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威声震华夏
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为刘备在东边的一支可靠的威慑力量,他既可以北向中原攻击曹操,又可以沿江顺流而下突袭孙权。因此,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都不敢轻视他。
但是,由于荆州地理位置的重要,东吴孙权和在中原的曹操,对它都是虎视眈眈,欲取之而后快,这是刘备、诸葛亮和关羽心里都十分清楚的事。所以,关羽镇守荆州也是小心谨慎,不敢大意的。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到二十四年(211年至219年)这一段时间里,荆州方面的形势还是相对稳定的。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从长安出兵,逼临汉中。与刘备争战失利后又引军返回长安。刘备遂据有汉中。这年7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对追随他南征北战,建有功勋的人都加以赏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皆假节钺,有生杀予夺之权;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关、张、马、赵、黄被世人称为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关羽为其首。按关羽与刘备的关系,声望和战功,他是理所当然应居此位,并当之无愧的。
关羽和张飞雄壮威猛,叱咤沙场,风云一时,是“万人之敌”的良将。他们的性格不同,关羽刚而骄,张飞烈而猛。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他们:“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瑏瑣他还批评关羽“刚而自矜”,这是正确的。关羽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功不可没,但是,他自视颇高,对一般人不大看得上眼的。刘备在益州得到马超这员战将,关羽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才干,谁可与他应敌。诸葛亮很聪明,熟悉关羽的心理状态,便写信回答他: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须美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马超是一员虎将,尽管“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但是,他不过是黥布、彭越(二人都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一流的人物,只可以与张飞类匹,比不上你“绝伦逸群”的关羽。诸葛亮这番话,使关羽自负的心理得到满足,所以,他十分高兴,将这封信展示给他的宾客看。
当汉中王刘备授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均为将军时,诸葛亮就预料到关羽对老将黄忠的授职会不赞同,因此,向刘备提出来,要他考虑如何消除关羽的不满情绪。刘备对他的这位二弟是很了解的,他派前部司马费诗去见关羽,授假节。果然,费诗一去,说明来由,关羽就光火了,拒绝受拜。他的理由是:“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他认为与老将黄忠并称将军是一种耻辱。而费诗是刘备授意而来的,早有思想准备。因此,他很聪明地开导关羽:
“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员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诗导之以史,晓之以理,使关羽悟解了,他抛弃了成见,接受了拜封。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到关羽“刚而自矜”性格的另一面。他并不是一个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人,他还能听别人的意见,只要觉得人家的意见有道理,他也能够接受。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
关羽拥兵荆州,养精蓄锐,并图谋发展。就在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后不久,关羽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8月间,对曹操进行了一次强有力的军事行动。他让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成为掎角之势。这是关羽在出兵击曹操前,为防备孙权侵犯,保证后方安危和前方物资补给的一种措施。这一着,显示了关羽的战略意识。在做出这种安排之后,他便亲自带兵攻打曹兵据守的樊城,发动了襄樊战役,试图打开通往许都的门户。樊城在汉江之北,与在汉江之南的襄阳隔江而峙。樊城的守将征南将军曹仁是曹操的族弟。曹操晓得樊城的得失事关重大,所以,便派左将军于禁去帮助曹仁守卫。曹仁叫于禁和立义将军庞德带兵屯守樊城以北。8月旬,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涌起洪水数丈。于禁和庞德被围困在尚丘之上,关羽带荆州水军乘船攻打,结果,于禁等七军三万余人全部覆没,他穷途没路,投降了关羽。另一大将庞德落水被俘,拒不降附,被关羽杀死。这就是在《三国演义》里被大肆渲染的“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羽在对于禁、庞德的这一次战役中,利用灾降大雨,汉水溢涨的天机和荆州军熟悉水战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在于禁的七军覆没之后,关羽便全力攻打曹仁据守的樊城。在洪水的冲击下,樊城城墙不断坍崩,危在旦夕,城内守军极为恐慌。(www.daowen.com)
羽急攻樊城,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恟惧。或谓曹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汝南太守满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犄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乃沈白马与军人盟誓,同心固守。城中人马才数千人,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立围数重,外内隔绝。羽又遣别将围将军吕常于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皆降于羽。瑏瑦关羽此时气势很盛。曹仁困守的樊城被大水和关羽的水军围困,形势非常危急。守将中有人主张逃出樊城,而汝南太守满宠分析了形势,认为洪水是暂时的,不会泛滥太久。虽然关羽气势汹涌,但是,攻不下樊城,他也不敢贸然北进。所以,应该固守樊城。曹仁听从了满宠的意见,杀白马与将士盟誓,决心固守樊城。满宠的建议是樊城没有易手的关键。
由于关羽在襄樊前线的胜利,不仅曹操的一些地方官吏投降了关羽,许都以南地区民众也纷纷响应关羽。
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县主簿,南附关羽,羽授狼印,给兵,还为寇贼,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言于操曰:“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操从之。瑏瑧关羽在他戎马征战生涯中,襄樊战役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取得了“威震华夏”的业大成功,使得曹操都考虑要离开许都,以躲避关羽咄咄逼人的兵锋。只是由于司马懿和蒋济的劝解,曹操才没有迁都。对关羽的这番功绩,后人有许多赞美之词。“巨浪淹七军,襄樊列艨艟。禁俘德亦虏,大江血流红。威声震华夏,皎日悬晴空。陆浑亘许洛,壶浆若云从。”(吴献台《题壮缪侯像》),“攻樊之师尤烈烈,歼庞降禁七军戕;威震华夏瞒夺魄,许都之议何苍黄。”(陈省:《鼎新武安王庙颜歌》),“举襄围樊势破竹,七军电扫如秋蓬。禁俘德戡猎狐兔,大泽艨艟莽互。天崩地坼华夏惊,六合几还汉时故。自徐以南遥授盟,壶浆箪食俟汤征。笑杀曹瞒挟汉帝,迁都无策锋棱。”(胡应麟:《谒汉寿亭侯庙歌》)。
分析一下关羽此番征战的胜利,他是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
首先,就天时来说,天降大雨,汉水暴涨,帮了关羽的大忙。关羽水淹七军之地在罩口川,这地方地势低洼,原本是一片荒滩。它的南面是波浪滚滚的汉水;北面是纵横交错的红水河、排子河、马张河、清河以及黄龙堰、黑龙堰等5条堰圹;西面是岗峦起伏的丘陵;从而构成西边高,东边低的地理形势。当关羽出征襄樊时,曹仁就命令于禁和庞德驻守在这一带,目的在于防止关羽渡过汉水,从背部袭击樊城。曹仁的这一招,从实战结果看是一个败招。因为,在战争进行中,天气突变,连降大雨,这一带便成了一片汪洋,浅水数尺,深水数丈。从北方来的曹军不习水性,处境十分困难。而关羽都利用了这有利时机,又挖开汉江大堤,引汉水直灌樊城。关羽就这样利用滔滔洪水、汉水,倾覆了于禁等七军,又将曹仁团团围困在樊城,对曹军形成一种不可抵挡的优势。
其次,就地利来说,关羽虽然仅据有荆州的一部分地区,但是,面对襄樊来说,还是占有地理条件上的优势,在一般的情况下,他可以进退自如。而且,刘备在取得汉中以后,又攻占了上庸等地,对襄樊也形成了压力。
第三,就人和来说,曹操占领的南阳郡和南郡北部地区的官吏、百姓。并没有完全归附,反抗活动不时发生。说明曹操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很不稳定。就当地民心来说,既不听命于曹操,也不倾向于东吴,而是有利于刘备。
因此,关羽就取得了成功。但是,就关羽内部来说,也潜伏着矛盾,这是关羽自己没有料到的。另外,孙、刘两个集团的矛盾,关羽虽然有所警惕,但是,在战争进行的紧要关头,由于曹操的挑拨,孙权的突然变卦,弄得关羽措手不及,使得他从事业的顶峰一下子跌入了深谷。
今天,当年关羽水淹七军的古战场——罩口川,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良田,但是,还有一些因关羽征战时有关的传闻而得名的地方,如跑马大道、马棚、鏖战岗、擂鼓台、酒店……这些带有一千七百多年前那场战争烙印的历史文化遗址,流传在当地群众的口碑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