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加快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宋涛自选集

加快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宋涛自选集

时间:2024-09-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又一次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以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尽量采用新技术,必须在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的。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要加快改革步伐。

加快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宋涛自选集

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加快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之后,治理整顿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已大体实现平衡,通货膨胀已基本得到控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回升较快,国民经济已步入良性循环阶段;同时,国际环境也对我有利。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又一次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以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一、生产力发展得更高些、更快些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1]如果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得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可能显示出来。因为,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他们得到的切身物质利益中,去体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所以,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使生产力发展得比资本主义更快一些,发展得更高一些,使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使社会的物质财富能有较快的增加,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够不断增强,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才能对社会主义树立起坚强的信心,社会主义对广大群众才能有凝聚力,人们才会为发展社会主义而努力工作和劳动,从而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必须尽量采用新技术,必须在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的。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要加快改革步伐。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这就是我们现时通常所说的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80年代初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当时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在人民公社内,由于农民不能发挥生产的自主性,不能主动进行生产和经营,多劳不能多得,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废除人民公社制,实行家庭联产承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民的收入在上缴了国家的农业税,上缴了集体的提留之后,完全归自己所得。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又发展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科学技术,使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产品的产量得到相当快的增加。城市的改革是继农村改革后开始的,1984年12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现时束缚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种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另一种就是企业的外部条件。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邓小平同志说:“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2]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业的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挫伤了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这种管理机制必须改变,要转换和完善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机制,要把会管理、懂技术、能胜任的人选拔到企业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不胜任的干部撤换下来,在劳动中实行优化组合,把劳动熟练程度高又能勤奋劳动的劳动者,组合在适合于他们的各种劳动岗位上。企业要制定先进的物化劳动消耗定额;制定出每个劳动者在每个劳动日生产出的在制品和产成品的质量和数量定额,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以调动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降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盈利。在改革企业外部的条件方面,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3]现时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应按照《企业法》,把企业应有的权力交给企业,不要对企业进行不应有的干预,让企业真正得到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同时,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部分,推广国家和企业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签订产供销的经济合同。使企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能够按质按量从市场上购买到,生产的商品能完全销售出去。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基础上,逐步改革价格体系,使所有企业都能得到应得的平均利润,逐步减少政策性亏损企业的数量。改进税收办法,按各个企业应得的平均利润征收税金,使盈利多的企业能够多留;用降低盈利少的企业职工的工资,以弥补该企业用于资金增值的部分,使所有企业都能够进行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逐步取消经营性亏损企业的财政补贴,促使企业盈利。只有既转换和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又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条件,国有大中型企业才会真正具有活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4]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调节,为加快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需要扩大对外开放

邓小平同志说:“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5]又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6]对外开放,可以扩大国际市场,及时得到世界市场的经济技术信息,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的发展,也会促进我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的种类;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能够节约我国对新技术研究的费用,能较快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较快地缩短我国与经济技术发达国家的差距;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较快地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加速我国企业生产的发展;吸收外国的资金,能够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因此,邓小平同志说:“吸收外国资金、技术,甚至欢迎外国企业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合资经营,外国资本占一半,另一半是我们社会主义公有的,至少发展了一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还可以从企业中得到税收。……我们还欢迎外国独资经营,我们从中得到税收,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没有什么损害。”[7]但是,国家有关的经济管理机构,对于引进先进技术应很好地进行宏观调控,不得重复引进。对于引进外资和创办“三资”企业,应制定出政策法令,既使外商能得到合理的利润,又不至于损害我国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开放政策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风险,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被带进来”[8],所以,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李鹏同志在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说:“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改革开放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提出了“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9]。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决不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就是在发展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时,不能损害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使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家所有制经济能够得到适当的较快的发展,不导致两极分化,要在公有制经济内部,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正确执行按劳分配,是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的;对于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企业,国家应颁布各种法令和规章,引导它们进行合法经营,对它们的收入,要采用税收杠杆进行调节,把它们不合理过高收入的部分,征收归国家所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要把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人民可以利用国家机器来对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干预,使经济运动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讲开放问题,不要忽视国家机器的作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纠正过来。”[10]坚持党的领导,党会指明我国经济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揭示出经济运动的规律,使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办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

要完成社会主义的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从社会主义再向前发展,直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义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只有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达到高度的发展之后,才能使社会主义的财富极大地丰富起来。所以,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2(4))

【注释】(www.daowen.com)

[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512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141~142页。

[3]参见上书,135~136页。

[4]参见上书,142页。

[5]同上书,140页。

[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514页。

[7]同上书,768页。

[8]同上书,769页。

[9]《邓小平文选》,第2卷,150~151页。

[10]《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7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