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道教宫观建筑艺术:探秘旅游宗教文化

道教宫观建筑艺术:探秘旅游宗教文化

时间:2024-09-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道教宫观建筑艺术我们在旅游中能接触到的道教文化最主要最大量的还是以宫观为主的道教建筑。这些道教宫观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中国古建筑共有的特点,又有它自身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道教宫观建筑艺术:探秘旅游宗教文化

第五节 道教宫观建筑艺术

我们在旅游中能接触到的道教文化最主要最大量的还是以宫观为主的道教建筑。古代道教工匠们集中了最精湛的技艺和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神仙们建造了无数宏伟壮观的殿宇,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后世创造了无数建筑珍品。这些宏伟壮丽的宫观在我国分布极广,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道教名山,还是在车水马龙的城镇乡村,几乎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这些道教宫观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中国古建筑共有的特点,又有它自身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宫观本是道教奉祀神仙和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故它也是道教信仰的一个重要体现。时至今日,道教建筑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建造技术、装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贯串其中的艺术哲学,正逐渐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其所表现出的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学观念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旅游审美趋势。

一、北京白云观

白云观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滨河路,是道教全真派的圣地,号称“全真第一丛林”。几百年来,一直是北方道教的中心。

白云观是唐太宗为奉祀老子所建,创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原名“天长观”。观内的汉白玉石雕老子像据说就是当时的遗物,线条古朴自然,成为白云观的镇观之宝。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遭火焚毁,重建后改名“太极宫”。元初,“全真七子”之一的长春子丘处机成吉思汗之诏,率十八弟子,远赴西域雪山,劝谕成吉思汗戒杀,要敬天爱民,深得成吉思汗敬重,尊之为“丘神仙”。返回大都(今北京)后,丘处机入居太极宫。元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元太祖赦封太极宫为“长春宫”。从此,这里便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丘处机死后,其弟子便在长春宫东侧建“处顺堂”以安葬遗体,后毁于火。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重建,改名为“白云观”。

全观建筑根据八卦方位布局,以子午线为中轴,主要建筑分东、中、西三路和后花园。中路是全观的主要建筑,以民族建筑的基本格局,依次为牌坊、山门、灵官殿、玉皇殿、七真殿、丘祖殿、四御殿、戒台和云集山房等。左右配殿楼阁有:藏经阁、朝天楼、东西客堂、宗师殿、丰真、儒仙、钟鼓楼等诸厨库寮房;东路现为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所在地,不对外开放,内有南极殿、丰姥阁等五个神殿和罗公塔、斋堂。西路有八仙、吕祖、元君、元辰等五个神殿和祠堂院。古观的装饰图案、花纹十分古朴,具有道教清净素雅的特有风格。游者从中可以直觉体验道教的宗教哲理。后花园内假山错落,清静幽雅。全观占地约6万平方米。

七真殿是观内道士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历代律师受戒传戒的地方,故又名老律堂。殿内供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塑像。门前有一非马非驴非骡的铜兽,高约1米,据说它的名字叫“特”,是康熙江南时的坐骑,可以日行万里。老北京相传它能祛病免灾,人头痛只要摸它的头,腹痛摸它的腹,便可痊愈。四御殿为四层建筑,上层名“三清阁”,供奉三清神像;下层名“四御殿”,供奉四位天帝。它的东面是藏经楼,内有明英宗所赐的正统年间刊刻的《道藏》一部,计5350卷,是极其珍贵的道教文献。丘祖殿是白云观内奉祀丘处机真人的祖堂,殿内有明代所塑的丘处机的泥塑像,下面埋葬着丘处机的遗骨。殿中还有一置于汉白玉石座上的“瘿钵”,直径近1米,上大下小,是用一棵完整的大树瘤剖开挖空而成。相传是宋代遗物,乾隆皇帝赐给观内道士用来到皇宫募化食物。

白云观内保存有大量的碑刻,如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等,记载了白云观建筑的发展与观址变迁的历史,是我们研究该观变迁的实物资料。其中最珍贵的有:唐代的老子石雕坐像;元代著名书法赵孟?所写的《老子道德经》行书石刻,笔法苍劲,是刻石中的佳品;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许彬的赐经碑,详细记载了英宗赐给白云观《道藏》的经过。

道教与中国的民间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云观作为全真教的第一丛林,每年春节前后的庙会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和信徒。尤其是正月十九日的“燕九节”,观中特别热闹。相传这一天是丘处机的生日,每逢这天信徒们要为他祝寿,后来逐渐形成全民参加的盛会。而“燕九节”的前一天晚上又被称为“会神化”,据说丘处机死后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变成士绅、游人、乞丐等重返观中,有幸与他相逢的人能逢凶化吉,祛病延年。因此这天晚上前来烧香礼拜碰运气的人络绎不绝。

二、陕西周至楼观台

楼观台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宫观,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终南山北麓。这里依山傍水,峰峦叠翠,林茂竹修,古木成荫,是关中著名的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据记载,西周康王时,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就在此结草为楼,观测天象,名叫草观楼。一日忽见“紫气东来”,知有真人即将路过此地,后来果然见老子李耳骑青牛西行,经过函谷关。于是尹喜上前执弟子礼,迎老子到草楼,故草观楼又名紫云楼。老子在楼南高岗上筑台,传授经典,著有《道德五千言》授予尹喜,然后继续西行。自此,这里又叫说经台,楼观台的名称也由此而产生。

相传周穆王曾到此游览,营建了楼观宫。秦始皇在宫南增建了庙宇;汉武帝又建老子祠于楼北。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推崇老子为教主,并把《道德五千言》奉为主要经典。楼观台也因此被视为道教的发祥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高道云集,楼观台成为当时的道教圣地,并逐渐形成了在当时颇有声誉的楼观道派。唐高祖李渊自称是老子后裔,在此兴建了规模较大的宗圣宫,把说经台改名老子祠。唐玄宗李隆基又诏改宗圣宫为宗圣观,特立“宗圣宫”石碑一通。这时,楼观台十分兴旺,有亭、台、殿、阁、塔、洞、池、泉等50余处。以后宋、元、明、清各朝虽多次重建和维修,但基本上仍保持原来的面貌和规模。遗留到今日的主要胜迹有说经台、炼丹炉、吕祖洞、栖真亭、衣钵塔、化女泉、仰天池、老子墓和宗圣宫、会灵观、玉华宫、延生观等遗址,以及老子系牛柏、银杏树、石牛、石狮、碑、碣、石刻等遗物。

说经台,相传老子当年就是在这里讲授《道德经》,是现今楼观台的中心。它建在海拔560米的山顶,南依终南群峰,北瞰渭水。说经台的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斗姆殿、救苦殿和灵宫殿。主殿老君殿坐落在大院中间,单檐方亭形,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幽雅清静,雄伟壮观。殿内中间龛内供奉老子塑像一尊,右侧有徐甲立像,左侧有尹喜坐像,个个庄严有神。配殿和厅房,现在陈列着历史文物和名贵书画。殿前有一块钟岚石,因撞击后发声如钟而得名。传说此石是女娲补天所剩之物。殿前还有一池碧水,俗传池水可治风湿病,每逢庙会游人香客多争饮池水。在说经台的四周也有不少道教胜迹。在说经台南门前极目远眺,就会看见南面山峰上有座八卦形的老子炼丹炉,与说经台所在的山峰遥相呼应。在说经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传说是当年老子打铁淬火的仰天池,亦称天池,池呈椭圆形,面积达50平方米。池水清澈,金鱼成群。仰天池西北约200米处有一栖真亭,亭内置老子石像一尊,传说为老子修身养性处。在说经台的西边有老子为考验弟子徐甲,插杖成拳的化女泉,泉水清冽,至今仍供周围群众饮用。在化女泉以西约3公里处,有一座老子墓,呈椭圆形。高4米,占地20余平方米。墓前竖有清代毕沅所书“老子墓”碑石。据说是当年老子死后留下的衣冠冢。

楼观台自古负有盛名,历代吸引着许多文人学士,如唐代的王维李白岑参、欧阳洵、温庭筠白居易、卢纶、李商隐,宋代的苏轼苏辙米芾,元代赵孟?,明代康海,清代王阮亭等人,皆游历过这里,并赋诗作画,刻石题字,立了许多碑石。楼观台现存碑石70多块,其中最珍贵的是唐欧阳询的隶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的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刻石和元赵孟?的隶书《上善池》刻石。这是一批很有价值的珍贵文物,为研究我国书法和楼观台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三、苏州玄妙观

玄妙观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道教建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中心观前街。相传是春秋战国吴国宫殿的旧址。该宫观是我国南方古建筑的典型,其建筑模型现正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陈列室内。观内的三清殿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初名真庆道院,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名开元观。唐末孙儒作乱,开元观四周建筑皆遭兵燹,仅存正殿、山门。其后屡毁屡修,元初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始称玄妙观。明初洪武年间清理道教,一度改名为“正一丛林”。康熙时因避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圆”,故今山门匾上仍写“圆妙观”之名。民国后才恢复了玄妙观的旧称。

旧时玄妙观范围很大,清代康熙、道光年间曾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规模较大道教建筑群之一。但是由于屡遭兵祸,现仅有山门、三清殿、雷尊殿、斗姆阁等四座建筑保存完好。其他殿堂如东岳大帝殿、关帝殿、三茅殿、火神殿、三官殿、观音殿等,虽还留存,但均已不完整了。

三清殿是玄妙观的正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是一间面阔九间,进深六间的大殿。长45米,宽达25米,建筑面积达1100多平方米。殿为重檐歇山顶,屋顶坡度平稳,气势雄伟。屋脊两端有一对宋代砖刻大龙头,高3.5米。四角有翘起的飞薨,檐下斗拱庞大疏朗,其上昂斗拱为国内孤例,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檐前置“妙一统元”横额,笔力苍劲,气度不凡,据说是金兀术的手笔。殿前有宽广的青石驳砌露台,台三面均有石雕栏杆,栏板与台基上的浮雕,仍保存有五代和南宋遗物。大殿虽屡经修建,但木构梁架、斗拱等处尚有宋代遗作。这是苏南一带最古老的大型殿堂建筑。殿内天花板上有画着鹤鹿、云彩和“暗八仙”的藻井,中间须弥座高1.75米,制作十分精细,上供三尊5丈多高的全身泥塑神像,即三清像。像外装金,金光灿灿,造型庄严凝重,神态俨然,衣裙流转自如,为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佳品。殿内还保存有唐代名画家吴道子绘、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刻“老君像”碑一座,堪称稀世之珍。碑石高1.8米,宽0.91米,图上的老子,隆鼻庞眉,须发披拂,衣带飘逸,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充分显示了画圣吴道子的高超画技。画像上还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御赞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题字,集吴画颜书于一碑,珠联璧合,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传世瑰宝。(www.daowen.com)

玄妙观地处苏州市中心,清末以后,这里逐渐演变为商场,许多商行摊贩盘踞观内。新中国成立前,观内真人殿为乞丐所占,东岳殿成了旧货摊,正山门则成了全市著名的银元黑市。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观湮没在市井叫卖声之中,令人痛惜。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下大力气对其进行多次整修,玄妙观的面貌才焕然一新,观内文物重放历史异彩,以崭新面貌迎候广大游客。观前的观前街在经过市政改造以后,也已成为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购物街和旅游标志景观之一。

四、广东罗浮山冲虚观

冲虚观是位于广东罗浮山南麓的著名道教圣地,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冲虚观是在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葛洪创建,初名都虚观,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赐“冲虚观”匾额,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重建,如今规模基本保持其清代重修后的旧貌。由于香火鼎盛,游客如云,影响颇广。据传,杭州西湖的黄龙洞、上海闸北的黄大仙庙、香港九龙的黄大仙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黄龙庙都是由冲虚观分支出去的。

沿白莲湖畔,经会仙桥(传说苏东坡和何仙姑邂逅于此),穿过古木荫蔽的园林,就到了冲虚观。冲虚观为一套四合院式的木石结构建筑,全观共有五进宝殿,包括山门、正殿和配殿,中路建筑两侧有百余间两层楼的丹房、斋堂、库房等附属建筑,全部建筑面积共44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三清殿,殿门高悬朱底金字横匾额一块,上书“三清宝殿”四个大字。殿内供奉道教最高尊神“三清”金身塑像。在三清像旁还配供有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四位真君神像。大殿两旁设精致神龛两座,东面神龛,供奉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神),西面神龛,供奉太乙救苦天尊。整个殿堂碧瓦朱柱,画廊彩壁,庄严肃穆。正殿的左侧有“钵堂”,即斋堂,内有水井一口,传为葛洪当年炼丹取水用的“长生井”,此井深7.8米,口径0.45米,底宽0.9米。此井水长年不枯,一年四季保持在2米左右,而且清洌甘美,用以烹茶,味甚清香。传说以前善男信女来冲虚观游览或上香,都要用一斗米换一斗水带回家去,以保长生。经现代科学鉴定,该水含有14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优质的矿泉水

观内的黄大仙祠供奉葛洪的弟子黄野人。根据道教传说,黄野人随师父在罗浮山炼丹修道,有一天他外出回来,葛洪已冲虚升仙,但是为他留下了丹药。黄野人服下后也羽化成仙,但是肉身常在人间,有缘的人偶尔还可以遇见他。所以民间又将黄野人俗称为黄大仙。现今在广东和香港地区,有许多主祀黄大仙的道观。

在整个冲虚观的最后部建有葛仙祠,内有葛洪和他妻子鲍姑的坐像。葛仙祠后,有葛洪建造的炼丹灶。丹灶旁曾有苏东坡书“葛洪丹灶”四个大字。因屡经兴废,至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广东督学吴鸿为此补题了“稚川丹灶”四字。灶顶高3.6米,四角形底座边长2.25米,基座为八角形坛体,由花岗石砌成,在八个方位上,分别雕有八卦符号及瑞鹤、麒麟等灵禽异兽的各式图案。基座之上是一四方体,在四角的石柱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云龙浮雕,石柱之间镶嵌石板,“稚川丹灶”四字即刻在石板上。丹灶之上有一个三足鼎,叫“未济炉”,是古代炼丹的主要设备之一。罐体呈葫芦状,中间还有一个可转动的柄,盖子是荷叶形的,看来十分别致。在炼丹灶旁边,有“仙人洗药池”,水池为八角形,池旁有一巨石,石上书“洗药池”三个朱红色大字。传说当年葛洪在山中采来草药,就在这个水池中洗制。

五、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位于成都市西南角一环路西二段,是成都市现在最大的道教宫观。始建年代不详,唐时名“玄中观”,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爆发黄巢起义,唐僖宗避乱来到成都。中和三年下诏改玄中观为青羊宫,并赐内外库钱200万,大修殿堂。从此青羊宫成为唐宋以来该地区最大的宫观。明末,青羊宫毁于兵火,清康熙六年重建,同治、光绪年间又进行过大的增修,共耗白银三万余两。当时占地约67亩多。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修葺。1982年,青羊宫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青羊宫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大山门、灵祖楼、混元殿、八卦厅、三清殿、斗姆殿、皇楼殿、唐玉殿(紫金台)及降生台、说法台等。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面阔五间,是单檐硬山式建筑。宽37.4米,进深31.3米,面积1100多平方米。殿前有石板栏杆围起的台阶,向南的台阶石基上有太极图和十二生肖石刻浮雕。台阶的南、西、东三面有石阶可上。整座殿有三十六根大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其中有八根木柱,代表八大金刚;二十八根石柱,代表二十八宿。殿前门额上高悬“三清殿”金字匾额,左右还悬有“紫气东来”、“灵霄香蔼”匾额。殿前左侧置一大钟,据说名“幽冥钟”,明代铸造,重约3000多公斤。殿内正中供奉贴金泥塑三清尊神坐像。神像前的供桌前沿,雕有精美的八仙过海图浮雕。原三清像两边还塑有四御,左右塑有十二金仙,可惜塑像现已不存。殿内左右壁上现绘有十二金仙彩色画像。殿内还有两通画像碑,一为《吕祖碑》,碑上刻有据传是唐吴道子所绘的吕祖像。此像衣纹线条凝重有力,仪容神采飘逸潇洒。另一为《三丰碑》,碑正面刻张三丰像,碑后刻三丰祖师传。以上二碑原在二仙庵内,现移立于此,是非常珍贵的道教遗物。殿中还有一对铜羊分置于两旁。铜羊长90厘米,高60厘米,色如赤金,闪闪发光。其中左边一只还是独角,这只铜羊造型奇特,制作精巧,形象生动,为十二属相化身,即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猪臀。相传它是南宋贾似道“半闲堂”家藏的熏香炉,也有人说是明代官宦人家的熏衣器,但它自从被送进青羊宫后,就被供奉为“神物”,而被称做“神羊”。右边另一只铜羊是双角的。此羊由成都张柯氏特请云南工匠于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铸造,以配独角铜羊。民间传说人身上有了病,只要抚摸铜羊相应的地方,如头痛摸头,肚痛摸腹,病痛便即刻消除。后来随着抚摸青羊的人越来越多,铜羊表面被摸得光亮如同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十分有趣。

八封亭在三清殿前有一八卦亭,建于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公元1873—1882年)。整体建筑共分三层,建于石台基上,石台基下层为正方形,中层为八角形,上层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成万化”的道教哲理。亭高20米,宽14.1米,四周没有墙壁,只有龟纹隔门和云花缕窗,向南正门地下脚为月形石门坎,石基上有太极图、十二属相和八卦的石刻浮雕。东西两侧又各有一门,门皆用双扇扉。整座亭都是木石结构,相互卯榫衔接,不加一栓,不用一楔,而是用枋、檩、桷等,凿成穿孔,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丝入扣。亭顶为两重八角飞檐,每层飞檐都有精雕的狮、象、虎、豹各种兽吻,镶嵌在雄峙的翘角上。黄绿紫三色琉璃瓦覆盖于屋面上,亭脊由八根琉璃空镂釉瓷花方砖镶砌而成,流线型向下延伸。亭脊的尾端上各盘绕着一条琉璃金龙。外柱为立在外檐八角角端之上的八根盘龙柱,是八卦亭的艺术精华所在。八条腾云驾雾、栩栩如生的浮雕金龙,盘绕柱上,气势磅礴,色彩分明,是我国罕见的石雕艺术精品。关于这八条龙柱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在八卦亭重建完工之际,向北对着三清殿的右首石柱上的盘龙复活,企图离柱升天而去,恰被一位道人夜观星象时发现,便用神力一拳将它钉死在石柱上。从此,这条龙身上便留下了一个拳头的印迹,至今清晰可见。每次修缮时,工匠们都原样保留了这个“拳印”,使八卦亭龙柱更增添了传奇色彩。据说以前八卦亭内还供有一尊老君像,但是形象同其他宫观中的不同,是一骑青牛鬓发俱白的童儿塑像,以附会当年老君和尹喜相会的故事。整个八卦亭布局紧凑,精巧大方,整座亭共雕塑有81条龙,象征老君八十一化。

六、台湾北港朝天宫

朝天宫位于台湾省云林县北港镇、北港溪右岸,又名“天后宫”、“圣庙”、“妈祖庙”。它与鹿港、台南、彰化市的妈祖庙并称为台湾的“四大妈祖庙”。北港镇的朝天宫是台湾较早建立的妈祖庙之一,是全台800多座妈祖庙的“总庙”。

传说,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福建莆田湄洲岛朝天阁的树壁和尚,捧妈祖神像来台,路经北港,因为当地闽籍人崇拜妈祖者甚多,于是在此结茅为祠,供奉这座神像。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规模扩大。乾隆、咸丰年间两次扩建。可惜,经光绪年间嘉义地区地震、大火的破坏,全庙皆毁。随后,当地人又发起募捐,集资重建,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终于竣工落成。

北港朝天宫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群规模之大,位居全台妈祖庙之冠。除正殿外,前为毓麟宫,后为双公庙,左为聚奎阁,右为凌虚殿,宫外侧还有文昌阁、三界公祠等。庙中各殿皆坐北朝南。巍峨高大的正殿是全庙最主要建筑,殿宇宽敞雄伟。屋顶采用硬山式,重叠三层。脊尾高翘凌空,屋脊装饰有飞龙、凤凰、麒麟、宝塔以及各种花草图案,绚丽繁藻。这种装饰繁复的屋顶,是台湾寺庙的传统建筑风格,而硬山叠起三层,则是该庙建筑的独到之处。大殿内居中供奉“天上圣母”像,两侧配供千里眼、顺风耳之神像。相传二神本是桃花山的妖精,被妈祖制伏,收为部众,后改邪归正,并能助妈祖“眼观四海,耳听重洋”以发现海上遇难者。殿内还供有“镇殿妈”、“湄洲妈”(实均指天妃,即妈祖),并供有3000尊妈祖的“分身”。大殿的东、西两厢,分别供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和注生娘娘(送子妈)。

朝天宫的其他各殿分别供奉观音大士、三官大帝等神像。它的后殿颇具特色,殿中主要奉祀妈祖的父母兄姐。一家皆神,团聚一堂,是台湾通俗宗教注重“人情味”的典型例子。

台湾有许多居民笃信妈祖,不仅视其为航海保护神,而且作为年岁丰收和保境安民的象征。作为全台妈祖“总庙”的朝天宫,自然而然地在每年妈祖诞辰时,成为全台祭祀妈祖的中心。从农历正月十五日起,便有香客陆续从台湾各县市赶来,直至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祭祀活动达到最高潮。在这期间,拥入北港的善男信女可达四五十万之多。妈祖诞辰的前后几天,民间还有祭神游行的风俗,整个北港香火烟雾弥漫,锣鼓喧天,各地民众抬着大大小小的神佛像,纷纷来向妈祖“拜寿”,其盛况可谓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