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我国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研究的范围看,英语听、说、读、写各项主要技能的学习策略都涉及了,但相对而言,“听力策略研究比较集中,写作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也很缺乏”。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专家文秋芳等人对2003年以前20年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做了比较全面详尽的总结,本节内容主要以此为借鉴。文秋芳提出,策略系统包括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两个子系统。

我国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何去何从

孔彩芳[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 广东 中山 528402)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过去24年来我国听力策略的研究。在文秋芳等人分析、归类对2003年以前中国学者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7篇报告听力学习策略研究文章的基础上,继续分析2004年至今在国内重要外语刊物上发表的英语听力策略研究的4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中的强项与弱点。

关键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强项 弱点

一、引言

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已历经二十多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较大的进展。从研究的范围看,英语听、说、读、写各项主要技能的学习策略都涉及了,但相对而言,“听力策略研究比较集中,写作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阅读策略研究也很缺乏”(文秋芳,2003)。在各项策略研究中,听力策略的研究占多数,其中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

听力策略研究似乎如此之多,还有什么可以再讨论的吗?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简要概述文秋芳等人对2003年以前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特别是听力策略研究)的总结,然后对2003年以后至今的听力策略研究的情况加以分析归纳,更清晰地认识听力策略研究的现状,从而探讨以后进一步研究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研究方向。

二、历史回顾

本文的历史回顾主要讨论从我国学习策略开始兴起到2003年这一时间段。根据南京大学外语教授文秋芳(2003)的研究,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是以1984年广州外国语学院Huang Xiaohua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硕士论文“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开端标志的。

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专家文秋芳等人对2003年以前20年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包括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研究)做了比较全面详尽的总结,本节内容主要以此为借鉴。

这一时期的英语听力策略研究有理论探讨和构建当然也有实证研究。

1.听力策略理论探讨和构建

理论探讨方面主要有黄子东(1998)对外语听力策略研究的评述,以及文秋芳(1996a,2003)提出的英语学习策略系统。

不过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系统不是单纯地针对听力策略的,而是适用于英语学习各方面的策略总系统。文秋芳提出,策略系统包括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两个子系统。管理策略用于调整认知和情感活动,语言学习策略直接用于学习听说读写技能或者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每个策略都包括观念与行为两个部分。观念与行为既有关联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当观念与策略(行为)密切相关时,观念决定了策略(行为)的使用;当观念与策略(行为)不一致时,一个观念不一定引发一个相应的行为,但某种行为的变化必须要以观念上的变化为前提。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系统解决了以下4个问题(如图1所示):(1)把各类策略的作用放在同一个系统中来考察,可以使学习者走出认为策略使用得越多学习效果就越好的误区;(2)突出了Meta-affective strategies的作用,事实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调整认知活动,也需要调整情感、情绪,这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3)将学习者的观念与行为作为两个不同但又互相关联的层面来研究;(4)使语言学习策略的归类更有理可依。

文秋芳提出的理论强调策略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突出策略系统内部的层级性,即管理策略位于高层次上,控制低层次上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清楚说明管理策略不仅管理认知活动,而且管理情感活动;明确指出观念制约行为,反过来行为又影响观念的形成和变化;特别强调整个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在于调控,调控模式有利用/抑制型和改造型两种,调控的原则有两个:(1)适度;(2)前后反馈信息相结合。策略的使用效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使用的恰当性决定了策略的有效性,而恰当性的高低源于管理策略水平的高低。

图1 英语学习策略系统和影响策略系统的因素(文秋芳 2003:7)

2.听力策略实证研究

根据文秋芳、王立菲等人(文秋芳,2003;文秋芳、王立菲,2004)的归纳,过去20年中,我国学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文章共有38篇,其中7篇是关于听力策略的。在听力策略实证研究中,有4项研究探讨了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1项考察了背景知识对听力策略使用的影响,2项报告了听力策略训练的效果。

王初明、亓鲁霞(1992)通过对1名英语成绩高分者和1名低分者进行了个案研究,得出结论:听写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是辨音能力,而不是听力策略。与王、亓的结论相反,王宇(2002)通过对178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听力策略的调查,发现5类听力策略共同能够解释听力成绩差异的25%,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系列策略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蒋祖康(1994)的研究得到两个不同的结论:7类学习策略对外语院校学生的听力成绩没有预测力,但功能操练策略、听力操练策略和阅读策略能够共同解释非外语院校学生听力成绩差异的22%。周启加(2000)通过对16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听力策略对听力成绩有明显影响,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善于使用自我管理策略、听力策略和相关语言技能训练策略。这4项研究的不同结论说明听力策略对听力成绩的预测力似乎受英语水平的影响。当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过低或很高时,策略对听力成绩没有预测力。

刘绍龙(1996)的研究对象为7名具有英语大专学历,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多年的成年人,分为优、良、中等三个水平。他们需要听两篇题材或背景知识不同的文章。听第一篇材料时,只有4名受试者得到背景知识;听第二篇材料时,只有另外的3名受试者得到背景知识。每个受试着都需要采用“有声思维”(Think-aloud)的方法,如实报告自己的内心活动。研究结果表明,提供背景知识对听力策略的使用有明显影响,既影响策略使用的种类,又影响频率。即使英语水平中等的人,只要掌握背景知识,所使用的策略种类和频率就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优等生,他们的听力成绩也有可能和优等生没有差别。

吕长竑(2001)从两个大学英语四级自然班中,根据成绩随机挑选了20名学生,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班接受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听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听力高水平者从策略训练中得到的帮助不明显,但中等水平和差生得到的帮助很明显。苏远连(2003)的听力策略训练对象为34名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对照班有32名学生。训练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开始于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二个学期,为期3个月,训练12次;第二个阶段开始于第三个学期,为期1个月,训练4次。实验班的后测听力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总体训练卓有成效。训练对低分组和高分组都有帮助,但对低分组的帮助更明显。

以上两个策略训练的研究虽然其研究对象不同,训练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结论相似。吕长竑和苏远连都发现听力策略训练对听力成绩的提高有明显影响,对低水平学生的帮助更为明显。

从以上文秋芳等人的总结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以前我国听力策略研究的大致情况:既有研究探讨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关系的,有考察对听力策略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如背景知识),也有研究听力策略训练效果的,但都没有后继研究对其进行深入探索和论证,还留下不少疑问,如各种策略如何影响听力成绩,自我管理策略中管理情感活动的策略更具影响力还是管理认知活动的更具影响力,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还有哪一些,哪一类或几类策略训练队听力能力提高有影响或更有效,等等。另外,语音语调学习策略研究还是空白,这一点文秋芳等人(2003,2004)也都注意到并明确指出了。

那么,2003年以后听力策略研究的状况有何变化呢?是否有所进展?这是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三、研究现状

本文搜集了2003年以后至今我国学者在国内重要外语刊物上发表的英语听力策略研究的文章。共有4篇文章,都为实证研究,其中有两篇实验报告两篇调查报告。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报告有季佩英和贺梦依的“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以及林莉兰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www.daowen.com)

季佩英和贺梦依对174 名复旦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和相关的35名英语教师进行了听力策略实证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使用听力策略方面的具体情况,比较师生在听力策略方面的差异,以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听力教学和听力学习的建设性建议。其研究主要探讨以下5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如何?(2)学生最常用的以及不常运用的策略各有哪些?(3)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所传授的听力策略总体情况如何?(4)教师常教哪些策略?哪些策略常被忽略?(5)教师所教的策略与学生所用的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结果表明:①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听力策略属中等水平。三大类策略按使用的频率排列,先后顺序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路、社交/情感策略。② 教师教授听力策略的总体情况亦属中等水平。三大类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频率偏高,而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的频率相当。③ 大体上讲,教师教授的和学生运用的听力策略呈正相关。但在社交/情感策略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之间不偏不颇,而学生明显不常运用社交/情感策略。利用关键词、归类、划分意群、详细计划和分析这5项听力策略常被教师忽略,其中利用关键词的频率最低。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季佩英和贺梦依认为,听力策略的教授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强学生的听力策略意识,提高他们策略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尤其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交/情感策略意识。还需进一步探索教师应如何使具体的教学更有成效的问题。

林莉兰(2006)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是一篇有关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听力改革的实验报告。实验运用定量及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听力测试、调查问卷和访谈,对某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593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英语听力成绩具有显著整体优势。分析表明,受试使用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不甚理想,但实验班在策略使用的频度和广度上都比对照班高,这说明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促使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在实验班里,对高分组而言,某些学习策略与听力成绩有一定相关性,但对中分组和低分组而言,学习策略运用与他们的听力成绩相关性不大;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使用语言策略的情况具有较大差异,高分组比中分组、低分组更能广泛地使用各类策略。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提高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效果,英语教学应引入学习策略的教育培训。

两篇调查报告是易立梅的“英语专业新闻听力策略”和贺梦依、包克纪的“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学生英语听力策略比较:个案研究”。

易立梅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十位成功新闻听力者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英语新闻报道的特点,归纳总结了新闻听力的学习策略,将新闻听力策略总结为三大类,即听前准备策略、听时应对策略和听后强化策略。调查结果显示,成功的新闻听力者在新闻听力活动中都采取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他们认为最有效、最常用的学习策略分别为: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选择性注意、监控和自我评估策略;认知策略中的记笔记、推测和联想发挥策略;交际/情感策略中的情感策略。

贺梦依、包克纪根据O Malley和 Chamot的学习策略理论框架对某全国重点大学174名、某普通院校166名学生进行了听力策略对比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在运用听力策略的总体频率上,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选用策略的类型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元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则恰好相反;(3)重点大学的学生更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控、总结和协调,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上有所欠缺;(4)重点大学学生所采取的学习策略是自觉意识型的,而普通院校学生的学习策略属于情感意识型,即其学习依赖于施教者和其他方面的帮助和压力。对于自觉意识型的学习者来说,资料和硬件设施或许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而对于情感意识型的学习者来说,施教者对语言属性、功能、外语教学规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应是学习者成功的关键。

从以上近4年的研究看,我国听力策略研究延续了以往的思路,继续探讨听力策略与听力成绩之间的关系、听力策略使用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听力策略训练效果等。当然,这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比如突破了单纯研究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框架,开始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和训练学习策略的情况,思考教师这些行为对学生策略使用的影响;从只注意一般听力技能向同时注意特殊听力技能(如新闻听力)发展,还进一步探讨元认知策略的作用、分析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这为更全面地研究听力策略作了铺垫。但本文提到的一些疑问仍然有待不断探索。

四、未来方向

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听力策略的研究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绝大多数都为共时研究,缺乏历时跟踪研究。研究结果只是某一时间点上的静止状态,无法了解学习者选择和使用听力策略对他们语言发展影响的动态过程(季佩英、贺梦依,2004)。

(2)其他英语学习策略,如阅读策略、口语策略等等如何影响听力策略的使用。

(3)是管理情感活动的策略更具影响力还是管理认知活动的更具影响力?

(4)影响听力策略使用的因素还有哪一些?

除了以上几点,下面是文秋芳等人4年前提出但至今未有进展的方面:

(1)管理策略与认知策略的研究不均衡,其中管理策略的研究比较薄弱,而在管理策略中,研究管理情感活动的策略几乎没有。

(2)相比较而言,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做得比较好。语音语调和语法学习的策略研究几乎没有。

(3)使用的研究方法种类严重不均衡。问卷调查远远多于实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混合研究法。

参考文献

1.贺梦依,包克纪.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学生英语听力策略比较:个案研究[J].外语研究,2006(2)

2.黄子东.西方二语/外语听力理解策略研究述评[J].外语界,1998(2)

3.季佩英,贺梦依.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4(5)

4.林莉兰.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2)

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文秋芳,王立菲.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1)

7.易立梅.英语专业新闻听力策略[J].考试周刊,2007(32)

【注释】

[1] 孔彩芳(1973—),女(壮),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课程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