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高原、山脉、峡谷
乌斯蒂尔特高原
乌斯蒂尔特高原为沙漠高原,面积约为20×104km2,坐落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个国家国土之上。西边界是曼拉什拉克高原(哈萨克斯坦)和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土库曼斯坦),东边界是咸海(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姆河三角洲。
乌斯蒂尔特高原南端嵌入土库曼斯坦境内。
乌斯蒂尔特高原景观属于荒漠地貌景观,生长有蒿属、蒿属-猪毛菜属植物。高原东南部为黏土-碎石荒漠,北部地段为沙漠,其他地段为盐渍和沙质荒漠。
苏联时期,曾在乌斯蒂尔特高原进行过高原生物武器试验,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地段进行过3次地下核爆炸试验。
后乌兹博伊褶皱区(高原)
后乌兹博伊褶皱区位于乌斯蒂尔特高原以南,乌兹博伊古河道以西,由一些独立的、单斜型的、峰顶平坦的高地,如埃尔萨雷巴巴、阿克尔、恰格尔、捷克吉克、科伊玛特达克、图阿尔克尔、卡普兰克尔、切林克雷高地等构成。这些高地由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构成,海拔高度都在300m以下,彼此间被洼地隔开。
克拉斯诺沃高原
克拉斯诺沃高原为沙漠高原,位于土库曼巴希湾和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之间,占据克拉斯诺沃半岛全岛,高原南部最高,最高点海拔306m。基岩主要为石灰岩、带石膏夹层的泥灰岩。高原在景观上表现出的特点为:平坦的隆起与宽阔的洼地交替出现,多处可见一些海拔40m以下的零散残丘。
高原南部为陡峭的丘梁内克列断阶和库瓦达克隆起,为黏土质碎石荒漠,植被主要为蒿属、猪毛菜属植物,可放牧。高原北部为沙体部分,发育木猪毛菜和黑色的梭梭属植物。高原东部为低洼盐碱地。
巴特赫兹和卡拉比尔高地(图2-19)是帕鲁帕米苏斯山脉(阿富汗)支脉延入到土库曼斯坦境内的终端部分,穆尔加布河将其划分成两部分。穆尔加布河以西、捷詹河以东部分为巴特赫兹高地(海拔1 267m),穆尔加布河以东、阿姆河以西部分为卡拉比尔高地(海拔984m)。巴特赫兹和卡拉比尔高地从南向北地势逐渐降低,最后嵌入卡拉库姆沙漠。
图2-19 巴特赫兹地貌
巴特赫兹高地地形呈山丘状,山丘中央发育一些潜火山洼地和低矮长岗隆起。最大洼地是叶罗伊兰杜兹洼地,深度超过400m,其底部蕴含储量巨大的食盐,洼地内有涸湖,有古火山残积物。
卡拉比尔高地比巴特赫兹高地要低一些,最高点海拔980m,地形呈山丘状,地貌上依稀可见河床和古溪谷的残迹。这些河床和古溪谷的残迹从卡拉比尔高地中心开始向北和向南展布,在北坡溪谷比较浅、平缓,但在南坡比较深、陡峭,个别地方呈峡谷状。
巴特赫兹和卡拉比尔高地内土地为致密的沙石、沙壤土、壤土,地理景观上跟草原相似。这里展布着一望无际的茂密的草地,春天来临时,青草吐绿,是放牧的好地方。土库曼斯坦在巴特赫兹设有自然保护区。
科佩特山脉
科佩特山脉(图2-20、图2-21、图2-22)(俄语名称音译成“科佩特达克”)在突厥语中的含义是“很多山地”的意思。
图2-20 西科佩特山脉中的雄特哈萨尔达自然保护区的春天
图2-21 西科佩特山脉中的“月山”
图2-22 科佩特山脉中的溪流
科佩特山脉为土库曼-伊朗呼罗珊褶皱造山带的一部分,为年轻山脉,大部分在伊朗境内,仅北部的一小部分支脉在土库曼斯坦境内。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650km、宽40~200km不等,东南段宽仅40km、中段宽80~95km、西北段宽达200km,脉系间呈平行展布。山脉最高点海拔3 117m。山脉中的各山脊、山梁之间呈平行展布,且被河流与峡谷纵横切割,喀斯特地貌发育,地下矿泉、温泉发育,盛产汞、砷、重晶石等矿产。
科佩特褶皱山系为阿尔卑斯山造山运动所形成,而在新构造运动旋回期又遭受了强烈抬升,使其具有了现代山地地形的主要特点。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岩性为沉积岩,主要为石灰岩、泥灰岩、砂岩、砾岩和黏土。
科佩特褶皱山系为地震高发区,山区保留有地震时留下的破碎带和推覆体。历史上,1869年、1893年、1895年、1929年、1948年科佩特山都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尤其是1948年发生的大地震,给山脚下的阿什哈巴德市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这场地震把阿什哈巴德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www.daowen.com)
科佩特山脉属于东地中海型干燥的亚热带气候,春季降雨量大。东北部山麓与阿哈尔捷金绿洲(包括阿什哈巴德市)、阿捷克绿洲相连。海拔300~600m高的山坡为荒漠、半荒漠,生长着稀少的蒿属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海拔1 000~1 500m以上为山地草原、灌木和荆棘丛生的林地;海拔2 000m以上为高山草甸。西部山谷地带为湿地,那里生长着大量的核桃、石榴、无花果、杏仁、枸杞、梨、伏牛、山楂、山葡萄等亚热带野生果树和灌木。山区可见动物群种有箭头蛇、蝮蛇、仓鼠、红鼠兔、山猫、野生山羊、鬣狗、野猪、金钱豹、松鼠、啄木鸟、黑秃鹫、鸽等。
目前,土库曼斯坦在科佩特山区设有自然保护区。
为了增加土库曼公民和外国客人的多元化文化休闲与运动方式,土库曼斯坦独立以后,在科佩特北麓修建了“架空索道”和“土库曼巴希健身路”。“架空索道”全长4km,整体设施包括始发站、终点站、索道、饭店、停车场、观景台、喷泉广场、商店、步行观景道、绿化带等。乘坐空中缆车从北麓半山腰始发站到山顶部土-伊边界点附近终点站,全程需要十几分钟。“土库曼巴希健身路”依山势、沿山脊而建,穿山峰跨低谷,全长36km,为白色水泥石阶路面,两侧建有护栏和路灯,沿途上多处地段建有供休息用的小亭子。“土库曼巴希健身路”东西两端的入口处修建有公园。在西段制高点处,还建有总统直升机停机坪。“土库曼巴希健身路”颇具中国万里长城的风味,每逢重大节日夜晚路灯盏盏点亮,夜色中“土库曼巴希健身路”仿佛一条金色长龙盘卧在科佩特山脉北麓(图2-23)。假日中,有很多土库曼斯坦公民沿“土库曼巴希健身路”行走攀山,锻炼身体。“土库曼巴希健身路”已经成为了土库曼斯坦公民现代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2-23 科佩特山脉中“土库曼巴希健身路”夜景
巴尔汉山脉
巴尔汉山脉坐落在土库曼斯坦西部,位于克拉斯诺沃高原和西科佩特山脉之间,分为大巴尔汉、小巴尔汉两支山脉,彼此相对独立(图2-24)。地质构造上两支山脉均位于新生代特提斯褶皱带。有一种地质成因观点认为,两支山脉是科佩特山脉的延续部分。
图2-24 小巴尔汉山景观(左上)、阿尔兰峰景观(右上)、大巴尔汉山远景(下)
大巴尔汉山脉长约70km,宽约20km,乌兹博伊古河道将其与小巴尔汉山脉、科佩特西端余脉分割独立开,域内最高峰为阿尔兰峰,海拔1 880m。山体是一个北翼陡峭、南翼平坦的背斜。山体的西端嵌入里海近岸平原以下。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和砂岩。山坡,尤其是陡立的北坡,几乎完全裸露,南坡被峡谷切割。海拔800m以下基本上为荒漠地貌;800m以上为半荒漠、山地草原地貌,生长着旱生植物和稀疏的杜松。峡谷中阴凉地带生长着灌木。山中局部地段被平整用作耕地,播种有农作物。大巴尔汉山脉附近发现有很多油田。
小巴尔汉山脉坐落在大巴尔汉山脉和科佩特西端余脉之间,为低山隆起,是一条沿着北东东-南西西走向展布的背斜褶皱带,长约30km,最高点海拔777m。山体岩石岩性主要为石灰岩和泥灰岩。山麓地带岩性为泥灰岩、石膏、黏土,遭受强烈剥蚀和地下水侵蚀淋滤作用,呈岩溶地貌(所谓的黏土喀斯特地貌)。山坡为生长着蒿属和猪毛菜属植物的荒漠。
库吉唐套山脉
库吉唐套山脉的名称源于乌兹别克语和塔吉克语的词根,含义是“狭窄峡谷多的山脉”。古时,当地居民认为库吉唐套山脉是不可逾越的。
库吉唐套山脉(图2-25)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北的外阿莱山脉东南部,大部分坐落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另一部分坐落在土库曼斯坦东部阿姆河右岸,其是巴伊松套山岭的南端延续部分。库吉唐套山脉拥有很多深度超过700m的峡谷,山脉东坡地势陡峭多峡谷,西坡分布有土库曼斯坦国家自然保护区、大量农用地、工业采矿场等。
图2-25 库吉唐套山脉
库吉唐套山脉从阿姆河河谷开始一直延展到谢拉巴特河狭谷(在杰尔别特村庄附近),长约100km,最高峰为阿伊雷巴巴峰,海拔3 139m(在土库曼斯坦境内),山体为沉积岩,地层以石灰岩和膏岩为主,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山中发现有生活在1.5亿年前的高原恐龙的足印化石。
山前地带为短生半荒漠,山脚以上为亚热带山地草原,生长着旱生灌木、阿月浑子树和稀疏的土库曼杜松等。
库吉唐套山脉地下溶洞发育,因独一无二的溶洞景观,有“地下花园”、“天然花园”、“地下天然博物馆”的美称。著名的土库曼斯坦卡尔尤克洞穴群就位于其中。
库吉唐套山脉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土库曼斯坦重要的采矿基地。这里盛产钾肥、盐岩、石膏、天青石、重晶石、镐瑙石、大理石及各种有色金属矿和建材等,其中重要的矿产是自然硫,库吉唐套山自然硫矿已经开采30多年,采矿方法是使用很先进的地下熔炼采矿法。
峡谷
土库曼斯坦境内虽然山脉很少,且山脉属于中低山脉,但却分布有很多峡谷,一些峡谷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性。
西科佩特山脉中的阿伊德雷峡谷、阿尔恰比里峡谷等是土库曼斯坦最美丽的地方之一。由于气候的变迁,过去在科佩特山众多峡谷中生长繁殖的亚热带森林带伊朗-高加索植物群种现已经灭绝,但因这几个峡谷独特的湿润气候条件,这里依然保留着一些残余的伊朗-高加索植物群种。
阿伊德雷峡谷地处海拔很高的诺亚山村附近,那里是一个古老原始的、尚且没有“开封”的野生自然区。诺亚山村带有神秘的传奇色彩,跟圣经故事有关。阿伊德雷峡谷全长15km,源头从松巴尔河开始,有“豹谷”、“熊谷”、“核桃谷”美称。
阿尔恰比里峡谷全长约10km,位于科佩特山中段,为构造破碎带,被菲柳晋卡等河切割冲刷而成,峡谷石灰岩岩壁陡峭而壮观。这里历史上曾经铺设过小火车道,为皇家贵族乘小火车进入峡谷观光与避暑专用。
梅尔根尼尚峡谷是沙漠中一道最神奇的风景,为大自然的奇妙创作,其位于萨雷卡梅什湖东南岸近处、达乌丹储水渠最宽处的最低部位,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梅尔根尼尚峡谷是一条蜿蜒的峡谷,谷底平坦,宽15~70m,谷墙陡峭如垂直的墙壁,谷深达35m,为流水作用成因,系秋纽克柳湖的水被引到萨雷卡梅什湖过程中,流水冲击平坦的沙壤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