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网络的羔羊群——网络成瘾症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在带给人类巨大惊喜的同时,也会带来种种无序和盲目。而作为一种能让人上瘾的技术,网络不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种种趣味和变化,也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种种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但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网瘾”群体已成社会各界的隐忧。如何培养网民良好的上网习惯,引导正确使用网络已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网络成瘾通常是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目前在上网人群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介于15岁~45岁之间。有关专家对网络成瘾病人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难以自拔。这些人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忽视了现实生活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再满足。初期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而后可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现实中的社会,有70%以上的年轻人选择的娱乐方式是打网游,这绝非是偶然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社会娱乐消费的水平越来越昂贵,例如歌厅、迪吧、电影院等场所,虽然是年轻人比较喜爱的娱乐项目,但是高额的费用也使得他们的消费也只能局限于“适当”的娱乐项目。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虽然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由于体质、天气等原因制约了数量上的发展,外加上如今便民体育设施还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少拥有体育设施的地方,为了“盈利”而增加使用费用。娱乐项目看似繁杂多样,但是适合老百姓的娱乐项目,却难得一见。如果没有网络游戏,很难想象七成的年轻人以何种项目为娱乐手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无法与现实世界的人们沟通。大部分人深处在压抑和空虚的生活中,人们无所适从地压抑着真实的自己,隐藏着自己而无法面对现实。人们在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也同样压抑着自己发泄的欲望和心情,这些潜在的因素都影响着他们走向恶魔。(www.daowen.com)
“网络成瘾症”困扰了很多学子,家长们应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对于家长来说,最大影响者的确是孩子。拿游戏来说它是否卖的好,是由游戏好不好玩所决定的,一旦好玩自然会得到玩家更多的时间,换来更多的利润。如果游戏不能够让人沉迷,那么它就有可能是一部失败的作品,网络游戏更是如此。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件坏事,这样的命题一部分是社会舆论导向,另一部分确实也是社会存在的问题因素,而提出这样观点的最大认同者,想必就是那些沉迷游戏玩家的父母。对于非沉迷玩家,父母依然会坚决的打击,这是因为“有可能沉迷”的因素。
“网瘾”往往被人们看成是与“毒瘾”一样的东西,自然很多人就主张采取“戒毒”一样的方式来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即使用“隔离法”,让他们远离网络,“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种“坚壁清野”的思想甚至表现在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或政策里,如规定网吧不能接纳未成年人。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笨办法,所能起到的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因为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不在网络本身,而是要到网络以外的地方,迷恋网络只是他们寻求“快乐”的方法。它只有被整合到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才表现出它的各种功能与效应,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由于过度使用因特网而导致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这一行为已经存在,并严重影响到网民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网络成瘾已引起医学专家、网民和家长们的注意,人们又惊又惧,在不断戒网与不断上网中挣扎,在享受与沉沦中难以自拔。
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沉迷如同定期的旅行一样,它能起到缓解真实生活的压力,获得暂时的心里放逐,回避现实中的不愉快,他们这种回避现实生活的做法,等到他们心情好转后就能恢复正常的工作,但对于严重的网络成瘾症来说,通过自我行为规范来约束是不够的,也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家人和医生来帮助。心里专家呼吁,人们一定要“兴利除弊”,注意网络心理卫生与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