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蜣螂与犀头:护理后代的差异

蜣螂与犀头:护理后代的差异

时间:2024-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蜣螂与犀头蜣螂属于鞘翅目的金龟子科。蜣螂对它们的后代的护理,显得有些草率了事,然而,与它同类的犀头,在养育它们的后代上,却是异常尽心尽力的。在黑暗的土穴中,为了照顾后代的成长,雌性犀头足足4个月不吃任何东西。澳大利亚的农业科学家们非常重视蜣螂食粪的本领,并且把它列为养牛发展中重大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从世界各地引进大批蜣螂。

蜣螂与犀头:护理后代的差异

蜣螂与犀头

蜣螂属于鞘翅目的金龟子科。它不仅具有坚硬典型的鞘翅,而且还有特殊的瓣状触角。它们的食品通常是一些污物、垃圾。倘若它们找到人畜的粪便,在它们眼里不啻于美味的“高档食品”,还会很仔细地做起它们的粪球来。因此,这种昆虫获得了“屎克螂”的雅号。

屎克螂的头部本来就很扁,偏偏在头部的前方又向前延伸出一块坚硬的角质额片,额片上,长着六个突起的颇似一柄半月形的铲刀。这把带钉的“铲刀”在收集食物时,起着切除或剔除不要的东西的作用,同时在打洞钻穴时,这把“铲刀”又成了很好的挖掘工具。

当它把满意的食品收集好后,它就先用外端生有五个锯齿的强有力的前足,扫清一小块地面,然后把这些食物搬到平整过的地面上,并置于自己的腹下。它又用后面两对细长有爪的足来搓动,使食物不断旋转、滚动,最后形成一个圆球。这个圆球大小不等,一般似核桃。有时,在食物丰富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个球制得像拳头大。球形食物制成后,它们便把它搬到安全、适当的地方去。这就开始了人们常说的屎克螂推粪球的“旅行”了。它的搬运方式显得笨拙而滑稽:它用后足紧紧勾住粪球,这样使它的“臀部”高高翘起,头部向下,在这种不自然的姿势下,用这比较有力的前足,撑动着地面将球体慢慢向后推去。

有时,正在搓球的蜣螂,放弃自己的“活儿”,伸出“友谊之手”,赶来帮助它的同伴推球,且显得很卖力,但实际上它却是想伺机夺走这个食物球。有时,有的蜣螂坐在粪球上,而别的蜣螂用力推球,这是争夺食物的情景。球主人历尽千辛万苦,把球运到适当、安全的地方,然后用头部的“铲口”和前足,挖个土穴藏起来。有时在挖土穴过程中,粪球主人有些不放心回到地面上来瞧瞧,却见这个伙伴安详端坐在粪球上,似乎对它说:“伙计,放心地挖吧!食物由我看守着呢!”待粪球主人再次返身挖洞时,那位对美味粪球觊觎已久的伙伴,立即露出“骗贼”的真面貌:它迅速将粪球推走,推得像小偷怕被人捉住一样的快。待到粪球“主人”挖土累得返回地面喘气时,那个“骗贼”早已带着粪球逃得无影无踪了。

有时,粪球主人发现得早,能及时追上“窃贼”。这个“窃贼”还会再次施展狡猾的伎俩。它迅速变换位置,好似向主人表明:“粪球是自行滚来的,我正在阻止球的滚动呢!”这个“窃贼”的诈骗术与人类社会中那种伪善、诈骗的“流氓”行径,竟何其相似!

主人把粪球稳妥放人土穴后,就把出口处用一些废物堵住,然后坐在美味的食品堆上,饱餐终日。

蜣螂还会制造甚为精致的梨形粪球。不过,这是蜣螂用来生儿育女的产房,也是小蜣螂孵化成长的“摇篮”。这种梨形粪球,是由土穴里的圆形粪球改制的。雌性蜣螂在一个完整的圆形粪球上,先用前足压出一个圆环,然后压成一条环形槽沟,使粪球的顶端出现一个突起,接着再在突起的中央压成很深的凹穴,随即产卵其间,然后把顶端的小孔用一束纤维塞住。

这时,雌蜣螂似乎已经觉得尽到自己的义务了,因此,产卵一结束便悄然离去。由于这些披盔带甲的小蜣螂要到炎热妁夏天才出世,因此,没有父母照管的食品“摇篮”,有的烤干,有的破裂,很多蜣螂在幼虫阶段就夭折了,只有少数的小蜣螂能顺利成活下来。

蜣螂对它们的后代的护理,显得有些草率了事,然而,与它同类的犀头,在养育它们的后代上,却是异常尽心尽力的。(www.daowen.com)

它的体形不及蜣螂那样健壮,可是,在容貌上,却是诸甲虫中的“美人”。它的体色漆黑而有光泽,陡斜的胸背高出头部,头部同其他甲虫一样长着一块扁薄的额片,形状似“半月斧”。两眼之间,偏生着一枚向上竖起的尖角,酷似犀牛的“鼻角”,故名犀头。

当交配、产卵的季节来临的时候,犀头一反常态地雌、雄共同忙碌起来。它们一起收集最柔软美好的食品,并将其运到土穴里,为后代准备丰富的食物。育儿的土穴也远较平时寓居的“房间”要宽敞得多,精致得多。“房间”的墙壁都仔细地压过,“屋内”堆满了大堆可口的育儿食品。

犀头体圆足短,它要为后代制作精致的蛋形“摇篮”,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然而,它们雌雄共同努力,首先由雌犀头用头部锐利的额片切割材料,并用力把其压成圆块。然后,雌雄一起原地加工成一个精致而匀称的圆球来。接着,又在顶部慢慢地压出一个浅穴来,母犀头就在浅穴里产下一枚卵。然后它又非常小心地把浅穴加高、合拢,最后制成蛋形的育儿“摇篮”。

雌性犀头不像其他蜣螂一样,一产完卵就离去。相反,它却始终守在那里。从筑穴到产卵结束,它不吃一口食物,尽管身边有丰富、美味的食品。它宁愿自己挨饿,也不动用儿女的口粮。由于母亲亲自照料,并不断地进行察看、修补,育儿“摇篮”始终保持完好。在黑暗的土穴中,为了照顾后代的成长,雌性犀头足足4个月不吃任何东西。

这种“母爱”虽是犀头的独有的本领,但怎能不令人感叹!

最后,新成长出来的幼犀头跟着它们的慈母一起来到地面上。

在昆虫世界里,除了那些过着群体社会生活的昆虫外,恐怕再也没有别的昆虫像犀头那样不顾自己地爱护它们的后代了。

作为昆虫王国人们不屑一顾的虫国成员——蜣螂,居然作为“宾客”,“出使”到大洋洲,立功受勋。大洋洲曾以畜牧业而著称于世,奶牛的总头数达4500万头,若每头奶牛一昼夜排便十次,那么一天便有45000万堆牛粪。这些数量多得惊人的粪便如果不及时处理、清除掉,就会污染牧场、孳生蝇类、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而这种环境对蜣螂来说,那真是美好的地方。

澳大利亚农业科学家们非常重视蜣螂食粪的本领,并且把它列为养牛发展中重大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从世界各地引进大批蜣螂。我国各地常见的食量极大的神农蜣螂,也被“邀请”到澳大利亚作为清除牛粪的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