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唐山祖到开台祖:台湾移民与家族社会

唐山祖到开台祖:台湾移民与家族社会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闽台社会历来重视对族谱的修订与续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闽台之间的族谱可谓是如出一辙。其目的主要是序尊卑,明长幼。闽台族谱中的这种名字排行制度,即昭穆辈序,是一个家族内部分辨血缘关系,以及其上下伦序关系的重要渠道。同时,更是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进行“联谱”,以及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有效途径。此外,家族中的昭穆辈序,在台湾同胞的认祖归宗上,也是十分有效

唐山祖到开台祖:台湾移民与家族社会

闽台社会历来重视对族谱的修订与续修。在闽台一带,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当地百姓通过一次次的修谱活动,追寻着自己家族的水之源,木之本。也正是在一次次的修谱活动中,闽台各家族成员的宗族和乡土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增强。

台湾,作为闽、粤移民共同开发的美丽宝岛,其族谱的形制与规模主要是来源于福建,以福建的族谱为模板的。据调查表明,台湾的许多族谱对其族源的追溯,完全是将福建同姓族谱的相关内容,照搬照抄;更有甚者,有的台湾族谱,则是由移民在泛海开台时,直接从福建带过去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闽台之间的族谱可谓是如出一辙。

在闽台的族谱中,我们都能找到两地人民共同信奉的祖先。在《台湾省通志》卷2《氏族篇》第5章《各姓之姓源、播迁、入台》中,我们发现,在陈氏的族谱中,陈氏后人都自称是虞、舜的后裔。而到了六十八世孙陈政,则奉敕出镇泉州和漳州,并在漳浦、云霄定居下来。此后,他的子孙则散居福建各地,并在明末清初时,陆续移民入台。而林氏,都认为自己是殷少师比干的后裔。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林禄进入福建,任晋安太守,后世闽粤的林氏都奉之为始祖。他的子孙,遍布闽台各地,堪称大族。而黄氏百姓,都自称自己是颛顼的曾孙陆终之后,晋朝时,中原动荡,黄氏南迁进入福建。而后,于明末清初,黄氏逐渐进入台湾,开垦土地,创造基业。闽台的张氏,虽然都认为是少昊之后,但大多自称是“清河张氏”。这是由于,在晋朝末年“永嘉之乱”时,张姓的清河派子孙进入福建,并于明朝末年移民台湾。李氏,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在唐朝末年时,其子孙进入福建,之后,李纲之孙李珠再迁入福建的宁化,并生有五子,“繁衍于闽台各地”。 自称是帝舜和姬姓之后的王氏,是随着唐末王审知兄弟入闽,而在福建扎下深根的。而作为姬姓泰伯的后裔的吴氏,其子孙吴宥曾迁居福建宁化,被称作福建、广东一带客家吴氏的始祖。刘氏,号称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唐末的翰林大学士刘天锡奉父避居福建宁化,是为刘氏入闽始祖。后又于明朝末年进入台湾。蔡氏,是姬姓之后,其子孙是于唐朝初年随“开漳圣王”陈元光一同入闽的,世代居于漳浦一带,而后播迁入台。杨氏,姬姓之后,唐朝末年杨荣禄随王审知一同入闽,此后子孙在闽台各地相继繁衍开来。

从上面所述,我们发现,这些台湾的大姓,对族源的追溯,都是源于大陆的族谱。可见,族谱确实能起到凝聚同族人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族谱在聚合异族,进行异族联宗上,也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台湾有一个“济阳柯蔡宗亲总会”,它的成员分布广泛,色括香港日本新加坡、泰国、缅甸、美国、菲律宾等地,是著名的异姓联亲的典范。而其联宗的缘由,则正是来源于双方族谱中对族源的追寻。依据族谱中所载,柯氏的先祖是周太王古公膻父次子仲雍,而蔡氏的先祖是周太王幼子季历,如此看来两姓均出自姬周,相互认同联宗,就无可厚非了。不仅如此,闽台之间的烈山五姓相连宗,更为著名。所谓烈山五姓是指许、吕、易、高、卢,他们认为自己都是周朝姜太公吕望的后裔,于是就联宗成宗亲会,共同追本溯源。时至今日,这种异姓联系的现象,更为普遍。在台湾,许多的姓氏纷纷从族谱中寻找更为遥远的族源,到祖国大陆寻根问祖。其中就有著名的“至德宗亲会”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前者,网罗了姬周后裔的三十多个姓氏,而后者,则联合了陈、姚、虞、田、胡、袁、陆、车、夏、王诸姓,共尊帝舜为其共同的祖先。

由此观之,闽台人以族谱为纽带,同宗同源,系一脉所出,同是中华血裔,华夏子孙。不仅如此,我们从闽台家族的昭穆辈序中,也发现了不少闽台渊源的线索。

在福建的许多家族成员的名字中,都沿用有昭穆辈序。其目的主要是序尊卑,明长幼。这种姓名中的昭穆辈序,明显的分为两种。其中一种规定,在同一辈分的族人中,必须用某一个规定的单字来起名或字,而后再将之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如一家之中有五个兄弟,其父辈则规定以“国”字排行,那么五个兄弟则分别以“国栋”、“国梁”、“国材”、“国运”、“国强”作为名字,如此,只要在其族谱中找到“国”字排行,则就可知道是同一辈分的了。另一种,则是在名和字之后,用统一的表行加以区别,这正如陈支平先生在《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中所引惠安《刘氏族谱》所说的那样:行者,列也,雁群飞必排空横列,遥而望之参差如一,故父之齿随行,兄弟之齿雁行。……字而缀之以行,列之以次,行明等也,次教辨也。曰某行曰某次,而众明于诸祖诸父,群季诸孙之序矣。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家族的父辈们在制定昭穆辈序时,也是有所区别的。一些家族的先祖们在族谱中,为后世子孙选定了一定的排行用字,并连字成文,永为使用,不得紊乱。南靖县双峰村的《丘氏族谱》中,规定,该家族从第二十二世开始,各家族成员起名字时,都要用其祖先早已选定了的排行用字。即:“父章华国,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还振,亿万斯年。”又如惠安刘氏家族的昭穆辈序是:“予孟成弘,乾庆复树,邦君建侯,伯仲联芳,恢大第也,孙曾继美。”(www.daowen.com)

而另一些家族的排行用字是由祖、父辈临时决定的。只是笼统的规定用“玉侧丝旁”的字,但却没有具体规定用哪些字。这就像安溪谢氏家族所规定的那样:“子孙表名字,但要取玉侧丝边之类,一般字样甚便收谱,亦显祖宗和睦。”

闽台族谱中的这种名字排行制度,即昭穆辈序,是一个家族内部分辨血缘关系,以及其上下伦序关系的重要渠道。同时,更是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进行“联谱”,以及台湾同胞认祖归宗的有效途径。

在一些姓氏的“联谱”活动中,只要对该姓氏的名字表行一查,各自的辈分世系便清晰可见,便可由此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安溪的谢氏家族,于民国年间进行了一次联合数十宗支的“联谱”活动。在明确了各自的辈分之后,决定统一排行班次,修订谢氏总谱。这就像民国《安溪谢氏宗谱》凡例中所说的那样:“总谱颁发各族之后,已命名者仍从旧班行,未命名者即用新班行,但必照旧班行父辈之尊卑,用新班行诗句之次序。”

此外,家族中的昭穆辈序,在台湾同胞的认祖归宗上,也是十分有效的。两岸的蔡氏子孙,本是同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分处异地。一部分居住于台湾省金门县,一部分则居住于同安县。历史上,金门县隶属于泉州同安县,如今虽然分隔开来,但两地蔡氏仍沿用同一排行用字,即“景太靖延用启乔,汝士复根炷基铨,淑梁熙培铸洪财,珍海棠荣远仓喜”。于是,当近年来,台湾同胞寻根问祖时,一对辈行用字,即分清了尊卑,明了了亲疏。

总而言之,闽台的族谱,乃一脉所出。台湾的族谱与福建的族谱,关系十分密切。从这些族谱中,我们不仅能发现当年福建移民泛海开台的历史轨迹,更能发现传统的中华文明向台海播迁的过程。与此相仿,一个家族通过昭穆辈序,可以使后世子孙明亲疏,序尊卑。并且,以昭穆辈序为纽带进行“联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脆为坚刚,扩大了一个家族的势力。同时,于台湾同胞而言,这些族谱和昭穆辈序,更是他们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我们相信,有朝一日,他们通过这些线索,总能找到自己在祖国大陆的亲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