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名胜
尼萨古城遗址
尼萨古城遗址(图6-9),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位于今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以西18km的巴吉尔村边,是中亚古老历史、建筑和艺术的独特遗迹,公元前2世纪所建,为安息帝国创立者阿尔萨克及后代帝王的行宫,现只剩下断壁残垣。这里古老的文化巧妙地将自身文化元素和希腊及西罗马元素结合起来。此处出土的骨角杯、大理石雕像、银制品和石制品收藏于土库曼斯坦国家博物馆,现存的神庙遗迹及古老城墙上的彩色壁画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考古工作者前来参观。
尼萨古城遗址是公元帕提亚帝国现存最有意义的遗址。在这里进行的考古挖掘工作发现了装饰精美的建筑,展示了室内、城邦和宗教方面的功能。整个遗址分两部分,即古尼萨和新尼萨,两地相距1.5km。
古尼萨是一座坚固的城堡,为安息国王的王宫。古尼萨为占地14hm2的台形土墩,形状为不规则的五边形,四周是建有43个矩形塔台的防御土墙(高9m),与各个墙角侧面相接的是坚固的棱堡。在古尼萨城堡内建有南、北两大建筑群,北建筑群是皇室的酒库和珠宝库。
图6-9 尼萨古城遗址
新尼萨占地25hm2,四周是高达9m的围墙,有两个入口。其内建有大量贵族的住宅,住宅周围有大片的花园。与老尼萨不同的是,新尼萨存在了很多个世纪,一直到1220年,它跟许多中亚其他城池一样,遭到了蒙古人的围攻和破坏。
在古尼萨的方宫遗址里考古发掘出了40个尼萨角杯(图6-10)和其他大量的精美工艺品。角杯是当时祭祀盛酒的器皿,最早是用动物的角做成的,后来也有陶质或金属仿角杯。这种酒器最初出现在东方,后来传入了希腊。
图6-10 尼萨角杯
在40个角杯中,最著名的是尼萨象骨角杯,由几块象骨料雕成,以金属架固定。杯体垂直,下端直角拐弯,顶端有动物雕像。杯口为“飞檐形”,雕刻有各种观赏图案。杯体雕有奥林匹克12神祇或《酒神的伴侣》。尼萨骨角杯是东西方文化艺术混合主义的产物,其题材是希腊的,但又渗入了东方的艺术风格。
前苏联考古队还发现了一尊大理石像,被称为“尼萨女神”(图6-11),表现为一着希腊式衣衫的少女,神情端庄而微带笑容,可认为是借用希腊雕像表现本地神祗的佳作。这个雕像约是公元前3—2世纪的作品,属于希腊化时期的阿提卡派。
图6-11 尼萨女神
这个雕像使人联想到安息王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公主,安息王密特里达斯一世(约公元前171—139年在位)之女罗多古娜,据说有次她正在洗头之时突传敌人进攻的消息,她便祈祷待她洗完头后敌人即被消灭,因此人们称此像为“罗多古娜”,以纪念她洗发退敌之事。
库尼亚-乌尔根奇历史遗迹保护区
库尼亚-乌尔根奇历史遗迹保护区,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位于达绍古兹州,阿姆河左岸,面积640hm2,是古代花剌子模首都——古乌尔根奇的废墟,其是中亚细亚著名的古建筑遗迹,现已经开辟为博物馆。古镇拥有一系列11—16世纪时期的古建筑丰碑,主要建筑包括丝绸之路上的驿站、旅馆、堡垒、清真寺塔及各帝王陵墓等,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已经有2 000年的历史。其中最有价值的建筑是法赫拉金-拉齐陵墓(12世纪)、泰凯萨陵墓(12—13世纪)、苏菲王朝陵墓(14世纪)和库特鲁克-季姆拉教堂高塔、卡拉万-萨拉雅教堂大门(14世纪)等。
库特鲁克-季姆拉教堂高塔在古建筑群中最具有特色,它是一个圆锥形建筑,高达62m,塔内有盘旋而上的梯子,梯子共有143个台阶。陵墓教堂门饰花纹雕刻技术十分精湛。
库尼亚-乌尔根奇传统的建筑在设计和工艺方面,对南方和西南方的伊朗和阿富汗,以及16世纪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印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库尼亚-乌尔根奇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典范例证,尽管它现已不再是什么王朝都城,没有了历史上昔日的繁华景象,但仍有许多信徒前往那里朝圣。
历史上,在10世纪时,乌尔根奇是花剌子模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地区内最大的交易都市。12世纪时,花剌子模王国兴起,乌尔根奇成为该国的首都,但是到了阿拉乌丁·摩诃末苏丹时期,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将帝国首都由乌尔根奇迁到撒马尔罕。1220年,成吉思汗派遣术赤与察合台两人进攻乌尔根奇,由于术赤与察合台两人意见不合,加上守城的康里人抵抗异常顽强,乌尔根奇一直到了隔年才被蒙古人攻破,蒙古人在愤怒之下,对乌尔根奇展开了彻底的破坏,当时的城市被蒙古人夷为平地。1231年,乌尔根奇在原城池的南方重建,到了14世纪重新成为花剌子模地区的最大都市。但是随着阿姆河的河道迁移,乌尔根奇的繁华便日渐没落,16世纪以后,政治、商业的重心渐渐移向了北部的希瓦。到了18世纪时,旧乌尔根奇被彻底放弃,希瓦汗国另外于希瓦南方的现址重建新乌尔根奇。新乌尔根奇的现址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而旧乌尔根奇的遗址则位于土库曼斯坦境内。
古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
古梅尔夫国家历史和文化公园指古梅尔夫周边的一批古城镇遗址群,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马雷城西30km处。梅尔夫意为“湍急的流水”,因为当时城畔的穆尔加布河流水湍急。古梅尔夫又称马雷(古称蒙奇、马鲁、麻里兀、马兰),地处撒马儿罕和巴格达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历史上,11—12世纪梅尔夫曾为塞尔柱王朝的都城,塞尔柱王朝时期是古梅尔夫繁华鼎盛时期,建造了很多大型建筑,城市面积达到1 500~1 800hm2,大小超过了同期的中东名城大马士革、耶路撒冷,甚至超过了12—14世纪的巴黎、博洛尼亚、米兰等城市。1221年蒙古人入侵,彻底摧毁了这座城池,200年后又开始重建。
梅尔夫古城镇遗址群横跨了4 000年的人类历史,拥有许多杰出建筑遗址:阿卜杜拉赫汗-卡拉(15世纪)、阿库伊里-科乌舒克城堡(9—13世纪)、伊万-阿斯哈波夫墓群(15世纪)、拜拉玛里汗-卡拉(图6-12)(18世纪)、杜尔纳利城堡(1—2世纪)、埃凯德什克洞穴城堡(14—15世纪)、埃尔克-卡拉城墙(6世纪)、格别克雷城堡、戈努尔-杰佩城堡(公元前3世纪)、克雅乌尔-卡拉(公元前1世纪)、哈拉姆-凯什克城堡(9—13世纪)、大、小凯孜-卡拉城堡(图6-13)(6—7世纪)、穆罕默德-伊本-捷伊特清真寺(陵墓)(图6-14)(12世纪)、苏丹-卡拉(11世纪)、达尔哈丹-巴巴清真寺(11世纪)(图6-15)、哈马达尼清真寺(图6-16)(13世纪)和桑贾尔陵墓(图6-17)等。
图6-12 拜拉玛里汗-卡拉
图6-13 凯孜-卡拉城堡
图6-14 穆罕默德-伊本-捷伊特清真寺
图6-15 达尔哈丹-巴巴清真寺
图6-16 哈马达尼清真寺
图6-17 桑贾尔陵墓
梅尔夫古城镇遗址群中有不少长达4 000年之久的历史遗存,其对中亚和伊朗文化影响巨大,近2 000年来的古迹则更为普遍,这里的筑城术及城市规划彰显了中亚地区几个世纪的文明,这些都是中亚古代文明的见证。
历史上,梅尔夫古城曾一直是中亚的穆斯林文化中心。著名的伊斯兰学者谢赫·布里德·本·哈赛卜曾到过这里,一些世界闻名的圣训汇编者也在此居住过。这里至今尚存已逾数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哈马达尼清真寺,它是土库曼民族英雄谢赫·尤素福·哈马达尼下令建造的,他曾率众保卫土库曼斯坦免遭外来侵略。这里还有古老的伊斯兰教经学院、陵墓和宫殿遗址,是人们了解土库曼古老伊斯兰文化的绝佳之处。
穆罕默德-伊本-捷伊特清真寺(陵墓)也是中亚著名的伊斯兰文化圣地,它建于1157年,属于塞尔柱王朝时期的重要建筑。陵墓为方型穹顶殿,殿内两壁设有壁龛,殿外有回廊。据13世纪初期的伊斯兰文献记载,当时的穹顶外表曾镶有美丽的蓝色瓷砖。
苏丹-桑贾尔陵墓是11世纪中亚细亚一座璀璨的建筑,是一个雄伟的圆顶建筑,底部为方形,底部上部带有拱形长廊,长廊上部有8扇窗户用来采光,大厅高36m,顶为带肋骨的双壳拱顶,外壳用瓦做成,但并没有保存下来。
小凯孜-卡拉要塞建于公元7世纪,要塞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苏丹把所有的青年女子都关进了凯孜-卡拉要塞,而命令所有的青年男子去守卫国库。守卫国库的青年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进入要塞来和自己相爱的人见面,但都未成功。有一天苏丹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苹果从国库扔到要塞,它就可以从要塞中选一名女子为妻。有一名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弹弓,成功地实现了夙愿,据说这也是弹弓的由来。
杜尔纳利城堡经历多次修建,城墙一次比一次建得高。考古学家在城遗迹中发现一些带有古希腊、古罗马及其他民族风格的建筑遗迹。城中的塔式建筑间距约60m。直到公元3世纪,城中居住着不同信仰的民族,如穆斯林民族、基督教徒及索罗亚斯德教徒。
埃尔克-卡拉城堡建于公元前6世纪,城墙高达30m,面积112hm2,由崇敬火神的索罗亚斯德教徒募资兴建。当信仰穆斯林、基督教及佛教的民族迁移至此后,又在埃尔克-卡拉城周围建起了杜尔纳利城堡。埃尔克-卡拉城四周是高墙,城中央是祭拜火神用的高台。
古德黑斯坦城遗址
古德黑斯坦城位于西部濒里海地区,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米斯里安古堡是中世纪德黑斯坦最大的建筑。8—14世纪,米斯里安古堡经历了花剌子模王权时期的繁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带有早期伊斯兰文化性质的清真寺、陵墓、客栈、城墙、塔楼、密集的住宅、完整的供水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公共浴池、桥梁等公共设施,证明了这里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古德黑斯坦城遗址如图6-18所示。历史上,这座绿洲上欣欣向荣的城市,曾经是花剌子模和波斯之间通商路线上的要塞,是商人云集的地方。
图6-18 古德黑斯坦城遗址
阿斯塔纳-巴巴古建筑群
阿斯塔纳-巴巴古建筑群位于土库曼纳巴特近郊,由陵墓群、清真寺、古堡构成。阿斯塔纳-巴巴陵墓(图6-19)和阿斯塔纳-巴巴清真寺为两座11—12世纪的不同建筑,分建于不同年代。
图6-19 阿斯塔纳-巴巴陵墓
阿斯塔纳-巴巴到底为何方圣人,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他的陵墓被认为是很神圣的。据说,朝拜这个陵墓能祛除疾病、能减轻疾病痛苦、能让人避免一切痛苦,因此每年新年来这里朝拜的伊斯兰信徒很多。
捷伊特-阿丽陵墓、祖维伊特-阿丽陵墓同属于阿斯塔纳-巴巴古建筑群。关于这两个陵墓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古代呼罗珊总督巴尔赫有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儿,嫁给了当地州长,但结婚后不久,她去世了。伤心欲绝的父亲决定请梅尔夫和撒马尔罕最好的建筑师给女儿建最好的陵墓,但是陵墓建起来后倒塌了,于是重新开始再建陵墓,建成后又再次倒塌了,第三次重新再建新陵墓,结果建成后又倒塌了。
绝望的父亲向一位圣者求助,圣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用从麦加运来的黏土和水建陵墓。父亲照做了,陵墓修建成功了。
后来,在女儿陵墓旁边又修建了另外一个陵墓,父亲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两个陵墓都被伊斯兰信徒认为是很神圣的地方。修建陵墓时,从麦加运回来的水,倒入了陵墓边井中,因此这口井的井水被公认很神圣,可以医治疾病,可以减轻痛苦。
古阿塔穆拉特(泽姆)城
古阿塔穆拉特城位于列巴普州阿姆河畔,过去称“凯尔基”,古称“泽姆城”。城市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初。城内有两处古迹遗址,一处为别科夫城堡,1917年以前为凯尔基达官显贵的官邸。另一处为俄罗斯城堡,其在贵霜-萨珊王朝时期就已存在,19世纪这里发现了存储金币和银币的仓库,其中有大量瓦拉赫朗五世萨珊王朝(420—438年)的银币。此外,这里还有阿斯塔纳-巴巴陵墓和阿拉姆别尔达尔陵墓。阿斯塔纳-巴巴陵墓是一座独特的综合建筑,几个世纪内经历了不断的修复和重建。阿拉姆别尔达尔陵墓是幸存下来的最大的北呼罗珊建筑。(www.daowen.com)
老萨拉赫斯城
老萨拉赫斯城位于阿哈尔州的捷詹河上游,是一座古城。铜石时期(公元前4世纪),萨拉赫斯绿洲就有人定居。老萨拉赫斯城见证了整个萨拉赫斯王朝从繁荣走向颓败的过程。老萨拉赫斯城的历史几度兴衰与沉浮,经历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希腊-巴克特利王朝、安息帝国、萨珊帝国、塔希利特国、伽兹涅维特帝国、谢尔朱基特帝国等诸多王朝与帝国统治,是最重要的区域城市之一。但是,让老萨拉赫斯城著名的重要因素还是它在整个中东独一无二的11—12世纪建筑流派。老萨拉赫斯城能工巧匠以其精湛的艺术蜚声海内外,经常被伊朗和中亚其他国家请去建造房屋。
盖奥克泰佩要塞
“盖奥克泰佩”,现称“吉奥克杰佩”。盖奥克泰佩要塞位于阿什哈巴德西北45km处,始建于1869年。尽管盖奥克泰佩要塞比较年轻,但是它在土库曼斯坦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是反对沙皇俄国征服中亚的最后一道屏障。
1879年,沙俄军队从里海边向东进犯,8月攻打盖奥克泰佩要塞,当地帖金人誓死坚守要塞,经过多轮炮火轰炸以后,沙俄军队占领了要塞,但没过多久,土库曼人重新夺回了盖奥克泰佩要塞,把沙俄军队赶回了里海岸边。后来,沙俄军队又多次进攻盖奥克泰佩要塞,未获成功。1880年12月,沙俄政府调动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再次攻打要塞,沙俄侵略军挖地下通道进入要塞,炸毁了要塞入口,付出沉重代价以后,于1881年1月12日彻底占领了盖奥克泰佩要塞。随后,沙俄占领阿什哈巴德、捷詹、梅尔夫等地,建立东里海州。
1880—1881年,土库曼人在盖奥克泰佩要塞抗击沙俄外寇的英勇壮举已载入史册,土库曼人誓死捍卫家园的不屈不饶精神,被后人传颂。
独立后,土库曼斯坦宣布每年1月12日为国家哀悼日,以此纪念盖奥克泰佩战役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烈们。
现今的盖奥克泰佩要塞作为一座警世历史丰碑,高高耸立在里海东岸地区,时刻提醒人们对那一次难忘的、改变了一个民族历史的战役的记忆,其已成为土库曼斯坦国家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图6-20、图6-21)。
图6-20 盖奥克泰佩城堡的现代围墙
图6-21 盖奥克泰佩清镇市、博物馆、公墓
谢尔赫塔巴特古迹群
在著名的谢尔赫塔巴特(旧称“库什卡”)周围集中约200多座历史与建筑古迹,它们均处在巴特赫兹自然保护区。其中名气最大的有:
(1)北呼罗珊王朝的阿比韦尔特城,其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地被阿拉伯占领;
(2)土库曼斯坦唯一的通灵塔——阿尔滕捷佩城堡(“金山”,公元前3—2世纪);
(3)以自己建造艺术而著称的史上土库曼境内最早的居民点——加拉捷佩(公元前3世纪)。
高尔达克(恐龙高原)
高尔达克市位于库吉唐套山麓,为山城,也是土库曼斯坦境内最高的城市。城市所处的山区,硫矿和多种金属矿床丰富,自然景色美丽,有大峡谷、瀑布、洞穴群、火山遗迹等自然景观。库吉唐套自然保护区位于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界的霍贾比里高原,是土库曼斯坦国家的骄傲,这里在海边2 500m高处有世界闻名的“恐龙高原”,在其上发现了大量1.5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恐龙脚印化石。在恐龙化石附近,还发现了神秘人类或类似人类的生物痕迹。
诺亚山村
诺亚山村(图6-22)是一个古老原始的、尚没有“开封”的野生自然区,带有神秘的传奇色彩,相传跟圣经故事有关。
图6-22 诺亚山村
诺亚山村位于阿什哈巴德以西的科佩特山脉中,距离阿什哈巴德有4个小时的车程,海拔约1 100m。这是一个带有印度生活风格和特点的村庄,这里的部落保留了独特的民族手工和建筑艺术。山村坐落在一个小山丘的斜坡上,美丽的石头房屋隐现在风景如画的杏树和石榴园林中。据传,山村的名字来源圣经中先知诺亚的名字,这里动物和植物都源于诺亚方舟上的动物和植物,诺亚方舟航行40天以后停靠在马诺曼山脚下,诺亚的儿子诺赫把动物放回山中,在山上种上植物种子,于是也就有了这里的动物和植物。
诺亚山村附近还有山洞,其延伸到黑暗深处,洞内有“德瓦屋”。据传,深夜这里会传出神秘的、令人恐惧的声音。此外,这里还有胡尔胡里瀑布和“熊谷”,本书地理部分已有叙述。
基普恰克清真寺
基普恰克清真寺,又称土库曼巴希鲁赫清真寺,位于距离阿什哈巴德15km处的基普恰克村,2004年建成,耗资1亿美元。整个建筑占地面积为18 000m2,用白色大理石建成。清真寺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是专门从法国邀请来的。主厅建筑高50m,主厅四周尖塔高80m,共有4个(图6-23)。清真寺一次可以容纳10 000人(男7 000、女3 000)做礼拜,是中亚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内墙壁装绘有《古兰经》经文和尼亚佐夫总统《鲁赫纳玛》一书的图文(图6-24)。在清真寺近旁同时还建有尼亚佐夫总统陵墓。陵墓内有5口石棺,4口石棺分布在四周,其内分别葬有尼亚佐夫父亲、母亲及两个兄弟,他们在1948年大地震中遇难。正中央的石棺是尼亚佐夫总统给自己预留的,2006年尼亚佐夫逝世后葬入此石棺。
图6-23 基普恰克清真寺外景
图6-24 基普恰克清真寺内景
帕拉乌比比清真寺
帕拉乌比比清真寺位于土库曼巴希市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是一座小清真寺,为一座孤零零的白色建筑,是穆斯林信徒朝圣的神圣之地。
有关这座清真寺的历史起源,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相传,帕拉乌比比是一位美丽的土库曼乡村姑娘。有一次,人们向来犯的敌人许诺,答应把她献给来犯的敌人。出于自救,她逃跑到山里,并做起祷告。当时,山岩听到祷告后自动移开了,帕拉乌比比姑娘就永远躲藏进去了。于是,在这个地方便出现了清真寺,多出了一条通往清真寺的美丽石阶小路。在这条小路半山腰部位,可以看见帕拉乌比比姑娘留在山岩里的印迹:膝印、肘印、手指印和额头印等。
如今,数以千计的土库曼妇女经常来这里朝圣祈祷,向孕妇和孩子们的保护神——帕拉乌比比姑娘祈求,求她赐给自己一个好丈夫、很多的孩子,祈求她让自己有永葆青春的美丽。
另外,据传说,距路边稍远一点地上躺着的几块月牙形石块是当时帕拉乌比比姑娘逃跑时惊恐中打击敌人投出的甜瓜碎裂变成的。按风俗,来这里的年轻女性都要用脚踏在月牙形石块上,如果石块转动了,就意味着一切将风调雨顺。如果石块没有转动,那么一年以后要重新来这里再试一次。
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
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是里海东岸正在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地处里海海岸,距离土库曼巴希市12km,是一片在建的土库曼斯坦国家旅游景区。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所在地区是里海“最清洁的水域”,早在苏联时期这里就是苏联企事业单位员工、旅游者避暑度假的胜地。这里海湾广袤无垠,海水清洁且含碘量高,对多种疾病具有较显著疗效,沙滩金灿滚烫,海风清爽宜人,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环境静谧安宁,气候虽炎热但不干燥,独特的自然风光美轮美奂、宛如仙境。
土库曼斯坦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的构想源于2007年5月12日在土库曼巴希举行的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峰会。在峰会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接受了在里海海岸建设疗养设施的建议,提出了建设土库曼斯坦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的构想。2007年7月1日,在土库曼斯坦举行的内阁会议上,讨论了有关建立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的具体事宜。2007年7月24日,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总统签署第8 855号总统令,宣布了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并决定亲自参与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的设计与建设。同年12月,土库曼斯坦隆重举行了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未来规划论坛,至此阿瓦扎旅游景区实际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原始总体规划面积为1 700hm2,规划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50hm2,计划2012年完工;二期工程占地面积500hm2,将于2012年至2016年进行建设;计划三期工程于2020年建成。按原始总体规划,将在里海绵延16km的海岸线上建造出一系列高档酒店和园林,在海岸纵深地带修建康体中心、银行、邮局、学校、购物中心、医疗中心、博物馆、写字楼、体育馆、网球中心等,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康体、国际会展和国际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于2009年6月中旬举行了隆重的开园剪彩仪式。2010年4月12日,在景区内隆重举行了土库曼巴希国际机场、人工运河通航河道等配套工程投入使用揭幕仪式。2010年5月26日—6月3日,“阿瓦扎-友谊之乡”国际天才儿童艺术节在阿瓦扎景区隆重举行,景区的儿童康复中心接待了来自中国(循化县撒拉尔少儿艺术团)、美国、亚美尼亚、海地、哈萨克斯坦、伊朗和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小朋友。2011年9月5日—7日由土库曼斯坦文化部主办的“阿瓦扎2011”第二届国际博览会在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顺利举行。
目前,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参与一期建设的外国企业主要有俄罗斯、法国、土耳其、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企业。土库曼斯坦对一期建设投资超过了15亿美金,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讯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一期工程已经建成的项目主要有:爱国者、哈兹纳、涅比特奇、格尔文、古瓦特等4~5星级现代化酒店,两个疗养院、一个健身中心、一个疗养中心,土库曼巴希国际机场,海水淡化处理厂、运河、热电厂、公园及围绕景区的周边长达12km的绿色带等。其中,土库曼巴希国际机场被称为阿瓦扎的空中大门,该机场过客能力达800人/h,可同时允许7架飞机起降;人工运河长达7km,其与土库曼巴希市市区、里海连接,河两岸零星分布着露天咖啡厅和各式餐馆,河上建有11座桥梁(7座汽车专用桥,4座为人行桥),每座桥各具风格,河上可以划船、驾驶皮划艇或独木舟;燃气热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254MW,由专门铺设的一条长14.5km的天然气输气管道为其供气;海水淡化处理厂装备有现代化海水淡化设备,每天可生产35 000m3淡水;公园占地面积83 600m2,其内建有大型海洋喷泉、露天剧场、儿童游乐场、咖啡馆等。
当前,阿瓦扎旅游景区二期建设已经启动。二期建设规模超过一期,涉及面更广。在二期规划中,景区面积扩大到5 000hm2,其中娱乐设施仅占1 700hm2。另有2 000hm2的自然保护区将用作国家公园,保持原滋原味的自然风貌,剩下的1 300hm2土地被保留用来种植大面积植物。二期工程除再建10~15个国际标准的疗养院和宾馆外,还将建设水族馆、游艇俱乐部、饭店、汽车旅游者宿营地、游乐场和贸易中心等设施。二期目前在建的工程主要有12层的五星级宾馆、10个高级别墅、1个商务楼、1个休闲中心、室内和室外泳池、运动场等。二期的住宿、休闲、娱乐设施等工程项目的业主为土库曼斯坦国家议会、各部委、大型国企和各州政府。二期工程完工后,景区将具备同时接待4 650名游客的接待能力。
在三期项目规划上,主要目的是全面开发阿瓦扎地区的休闲旅游资源,继续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灌溉系统和儿童疗养中心,完善植物绿化工程;将建设体育运动设施,如体育场、跑马场、自行车场馆及高尔夫球场等;还将建造人工岛,在人工岛上将建水上乐园、酒店、赌场、灯塔样的摩天大楼,整体轮廓将按照土库曼斯坦地图的样式,使其建成土库曼斯坦的“拉斯维加斯”。
按照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说法,在阿瓦扎景区内将建立土库曼斯坦所有州的健康疗养中心,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景区都将为本国畜牧专家、教师及其他劳动者开放,为其提供一切必要的疗养条件。在不久的将来,阿瓦扎旅游景区将成为土库曼斯坦公众的疗养与度假的首选之地。同时,因阿瓦扎景区诸多项目建设将古朴的土库曼民族传统、丰富文化、独特风情与现代元素、自然风景及生态元素融合为一体,使其必将成为欧亚大陆最现代化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旅游疗养中心之一(图6-25)。
图6-25 里海近岸风光——土库曼斯坦阿瓦扎国家旅游景区
阿瓦扎旅游景区建设是土库曼斯坦新世纪伟大复兴时代最闪亮的一页。该项目与《2020年前土库曼斯坦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相关,其建设为当地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将带动土库曼斯坦服务、交通、通讯、餐饮等诸多行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将起到积极作用。
阿瓦扎旅游景区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景区,它是当代土库曼斯坦一种类似中国深圳的新概念经济发展模式,将促进土库曼斯坦里海沿岸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土库曼斯坦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更有助于提升土库曼斯坦的国际形象。
其他
土库曼斯坦不但富有历史与文化名胜,自然名胜更是丰富多彩,如科佩特山脉中各种自然景观、巴特赫兹和卡拉比尔高地、阿姆河、卡拉库姆大运河、穆尔加布河、捷詹河、乌兹博伊古河道、莫拉加拉盐湖、波瑟赫尔湖、萨雷卡梅什湖、别赫尔登岩洞、卡尔尤克洞穴群、西部泥火山群、温泉、绿洲、卡拉库姆沙漠等景观均为土库曼斯坦的自然名胜,在第二章已经作过描述。
另外,科佩特山脉中两个标准地质剖面,也很值得地质工作者考察与参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