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幽默语的跨文化阐释及关联理论的影响

幽默语的跨文化阐释及关联理论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5-0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的跨文化阐释辛声[1]摘要: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幽默语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关联理论在幽默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我国学者也用关联理论对各种语言现象包括幽默语进行解释,作出了多种有益的尝试。发话者讲话总是有一定意图的,而且他必须将他的意图以某种方式传达出来以便让受话者明白,这正是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所强调的。

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的文化阐释

辛 声[1]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系 广东 中山 528402)

摘 要:本文拟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幽默语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关联理论在幽默语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但是对幽默语的理解常常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幽默语 关联理论 跨文化比较

幽默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且深受欢迎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或讽刺,或嘲笑,使人轻松,缓解压力,润滑社会关系,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幽默大致可分为情景幽默(包括动作幽默等)与语言幽默。本文探讨的是交际中的幽默语言,着重于我国听众或读者对英语幽默的理解。幽默作品的语言一般是间接的,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意图,受话者不得不运用各种联想推理才能深入体会说话者真正的隐含意义。

一、幽默语的特点及研究综述

幽默语使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各种语言形式都可传播幽默,如委婉、比喻、夸张、双关、反语等。幽默的主要语用特征有:不和谐性。认知心理学认为幽默是一种“不和谐转变Incongruity Resolution”(常称为乖讹-消解理论 Incongruity Resolution Theory),即指经常要对幽默语做出两次截然不同的预设,但正是这种“不和谐”产生一种“惊异效应Surprise Effect”,形成幽默。幽默的另一语用特征是非真诚性,指发话者的表面意思经常会误导受话者的理解,而将实际意图隐藏起来,而且两者往往不一致(涂靖,2003)。

对幽默语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涉及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等众多领域。最早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是一直以来未能形成一种统一的令人信服的说法,而且至今尚未对幽默语做过系统的阐述。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幽默语本质的探讨,产生了三种幽默理论:乖讹论(Incongruity)、优越感论(Superiority)、慰藉论(Relief)。Attardo认为这三种理论分别从三个角度研究了幽默语:认知角度,着重研究幽默刺激;社会角度,重视幽默的社会人际功能;心理分析角度,强调听众对幽默话语/文本的反应(刘乃实,2005)。

近来有一些学者对幽默言语进行了语用分析,研究了幽默语的策略、参与者角色、幽默度及幽默语所反映的社会特性,等等。这种分析以前多从Grice 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为出发点来研究,近来以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the Relevance Theory,简称RT)为指导的研究越来越多,还有一些人尝试把关联理论与Fauconnier & Turner提出的概念融合(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简称 CB)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在解读幽默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二、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的解释力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由Sperber& Wilson提出以来被研究者应用到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中。我国学者也用关联理论对各种语言现象包括幽默语进行解释,作出了多种有益的尝试。

关联理论建立在两条关联原则之上:认知原则(人类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性)和交际原则(任何一种明示交际行为都应假定其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关联理论将言语交际看成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自动传递相关性假设,即该刺激的关联性值得听话者对其付出加工努力。刺激的关联性由两个因素决定,加工努力和语境效应。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关联性和语境效应成正比,和加工努力成反比。

关联理论对幽默语有强大的解释力。对幽默语的理解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受话者在听到命题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预设,这是人们对话语与话语背景所提供的语境信息之间做出的最大关联。但是这种预设往往是达不到交际效果的。所以受话者不得不作第二种预设,这种预设往往与第一种预设有极大的不同,但是可以使言语与语境产生最佳关联。由于在幽默语中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分别代表不同的语义范畴,我们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来自于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

当然对一个幽默语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并不是所有的解读都同时出现在受话者的头脑中,但总有一个解读是最可及的。其中一些解读需要付出认知努力才能获得。理解任何明示刺激的最合理的途径是遵循最小努力的原则。如果受话者的第一预设让他感到满足,他就不再继续进行其他预设了,因为第一预设付出的认知努力是最小的,也是在当前语境下最可及的。幽默的形成正是由于发话者恰当地运用了受话者的这一认知倾向,有意识地采取误导的策略使受话者形成第一种预设。而正是由于话题的关联性帮助受话者完成了从第一预设到第二预设的转换,最终引导听话者获取他所期望的幽默解读。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Bob: Jones,how late do you usually sleep on Sunday morning?

Jones: It all depends.

Bob: Depends on what?

Jones: The length of the sermon.

在这个例子中,乍一看,Jones的回答与问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Bob问的是睡到多晚,得到的回答是讲道的长短。由此而产生的第一个预设就是:讲道有长有短。但是这样想的话,这次交际就相当于失败了。所以进一步想,讲道和睡觉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Bob也许是指讲道很无聊,让他昏昏欲睡。所以第二个预设就是讲道到多晚,Bob就睡到多晚。在得到第二个预设的同时,幽默的效果也就达到了,Bob是借讲道与睡觉的联系来隐射讲道的无聊。

发话者讲话总是有一定意图的,而且他必须将他的意图以某种方式传达出来以便让受话者明白,这正是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所强调的。所以幽默语中发话者言语在表面上的不关联是他有意设置的。这就是说,表面上的不关联实质上是关联的,发话者故意将意图隐瞒,造成幽默。同时,幽默的成功又离不开受话者的推理。受话者知道自己是要获取某种意义的,否则就没有交际的必要。所以受话者认为发话者的言语是关联的,他才会尽量去理解该言语。他去理解的努力应该有回报,否则,他的理解行为就毫无意义,这就是最终对幽默的成功解读。例如:

The man bought a cigar in a department store and lit it while still in the store.A clerk told him to put it out because smoking wasn’t allowed in the store.

“What do you mean?”he said.“You sell cigars but don’t allow smoking.”

“We also sell bath towels.”said the girl sweetly.

在这个例子中,男子的质问是为什么你卖烟却不允许我吸烟?隐含的意思是不允许吸烟的话,你就别卖烟。女孩对此心领神会,但她的回答是该店同时也卖浴巾。这个回答似乎与语境是不关联的。但是当男子听到这个回答后,他知道这是一个间接的回答,女孩有某种特殊的意图要传递,所以他就进一步推理,得到了第二个预设:即在店里买烟与在这里抽烟并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否则那些买浴巾的人就可以在这里洗浴了。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对幽默语还是很有解释力的。从发话者故意制造幽默语到受话者对它的解读,都提供了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这是单纯从语言角度进行的分析,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有来自其他因素的理解障碍,如文化差异。(www.daowen.com)

三、理解幽默语时涉及的文化因素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桥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对某些幽默作品不开窍,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比如中国人听到英语幽默,有时候就似懂非懂、笑不起来,这反而会使气氛尴尬,起到相反的效果。很多幽默语言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其中常常蕴涵着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模式,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起来有时比较困难,甚至会发生误解。下面以中国受话者对英语幽默的理解为例,试着用关联理论来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话者如何理解幽默语。本文排除词汇量方面所引起的理解障碍。

这是一张纸条:

Found in a fortune cookie:

“You are a poor,pathetic,gullible fool who seeks advice from bakery products.”

中国受话者看到这则幽默,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产生的第一预设为,自己竟然成为一个“可怜、倒霉、头脑简单的傻瓜”,这简直是毫无道理的。所以进一步推理,因为是在一个甜点里发现的忠告,而甜点怎么会给你忠告呢?所以得出第二个预设,试图从甜点中得到忠告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很荒谬的,有这种心理的人不是傻瓜是什么?所以作者的意图得到了理解,这是对这样一类人的嘲讽。理解到这里可以说是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幽默的解读,但是其实另一层次的含义还没有被读者所领会,那就是为什么要对这样一类人进行嘲讽呢?这就需要从文化方面来考虑。因为在海外,餐馆里经常在餐后赠送脆皮点心,点心内夹有幸运纸条,上面写有各种忠告。而有很多人热衷于收集这种纸条,甚至因此而特意到纸条写得有特色的餐馆去就餐。幸运纸条俨然成了一种促销手段。有了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受话者对这则幽默进行再次解读,将文化背景与语境相关联,就会明白这则幽默既是对顾客这种心理的嘲讽,也是对餐馆这种行为的一种嘲讽。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有时会对理解幽默的深度产生一定影响。而在某些情况下,文化因素对理解幽默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如下例:

Recently,a new arrival at Market headquarters in Brussels introduced himself as a Minister for the Swiss Navy.Everybody laughed.The Swiss delegate retorted:“Well,why not? Italy has a Minister of Finance.”

这是发生在派驻欧洲经济共同市场的外交代表们中的一则幽默,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人也许丝毫不觉得这个例子有何幽默可言。首先,为什么当瑞士海军大臣自我介绍后会被嘲笑呢?有一定欧洲地理知识的人会明白原来瑞士属于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所以只有一支人数甚少的海军。将这一背景知识与当时的语境相联系就会明白:瑞士海军大臣被嘲笑是由于他代表的是力量薄弱的瑞士海军。其次,这位大臣的回答“意大利也有财政大臣”似乎也是一个没有什么关联的回答。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应该进行第二次预设,找出其中的关联来。这又涉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这次会议召开的时候,意大利正处于财政困难时期,所以意大利的财政大臣代表的是同样弱小的势力。那么,意大利财政方面的力量薄弱与瑞士海军力量薄弱有什么关联呢?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推理,这是瑞士海军大臣通过这种类比而对当时的嘲笑声所做的一次反击,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又显示了自己的幽默机智。对这则幽默的解读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还有另一层文化背景知识值得注意。那就是在欧洲历史上,几乎每个欧共体成员国都曾经至少遭受到另一个成员国的入侵或出卖,所以拿各国不同的特点来开玩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这种玩笑话由中国代表来讲的话,就匪夷所思了。

由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幽默语的理解非常重要,有人将之称为“跨文化语境”,特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姚志勇,2001)。从跨文化角度对幽默语进行比较分析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甚至国家在现代社会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四、结论

Sperber & 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并不是专门针对幽默现象的,但它作为一种解释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幽默语的研究。幽默语的产生和理解都可以用关联理论进行解释。幽默语的含蓄和不和谐淡化了信息表面的关联性,增加了受话者的负担,然而这正是幽默的独特魅力所在。但是仅仅从语言角度来进行解释并不能保证幽默语的顺利理解,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在跨文化交际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甚至会对幽默的理解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是从跨文化的角度,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对幽默语作出的一些尝试性的解释,而对幽默现象的深入研究值得更进一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Sperber,D.& D.Wilson.2001.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刘乃实.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幽默乖讹与消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4.涂靖.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

5.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2003(4)

6.徐庆利,王福祥.关联理论对幽默话语及其翻译的诠释力[J].外语教学,2002(5)

7.许丽芹,万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认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8.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2003(4)

9.王勇.由关联理论看幽默言语[J].外语教学,2001(1)

10.姚志勇.论语境在幽默表达和理解中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注释】

[1] 辛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和语言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