被部将宋宪、魏续捆缚,大开城门,迎了曹操。吕布在下邳城的门楼毙命。从此,赤兔马就归了曹操。
关羽在下邳城之战时失利投降,随曹操去了许都。
曹操仰慕关羽的为人,待他十分恩厚,封侯赐爵,极为推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提金,下马提银;还赠给他丝绸锦缎、妙龄美女……曹操一心要使关羽把那个刘备忘了,死心塌地为自己卖命。
有一天,曹操又宴请关羽,席散之后,曹操送关羽走出相府,看见关羽的坐骑很瘦,便问道:“你的马为什么这样的瘦?”(www.daowen.com)
关羽说:“我的身体很沉重,这匹马承载不了,因此,把它累瘦了。”
曹操听了,便立即命人去牵出一匹马来,问关羽:“你认识这匹马不?”
关羽看看那马,体壮高大,火炭一般,便说:“这不是当年吕布骑的那匹赤兔马吗?”曹操得意地笑了,说:“是的。”
关羽也喜不自禁地说:“真是一匹好马!”
曹操见关羽爱上了赤兔马,便立即将马缰辔递给他,说:“将军,这匹马就送给你了!”关羽听了,便喜盈盈地施大礼拜谢道:“关某谢曹丞相!”
曹操很不高兴地说:“往日,我送了很多金帛美女给你,你从来没有拜谢过;今天,我赠给一匹赤兔马,你就高兴地拜谢,你为什么把人看得那么贱,把牲畜看得那么重?”
在曹操看来,过去送美女给关羽,他不拜谢;如今送一匹马给关羽,他却拜谢;关羽“贱人贵畜”,实在是不可理解。
其实,关羽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一边抚着赤兔马背,一边解释说道:“我知道这赤兔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是匹难得的宝马。今天,蒙丞相将此马赠给我;如果我知道了刘皇兄的下落,骑上赤兔马,也就能在一天之内赶去和他晤面了。”因为关羽和曹操有约在先,只要得知刘备的下落,不管在哪里,他都要去投奔。
曹操听了,好不懊悔。但是,马已送给关羽,他也无法食言收回。
关羽得了赤兔马,如虎添翼。他跨着这赤兔马,刀劈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回报了曹操的厚待。后来,他听说刘备在袁绍处,便果然告辞曹操,千里单骑,过关斩将,又归附了刘备。
关羽从此和赤兔马形影相随,南征北战达二十多年。关羽威震华夏,赤兔马也屡建功勋。到关羽败走麦城亡命之后,赤兔马被东吴部将马忠得到。赤兔马是很有灵性,很有情感的;他怀念故主关羽,不肯供马忠骑坐,竟不食草料而死。
当阳玉泉山“汉云长显圣处”碑前有一个水泉,传说,这是赤兔马怀念故主关羽,洒泪落地,化成泉水;那泉水从地下不断涌出来时,像颗颗珍珠(泪珠)一般,所以,人们就叫这水泉为珍珠泉。
到明神宗万历年间,赤兔马被封为“追风伯”。
(九)收伏周仓
周仓是山西平陆西祁人。幼年时,他家里很贫穷,便靠从中条山北的河东盐池贩卖私盐为生。从平陆到河东盐池,隔着一架中条山,来来去去,走的是山间崎岖小道,日久天长,周仓练就了一双飞毛腿,行走如飞;一付铁肩膀,能挑千斤重担。周仓生长在黄河边,经常在黄河里戏水,所以,他又有逐波击浪的好水性。
周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吃尽了苦头。当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以后,周仓也组织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投到黄巾军张宝手下,和东汉王朝的官兵对阵。平陆县对岸黄河边有个黄巾寨,传说是当年周仓参加黄巾起义时驻扎过的地方。
后来,在东汉王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下,黄巾起义失败,张宝阵亡;周仓就带领小部分弟兄,流落在山林间。后来,关羽从许都出来,千里走单骑,在卧牛山两人交了一仗,关羽虽然武艺高强,却也没沾了光,只是他巧使拖刀计,才将周仓打落马下。
关羽是个爱将的人。他眼见周仓生得虎背熊腰,面如墨梁,板肋虬髯,形貌伟岸,两臂有力,武艺高强,便有了爱慕之心。因此,他虽然将周仓打落马下,却并不伤害他。
周仓也是个好强的人,虽说被关羽打落马,却并不认输。因为他臂力过人,便声称要比试臂力。关羽笑笑,答应了。
关羽看见山坡上落着一只山鸡,便张弓搭箭,将山鸡射死,命令兵士取了回来,说:“好汉,咱们比试掷鸡毛如何?谁掷的远谁胜!”
周仓想了想,说:“行!”
周仓寻思,我的力气大,掷鸡毛,你保准要输。他随即从山鸡身上拔了一根毛,把吃奶的劲儿都使上了,才掷了三、五步远。掷的这么近,他心里不服气,便嚷嚷道:“这次不算,我再掷一次!”关羽见他憨厚得可爱,便笑着答应,让他再掷。周仓这次更是用力,可是,仍然只掷得三、五步远。周仓只得自认晦气,让关羽掷。
关羽抓起山鸡,拽下一把鸡毛,用那长毛儿一扎,一扬手,就飞出去十多丈远。周仓见了,便喊道:“不算,不算!我掷的是一根鸡毛,你掷的是一捆鸡毛……”关羽说:“一捆毛也是鸡毛呀!”
周仓没的说了,便认了输。
关羽更加喜欢周仓了,便说:“你武艺高强,臂力过人,在这荒山野岭间为王有什么意思?何不走出山寨,跟我关某去闯荡天下,做出些安邦报国的大事来,也不虚此一生!”
周仓早闻关羽其名,敬慕其人,只是无缘得见。如今到了眼前,果然仪表不凡,谈吐不俗;心里早就折服,听他说了,便当即应允:“我周仓就此跟随关将军,鞍前马后,拼死效力,永不变心!”
从此,周仓就跟定了关羽,给他扛那千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关羽骑着千里赤兔马,驰驱如飞;周仓一付飞毛腿,紧随其后马行人走,马停人到,从来没误过事。
周仓为啥能跑得那么快?据说,周仓腿上长有三根毛,靠着这三根毛,他才能健步如飞,紧紧追上那日行千里的赤兔马。
周仓跟着关羽,南征北战,功绩不小。别的不说了,单就拿关羽征战襄樊,水淹七军那一仗来说,周仓就立了大功。那时节,曹操的大将庞德驾了一条船向樊城逃去;周仓驾着一条大船从上游急驶而下,迎面将庞德那一条小船撞翻,庞德落入水中。周仓见了,纵身跃入江水中,将庞德生擒上岸,押到了关羽帐前。庞德死不投降,关羽就将他杀了。
东吴孙权、吕蒙一心算计关羽,想从他手中夺回荆州。吕蒙知道周仓是关羽的得力助手,为他扛大刀,人称飞毛腿,便想先把周仓坏了。
吕蒙找了个山西人,和周仓是老乡,叫他去坏周仓的飞毛腿。
那个山西人带了些美酒给周仓,俩人边喝边聊天。那山西人骗周仓说:“你这个飞马腿,本来能够跑得更快,超过赤兔马,只是你腿上那三根毛碍事,才跑不快。”
周仓是个实在人,又喝多了酒,醉意朦胧,便信了那个山西老乡的鬼话,取来剃刀,将腿上的三根毛割了。周仓原本想割了三根毛就能跑得更快;哪知道,打那以后,他便再也跑不快,追不上赤兔马了,直到这时,周仓才知道自己上了当,有苦难言。
但是,周仓也是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跑是跑不快了,能不能想个别的什么法子,赶上赤兔马?想呀想,终于让他想个法子,那就是抄近路,走小道;当赤兔马驮着关羽奔大道去时,他就走小道,抄近路;所以,赤兔马到哪里,周仓就能赶到哪里,不误关羽的事。
关羽败走麦城时,周仓奉命死守麦城,以便关羽冲出东吴重围,去往西川。后来,关羽兵败被杀,周仓困守麦城,孤立无援,也就自杀身亡。
由于周仓是关羽的爱将,生前总是追随他鞍前马后,功绩卓著,所以,待到关羽死后封神,许多地方建庙祀奠,周仓在关王庙里也总占有一席之位,还是给关羽扛那青龙偃月刀。
明神宗万历年间,封周仓为武烈侯。
(十)画风雨竹
传说,关羽在解县城杀人出逃后,他的妻子胡玥带着儿子关平逃到中条山的一个小山沟里躲藏起来。官兵曾到这里搜查过。但是,每逢官兵来这里搜查时,山沟里就会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雷鸣电闪,暴雨骤至。官兵因而进不得沟。还有人看见,每当夜里,沟口有五位金甲神护卫,据说那金甲神是天上的五条龙。那地方就叫五龙峪。
胡玥从小跟随她父亲学过医道。他在这里落脚后,常到中条山上去采集草药,为老百姓治病,当地人称她为娘娘。
关平晓事以后,胡氏就让他识字学文,还让他练武。中条山的后山洼里有一块平地,就是关平练武的地方,当地老百姓叫它关公坪。
日久天长,关平不但学业有长进,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关羽在外边闯荡多年,声名显赫;胡氏听说后,就想叫儿子关平去投奔他父亲关羽,征战沙场,也取得个前程。
胡氏发落关平上路的时候,思忖再三。她既没有书写片纸只字,也没有嘱咐什么话儿让儿子转告丈夫;只是在山里摘了些杏梅,又折了两支竹枝,叫关平带给他的父亲关羽。
关羽看到儿子关平长大成人,识文会武,非常高兴;又看到妻子胡氏带给他的杏梅、竹枝,便明白了妻子的一番心意:青梅竹马结连理,忠贞不渝情意长。那关羽也是个多情的人。多年在外奔波,如今得悉妻子依然深深地恋念着他,便不由得思绪万千。
触物生情。关羽便挥毫泼墨,绘出了风雨竹画。他在画中,利用竹叶,错综成文,组成了五言古诗二首。
一首是风竹诗: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另一首是雨竹诗:
大业修不然,鼎足势如许。英雄泪难禁,点点枝头雨。
在这两首诗里,关羽既表达了他对妻子的儿女情感,也抒发了他着意功名事业的胸怀。
传说,关羽在当阳遇害以后,胡氏还活着,直到86岁时才去世。胡氏归天时,正是三月三,春暖花开的时节。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她,就在她带儿子关平避难的地方修了一座娘娘庙,还修了一座五龙庙。每年到了三月三,那里就要举行盛大的娘娘庙会。娘娘庙会上主要交易的物资是山里的药材;所以,娘娘庙会也叫药材会。
(十一)荆州教子
关羽有两个儿子,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关羽镇守荆州时,两个儿子都跟随在身边;每日里都教他们习文学武。
当阳县王店境内有个黑土坡,这个黑土坡,就是关羽教关平练字的地方。
每天,关平遵照父命在黑土坡上练字,他练完字后,就将洗笔的墨水,从坡下往坡上泼。关平练字练得很认真,从不间断。由于他天天练字,天天往坡上泼墨水,日久天长,那座坡上的土竟被墨水染黑了,所以,才得名黑土坡。
关平勤学苦练,不仅提高了武艺,而且,书法也很有长进。关羽心里很高兴,就挥毫给关平写了十二个篆字: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关羽的意思很明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照着这12个字修身养性,处世为人。
当阳县城南30里的地方,有一个山丘,人称跑马岗。关羽曾在这里教关平骑马。由于他们经常在这里练骑,马蹄把山丘上的野草都踩踏坏了,直到如今,跑马岗还是光秃秃的一个山丘,寸草不生。
在当阳,远安县交界处,还有一个山坡叫关兴坡,关羽曾在这里教关兴学骑练武。关兴在关羽的调教下,也成了一名武艺高强的将军。
(十二)魂归玉泉
关羽在麦城失败遇害后,一魂不散,悠悠荡荡,来到了当阳玉泉山。山上有位老和尚,法号叫普净。他原本是汜水关镇寺的长老,后来,云游天下,来到这里,因为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是个修炼的好处所,就结草为庵,每天打坐参禅。
这天晚上,月明风清,过了三更时分,普净正在草庵中静坐,忽然听到半空中有人大声呼叫:“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普净走出草庵,抬头仰望,只见在空中呼喊的那个人骑着赤兔马,手握青龙偃月刀,虽然没了项上的头,也知道他是关羽;又见他的儿子关平,部将周仓紧左右。普净便将手中拂尘一扬,叫道:“云长何在?”
关羽听人唤他,便下马来到草庵前,问道:“师傅,您是何人,怎知道云长?愿知道你的法号!”
普净说:“老僧是普净,从前在汜水关镇国寺中,咱们见过面的,您忘记了吗?”
关羽这才想起,当年他出了许都,千里走单骑,在汜水关镇国寺下榻。汜水关守将卞喜在寺里埋伏下刀斧手二百余人,想暗算关羽。幸得普净和尚示意搭救,才得脱险。关羽说:“前次蒙您搭救,我一直铭记在心,没有忘记。今天,关某遇害身亡,心中不平,亲请大师指点迷津。”
普净说:“过去的,现在的一切是非,都不必提起了。前因后果也不要再说了。关将军现在为吕蒙所害,就大呼:‘还我头来!’可是,将军您想过吗,那颜良、文丑,以及五关被杀的六将,又该向谁去索要他们的头?”
关羽听了普净这番话,恍然大悟,便一迭声地说:“是了,是了!”于是,他稽首皈依了佛门,魂归玉泉。当地人就在玉泉山为他建了庙宇,四时致祭。后人在庙前写了一副对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带。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十三)征战蚩尤
宋朝大中祥符年间,有一年夏天,正是河东盐池生产的旺季,可是,盐池却阴风森森,天昏地暗,颗盐不生。管理盐池的官吏十分焦急;就到处烧香拜神,祈祝祷告。有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见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厉声说:“我是蚩尤,天帝让我管理盐池,产不产盐,得遂我的意!”盐官醒来,吓得一身冷汗。他知道非同小可,盐池产不下盐,误了朝廷的财政收入,那可要掉脑袋。他立即报告给皇帝。宋王听了这个消息,也十分发愁。他差人找来护国张天师,叫他想个办法对付蚩尤。
张天师说:“蚩尤神通广大。当年,他和轩辕黄帝大战时被杀死,血流入盐池化为卤水,让万世人食用。如今,他是个精灵,法力很大,我也无法制服他。”
宋王听了,越发的焦急不安。
张天师想了想说:“三国时的关羽,是河东解县常平人,他升天后被封为伏魔大帝。要想降伏蚩尤,皇上可以摆设香案,祈告关帝为乡里除害;倘若关帝慈悲,就有指望了。”
宋王就立即命令人摆设香案,亲行大礼,祈告关帝下凡除魔。
第二天,河东盐池上空,乌云翻滚,雷鸣电闪,战马嘶鸣,金戈铿锵,好像有千军万马在对阵厮杀。
原来,伏魔大帝关羽应了宋王的请求,带领天兵天将,来到河东盐池讨伐蚩尤;两家兵马就在半空中杀将起来。
蚩尤魔高胆大,变化多端,手下的妖魔鬼怪也多;而关羽带来的天兵天将却很少;两家兵马对阵多时,只杀得天昏地暗,眼看着关羽就要败阵。这时,关羽睁开龙凤眼往下界一看,只见田地里有许多农民在歇晌午,他就随即作了一道法,借了这些农民的魂,暂充他的兵,说准午时三刻归还魂灵。这些生力军一参战,蚩尤就招架不住了。蚩尤也随即作法,让他的妖兵鬼将,都变成和关羽统领的天兵天将一样的装束,想浑水摸鱼。关羽识破了他的阴谋,立即吩咐自家兵将都采一支皂角叶佩戴在身上,做个标记。蚩尤见了,也命妖兵鬼将采树叶佩戴。怎知道,他们采的是槐树叶。又战了一时三刻,槐树叶经不住日头晒,都蔫了。而关羽的天兵天将身上戴的皂角树叶,依然葱绿如新。关羽随即下令,只杀那些戴槐树叶的。不大功夫,蚩尤的妖兵鬼将就败下阵来,纷纷被杀。蚩尤见势不好,心里发慌,正想作法逃脱,关羽策马赶到,飞起一刀,将蚩尤劈为两截。蚩尤的血又滚滚流入盐池,化作了卤水。蚩尤的尸骨又被收埋在中条山下的蚩尤村。蚩尤村也叫池牛村,后来又改名从善村,有改恶从善的意思。
关羽除了蚩尤,随即将借来参战的农人的魂送到下界去复生。哪知道,由于一场恶战,早已过了午时三刻,农人的身躯因天气炎热,已经腐烂了;他们再也无法还魂复生,只好把尸体埋了。那个地方叫原王庄(冤枉庄),含有“冤枉”的意思。
事后,关羽觉着很对不住原王庄的村民,就请宋王减免了原王庄村民的课税;还将他从小学会的做豆腐手艺传授给原王庄村民。至今,原王庄人做的豆腐四邻五乡都比不上,最好吃。
蚩尤精灵被伏魔大帝关羽杀死,河东盐池的生产又恢复了正常。因为有这一段传说,后世,盐池的盐号都十分敬重关羽,奉祀他的神位,逢年过节都要郑重祭奠。但是,在河东盐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庄,却从来不敬关羽,就是剧团来到这里,所有的“关公戏”都不能演出。
从以上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中,可以看出,关羽是以人、圣、神等不同的角色出现的,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他的认识与评价,总的趋向是肯定与崇敬的。在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关羽形象,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影响是广泛而且深刻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群众自己创作并予以传播的关羽形象,更贴近生活,更加受到群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