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农业风险识别与防范方法

农业风险识别与防范方法

时间:2024-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八农业经营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我们所讲的合作社,就是小产业者自助互助的团结,专赖集小为大、积少成多的力量,结合许多社员,即从这些社员自己力量谋相互产业的发达和排除相互的不利。对此,县、乡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多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顺应新形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思路。建立社员代表议事制度,对日常生产经营事务进行集体决策。

农业风险识别与防范方法

项目八 农业经营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我们所讲的合作社,就是小产业者自助互助的团结,专赖集小为大、积少成多的力量,结合许多社员,即从这些社员自己力量谋相互产业的发达和排除相互的不利。

——于树德

素质目标

学会识别农业的经营风险,树立农业经营风险意识。

技能目标

1.分析合作社经营风险的种类;

2.掌握几种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法。

知识目标

1.了解合作社经营风险的类型;

2.熟悉合作社经营风险的评估;

3.了解合作社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初步学会化解风险的方法。

重点内容网络图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而言,产品特性是前提,生产集群是基础,组织成员最重要,制度环境关键

案例一

浙江省桐庐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

桐庐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2年10月,是一家集蜜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收购、加工、保鲜贮藏和销售为一体的实力型示范合作社,拥有社员112人,带动梨农687户,联结基地7356亩,主要品种有翠冠、清香、新世纪、黄花梨。注册商标为“钟山密”,到现在已建有场所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配有保鲜冷库、分级机,2004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佳合作社”,2005年被省农业厅推荐报批国家农业部示范合作社项目。

钟山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钟山大规模栽培蜜梨,尤其是近年来,钟山蜜梨产业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产供销紧密结合的经营方式,成为百姓经济的一大支柱。到2004年,全乡蜜梨基地达10000亩,其中投产7000余亩,产量达到10000余吨,产值达3000余万元,主要品种有翠冠、新世纪、黄花梨、清香等,钟山乡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浙江省蜜梨之乡”。“钟山密”牌蜜梨先后获得中国浙江国际博览会优质奖和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金奖等奖项。

一、顺应民意,联合建社闯市场

蜜梨是桐庐特色优势产业,全县规模、效益均居全省前列,并被列为浙江省特色优势产业区。合作社地处全县栽培面积最大、素有“蜜梨之乡”称号的钟山乡,该乡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以“黄花”为主的蜜梨,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力发展以“翠冠”为主的优质早熟蜜梨。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有连片种植的蜜梨近万亩,是杭州地区最大的优质蜜梨生产基地,加上周边横村、瑶琳、莪山等乡镇种植的5000余亩,区域性生产面积占了全县的50%。然而,这个蜜梨主产区早在2002年之前,并没有一个有序的组织,每逢销售旺季,大批分散经营的梨农面对外来水果运销贩子的肆意压级压价,一筹莫展,往往是优质不优价,增产不增收,梨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桐庐的蜜梨产业发展因此遇到了残酷的市场瓶颈问题。

对此,县、乡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在多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顺应新形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思路。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钟山乡的蜜梨重点专业村——大市村为基础,以当地的蜜梨种植和营销大户为核心,牵头组建了桐庐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的梨农组织起来,形成合力,从小市场挤入大市场,从而使梨农的蜜梨生产和销售步入了有序的轨道,桐庐的蜜梨产业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合作社成立之初,为了真正兑现“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确保收购的梨能够销售出去,理事会组织20多人到杭州市果品市场开展免费品尝促销宣传活动,并在批发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合作社因势利导,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迅速打开了市场。随着合作社经营正常化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社员对合作社的归属感向心力得到加强,越来越多的梨农主动向合作社靠拢,社员也由建社之初的10户发展到现在的112户,他们通过合作社实现了“信息灵、渠道畅、售价高、收入增”,尝到了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2006年合作社实现销售5160吨,产值1399.1万元,盈余196.2万元;因价格提高合作社增收达128万元;社员在购买合作社提供的农资时享受进价优惠,单价比同期市场低10%;按照章程规定,合作社实行二次返利,2006年返利高达58.8万元,据测算,2006年社员人均增收在1.7万元以上,比种植农作物每亩增收1800元以上。今年合作社经营业绩再上台阶,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蜜梨的产值达到1500万元,社员销售的蜜梨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3.40元,高于周边地区1.4元,仅此一项,合作社新增收入就近500余万元,获得了更加可观的效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钟山乡蜜梨平均单产达到1300千克,亩产值4000元,户均纯收入达4万余元。合作社已成为万亩优质蜜梨基地发展的助推器,已与当地蜜梨产业的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正因为如此,合作社才有了快速的发展,并蕴含强劲的发展潜力。

五年磨砺,合作社厚积薄发,先后获得省市县各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杭州市十佳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还被列入浙江省“强龙兴农示范工程”百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建设名录;多年来已成功创建了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水果生产机械化)、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杭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杭州市十佳农业示范园区。五年苦心经营,合作社声名远播:日本东京农工大学、日本经济新闻社、泰国农业和合作社部以及国内中西部地区、周边县(市、区)等纷纷组团前来考察取经和采访报道。

二、依法治社,规范运营促发展

(一)实行制度立社,规范运作机制

按照“合法组建、机构完整、有效监督”要求,合作社起初由10名骨干社员发起入股,2004年7月经工商注册,取得了合作社营业执照。2005年按照省市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对股金设置进行了调整,其余104名社员由原先的交社员费改为持股,使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合作社通过社员大会选举蜜梨种植、营销大户陈新照同志为理事长,同时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合作社的运作要求和合作社的章程规定,建立了完整的运行、监督机构:①社员(代表)大会。决定合作社的重大决策,审议年度社务、财务,确保每年活动不少于两次。建立社员代表议事制度,对日常生产经营事务进行集体决策。②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负责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事务,监事会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实行社务、财务公开。仅2006年就召开了8次理事会议和6次监事会议。③生产经营机构。合作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并设置了财务、生产、技术服务等部门,制定了各部门规章制度,并上墙张贴,明确职责,接受监督。

合作社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①合作社章程。明确规定了社员、理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和义务。②利益分配机制。与社员签订购销合同,以优惠价收购,年终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2006年共计返还58.8万元。③支撑发展机制。扩大服务范围,吸引周边梨农,同时努力开拓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④利益保护机制。协调市场售价、规范市场行为,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有效遏止同业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

合作社还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以优惠价收购社员生产的蜜梨,由合作社统一包装、贮藏和销售,并为果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年终根据经营状况向社员实行二次分配;经营管理上,在继续坚持互助、合作的同时,导入了风险、利益分配等市场经济机制。

(二)推行科技兴社,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积极筹措资金,组织蜜梨生产核心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蜜梨标准化生产技术,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果品质量标准。

不断提高生产标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2002年起,合作社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同年通过省级无公害蜜梨基地认定,2004年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又开展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实施和申请认证,目前已通过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7年,合作社又开展了有机蜜梨的生产试点,因此出品的高档蜜梨不仅价格高,而且供不应求,2008年计划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目前基地内已全部采用专用果袋、农家肥和生物农药、频振式杀虫灯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强基地生产的全程管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实行可追溯管理,提高蜜梨品质和食用安全性;同时加强蜜梨外包装更新工作,严格产品分级包装程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

在技术培训服务上,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常年聘请农技专家任合作社技术指导,经常邀请县内外有关专家来基地内授课与实地指导,选派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到县、市参加有关培训,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确保每个社员均受到系统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仅2006年合作社就举办各类培训4次,共230人次,大力推广蔬果套袋、增施有机肥、规范化修剪、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制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印发相关技术资料450份,指派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2005年开始合作社引进推广两次套袋技术,生产高档绿皮翠冠,使销售价格提高了1.5倍。

在农资供应和蜜梨销售上,合作社专门设立了农资供应门市部,发挥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向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果树专用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成本在10万元左右。筹资建立了6000余平方米的蜜梨市场和500立方米的保鲜冷库,提高了蜜梨的加工贮藏能力,增强了销售调蓄能力,一方面较好地缓解了销售压力,另一方面蜜梨经贮藏后于春节前后上市,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2006年合作社贮藏黄花梨100吨,春节上市后价格翻了近一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营销宣传,破解市场难题

随着9200亩蜜梨的陆续投产和进入盛产期,每年的产量都在大幅攀升,加上蜜梨上市时间集中,销售压力很大,合作社管理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开拓市场,尽力做好蜜梨的销售文章。

一是打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将蜜梨产业与旅游联姻,在县乡二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年一届的“蜜梨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通过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2006年“桐庐钟山蜜梨节”作为休博会重要活动之一,更是引人注目,“蜜梨之乡”的金名片使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以及合作社带来了商机。每年蜜梨上市季节,合作社还适时推出“采摘游”农家乐项目,以游促销。2006年合作社还有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吆喝钟山蜜梨,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

二是主动出击,积极开拓市场。按照主攻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开发集团消费,积极联姻旅游和加工的销售战略,使合作社在蜜梨市场的开拓方面赢得了主动;通过开展免费品尝等促销活动,在杭州、义乌等周边城市果品批发市场上钟山蜜梨销售火爆;2006年,钟山蜜梨摆上了好又多超市各门店的柜台,明显的品质优势使超市蜜梨柜台营业额明显增长,今年蜜梨上市前,合作社又与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进行了广泛的接触;通过多年的营销宣传,企业集团消费成为合作社销售的主渠道,钟山蜜梨成为了馈赠佳品;“采摘游”火了当地农家乐,也带来了可观的客源;与县内蜜饯加工企业的合作取得成功,企业订购的1万千克蜜梨已按合同要求放入冷库保鲜,梨脯产品也已研发成功,产品上市以后,2008年的蜜梨销量将更大。

三是诚信立业,赢得客商信赖。合作社在诚信上下功夫,强化销售服务。在基地设立接待站,24小时专人值班,让客商有地方住,有饭吃,有水喝,确保客商人、货、资金安全。凡在蜜梨销售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均由合作社出面协调解决。对销售的蜜梨全部经分级机分级处理,确保果品品质,既保证客商收到质量高的蜜梨,又切实维护社员的利益。这些举措不仅赢得了客商的信赖,也赢得了长久的市场。

四是调整策略,出台激励机制。在蜜梨成熟前,该社根据蜜梨质量的高低,制定销售等级。同时,根据客商的收购数量和等级,确定社员的销售价格,社员按合作社提供的计划交售蜜梨。培育营销队伍,出台激励政策,采取合作社统一分级包装后确定出库价,营销人员对外销售产生的差价归己,此举大大促进了营销人员积极性,蜜梨销量大幅度提高。

通过合作社全方位立体销售服务,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销售难题,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产生了明显效果。今年通过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售的精品蜜梨每千克售价在8元左右,比市场平均价高出6.5元,社员不仅不愁销路,反而还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合作社也因此得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力增强,活力增加。

三、创新创业,聚精会神谋发展

合作社创新思路,静下心来,聚精会神搞好生产和经营管理,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合作社的基础设施水平、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实施水、电、路配套工程,在2000亩核心园区内建设道路119千米(其中硬化10千米)、埋设地下输水管网5000米、建造水池12只1.2万立方米、改造农用输电线路3000米,使园区内道路成网,采摘的蜜梨可以直接用运输车运下山,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建成60亩喷灌节水试点,实现了旱涝保收。实施机械化植保工程,园区内全面安装了杀虫灯、购置了高压植保机具,机械化的综合应用程度达到70%以上,植保效率大大提高。提高园区科技应用水平,全面推广和应用良种、栽培管理、植保等方面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和现代农业设施等农业高新技术,核心区良种比例达到100%。园区早在2004年以前就取得了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杭州市十佳农业示范园区、杭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认定。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2006年底开始试点的精品梨项目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成果。该项目采用全程施用有机肥、使用有机农药、二次套袋技术生产的单个规格325克以上的绿皮翠冠,采用精心设计的精美礼品包装后推向市场,获得空前成功;5000多箱5万千克产品一上市便受到追捧,产品供不应求,效益提高了5.3倍。引进绿色、有机标准,合作社在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2006年在核心区引进绿色食品生产标准,2007年8月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2008年计划全面实施的精品梨工程将再次提高生产标准,全面推行有机食品标准,合作社产品将再上一个档次。加强品牌意识和商标管理,加强对钟山蜜梨品牌的保护力度,严格合作社包装使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维护产品形象。合作社下一步还将注册“大市牌”注册商标,采取双商标管理,“钟山密”商标及包装用于合作社优质蜜梨,“大市牌”商标及包装用于普通蜜梨和周边零散种植户,统一和规范钟山蜜梨商标使用,积极申报市、县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打造蜜梨品牌。

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为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合作社筹资建设了占地10余亩的办公和生产经营场所,其中办公楼、仓储、室内蜜梨市场等建筑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室外批发销售场地6000余平方米;建设了500立方米大规模冷库,引进了蜜梨自动分级机、果袋加工流水线等先进农机具,实现了果袋自给,提高了合作社包装、贮藏、销售能力,合作社因此获得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水果生产机械化)认定。

对于合作社未来的发展,陈新照理事长充满了激情:将建设万亩绿色标准化蜜梨示范基地,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实现蜜梨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区域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重点将周边乡镇纳入合作社发展,实现合作社跨越式发展;建设5000亩喷灌设施,提高蜜梨生产的抗旱保丰收能力;继续做好发展社员工作,社员对象面向全县,充分掌握和利用资源;在与大型超市初次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战果,提高销量;利用蜜梨已有的知名度,以及桐庐蜜梨在省内的品质优势,积极创建省、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主攻精品梨市场;与旅游联姻,努力打造十里梨花景观,建设农家乐项目,吸引外地游人前来休闲度假和观光玩乐。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以合作社为纽带,造就环境优、生产稳、市场畅、收入涨、梨农欢的良好局面,合作社的号召力、凝聚力得到提高,从而引领蜜梨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方向迈开大步。

(资料来源:北国农网http://www.db-nw.com/jjzx/view.aspx)

案例点评

合作社成长的一般机理认为,合作社的成长机制是产品特性因素、生产集群因素、合作社成员因素和制度因素环境等构成的符合作用机理。

第一,就产品特性而言,农业合作社通常率先兴起于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农业剩余较多,市场风险较大,单个农户博弈势力较明显的情况下;兴起于具有较明显季节或者时间约束,易损性较强,交易频度较高的农产品领域内部;兴起于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程度较高,资产专用性较高,资本或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兴起于政府管制较少的农产品品种上,而水果、蔬菜、禽蛋等无疑属于适合兴办合作社的农产品领域。

第二,任何基于市场目标的农业组织化行为,都必须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生产群体或者集群为条件,同时又必须将该区域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作为结果,因此,农产品生产集群的存在本身就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前提。这个合作社所在地有连片种植的蜜梨超过1万亩,是杭州地区最大的蜜梨生产基地,加上周边横村、瑶琳、莪山等乡镇种植的5000亩,区域性生产面积占了50%,这就为合作社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第三,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受限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即合作社企业家。而且,组织成员(特别是那些关键成员)的资源拥有状况直接约束着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这个合作社的陈新照董事长就是一个懂经营肯冒风险的带头人。

第四,制度环境因素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是最重要的。这个合作社从成立之初就受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和引导,最后获得政府的项目资助。

总之,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生和发展而言,产品特性是前提,生产集群是基础,组织成员最重要,制度环境是关键。

除此之外,合作社的经营战略必须正确,组织建设必须规范,等等,而这些又都与组织成员有关。

农业经营的风险无处不在,合作社经营偏重于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协调,通过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协调活动,来减轻不利环境带来的威胁,降低各种经营风险。合作社需要对农业经营的风险进行分类,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分别采取何种对策来化解,分担农业经营风险,从而增强经营的信心。

任务一 认知农业经营风险

一、农业经营风险的含义

风险就是指人们不能确定行为所导致的结果、状况及其程度。合作社的经营和其他类型的经营一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面对这些风险,又该怎样回避,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需要经营者对风险的种类进行识别和初步判断,及早采取预备的经营方案。

二、经营风险的产生

在经营过程中,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经营机会与经营合作社的复杂性,经营者、经营团队与经营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局限性,是经营风险的根本来源。研究表明,经营的过程往往是将某一构想或技术转化为具体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几个基本的、相互联系的缺失,它们是上述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局限性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经营风险往往就直接来源于这些缺失。这些缺失主要包括:

(一)资金缺失

有钱经营不一定能够成功,而没有钱经营一定不能够成功;经营者可以证明其构想的可行性,但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其变为经营现实,或在经营过程中现金流断而影响合作社运行,从而给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研究(论证)缺失

研究缺失主要是指经营者仅凭个人兴趣去研究和判断市场的潜力,当一个经营者认为某项技术突破可能产生某种经营机会时,他仅仅停留在自己满意的论证程度上。然而,在将经营预想真正转化为经营行为时,由于产品成本与预期收益的落差,实际消费和市场预期容量的落差等不确定因素,这种程度的论证便不可行了,这种研究的缺失导致了经营风险的产生。

(三)信息和信任缺失

信息和信任缺失存在于技术人员和经营者之间。也就是说,创办一个合作社,需要不同类型的人一起共同合作,需要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技术人员将会提供可靠的技术信息,管理人员将会采用一定的管理模式。两者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因岗位的信息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一个好的经营者需要具备性格、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等多种素质,如果经营者某些方面的素质不具备或存在较大的欠缺,不能协调这些冲突,会增加合作社的风险,增加失败的可能。如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之间不能充分信任对方,或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这一缺失将会变得更深,带来更大的风险。

(四)资源缺失

资源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犹如颜料和画笔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没有了颜料和画笔,艺术家即使有了构思也无从实现。经营也是如此。没有所需的资源,经营者将一筹莫展,经营也就无从谈起。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营者不一定也不可能拥有所需的全部资源,这就形成了资源缺失。如果经营者没有能力弥补相应的资源缺失,要么经营无法起步,要么在经营中受制于人。

(五)管理缺失

管理缺失是指经营者不一定是出色的合作社管理家,不一定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进行经营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营者利用某一新技术进行经营,他可能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却不一定具备管理才能,从而形成管理缺失;二是经营者往往有某种“奇思妙想”,可能是新的商业点子,但在整体规划上不具备才能,或不擅长管理具体的事务,从而形成管理缺失。

三、农业经营风险种类

农业合作社的生产运营过程集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于一体,这导致农业合作社面临的风险具有自身的行业特征。按照风险形成的不同层次,农业合作社的风险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自然风险

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自然灾害的客观存在、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这都会给农民带来风险。有些自然灾害是可避免的,有些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单家独户所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些自然灾害对农业产业公司的威胁会带来灭顶之灾。主要划分为两个方面:

1.自然资源风险

自然资源风险可以理解为正常条件下的自然环境风险。农业合作社生产的自然特性与其所占用资源的量、质和地理位置都密不可分,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农业合作社经营业绩的好坏。

在数量方面,相关资源的短缺(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会严重影响农业合作社的生产营运。在质量方面,环境污染对资源质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会从根本上影响农业合作社的经营效益。与此同时,资源的地理位置也直接决定了农业合作社的营运成本,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交通不便也会使成本提高。

2.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可以理解为异常条件下的自然环境风险。由于农业的生产特性,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相比其他行业更为敏感和严重。我国是世界上两条巨灾多发地带(即北半球中纬度重灾带和太平洋重灾带)都涉及的国家,气候变化大,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这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每年农田受灾面积达7亿亩以上,受灾农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0%-35%,造成粮食损失200亿千克,其中干旱、洪涝、冷灾、寒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天气灾害。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1月31日,我国2008年1月10日以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共造成18个省份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27.08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自然灾害一方面会影响农业合作社的产量,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农业合作社的产品质量,这都会增加农业合作社的风险,造成农业合作社效益不稳定。

(二)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由于农民缺乏农业技术或对某些技术在应用后产生的不确定副作用,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损失。技术风险轻者可以造成减产,效益下降,严重者造成绝收,血本无归。

1.农民的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施的连年轮作、病原在土壤积累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容易造成植物的抗药性。

2.由于农民对疾病的不确定,仍然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防治,盲目采用农药造成了减产的损失。

农业的技术风险来自于农业技术经济绩效的不确定性、农业技术应用的复杂性和农民素质状况。过去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靠“干中学”的经验来控制风险,这一问题尚不突出。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高新技术农业开始出现,农业大量使用新设备、新技术,但技术服务队伍和组织机构缺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随着农业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对科技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新技术、新产品。农业经营者的技术风险日益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生态环境和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这类产品的风险也在相对提高。

因为对新技术理解的偏差和操作的失误都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对家禽行业来说,疫病控制就是养殖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了疫病问题才能够保证产品进入市场,进入竞争。因此在生产中所运用的疫病防控策略、措施和方法不得当,是产生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市场风险

农户面临产品销售不畅、价格偏低、价格不稳定或者受到竞争对手的挤压而带来的市场风险。形成市场交易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由于谈判力量不对等导致价格波动的风险

谈判力量不对等是指在市场交易双方的拉锯战中,谈判力量强弱悬殊比较大,谈判力量强的一方在交易中处于主动地位,控制(决定)市场交易行为;谈判力量弱的一方在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服从市场交易行为。农民与大的收购方在价格的谈判力量上就是这种极不对等的关系,而且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农户在经营过程中除了一直难以摆脱市场价格波动的纠缠外,还会受到强势谈判的制约。(www.daowen.com)

2.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交易风险

市场信息不对称就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接受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造成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或三方中的两方)主观故意,给经营者带来信息不确定性的风险。现代经济学证明,不确定性是影响人们经济行为和经济决策的重要变量,由于人们的风险偏好不同,人们对不确定性的不同判断,将会导致不同的行为预期和行为选择。因此市场交易的参与人数越多,信息就越不完备和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高。单个农户购买生产资料、销售自己生产加工(初加工)的农产品时,就面临着因为交易对象众多而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而市场的不完整、市场信息不畅通、市场交易条件经常变化以及农产品市场的近乎完全竞争特征等,都在加剧这种不确定性程度。

家庭小规模生产为主体的农户在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的双重制约下显得无所适从,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弱化了农民的利益谈判地位;而且伴随着中国入世与农业市场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获取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的同时,将面临着更大市场波动的风险;而农业日趋明显的边际报酬呈递减趋势,使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获取面临着比非农业产业更大的市场风险。

(四)订单风险

农产品订单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但是农民往往处在弱势群体的地位,产生了订单风险。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订单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系或紧密或松散,合同是受法律严格保护的。但是,缺乏浓厚的法律氛围和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在有的情况下,当签订合同后,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农民往往不将农产品出售给龙头合作社,而是直接到市场上去出售,从而使签约的龙头合作社遭受损失。由于这种行为通常涉及面很广,加之农民是弱势群体,在“法不责众”的惯例下,法律监督往往难以奏效。而且这一行为在龙头合作社身上也时有发生,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龙头合作社也可能违约,不按既定的合同收购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而是到市场上去交易。而当合作社不执行合约时,由于关系的作用和地方出于保护税源的目的,被惩罚的几率也相当小。这种合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地损害了农业经营者的运行效率,产生了很大的交易风险。

(五)农资及其价格风险

农资价格风险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假冒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农用生产资料,充斥农村市场,给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是农资价格风险上涨造成的损失。据调研,农民每年因假冒的农资造成的损失占农民年收入的10%-15%,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损失约占农民年收入的13%左右。

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10月份以来,化肥市场“涨”声一片,特别是从3 月20日的监测数据来看,化肥价格大幅度持续上涨,与2006年同期价格相比,含氮46%的国产尿素零售价格每吨上涨了200元,上升幅度为11%;国产45%通用型三元复合肥每吨上涨了1200元,上涨幅度为63%;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涨幅分别为:18%、20%、18%、40%。2007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6%。其中,饲料价格上涨4.2%,仔猪价格上涨48.7%,农药价格平均上涨2.5%,农用机油价格上涨6.5%,种子价格上涨7.7%,农用薄膜价格上涨8.9%,玉米、豆粕和进口鱼粉价格分别上涨20.7%、42.6%和8.2%,育肥猪、肉鸡和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分别上涨22.6%、19.4%和18.8%。

从各方面的市场反馈来看,全国农资市场普遍涨价,不仅生产商反映成本上升推动出厂价格上升,产销链末端的经销商也反映农资价格“涨”声一片,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吞噬掉了农产量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带来了农业效益的波动,遏制了农业增效的潜力。想要把涨价带来的压力转移到出售农产品的环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警惕农资涨价影响农民增收。

(六)其他风险

1.资产风险

目前农业市场化程度提高,规模扩大的同时投入增加,而农业投资具有锁定性,农业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导致农业经营的风险,造成沉没成本加大,从而产生资产风险。如投入建设一个养鱼池,就只能用来养鱼,要马上转作其他用途是不行的。那么养鱼池的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具有不可逆性,给农业合作社永远也无法回收产生了损失。

2.观念风险

一般而言,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忽视危机的征兆、不重视对风险的监测都是因为合作社未能对不确定性做出恰当和及时的反应。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合作社起步较晚,且以小型合作社居多,对加强风险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风险观念不强是农业合作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任务二 农业经营风险的规避

农业经营风险贯穿于合作社整个经营过程,经营者在经营运作中,首先应搞清楚哪些风险对效益影响最大,在管理过程中时时控制住这些影响效益的因素,掌握最新的行业信息并及时作出调整,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有关资料表明,自然风险占农业经营风险的25%左右,市场风险约占40%,技术约占25%,其余的约占10%左右。因此对合作社经营者而言,在风险规避和防范时,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积极应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一、防范和减轻风险的战略措施

(一)用足优惠的农业政策资源

在一定程度上农业政策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利用好农业政策平台是农业经营者必走的捷径。2003以来,我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多项农业政策,其主要包括:

1.保险政策

保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策性保险,其基本原理是分担风险、分摊损失。如:农作物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等。

2.补贴政策

国家为了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特别是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的压力,采取直接补贴措施,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推广补贴、油菜良种推广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合作社专项扶持政策,等等。

3.合作社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为了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规模化发展,引导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国家近几年出台了8项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其主要包括:

高效设施农业专项资金,重点补助新建、扩建高效农产品规模基地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合作社及产业化扶贫龙头合作社,对于扩大基地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给予适当奖励;

外向型农业专项资金,重点补助新建、扩建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及出口农产品品牌培育;

农业三项工程资金,重点基因库建设;

农产品质量建设资金,重点补助新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程质量控制项目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获证奖励;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资金,重点补助“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产品初加工能力;

海洋渔业开发资金,重点补助特色高效海洋渔业开发;

丘陵山区农业开发资金,重点补助丘陵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和地方粮食直补政策,激发了农民发展规模种植的热情,家庭式农场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就需要通过合作联合起来,借助外部交易规模的扩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使产品按合理价格售出。同时,还可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设备等的利用率,寻求规模效益,规模的扩大带动地方经济的倍增效应,市场的运作者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争取市场谈判的主动权。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合作的领域可以分为生产合作、流通合作、信用合作和其他合作。提高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比如:山东平邑的金银花产量很大,以往农民自行到药厂销售面临压价压质、运输成本高的处境,成立合作社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集中和药厂签订合同,解决了农民销售与药厂收购链中的难题。

目前运作比较成功的模式——“公司+农户”的模式,是一种化解农户市场风险的组织制度创新。“公司+农户”的模式之后,农产品的市场化运作,使由农产品自然秉性带来的价格波动得到了一定的制约。单个农户的市场风险通过一体化合作社的统一加工、集中销售,得到大幅减小。在行情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由公司承担全部的市场风险,农户只要抓好生产就可以得到稳定的收入。所以,目前“公司+农户”的模式值得农业经营者去体验。

(三)寻求与知名合作社的市场协同

协同是指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助完成某项事情。合作社通过市场协同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运作,从而降低风险。协同效应就是指合作社之间在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从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俗话说“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就是指合作社善于通过市场协同作用(生产协同作用或管理协同作用)达到扩大规模、开拓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的目的,延长合作社的寿命。目前合作社常见的协同大多为市场协同。市场协同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品牌租用、品牌延伸、品牌扩展等。

许多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遭受到冷遇,出现卖出难问题,其中的原因除了季节和储藏能力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当前农产品最缺乏的是销售的主营渠道,要把优质的农产品打入市场的主营销售渠道,品牌的知名度就成为农产品销售的关键因素。借助优势合作社激活弱势合作社通过市场协同与名牌产品合作经营,农业合作社利用其他合作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寻找最佳的销售渠道,合作社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度开发市场,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完成市场开发和拓展的业务,提升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是关键。

借助合作社的品牌优势和品牌的市场知名度,把产品销售给千家万户,从而激活当地弱势的加工合作社,扩大了农户养殖种植规模,也实现了合作社与品牌的“双赢”。其优点:

第一,农产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凭标准、品牌交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品牌树立农业合作社形象,促进合作社产品信息的迅速传播,以便赢得市场。

第二,品牌延伸意指使用一个品牌名称在同一市场上,成功地切入同一市场的另一个区块。借助优势合作社激活弱势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度开发市场,使得市场规模的扩张带动养殖规模的壮大。

品牌扩展是合作社实现其市场扩张和利润增长的“飞机跑道”。它强调的是合作社对已实现的某个品牌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名牌生命不断得以延长,品牌价值得以增值,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此外,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品牌扩展策略,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包括推出新的包装规格、香味和式样等品种系列,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随着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合作社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的不断提升,价格波动这种一般意义的市场风险对农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度正在不断减弱。

(四)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又要考虑未来发展,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眼前的利益。农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经营活动中若干生产要素的发展。从所有人的角度表现为应当持续盈利(在一段时间内总体盈利),通过外在技术(人员)的内化过程,渐进式地实现合作社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更好地抵御技术风险。

在农业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许多经营合作社为了缩短技术的经济效益时段,以雇用(租赁)的方式从其他地方借来技术,由于忽视了技术的内化过程,产生“水土不服”的应用风险。在此友情提醒农业经营者在利用外来技术时,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对引进的技术采取以下措施规避技术风险:一是“本土化”。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水、肥、气等自然条件,有选择性地加以利用。二是技术租用渠道正规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全国各个地方涌现出了大批的“专家”“技术能人”,这些群体在当地农业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但是由于当事人对农业技术认识的局限性,会把其技术“照办照抄”,给经营者带来风险,所以在聘用专家时通过正规渠道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办法。三是不断“充电”,做好“技术的储备”。在利用技术的过程中,依赖外来技术容易受到制约,为了更好地规避过分依赖的风险,作为经营者需要对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学习,给自己的头脑“充电”,让合作社“固本强基”,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使合作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措施是指充分利用生产和加工相关程度较低的农业和农副产品以分散风险。通过进行投资组合,达到在相同期望收益情形下组合风险最小或相同组合风险情形下期望收益最大的目的。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带来的好处是:

第一,品种上采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可以综合地利用市场和农业设施等资源,降低单位成本。

第二,种植在规模上进行扩大,调动村民的热情,为本地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本地蔬菜产业中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第三,通过辐射作用,扩大了地方的影响力,形成种植养殖规模与市场规模的联动。

此外,像我国不同地区“四位一体”“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的“猪—沼—花”“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大棚草莓山羊复合种养模式和技术”,都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最佳地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达到较好的资源组合。

(六)走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一体化就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在农业的经营过程中,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将不同类型风险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分解,通过明确不同环节的主要风险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寻求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降低农业合作社风险的目的。

在养殖产业的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就是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经营主体由于能够集中经营,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这方面的技术成本就比单个农户要小得多,甚至可以通过内部的自主研发,把技术的购买交易内部化,从而较好地克服了技术创新中的外部性,通过将外部性内部化来增加一体化组织的收益。中国大多数技术研发中心都在合作社的事实,说明了合作社经营在化解技术创新成本方面的功效。而农业一体化经营合作社又是农业领域的一流合作社,所以技术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如何通过市场调研,选准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在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开发。农业合作社必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尽可能将新技术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农业合作社要有精通农业技术应用过程的专业人员,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农业技术的风险降低到足够小的程度。

农业生产合作社组成联合体,成立以为本地群众提供生猪生产、品种改良、普及科技、屠宰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其核心就在通过契约等连接形式,把原来的“多(生产者)多(购买者)”交易变成了“一(公司)多(农户)”交易。在产前过程,搞好饲料的加工、仔猪的生产,降低养殖成本,可以实现自助服务,不受外部供应商的控制;在生产中过程中,加强防疫、科学饲养,减轻管理过程的技术风险;产后的服务设立生猪饲养、猪种改良、生产销售三个服务部,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解决农民养猪生产中的一切问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基地养殖户的联合经营、共同服务,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了当地生猪产业向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防范和减轻风险的战术措施

防范农业经营风险的具体措施,在经营上称为战术措施。其主要包括:

(一)调查采购方的信誉

特别是在进行大宗交易时,调查对方信誉,确保安全。调查对方的信誉就是看对方经营的时间长短,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经营的稳定性。经营者可以根据对方经营时间的长短建立自己的经营策略。

对于大多数的农产品而言,从用途上来看,采购单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进行原材料加工的企业,如脱水蔬菜加工企业、果汁加工企业、面粉加工厂等;二是作为终端消费的经销商,如蔬菜果品的批发企业、大型超市、学院食堂等。

如果是加工企业,一般而言,小型企业的寿命为3~5年,中型企业的寿命为5~8年,大型企业的寿命为10~15年。只要企业落户在本地,一般效益比较可观,也就是说信誉比较好。

如果是大型超市,由于它的布点基本上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再加上超市组织货物的能力比较强,因此在经营期限上相对比较长,无论货款的收回还是货物的购买都比较讲求诚信。对于讲求诚信的采购方,经营者通过建立长期的客户合作关系,达到稳定交易量、降低市场风险的目的。

如果企业出口的是农产品,还需要了解出口公司的状况。大部分出口的农产品销售到国外后,通过“二传手”转移到深加工企业、国外的超市等地方,由于对方受到价格、国际行情等因素的影响,受利益的驱动,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合作很不稳定,需要经营者具有风险意识,多争取几个合作伙伴,防止“单打一”所产生的风险。

(二)使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是通过签订书面的经济合同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只要签订了购销合同,哪怕客户赖账,也可以按照经济合同中的约定进行索要,若仍遭拒绝,经济合同在法庭上就是最好的证据,做到举证有效。(友情提醒:签订购销合同需要详细、无漏洞。)

(三)避免双方见面,做到信息保密

对于从事农产品远距离运输的合作社而言,特别是当购买协议没有达成之前,更要注意保守供求双方的秘密,不要随意透露给对方信息,以免自己被他人甩掉。如果信息透露出去,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经纪人很容易被“架空”,所以信息的保密是关键。

(四)控制交易进程,保持非饱和的“金鱼效应”

保持循序渐进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市场做成“非饱和”状态。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要过量供货,因为过量供货比较容易造成被动,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一旦价格下降后再想提高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保持循序渐进的目的:稳定价格,保护经营者自身的利益。有的人形容经营市场就像饲养金鱼,金鱼不会被饿死,但如果投食量过大会被“撑死”,这就是“金鱼效应”。市场也一样,如果短时间过量供货,会造成价格下跌,市场陷入“疲软”状态。因此,农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坚持长远的经营眼光,只有保持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发展。

(五)先拣“西瓜”,后拣“芝麻”

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是风险的追逐者,而是希望捕获所有回报而将风险留给别人的人。在发展产品的时候既不能“单打一”,也不能把合作社所有盈利空间寄托在一种产品上面。在理财界有一条“定律”:不要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行分散投资规避投资风险,获取较好的回报)。因为当我们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篮子失手掉在地上的时候,所有的鸡蛋都遭了殃。所以,在农业合作社成长的过程中,发展系列化产品组合很有必要。

农产品的系列组合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强调先拣“西瓜”,就是抓关键,把“厚利产品”作为重点,进行重点发展。其次,后拣“芝麻”,就是培育“明星产品”,即市场成长性好的产品,使其尽快成长为“厚利产品”,同时要善于淘汰“鸡肋产品”(不盈利但占用较多资源的产品)。善于多样化搭配,分散经营风险。

总之,农业合作社经营风险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隐含性,农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应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措施,有效地化解和规避风险。同时更需要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控制风险,将风险转化为机会,这对于增强农业合作社经营的运营效率和化解及规避风险至关重要。

项目训练

素质题:详述合作社常见的几种经营风险。

技能题:

1.描述合作社化解经营风险的措施;

2.评估合作社经营风险大小;

3.识别合作社经营风险与防范措施。

知识题:

1.简答合作社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

2.简述农业政策在合作社经营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