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基督教的礼仪和节日
一、基督教的礼仪
基督教的某些重要礼仪称为圣事或圣礼,其神学意义是借助可见的形式或表象,将不可见的神恩赋予领受者。由于宗派不同,对圣事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有两件圣事却是各派都承认的,即洗礼圣事和圣餐圣事。
洗礼圣事亦称为圣洗、受洗或受浸,是信徒加入基督教必经的一种宗教仪式。基督教认为通过外在的水洗,赋予人圣化、圣宠,可使人获得灵性的重生。
圣餐圣事在天主教被称为圣体圣事,在东正教被称为圣餐或主的晚餐。领取圣餐的人必须是有效地领受过受浸的信徒。圣餐来源于《圣经》中耶稣与门徒的最后的晚餐。因为据《圣经》说:“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劈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3]所以,圣餐中劈开的饼,代表耶稣为信徒所舍的身体;杯中的葡萄酒或葡萄汁代表耶稣的血,代表天主用血所立的新约。基督教各宗派要求领圣餐的信徒,身体要端正恭敬,衣着要整洁、庄重。天主教还要求信徒敬守圣体斋,即在领圣餐前一小时不吃固体食物,不饮液体饮料,如牛奶、啤酒、汽水等,但是清水却随时可饮。除以上两件外,天主教、东正教的圣事还有另外五件,分别是坚振、告解、终傅、神品、婚配。
(1)坚振:即“坚信礼”,入教者在受洗后一定阶段再接受主教的按手礼,以使“圣灵”降与其身,使之坚定信仰。
(2)告解:被认为是耶稣为赦免教徒在领洗后对“上帝”所犯之罪,使他们重新获得恩宠而订立的。由教徒向神甫告明对“上帝”所犯罪过并表示忏悔。
(3)终傅:教徒垂危时,神甫用经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擦拭病人的耳、目、口、鼻和手足,并念诵经文,以此赦免受敷者的罪过,使其安心去见上帝。
(4)神品:即派立礼亦称“按立礼”、“受神职礼”。教会工作人员只有在接受“派立礼”后成为神职人员才能有主持“圣事”的资格。
(5)婚配:教徒在教堂内由神甫主持,按教会规定的礼仪结为夫妻。神甫先询问男女双方是否同意结为夫妻,在得到双方肯定回答之后,诵念祈祷经文,宣布两人为“天主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并为结婚双方祝福。
基督教最普遍的崇拜仪式是主日礼拜。基督徒相信耶稣受难后在“七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复活,所以选择这一天举行礼拜。多在教堂中举行,由牧师主礼。一般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等内容。天主教、东正教还有斋戒的规定,分为小斋、大斋。小斋主要方式是在规定日期内减食,一般规定每星期五不吃肉,意为“节至己身”。大斋亦称“禁食”,即在规定日期内一天只吃一顿饱饭,其余仅吃半饱或更少。现在一般只在受难日和圣诞节前一天守大斋。新教则对斋戒没有具体要求。
二、基督教的节日
基督教的节日很多,而且各派不尽一致。但是最为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灵降临节,合称基督教会的三大节期。(www.daowen.com)
1.圣诞节
圣诞节为每年12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由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目前圣诞节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中国近年来也掀起了过圣诞节的风潮。但是事实上,《圣经》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耶稣究竟诞生于何时。圣诞节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大概出现在公元4世纪、原来是罗马人供奉太阳神的节日,后在公元354年,在西部教会年历上首次沿用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纪念日。
圣诞节的活动通常从12月24日便开始了,即平安夜。据《圣经》记载,耶稣降生当夜,便有天使来到人间传递佳音。根据这一传说,在圣诞节,基督教信徒们便组成唱诗班,到各个信徒家中去唱圣诞节祝圣歌曲,互相问候、祝贺,也称报佳音。还有传说说有位农民在圣诞之夜接待了一位极其穷苦的儿童,儿童临行时折下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成树,儿童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树,留此美丽杉树报答您的好意。”于是在圣诞节就有了家家户户摆放圣诞树的习俗,人们把写有亲朋好友名字的礼物挂在树上,在圣诞树旁唱歌跳舞,迎候耶稣的降临。在圣诞节还有一位不可缺少的人物,就是圣诞老人。这是一位白须、红袍的胖老人。每年圣诞节时,驾着鹿橇从北方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糖果、玩具等礼物放进挂在炉前的长袜内送给儿童。据说这位老人是小亚细亚每拉城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
2.复活节
复活节是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即每年三四月间。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受难后复活,来源于《圣经》中关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复活的记载。教会规定,耶稣复活日是基督教举行宗教礼仪的日子,也称为“主日”。
复活节的活动实际上从节日前三天即星期四就开始了,这天为“濯足日”。据《圣经》记载,耶稣在遇难前一天曾为穷人们洗脚,并亲吻他们的脚。“耶稣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4]据说当时的英国国王为了表明自己是耶稣的虔诚信徒,每到复活节前的星期四,都在大教堂为穷人洗脚,并跪下来吻他们的脚。不过这些穷人自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且事先由国王侍从给他们洗过脚,并且洒上香水。现在习俗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到这个星期四,仍然会接见一些穷人,分送新铸的钱币。参加典礼的牧师肩上还搭着一块擦脚用的白布。
复活节前两天即星期五是“受难日”,也就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天。习俗上人们会在那天食用一种印有十字凹文的小圆面包,以纪念牺牲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在复活节这一天,人们会互赠绘制精美的彩蛋,以象征生命复活。父母还常常会把彩蛋、玩具、食品等藏在花园里,让孩子们去寻找,而教堂在复活节那一天会举行圣烛游行,象征基督的降临。
3.圣灵降临节
圣灵降临节在复活节后第50天,以纪念圣灵降临;也称为五旬节。因为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开始布道。
各地对圣灵降临节的庆祝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内容为:去教堂聚餐,演出取材于《圣经》故事的节目,或举行群众游艺及体育活动,集体长途步行,为慈善事业募捐等。教堂会向群众投掷面包和干酪(中世纪向穷人施舍的遗风),有的村庄在这一天会屠宰一只小羊,抬着游行,跳舞,然后把小羊烤熟,将肉卖给参加活动的群众。这个风俗起源已久,据说因为该地过去没有水源,居民便祈求上天,忽然出现了一道甘泉,于是他们便杀了小羊以献给上天。
在圣灵降临节前一天的晚上,信徒们还会身穿白色长袍,排队等候洗礼。身穿白色长袍的习俗可能是根据《圣经》上记载的,圣灵降临节那天,两位身穿白袍的天使降落在耶稣门徒们中间的故事转化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