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郡望最多的姓氏当首推王姓。据《广韵》记载,王姓一共有二十一个郡望:太原、琅琊、北海、陈留、东海、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太原、琅琊。
王姓的派别非常之多。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郡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阿史布,此皆虏姓之王。”
王姓功名赫赫,在东晋时达到了顶峰。有诗云“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关于王、谢的赫赫名声,在《南史•侯景传》上还留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景请婚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
侯景是朝廷重臣,仍然还被认为不够资格跟王、谢两家联婚,可见当时王、谢两家的门第,是怎样的高不可攀。王姓一直到现在,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姓,特别是在北方。
在我国历史上,王氏的昌盛始于晋朝的王导。他辅佐晋元帝渡江,在建业(今南京)建立了东晋,并且接连做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的相,他的子孙也世代为官。因此,他们这一家族,门第越来越高,最后演变成“合望族者,辄推王、谢。”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王姓的来源是多个的,单以汉族来说,有的是周文王的后代,有的是虞舜的子孙,有的则是殷商比干的后代。不单单如此,王氏也有被赐姓的,以及被冒姓的情况。因此,王姓的血统之复杂,是超乎想像的。
但是,王氏的姓源如此之多,但是历来王姓的子孙都愿意以较为出名的周文王的那一支作为自己的源流。据考证,王导,这位使中国王姓成为一大望族的王姓族人,就是这一支的流派的裔孙。根据台北板桥镇王姓族谱所记载的资料,他们也是渊源于这一支。
王姓在历代所出的名人多不胜数。政治方面的有王安石、王莽、王审知;艺术上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朝的风流才子诗人王维、王勃、王之涣;学术上则有王国维。(www.daowen.com)
在台湾彼岸的福建最为出名的王氏族人当首推“开闽圣王”王审知。王审知一族是开闽王姓一世祖,也系周灵王之子姬晋(字子齐)之四十九世孙,是西汉宣带年间(公元前73——公元前49年)山东琅琊王姓开基祖王吉之后裔,唐宪宗时岭南节度使王固之四世孙。
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中原战乱,王审知随王绪南下入闽。王潮、王审知先后任武威军节度使。后梁时,王审知占据闽地,被封为“闽王”。
王审知治理福建的二十八年期间,轻徭薄赋,保境安民;招贤纳士,兴学育才,辟港通商,泽被八闽。据族谱载,宋太祖赵匡胤非常敬仰闽王王审知的德政,于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下诏重修忠懿王祠,御笔亲题“八闽人祖”的庙额以褒扬之。唐末五代之季,中原大乱,而闽国却已经有三十年的安定,国泰民安,史称王审知“开闽第一”。
据各地的族谱记载,台湾王氏至少有两个来源,一支来自福建,一支来自广东。但是,如果认真地追溯起来,这两支都是出自最有名气的琅和太原的王姓世族。因此,台湾的王氏都是具有辉煌家世的望族的后裔。
根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王氏的入台时间是非常早的。在明永历十八年的时候,有一个惠安人叫王忠孝,他跟随着遗老的队伍进入台湾,并且受到了郑成功父子的厚待。早期入台的另外一个王姓出名的子孙是一位名叫王世杰的同安人,曾经在北番之乱时建立军功,后来就留在了台湾开垦了。
自从康熙以后,入台的王氏就更多了。目前,在台湾省,王姓分布人数最多的地方以台南县为最,其次为台北。此外,彰化、新竹、台中、南投、嘉义等地也为数不少。可见,台湾王姓也是遍布全台的。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过至少二十一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显贵历史长达数百乃至千年,人才辈出,世系不断,名载坟典,于史有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