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台湾移民祖先:林姓家族的辉煌历史与影响力

台湾移民祖先:林姓家族的辉煌历史与影响力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林姓是一支有着辉煌历史的家族。在台湾,林姓是仅次于陈姓的第二大姓,除了陈姓,林姓子弟就是最多的了。这是林姓家族的骄傲。大陆各省,林姓最多的省份当首推福建,尤其是莆田,数量更是惊人。林姓族人有的做了郡王,有的做了州牧,一代代地繁衍,使林姓后裔在福建长盛不衰,成为我国南方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姓。因此人们就称其为林姓到台的“开基祖”。在明末清初,林姓两次大规模的迁台。台湾的林姓,以阙下派和九牧派为主流。

台湾移民祖先:林姓家族的辉煌历史与影响力

林姓是一支有着辉煌历史的家族。在台湾,林姓是仅次于陈姓的第二大姓,除了陈姓,林姓子弟就是最多的了。林氏家族无论是在福建祖家还是在台湾,都有着根深叶茂之势。林姓是如何而来的呢?

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这位禁烟英雄。林则徐禁止鸦片,成绩卓著,在虎门毅然销毁了英国商人的二百三十七万斤的鸦片。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形象的化身。这是林姓家族的骄傲。

林氏也是众多姓氏中比较早的一支。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忠臣比干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当政的时候,比干为臣子。纣王对国人滥施淫威,任意杀戮百姓,比干对此忧心忡忡,曾经“进谏三日而不去”,可谓是赤胆忠心。但是,商纣王不仅不听从叔父的劝告,反倒在妲己的怂恿下,不惜将比干处以剖心的极刑。比干的儿子坚就逃到了长林山避难,并以 “林”为自己的姓氏。周武王灭纣后,就正式赐坚姓林,并封博陵(今河北省安平县)作为林坚的采邑。这样,后代的林姓族人都奉林坚为先祖。他们从最早的发源地长林山,散居到周、鲁、齐、卫等几个诸侯国,把林姓散播到中华大地上。

春秋战国时代,林氏家族的子孙就已经散居到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林姓就逐渐向山东济南汇集,并且不断向南繁衍,逐渐成为当时的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到了西晋末年,南渡入闽的八姓中,林姓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而后的历朝历代中,林姓族人继续南迁,并在东南的闽粤各地不断繁衍。尤其是在福建,林姓的分布遍及全省各地,使林姓成为后来福建的第二大姓。

《晋安世谱校正序》中记载说:晋代林氏南迁,最初住在江左,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下邳王”,一个是“晋安郡王”,开始时住在侯官县的西里,后来成为林氏晋安的始祖。其后,一支迁到莆田,其中七世孙从莆田移到洪州;十三世孙,也有一支迁到漳蒲,十四世孙因孝致白鸟甘露,贞元年间诏立双阙用以族表族人,所以世称“阙下林家”。家有九子,都官任州牧,世称“莆田九牧”,莆田林姓也就被誉称为“九牧林”了。他的后代足迹遍布福建。

大陆各省,林姓最多的省份当首推福建,尤其是莆田,数量更是惊人。那是因为远在公元4世纪之前,汇聚在山东、河南各地的林姓族人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后,南迁入闽。林姓族人有的做了郡王,有的做了州牧,一代代地繁衍,使林姓后裔在福建长盛不衰,成为我国南方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姓。

林姓在台湾的人数与福建一样,也位于各姓氏的第二位。台湾的林姓是福建的林氏族人迁居而去的。

入台最早的林姓始于明代。林姓移台的第一人是林朝和,他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东渡入台,定居于台南。因此人们就称其为林姓到台的“开基祖”。今天,台南大南门外的林朝和之墓,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台湾的林姓先祖的。

明末清初,林姓两次大规模的迁台。第一次是在明朝末年,郑成功东征台湾时,原居于福建的林姓族人纷纷成群结伴地迁入台湾。在这一时期,林姓子孙为开垦台湾付出了艰辛的血汗。如有名的林圮,原是泉州府同安人,随从郑军入台,在斗六门一带垦荒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他的成就,就把该地命名为“林圮埔”(今云林竹山镇)。另一位名人是林凤,他开垦了台南的曾文溪北屯田,该地如今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林凤营”。第二次高潮是在清朝统一台湾后,林氏这时期迁居台湾的人数更多。而且不仅有福建的林姓,还有广东的林姓也不断扬帆过海,定居台湾。

台湾的林姓,以阙下派和九牧派为主流。这两派的始祖是堂兄弟,都是林氏福建开基祖林禄的后裔,他们的子孙遍及八闽。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虎丘派,这一派的入闽始祖是林一郎,唐末从河南迁到福建,定居于永春,其后一派在安溪的虎丘分衍,这就是虎丘派的来源。

在台湾的林姓名家世族主要有板桥林本源家族和雾峰林家两大望族。(www.daowen.com)

林本源,是一个家族的名号。林本源家族,俗称“板桥林家”。祖籍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堡莆山社,即今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

乾隆十一年(公元1776年),莆山社林姓十四世孙林应寅(讳逊伍,号敦厚)迁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其子林平侯(又名安邦,讳颜顺)入台。林平侯有五子:国栋、国仁、国华、国英、国芳,分别立五号:饮、水、本、思、源。以国华“本记”和国芳“源记”,对家族发展影响最大,故合称“林本源”。

林本源创业主要在桃园大溪和台北板桥等漳州人居多的地方,因此被漳州人拥为领袖而得“漳州阿哥”的雅号。林平侯迁台时年仅十六岁,起初在新庄米店当学徒。米店在稻谷价低时大量购进,待价格上涨后再卖出而获厚利。林平侯学会了一套生意经,便自闯天下,独开米店。不久又与竹堑的林绍贤经营全台的盐务,购置帆船搞货物贩运,获高利而致富。

林平侯花钱捐官,先后署浔州通判、桂林同知、柳州府正堂等,后因疾回台。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林平侯举家从新庄迁大溪,投入雄厚资本,开始发展土地开垦以及经营事业。当时,大溪聚集了大量漳州人。林平侯向官府申得土地开垦权,将土地租给移民去开垦耕作,自己做“垦首”和大租户。当移民把承租的土地再出让给他人耕作时,他自己就成了小租户。林家一改通常的经营形式,开始向小租户收买小租权,逐渐形成大租户直接经营的格局。这样佃户每年交的地租,全归林家。在大溪,林家每年收租谷达数万石,盖了好几家租馆专管收租。在林本源的悉心经营下,漳州人聚居的大溪迅速繁荣起来。林本源的土地经营,也从大溪扩展到新竹、桃园、台北,甚至宜兰,成为台湾北部第一大地主。

林本源家族从林平侯于乾隆年间发家,到宣统三年(1911年)分家,历经一百三十余年,是伴随台湾开发而发展壮大的家族的典型代表。故又有“台湾第一家”之美誉。林本源的后裔有林熊征、林熊祥、林柏寿、林景仁、林衡道等在台湾都颇负盛名。

雾峰林家,台湾发展史上与板桥林家齐名的“台湾第二家”,祖籍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清乾隆十一年(公元 1746年),埔坪林姓青年林石,随族亲一起渡台,在大里代(今台中大里市)创业。大里代是漳州人开发的聚落。林爽文起义被清政府镇压后,林石遭牵连入狱病死狱中,田产充公,林石的长媳黄端娘携子林琼瑶、林甲寅迁到雾峰。雾峰是番社泰雅族人生活的地方,有猎人头祭神之俗,拓垦中不小心就会成为番族神坛前的祭品。所以雾峰的开垦比大里晚,林甲寅长于经商,又入内山伐木烧炭,积累了丰厚的家产,土地经营也卓有成效。几年间,林家在近山顶竹围一带,有地产二百多甲,年收谷四千余石。为纪念林甲寅开发顶竹围,后人将这个地方改名“甲寅村”。林家的拓垦事业到林甲寅的子、孙辈,扩张到阿罩雾圳和乌溪以北地区,又以专营樟脑而获暴利,成为闻名全台的巨富,当林甲寅还在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林定邦、林奠国,就已迁出甲寅村旧宅,兴建顶厝、下厝两处宅第。规划恢弘,装饰堂皇,足可与板桥林家宅第媲美。雾峰地区也因为林家和杂姓的漳州佃户的合力开垦,迅速发展成为台中盆地上的一大宝地。

林姓从其始祖比干至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 期间不乏能人志士出现,见于青史的林姓知名人物络绎不 绝。如先秦时期就有林类,他是早期林姓中的杰出人士之 一。一次,他在卫国“行歌拾穗”,与周游列国的孔子相遇。在子贡的叩问下,这位貌不惊人的乡野老叟说出了一番富有哲理的话令圣人师徒惊讶不已,被孔子誉为“可与之言”的人。我们当然对种梅养鹤,“梅妻鹤子”的宋代著名诗人林逋也不会陌生。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称为千古绝唱。近代,有以一纸“与妻书”而闻名的林觉民;一生救死扶伤,终身不嫁的一代名医林巧稚,等等。

台湾的林姓家族,人数如此众多,尽管彼此间早已确认同本同源,但每一代的子孙又何从辨识自己在“唐山”的祖籍,以及直系的血统所出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具体又最详实的依据,可以说是家家户户世代相传的昭穆排行。每一位林姓子孙都可以从自己的族谱中找出自己祖先的来源以及自己的辈分。

台湾的林氏宗祠在台中市,俗称“台湾林氏宗庙”,为台湾中部地区举足轻重的林姓祠堂。数易其所的林氏宗庙,原创建于清嘉庆年间,称“尚亲堂”,建于内新庄(即今台中县大里市内新村)。后经数次迁移,终于1930年在现址竣工。林氏宗庙建筑构造基本上以闽南传统建筑的建筑方式为准,其中木构架部分,系由漳籍名匠陈应彬师傅亲自督造,力求造型美学结构力学的完美组合,使该宗庙非常具有代表性。装饰方面,以雕刻彩绘、文字、剪贴与泥塑为主,尤以木雕为重。其中以山门及正殿的木构架为最主要的展现场所,以浮雕、圆雕、透雕等高度技巧,以丰富的花鸟、走兽及人物为题材。林氏宗庙在台南国光路与济世街各有一座牌楼,进入巷内后,宗庙传统建筑即矗立眼前。

宗庙为两殿式建筑,中间为天井,左右各有走廊为护廊,前殿屋顶由歇山式和硬山式交集而成,大殿的门额上挂着“文魁”匾,这是光绪十九年林文钦中举人时挂上去的。殿中供奉林氏祖先神位,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与十一月十二日分别举行春祭与秋祭,林家子孙都会回来祭拜祖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